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策略

時間:2022-06-13 14:42:01

導語: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策略

【摘要】國有資產是行政單位的重要資產,加強規范化管理可以避免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維護國家利益與社會利益。在傳統工作體系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和預算管理工作的協同度較低,導致整體工作效率受到影響,不利于行政單位各部門的高效運轉。為此,應該做好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解決重復建設和職能交叉等問題,提升行政單位的業務水平及服務質量。論文對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的意義加以分析,提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及原因,探索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的策略

【關鍵詞】國有資產管理;預算管理;對接;策略

1引言

進入新時代以來,社會各界對行政單位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須在改革中謀發展,為社會做好公共服務,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尤其是在財政收入不斷增長的趨勢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只有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財政改革中獲得強有力的支持,提高行政單位的發展活力。國有資產的類型及數量較多,因此,為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未能與預算管理形成有效配合,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較少,容易造成較大的風險問題,限制了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為此,應該結合行政單位的實際工作情況,找到二者對接過程中的阻礙性問題并予以解決,構建切實有效的對接機制,以滿足國有資產配置及管理的要求,促進行政單位的健康發展。

2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的意義

公共財政改革工作的實施,可以創造更好的財政環境,提高我國的綜合競爭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提高社會服務能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行政單位作為國家重要的機關單位,其國有資產數量在逐步增長,如何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資產利用率,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及社會價值,成為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首先,實現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有效對接,可以為建設節約型政府提供可靠保障[1]。在預算管理的基礎上,行政單位能夠編制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預算方案與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實現精細化管理,真正提高財政工作水平。無論是在資產購置還是運維環節,財政支出越來越大,行政單位應該以實物費用定額為標準對各個關鍵節點實施控制,避免出現超預算的情況,解決過往工作體系下的資源浪費問題。二者的有效對接,可以促進行政單位資金利用率的提升,以更少的投入獲取更高的價值,消除各個部門之間盲目攀比的不良風氣,使行政成本得到全面控制。其次,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對接,有利于增強公共財政改革的動力。在過往的改革工作中,對于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導致在資產配置和管理中存在混亂問題,不利于資金利用率的提升。隨著預算管理體系的融合,可以解決改革不到位的情況,綜合考量資產和資金的實際情況并制定科學決策,在改革進程中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

3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存在的問題

3.1認知程度較低

行政單位對于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工作的認知程度不足,這是影響實際對接成效的主要原因,多頭管理問題較為嚴重,而且各個部門之間未能做好明確分工,彼此之間的責任劃分不清晰,對接工作的推進十分緩慢。部分行政單位對國家相關規定的研究不到位,在工作中憑借經驗實施管理,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形式化問題仍然存在。部分行政單位對本地區大環境的了解程度不足,沒有從當地財政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等角度出發實施綜合分析,對接工作的目標和方向較為模糊,限制了實踐工作的高效化實施。行政單位對于資產申購工作的重視程度較高,但是忽視了其管理和維護過程,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部分單位沒有找到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的契合點,缺乏完善的組織機構,影響了實際工作成效。

3.2制度體系缺失

行政單位在發展中必須嚴格遵循相關制度要求,這是保障管理規范性及合法性的關鍵。然而,在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中的制度體系不健全,影響了具體工作的推進。部分行政單位沒有從法律層面出發對當前制度實施優化與調整,導致在執行過程中遇到較大阻力,沒有針對國有資產配置和處置、預算方案編制與執行等過程采取精細化管控措施[2]。部分制度存在滯后性問題,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背景下行政單位的工作特點,特別是在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中的責任不夠明確,限制了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交流。

3.3重預算、輕資產

部分行政單位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關注度較高,但是忽視了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這也是行政單位在實踐工作中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單位中資產配置標準不夠明確,因此,在資產數量及類型核算中面臨較大阻礙,審核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循相關規范和標準要求,難以獲得可靠的審核結果。部分行政單位的頂層設計缺失,各個管理環節存在脫節的情況,管理流程較為混亂。在編制資產預算的過程中沒有結合行政單位的實際情況,各項內容的精細化程度較低,難以在實踐工作中有效落實和執行。

3.4信息化建設不力

行政單位雖然逐步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但是實際成效不足,難以充分發揮先進技術及設備在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中的作用,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影響了管理效率與質量的提高。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對于人工操作的依賴性較強,數量統計、變動情況記錄等工作的效率較低,而且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難以保障數據信息的準確性[3]。在信息技術的投入上相對不足,資產管理及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利用率不高,以資料存儲和收集為主,無法滿足數字化及自動化分析的要求,審批流程較為煩瑣,影響了二者的高效化融合。

4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的策略

4.1提高重視程度

行政單位管理人員應該從思想上提高重視程度,認識到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的現實意義,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以便在未來工作中逐步提高對接成效,為本單位創造更高的效益,避免造成嚴重的浪費問題。在內部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明確各部門在對接工作中的責任,促進彼此的協同交流,確保全體工作人員能夠參與進來,共同構建良好的工作風氣,落實精細化管理和全程化管理的要求。此外,應該制定明確的對接目標,從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入手,制定完善的對接計劃和方案。近期目標以3年目標為主,在該階段主要是提高工作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工作的認識,全面掌握先進的管理理念,從單位實際情況出發推進對接工作;逐步解決資金管理和資產管理中的不均衡問題,防止在對接過程中出現形式化問題;增進行政單位與財政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加快對接工作機制的創新與優化[4]。中期目標以5~10年目標為主,在該階段主要是提高工作機制的運行成效,確保各項規定及管理措施得到落實;在預算體系中明確新增國有資產配置預算情況,運用各類報表為管理人員的決策提供支持。長期目標以10年以上目標為主,除了要對二者的管理方法和體制實施創新,還應該構建專業化的組織機構,增進行政單位和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的交流,從而達到集約化和法治化管理的目的。

