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問題及預防措施

時間:2022-06-15 09:47:54

導語: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問題及預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問題及預防措施

【摘要】特種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從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方面探討了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中的問題預防措施,從而為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提升給出方向,并為監督部門的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預防措施

按照《特種設備目錄》,特種設備包括了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游樂設施、場(廠)內機動車輛8大類。隨著我國特種設備數量不斷增加,與特種設備相關的事故也逐漸增多。為了減少特種設備事故發生,不僅要求檢驗檢測單位在檢驗檢測規程的基礎上排查各方面的安全隱患,特種設備監督部門也應在管理方面加大力度,但主要還是使用單位要防患未然,將危險消除在萌芽中。

1特種設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1持證人員配備不齊全及安全教育培訓不及時

持證上崗是對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最基本的要求。不管進行簡單或復雜的特種設備操作,都應該把操作人員持證上崗作為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有很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存在操作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無證上崗的情況。在進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時,要求操作人員必須要持有相關的資質證書,而且使用單位要明確特種設備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規范,安全管理人員同樣也應有相應的資質證書,熟練掌握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知識。只有做好各個崗位的職責,我們才能為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奠定基礎。但是從目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現狀來看,由于使用單位人員更換頻繁,沒有相應固定的安全操作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而且取得相應的資格證不夠及時,從而無證上崗現象比較普遍,最終導致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沒有取得相關資格證書或參加相應培訓的操作人員,對特種設備的使用沒有正確的認識和相應的技術支撐,以及安全管理人員的相應安全防范的鞭策。在特種設備事故發生之前,因缺乏相關的安全培訓及安全繼續教育,所以當事故發生時無法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這都是因為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只是一味追求降低生產成本,不注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造成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存在安全漏洞,為以后特種設備的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因此,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在安全管理環節中應要求相應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且接受相應專業的安全培訓。安全教育和培訓是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道路上的基石。目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也存在安全教育培訓不及時,安全教育培訓宣貫落實不到位的現象。由于相應的安全管理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和培訓,造成特種設備一旦出現安全問題,相應的安全管理人員無法迅速做出相應的補救措施,這樣就會導致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影響擴大。反之,安全管理人員如果定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和培訓,當出現特種設備安全問題時,安全管理人員就會迅速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降低事故的風險指數。所以,安全教育和培訓是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立標之本。

1.2特種設備自身缺陷及未及時檢驗問題

1.2.1特種設備自身缺陷問題特種設備自身缺陷主要體現在設計、制造兩個方面。特種設備本身就是由各種機械部件和電氣部件組成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好出廠前的定型產品型式試驗和出廠前的廠檢工作。通過上述實驗,特種設備制造廠家的技術人員可以確定設計、制造方面是否存在問題。技術人員根據檢驗結果不斷地研究、探索、改進完善機械和電氣的性能,避免特種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由特種設備本身設計、制造缺陷而引發的問題。因此定型產品型式試驗和出廠前的出廠檢驗工作是我們衡量特種設備是否存在自身缺陷的必要環節。1.2.2特種設備未及時進行檢驗問題特種設備安裝完成后要經過首次檢驗,也就是監督檢驗。《特種設備安全法》規定特種設備安裝完成后,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要通過書面文件告知特種設備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經過審批后再申報檢驗檢測機構。檢驗檢測機構派出的檢驗人員對新安裝的特種設備完成檢驗后,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使用登記證,這時特種設備才可投入使用。及時檢驗對特種設備本身安裝、施工設計是有益處的,特種設備安裝、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只有通過及時檢驗才能被發現,進而完成硬件的整改工作,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檢驗,拖延的時間比較長,安裝、施工設計問題不能被解決,就會對特種設備以后的使用埋下隱患。通過首檢后,特種設備還要進行定期檢驗。因為在檢驗空檔期很容易出現安全隱患,所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及時申報定期檢驗,以免超期。只有通過定期檢驗,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才能確保特種設備的使用安全,這樣也便于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便于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

