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對策

時間:2022-06-16 08:40:23

導語: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對策

摘要: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具有建設項目多、地點分散、任務量大、難度大等特點,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為了確保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須對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本文針對張掖市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存在的工程建設難度大、施工人員專業水平較低、初步設計不合理、施工質量有待提升、監理質量有待提升、運行管理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提出了加強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問題;對策

張掖地處黑河流域上中游,屬溫帶干旱氣候,年降水量100~250mm,年蒸發量1400~2700mm。境內可供開發利用的河流26條,年徑流量24.75億m3,與地表水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達1.75億m3,可利用水資源總量26.5億m3。人均水資源量1250m3,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7%,屬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尤其是山丹縣,人均水資源量只有600m3,水資源嚴重緊缺。近年來,張掖市立足市情水情,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水安全保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自2012年實施河西走廊高效節水示范項目以來,張掖市以重點項目為支撐,加大水利項目申報和銜接力度,截至2021年底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7.533萬hm2,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由2015年的0.55提高到2021年的0.61),年節水4億m3以上。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可實現對水土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有效防范自然災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轉型升級[1]。

1張掖市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1工程建設難度大

降水量較少、蒸發量較大的干旱半旱地區,在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了確保農業生產須進行水利工程基礎建設,通過發展節水灌溉擴大灌溉面積,提高用水效率,增強農業生產的抗旱能力。張掖市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農田灌溉面積較大,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部分工程較為分散,導致建設項目增多,建設任務加重。此外,張掖市的農業種植大多集中在3—4月,秋收大多集中在10月,因此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施工只能集中在春種前和秋收后,須在有限的時間段內組織力量集中施工,而招投標占用了近1個月時間,同時冬季施工還要克服寒冷氣候的影響,加大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施工難度。

1.2施工人員專業水平較低

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大多是農民工,接受專業培訓的機會少,專業水平較低,工程建設過程中難以準確理解管理層的要求,易因指令不清晰而出現錯誤操作的情況[2]。此外,安全意識薄弱,導致工程建設質量無法達到預期標準。

1.3初步設計不合理

初步設計是對工程建設項目科研報告的進一步深化,是結合實際對工程建設項目的細化和安排部署。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初步設計不合理的問題。由于沒有綜合考慮建設地點的地形地貌、水源情況和灌溉規模,導致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初步設計與實際不相符,須多次變更設計。

1.4施工質量有待提升

如果說設計是工程建設項目的靈魂,那么質量把控就是工程建設項目的軀體,若沒有健康的軀體,就撐不起高尚的靈魂。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三檢制”落實不嚴,工序不合規,沒有回填到設計墊層就用大粒徑石頭填埋或沒有進行打壓試驗就填埋,管道坡率不夠導致排水困難,管溝開挖深度不夠,施工日志和監理日志不同步或后補等。

1.5監理質量有待提升

監理是建設單位委托的第三方,是把控工程建設質量的主要力量,按照規劃大綱、監理實施細則、設計報告和有關規范,通過旁站、巡視、平行檢測、關鍵節點報批、入場材料審核、隱蔽工程檢測、停工返工、工程量審核、工程進度款審核、罰款等手段對建設項目的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把控。但部分監理單位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流于形式,沒有持證上崗,履職不嚴等問題。

1.6運行管理質量有待提高

運行管理是工程項目的終端環節,工程建成移交后運行管理不到位,會導致工程效益大打折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終端用戶大都是當地農民,而農民的知識水平大都有限,導致用水管水環節比較薄弱。自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推廣以來,張掖市每年都會針對終端用水農戶開展專題培訓和現場實操演練,大部分灌區取得了較好效果,但個別地方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運行管理效果不理想。為了充分發揮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綜合效益,須不斷提升運行管理水平。

