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6-15 17:06:34

導語:混合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混合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的應用

目的:探析“互聯網+”背景下SPOC+PBL混合教學法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21年6月-2022年6月,將160名護理專業學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觀察組應用SPOC+PBL混合教學法,對兩組在學習兒科護理學后的自我導向學習評分、批判性思維評分、考試成績和教學效果評分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觀察組自我導向學習評分和批判性思維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理論考試成績和操作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各項教學效果評分和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互聯網+”背景下SPOC+PBL混合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值得進行推廣應用。《兒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針對此課程學校主要以常規教授式教學模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采用課上理論教授式教學和理論課結束后再進行實踐教學的兩段式”教學,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參與度較低,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學習效果較差,同時也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的培養。隨著我國護理事業逐漸向專業化、專科化發展,常規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社會對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很多依托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不斷發展,其中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privateonlineourselves,SPOC)是一種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適合課堂教學的一種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很多課程教學當中都展現了較好的優勢。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應用也較為廣泛。SPOC+PBL混合教學法能夠有效發揮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對此本研究探究SPOC+PBL混合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為兒科護理教學提供借鑒,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21年3月-2021年6月,將160名護理專業學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80名,對照組80名。入選學生均為護理系二年級學生;均經過系統的醫學相關知識和護理知識的學習;且自愿參加該試驗;兩組學生在性別、生源地、醫學知識和護理知識、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排除不愿參加試驗學生;排除病假或退學學生。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課上理論教授式教學和理論課結束后再進行實踐教學的兩段式”教學模式。觀察組應用SPOC+PBL混合教學法,具體教學措施包含:課前準備:引導觀察組學生自主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包含8名學生,每組選擇一名學生作為組長,共組建10個教學小組。課前1周,教師將“新生兒黃疸”、“小兒腹瀉”等兒科護理課程相關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案例的微課及課件通過發放給學生,并針對教學內容提出教學問題,其中包含“教師預設問題”和“學生創新問題”等。其中SPOC視頻學習資料由授課教師提前進行錄制、加工和處理,合理控制錄制視頻的時間,通常控制在8-10min范圍,同時保證錄制的視頻能夠讓學生有效掌握知識脈絡,清晰把控知識點的要點和難點。各小組學生自主對教學視頻進行學習,并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可提出相應的創新性問題,并可將提出問題通過雨課堂平臺反饋給教師,從而讓教師能夠更好的把控學生課前準備階段遇到的難點,提前調整教學內容,讓教學更加具有針對習慣。課堂教學:教師首先引導各小組代表就課前SPOC視頻學習資料進行總結講解,并回答課前預習階段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控制時間不超過5分鐘,各小組講解完成后教師對各組匯報情況進行點評,并告知學生正確答案。隨后教師根據課前準備階段調整好的課堂內容進行講解,其中重點講解學生課前準備階段遇到的難點問題、典型問題,可引導各小組進行自主討論,以不斷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完成教學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講授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總結,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課后總結與練習: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通過微信端教學日志總結分析學生預習以及教學等方面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分析結果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實施調整。另外教師可通過雨課堂平臺將學生所需的拓展學習資料以及課后習題發放給學生,并引導學生自主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1.3評價標準

對兩組自我導向學習評分、批判性思維評分、考試成績和教學效果評分進行觀察和對比。具體指標如下:(1)自我導向學習評分:此評分應用中文版自我導向學習評價量表(ChineseVersionofSelf-RatingScaleforSelf-DirectedLearning,SRSSDL-CV)進行測評,以測評教學前后兩組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其中此量表包括學習意識、學習行為、學習策略、學習評價、人際關系技能5個維度,每個維度12個條目,共60個條目。范圍為60~300分,分值越高,表示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等級越高。(2)批判性思維評分:此評分應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維量表(CriticalThinkingDispositionInventory-ChineseVersion,CTDI-CV)進行測評,以測評教學前后兩組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其中此量表包括開放思想、尋求真相、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批判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及認知成熟度等7個維度,每個維度10個條目,共70個條目。范圍為70~420分,分值越離,表示學生的正性批判性思維傾向越高。(3)考試成績:教學成績分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兩項,每項考核總分值均為100分,超過60分為及格。(4)教學效果評分:編制測評問卷對教學效果進行測評,其中問卷測評項目包含學習興趣、教學參與度、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點的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等測評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1-5分,總分值為30分,分值越高代表教學效果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通過SPSS20.0分析,計數數據(%)通過x2檢驗,計量數據(sx±)通過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評分和批判性思維評分對比分析觀察組自我導向學習評分和批判性思維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2.2兩組學生考試成績對比分析觀察組理論考試成績和操作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2.3兩組教學效果評分對比分析觀察組各項教學效果評分和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結論

我國社會經濟不斷提升,科技水平不斷增強,醫學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些變化既豐富了我國護理工作內涵,同時也對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催動護理工作向專科化和專業化轉變,要想適應這些轉變就必須不斷革新我國當前的護理教學模式,促進護理教學模式與現代化接軌。當前兒科護理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授式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通過課堂和教材向學生傳遞兒科護理知識,難以有效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培養的學生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對此有效加強兒科護理教學模式的變革具有積極意義。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活力,對于教育模式的優化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兒科護理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同時也豐富學生互聯網知識,更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POC)是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一種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與MOOC相比其更小眾的,但保留其教學優勢,更好的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很多研究顯示,此教學模式在多種學科教學中發揮較好的優勢。另外此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促進PBL等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應用,很多研究表明SPOC+PBL混合教學法能發揮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勢,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以有研究顯示SPOC、PBL等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展現較好的優勢。本研究將SPOC+PBL混合教學法應用于兒科護理教學當中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SPOC+PBL混合教學法后兒科護理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評分、批判性思維評分均較傳統教學學生明顯提升,表明SPOC+PBL混合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兒科護理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等級和正性批判性思維。其中SPOC的應用能夠更好的實現翻轉課堂教學,結合PBL教學,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教學地位,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更好的實現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提升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同時學生在問題討論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批判性學習,讓學生的正向批判性思維不斷提升。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SPOC+PBL混合教學法應用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參與度明顯提升,能夠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并且能夠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點,同時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臨床思維能力也得到明顯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自然也有了較大的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SPOC+PBL混合教學法后兒科護理學生的理論和操作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學生。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SPOC+PBL混合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等級和正性批判性思維,并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應用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常曉芳 王美麗 閆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