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管理的運用

時間:2022-06-14 09:17:11

導語:物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管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管理的運用

圖書館與讀者之間關系的形成是需要相應的紐帶作為支撐的。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內容包括借書還書、查詢、咨詢等,因此,要想讓讀者在圖書館中感受到圖書館服務的豐富性,圖書館管理員就必須創新圖書館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體現出圖書館管理的有效性。從當前階段圖書館管理的現實狀況來看,一些人并沒有關注到圖書館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意義,圖書館各部門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素質不高,這都不利于圖書館的長遠發展,也嚴重影響了圖書館的精神風貌。為此,作為新時期的圖書管理員,必須以現代物聯網技術為基礎,對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把讀者作為服務的核心,這是提高圖書館管理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實現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物聯網的內涵及意義

早在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與網絡國際會議上首先提出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這個概念。過去在中國,物聯網被稱之為傳感網,這一技術問世以來,就與各行各業的具體工作相結合,發揮出了重要的指導作用。2005年在突尼斯舉辦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物聯網”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物聯網致力于實現物體之間的通信與傳播,并通過紅外感應器和相關的定位系統實現信息傳感設備的有效管理,并根據規定的協議將人們生活中的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從而實現信息通信的有效性。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物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推動人類社會進入智能化管理時代。

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提高圖書館的管理質量是圖書館行業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提高圖書館的管理質量,可以帶給讀者更方便地閱讀方式和更高效的閱讀體驗,這對圖書館的發展和讀者的閱讀而言有巨大的幫助。促進圖書館的持續健康發展在現代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技術與人們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也日益密切,通過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聯系,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各大圖書館也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局域網絡,通過系統化的圖書管理方式,圖書管理員對讀者服務內容進行有效的管理,也實現了圖書館管理的靈活性和必要性[1]。對比發現,在物聯網技術的引導下,圖書館改變了傳統的借書和還書方式,采取開放借閱的形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藏借閱一體化,這不僅拉近了讀者與書籍之間的距離,也提高了讀者的閱讀體驗,由此可見,物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提高圖書流通服務的質量互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圖書流通服務的質量。流通部門是圖書館與外界接觸的重要窗口,因此,圖書館自身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圖書館的整體形象,這就要求圖書管理員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以提高崗位意識和責任意識為重點,完善圖書管理和服務體系。除此之外,相關人員也要從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基本信息出發展開探索,制定一個符合讀者需求的服務體系,從根本上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讓讀者在閱讀書籍時能獲得更好的閱讀感受。當然,這要求圖書管理員掌握圖書流通的基本規律和讀者借閱的類型,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讀者感受到圖書館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化。

物聯網技術在圖書館流通服務中的應用狀況

物聯網技術方面的問題在當前階段,物聯網技術已經與圖書館流通服務有效結合,物聯網這一概念的產生時間較早,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物聯網技術是在近些年才步入正軌開始與圖書管理相結合的[2]。由此可知,我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有一定差異的,不同的領域和企業使用的技術形式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可以說,物聯網的應用不夠集中。在圖書管理方面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也存在不夠成熟的問題,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設備,物聯網管理和設計的方案偏于混亂,這無形之中減少了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可能,也給各大高校圖書館之間的溝通造成了阻礙。物聯網應用的成本問題物聯網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問題是近些年來圖書管理員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實現物聯網技術在圖書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應用需要圖書管理員關注到以下幾個層次,分別是應用層、網絡層和感知層,這需要許多終端設備的支撐才能實現,需要花費的成本也比較高。一些大中型圖書館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但小型的圖書館往往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資金問題已經成為小型圖書館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從通信技術方面來看,無線覆蓋和蜂窩通信等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因此,資金不足也影響了物聯網技術的高水平發展,導致物聯網技術與高校圖書館之間的結合不夠密切,甚至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有效連接,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讀者的借閱活動,也給讀者帶來了更好的閱讀體驗。但在物聯網技術和讀者相互連接的過程中,也存在讀者信息遭受損害或信息泄露的問題。當所有的信息都被放置于一個大型的網絡之中時,無形之中就對信息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只要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失誤,就會危害到讀者的利益。因此,圖書館需要不斷地完善和創新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方式,預防系統出現漏洞損害讀者利益。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實現現代物聯網技術與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的有效結合需要專業技術人員作為支撐,只有足夠多的專業技術人員投入到圖書館的工作之中,才能提高物聯網技術與高校圖書館相結合的水平。但是在現階段,許多圖書館管理員仍然習慣于按照傳統的圖書管理模式進行圖書管理,在物聯網技術的引導之下也經常出現圖書擺放錯亂和需要經常更新圖書定位信息的問題,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量,物聯網技術也沒有在圖書定位和流通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3]。