2提升張掖市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的對策

2.1提升質量管理意識

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提升質量管理意識,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相關合同開展工程建設。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明確分工,協調施工單位與當地居民的關系,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建立相應的質量保障體系,由專門的工作人員和質量監測人員對工程建設質量進行檢測,確保工程質量達到預期標準。嚴格落實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設備等的驗收工作,確保施工單位按相關流程施工。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技術問題時,要積極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研究,確保工程建設質量[3]。施工過程中技術檢測人員要定期進行巡回檢查,一旦發現質量問題須及時分析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整改,確保工程施工質量達到相關標準。

2.2嚴格把控工程設計質量關

設計單位要嚴格按照工程建設的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設計,在全面掌握工程內容和性質的基礎上,結合現場環境合理進行工程設計,提升設計方案的質量,給確保工程整體質量提供保障。設計單位完成設計后,要在施工前進行圖紙會審和移交,并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進行現場檢測,大型建設項目還應派駐設計代表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確保工程建設按照設計方案順利開展。

2.3加強質量控制

工程監理部門應加強項目質量控制,對相關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通過落實各項管理制度確保質量控制工作順利開展。監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巡檢,并隨時進行抽查,對一些關鍵環節、關鍵地方進行檢查,確保項目建設質量。監理部門要以施工前控制和施工中控制為主,以施工后控制為輔,對工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進行全程動態控制。通過對相關技術方案進行監理,實現對施工流程和施工材料及設備的控制,從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4]。

2.4確保工程質量

施工單位在開展工程建設時,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確保工程建設質量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針對施工過程中的難點和危險點,開展安全培訓和技術培訓。對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嚴格實行公示制度和持證上崗制度,引導施工人員樹立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特種作業人員須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制度和審批制度。建設過程中始終以建設高質量的工程項目為總目標,通過建立質量保證制度、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明確目標、精心組織、責任到人、定期考核,全面加強施工管理,確保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達到相應標準。

2.5加大監督力度

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明確監督任務、監督范圍,選派專門的監測人員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跟蹤監測。工程開工后對施工單位的施工資質進行再次檢查,同時對質量保證體系及質量管理方法進行監督。施工過程中定期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對一些主要單元的施工進行現場檢查,并對工程建設使用的材料和設備進行常規檢查,對施工現場的監理部門、技術負責人員及質量保障體系等進行監督,從而確保工程施工質量[5]。通過政府監督、自我監督和社會監督等手段,明確監督任務,組織專業力量對工程參建各方需要承擔的責任進行明確,開展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巡查,對重要工序和隱蔽工程進行嚴格的監督檢查,對違反工程建設相關規定的企業定期通報并進行警告、處罰。此外,要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利用多種媒介公示監督舉報地址和聯系方式,通過群眾監督提高監督質量,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及施工資產安全。

2.6規范有序進行工程驗收

工程驗收是建設項目完工后必不可少的一項程序,是對工程建設質量進行控制的最后一個步驟,通過施工單位自驗、法人驗收和政府驗收可有效把控施工質量。進行工程驗收時要嚴格按照相關流程對工程質量進行客觀評價,對工程建設項目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檢測,對工程建設過程中不達標的部分要分析原因并要求整改,從而確保工程建設項目達到工程設計的標準和相關規范[6]。

3結語

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具有建設地點分散、項目多、任務量大、施工難度大等特點,建設過程中始終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不斷加強質量管理。通過建立質量監督體系,對質量管理進行規范、監督,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從而對有限的水資源進行保護,對農業生產條件進行改善,增強農業生產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占君.淺談哈密市伊州區高效節水工程質量管理[J].陜西水利,2019(7):102-103.

[2]劉海燕.彰武縣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質量控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3):66-67.

[3]鄭輝玲.節水改造項目工程質量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12):49-50.

[4]趙洪江,宋海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6):2493.

[5]晁素花.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措施[J].中國科技投資,2019(3):33+41.

[6]周習庭.農村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的探討[J].低碳世界,2019,9(1):131-132.

作者:李雪明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