4.2優化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國有資產管理中的關鍵性工作,行政單位應該在全面了解本單位工作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配置標準,解決過往工作中的盲目性問題,降低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的難度。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在明確通用類資產配置標準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工作范圍,以落實精細化管理要求。同時,為積累更多的成功經驗,可以在相關部門開展試點工作,掌握實物費用定額制度的編制方法,在積累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提高資產配置成效,避免在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中引發較大的風險。在審核單位新增資產配置預算時,除了要體現資產管理部門的職責,還應該協同財務部門共同實施審核,確定合理的預算控制標準,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的情況。

4.3健全制度體系

制度建設可以提高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工作的規范性,從而在工作中形成強大的約束力,提升二者的融合度。行政單位應該構建更加完善的組織機構,通過頂層設計的方式為對接工作提供指導,增進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預算管理部門的密切合作,理順各部門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多頭管理和交叉管理的情況。在資產配置管理制度建設過程中,應該確定不同部門的職責并做好明確分工,提高國有資產配置管理辦法的可行性。結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內容對當前制度體系實施全面細化,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避免在實踐工作中出現形式化的問題[5]。國有資產配置標準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同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工作情況加以調整,包括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房屋、車輛等,并且確保各項標準的明確性并實施核定,為資產配置提供可靠依據。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公開披露制度,不僅能夠更加清晰地獲取相關資產信息,而且有助于本單位自覺接受監督,防止在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中出不合規問題,為廉政建設創造可靠條件,推動行政單位健康發展。以政府財務報告制度為依托,可以明確國有資產的具體存量情況并對未來變化趨勢加以評估,及時采取有效的預算管理措施,提高資產配置效率及資金利用率。以權責發生制為依托,對當前會計核算制度實施優化,幫助管理人員獲取更加精確和真實的會計信息,評估國有資產管理情況。

4.4加強績效評價

為達到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工作的預期目標,應該加快績效評價機制的建設和實施,對于對接實施情況采取科學的評價措施,以明確其中的問題及原因,提高各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首先,明確績效評價制度的相關標準和具體的評價流程,確保整個評價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預算管理部門的工作情況加以總結,而且能夠起到良好的指導和監督作用,使其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開展工作;其次,在編制資產管理計劃及預算管理方案時,應該充分發揮績效評價結果的作用,以便在決策中獲得更多信息支持,保障決策的正確性[6];再次,提高績效評價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及素養,結合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情況對評價標準和方法加以創新,使其更具實效性,增強評價結果的可靠性;最后,為確保本單位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應該引入專家組實施評價,對當前評價標準加以豐富和優化,同時,在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中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績效評價指標應該以相關性、經濟性和層次性、可比性等為基本原則,確保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充分反映工作情況。

4.5引進先進技術

行政單位應該加大對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為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提供技術支持,確保在預算管理系統、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更具針對性。行政單位要了解當前對接工作的目標及基本內容,對系統功能實施優化和拓展,滿足工作人員的實際需求,提高系統及相關軟件的利用率,為數據采集與存儲、自動化歸類與分析等奠定技術保障。以數據庫為依托,實現對各類國有資產信息的全面收集與整理,更加真實地反映本單位的資產狀況,并根據其變動情況對數據庫實施更新。督促各個部門及時上報相關信息,防止數據時效性受到影響[7]。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實現自動化分析,了解資產狀況及其存在的風險,以便對預算方案加以及時調整和優化,確保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的透明性。此外,應該運用防護技術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安全性,防止重要信息泄露和丟失,維護本單位利益。

4.6實施監督與審計

采取監督和審計的方式,可以解決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中的不規范問題。行政單位應該明確財政監督和審計、檢查等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新增資產配置預算工作實施效果。單位應對資產配置預算的執行狀況加以定期檢查和分析,了解執行中的具體問題及影響因素,只有通過相關部門的批準后,才能購置相應的資產[8]。同時,由于業務工作呈現出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預算方案執行中會出現追加預算的情況,對此,應該遵循相關規程實施申報,針對資產購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實施評估后才能開展購置工作。強化財政監督和審計工作的協同配合,嚴格檢查預算狀況并明確其中的財務風險,采取有效的預防及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如果在工作中違反相關規定,則應該及時進行查處和糾正。

5結語

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有效對接,可以對行政單位內部資源實施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為節約型政府建設奠定基礎,推動公共財政改革進程。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經驗和方法,在實踐中面臨的問題亟待解決,包括認知程度較低、制度體系缺失、重預算輕資產和信息化建設不力等,導致二者的對接效果不佳,限制了行政單位的轉型發展。為此,應該通過提高重視程度、優化資產配置、健全制度體系、加強績效評價、引入先進技術和實施監督與審計等途徑,有效發揮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在行政單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二者的融合度,共同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規避未來發展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黃弘.構建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新格局———紹興市“四個統籌”齊發力[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21):121-123.

【2】崔煒濘.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融入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的思考[J].齊魯珠壇,2021(5):56-60.

【3】楊娟.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投資與創業,2021,32(17):166-168.

【4】周海民,程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融合實踐[J].財務與會計,2021(16):79-80.

【5】謝永浩.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思考[J].財會學習,2021(13):54-55.

【6】文宗瑜,李森,王樺宇,等.依法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監督[J].財政監督,2021(7):38-46.

【7】吳麗瑤.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2):67-68.

【8】梁金花.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管理文摘,2021(2):161-162.

作者:李曉菲 單位:濟南海關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