1.3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

1.3.1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管理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體現在單位主管安全的責任人忽視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缺乏一套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體系。特種設備安全主體責任人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會導致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部門形同虛設,為日后特種設備的運行埋下隱患。1.3.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很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制度還沒有完善,特種設備檔案管理非常混亂,安全管理人員更換頻繁,交接安全管理資料不到位。設備檔案沒有專人管理,無法建立一個設備一個檔案的管理模式。特別是一些機電類特種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情況,機械部件缺失損壞現象不能及時上報,很多需要統計的數據資料不全,也沒有做到定期對資料進行匯總和統計。許多特種設備的數據沒有及時進行更新,而且也沒有進行匯報和備案。由于這些制度上的漏洞,特種設備的管理往往沒有實現專項管理,甚至出現了安全管理托管現象[1]。1.3.3隱患排查、雙重預防機制未能完全實施雙重預防機制也就是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合稱。當前大部分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隱患排查還做得不夠好,因很多特種設備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的技術能力不夠,無法實現隱患排查。特種設備在事故初期往往存在異響或出現機械電氣故障,維護保養人員可以通過發現異響及故障去判斷特種設備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因此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是否有安全意識、是否及時上報將成為排查隱患的關鍵。很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隱患排查都做得不好,更不用說雙重預防機制。所以,需要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深入研究事故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加快推行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分級管控雙重預防機制,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管理體系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現關口前移、精準監管、源頭治理、科學預防。

2特種設備事故預防措施

2.1完善特種設備相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

加大特種設備安全相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是建立特種設備事故預防措施的前提。只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充分落實特種設備相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特種設備安全保障工作才能初步做到位。從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做起,在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正式上崗前,要進行相關的培訓考核,只有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考取相應的資質證書才可以上崗,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要不斷地對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設備操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繼續教育及事故案例分析,結合事故案例從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和消除安全隱患的要點,不斷完善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增強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意識,消除事故發生的根源。

2.2提高政府監管水平

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各地方相關職能部門對特種設備的管理,提高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水平,逐步完善特種設備相關機構監管機制,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逐步落實特種設備管理一體化,熟悉特種設備所在監管區域的數量和動態,監督管理做到不漏掉每臺特種設備,做到每臺設備都要有使用登記證;加強本地資質備案管理,避免發生資質互相借用,當特種設備出現問題時追責不明確的現象;加大資質換證的審查管理,避免資質單位到處借人掛證弄虛作假現象;加大對維護保養單位的管理,落實特種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制度;嚴查各種無證上崗現象;嚴查檢驗不及時、超期未檢現象,避免出現未檢特種設備還在使用情況,若發現這種現象要嚴格啟動落實查封程序;嚴查無型式試驗報告及合格證的產品。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相關部門相互協調機制。加強特種設備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宣傳宣教工作,嚴格落實特種設備相關部門的責任。特種設備的安全是需要相關安全部門共同維護保障的,是需要監督管理部門、檢驗機構、維護保養單位及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共同協調做好的一項安全工作。因此,特種設備監督管理部門要嚴抓嚴管;檢驗機構要提高檢驗水平和質量;維護保養單位要認真負責履行職責;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要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并提高安全意識。只有落實互相協調機制才能大大降低特種設備事故發生概率,提高特種設備使用的安全性[2]。

2.3健全事故預防保障制度

建立事故處理分析機構,成立事故處理分析專家庫,建立專項特種設備事故機構和專家組。因為專項特種設備事故處理機構和專家在長期的事故處理中總結了大量的事故處理和分析經驗,所以只有本專業的機構和專家才能有相應的事故分析處理能力,才能準確無誤地確定事故因果關系和責任劃分,同時為類似事故預防及后續事故研究和分析提供更多有效、準確的數據和經驗,這也有利于以后開展專項特種設備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內多部門聯合協作。特種設備事故預防和安全管理要多部門聯合協作,僅靠一個部門是不夠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要提高到全企業的高度上來,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配合聯動、積極推進,要按照“誰負責誰監管,一崗雙責”的原則。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做到群防群治。并且應建立考核體系,要組織工藝、安全、設備等相關專業的人員參與,確保相關工作的科學性、實效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要建立完善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劃分部門和崗位人員隱患排查治理的職責范圍和工作任務;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治理清單,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事項、內容和頻次;完善資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從業人員發現、報告事故隱患;完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評估、核銷全過程的信息檔案管理制度。

3結語

目前,特種設備的管理要求已列入《特種設備安全法》,加大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力度是當下安全生產的前提。特種設備的使用數量在不斷增加,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空缺,特種設備大小事故還時有發生,因此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作為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應不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在特種設備的操作中嚴格遵章守紀,做好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隱患,防止特種設備事故發生。

【參考文獻】

[1]孟耀華.特種設備事故預防研究[J].大眾標準化,2018(7):23-24.

[2]楊女星.哈爾濱市特種設備事故預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5.

作者:韓喜慶 劉晨 單位:遼寧省安全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