物聯網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運用

實現積極主動的圖書管理與服務實現積極主動的圖書管理與服務是在物聯網技術引導之下推動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的必然要求。在物聯網的背景下,圖書館的流通服務主體已經從圖書館管理員變成每一本圖書。由于每本圖書上都會貼有電子標簽,而電子標簽可以保存相對較多的信息,也具有較大的容量,這些標簽中的信息可以隨時修改,由此,讀者可以通過查詢標簽了解書的目錄以及基本內容。除此之外,圖書上也安裝傳感器可以讓讀者和圖書館管理員及時了解圖書的流通信息,這有助于實現圖書館管理模式的創新,將圖書從被利用的對象轉變為整個圖書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主題。由此可見,在物聯網技術的幫助之下,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傳統的以人為主導的圖書管理模式變成了以圖書為主導的管理模式。在物聯網的背景下,讀者和圖書之間可以進行直接溝通與交流,圖書館管理員的服務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必然會發生變化。創建網狀的服務模式傳統的圖書館流通服務體系大多以單向服務模式為主,圖書館通常只向讀者提供少量的信息,而讀者獲取圖書信息的途徑就只有親自來到圖書館查閱。在物聯網技術的引導之下,圖書的各項信息要素的傳達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復雜的網狀關系,圖書管理員可以針對圖書管理系統和圖書自身的功能進行設定,實現圖書和讀者之間的充分溝通,借助這種復雜的網狀關系,圖書管理員可以提高圖書管理系統的有效性。通過將智能終端設備融入圖書館的物聯網之中,讀者在借閱圖書時可以對圖書的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起相應的關系,從而實現有效的通信[4]。具體而言,網狀的服務模式包括增加自助借還服務功能以及添加圖書定位服務功能。自助服務功能通過在圖書管理中添加RFID系統,實現自助借還服務。在現代物聯網技術的引導之下,讀者不需要去掃描圖書條形碼就可以借閱圖書,每一本書上都貼有電子標簽,讀者可以通過掃描電子標簽了解圖書的各項信息,一旦圖書進入自動識別區域,就會自動發送請求反饋給圖書管理系統,完成自助借書和自助還書的任務。圖書定位跟蹤系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圖書丟失的概率,而圖書管理員也可以借助這種定位系統,查看每一本圖書的位置,通過傳感器和芯片的結合,圖書管理員可以找到圖書的具體位置。一旦圖書借閱超期,管理系統便會自動提醒管理員,從而向讀者發送續借或還書提醒。由此可見,網狀的服務模式是物聯網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圖書管理方式創新的體現,也是實現新時代環境下圖書館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高水平發展的前提。推動智能化服務的實現智能化服務體系的實現可以給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提供方便,也可以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對比發現,傳統的圖書館管理體系中對書籍文獻的儲存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對圖書的管理也不能做到及時更新,讀者信息往往只停留在最初層次,包括姓名、性別以及所借閱的書籍等,這導致傳統模式下的圖書館流通服務只能實現淺層次的信息管理。而在物聯網技術的引導之下,圖書管理員就可以借助物聯網技術分析讀者的實際需求,根據讀者的專業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讀者不用艱難地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書籍,只要下載圖書館指定的App或進入指定網頁就可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型線上圖書館,完成線上借書,這樣的模式實現了圖書的智能化管理。借助相關軟件,圖書管理員和讀者之間的溝通也會更加的便捷,一旦讀者的信息發生變化,圖書管理定位系統就可以及時更新信息,并做到自動儲存[5]。在每一次借閱之后,物聯網系統也可以保存讀者的相關信息,通過大數據搜集讀者的閱讀偏好,并通過數據分析技術對讀者的閱讀偏好進行分析和歸類,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實現服務體系的創新實現服務體系的創新是現代物聯網技術引導之下推動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性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圖書館管理員的服務對象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服務對象不僅包括讀者,也包括圖書館的采訪部門。采訪部門的主要工作是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而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開展服務工作的前提,通過文獻信息資源數量和質量的提升,讀者可以更好地運用圖書館內的書籍進行閱讀和獲取知識。但是,在當前階段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書籍文獻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其次是圖書的儲藏量不足,許多圖書館都存在熱門書籍數量過少而冷門書籍卻無人問津的問題。而隨著現代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讀者就可以成為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的主體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相關途徑收集讀者的閱讀需求,并通過計算機技術對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行分析,掌握讀者需求的書目類別以及具體名稱,從而為采訪部門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優化文獻信息資源采訪方式和文獻信息資源配置比例,為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6]。總而言之,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實現物聯網技術與圖書館管理模式的有效結合是圖書館管理方式創新性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圖書館管理員要認識到圖書館的流通服務和各項工作應當從傳統的人工模式中解脫出來,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提高圖書管理整體工作質量的同時轉變圖書管理員的工作職能,針對讀者需求和圖書館定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以物聯網技術為指導實現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模式的智能化,創造新型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賀美娟.論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意義[J].教育界,2015(22):5-5.

[2]王曉曼,于軍琪,高博超,等.基于物聯網的建筑能耗管理研究[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1,24(04):45-46.

[3]賈應煒.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檔案庫溫濕度監控系統[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15,34(04):95-99.

[4]張子瑜.一種基于Android網絡通信開發[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7(23):6-9.

[5]鄧杰,吳彩榮.基于MVC的體育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設計工程,2017,25(16):20-22.

[6]葉松濤,畢蓉蓉.基于Android平臺的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界面設計與實現[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23):75-76.

作者:韓冰 單位:信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