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學策略對小學數學的實踐
時間:2022-06-16 09:27:02
導語:生活化教學策略對小學數學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新課標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小學數學與生活聯系密切,通過生活與數學建立聯系,能夠降低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最大限度發揮數學的教學價值。
在小學教學中,數學一直被學生認為是枯燥難懂的學科,對數學的學習有一定的畏懼心理。新課標要求數學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要把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與課本知識建立聯系,讓數學知識變得生動起來。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建立生活與數學的連接點,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一、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作用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在數學日常教學中,教師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從生活角度切入,能夠降低學生在教學中對數學的恐懼感,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生活化情景教學模式的建立是對數學教學的積極探索,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思考能力有促進作用。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畫面教學數學知識,通過生活化教學策略,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技能的應用能力。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夠提升自己的生活問題解決能力,增長見識。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使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發現和數學知識有關的事物并自主學習,培養自己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的策略問題
1.教師生活化教學意識不強在新課改教育實行過程中,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不夠深刻,生活化教學意識不強,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能很好地把兩者結合起來或者仍舊保持傳統的教學觀念,脫離實際教學,讓數學知識在學生眼中還是“高不可攀”。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發揮數學的實際運用價值,使數學書本知識還停留在課堂上和學生的腦子里,而不是生活中。2.創設情景中的問題不具有代表性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情景聯系教學。在情景創設中教師可能會出現問題設置不明確等情況,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講解的內容與本節課的重難點有所偏差,浪費教學時間,對章節重點的涉及不夠深刻,學生討論的問題也比較淺顯,缺乏代表性和探究意義,降低課堂教學效率。3.學校重視度不夠部分學校受自身發展限制,教師資質與一線城市的學校相差較遠,對教師隊伍的培訓不足。教師在生活化數學教學方面形式大于內容,只是在課外探究時給學生布置一些小調查或者小實驗,但是對學生的真正執行力度和研究進程缺乏關注,久而久之便被逐漸遺忘。這樣的教學讓學生也產生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運用不太重要的想法,出現重視學習輕視運用的現象。學校對學生數學課外活動的研究活動開發重視不足,學生沒有機會進行課外拓展,學以致用。4.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能力不足小學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不高,需要借助外力的監督和幫助。對于學習中的新知識和實踐技能運用能力不足,需要教師的引導。甘肅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教育教育現狀對部分地區學校的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產生限制,學生關注生活化教學的意識不強,接觸此類活動的機會也比較有限。
三、新課程下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
1.使用生活化語言教師要根據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學認知水平、對生活的認知理解等特征,對數學知識和教學語言進行轉化,轉化為學生好理解的生活化語言,使專業性較強的術語變得生動,便于學生理解。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第一單元《認識數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兒歌法幫助學生記憶。數字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兩只手,十個手指頭?!北热缭诘谝粏卧妒詢鹊募訙p法》教學中,教學生學習加減之歌:“兩數合一個,加法來幫助。原來減拿走,得到剩余數。拿走和剩余,合并是總數。總數減一個,可得另一個?!?.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對于數學教學中無法在課堂中進行直接展示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經歷或是生活情景,在課堂中進行情景模擬,讓學生在真實化模擬情景中體驗,加深對數學相關知識的認知和運用。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5課《認識人民幣》教學時,可以創設一個情景,假設是在商場,讓學生分組扮演顧客和收銀員,通過購物這一活動的情景模擬,學生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也通過親身體驗進行了有趣的實踐活動。3.教學過程生活化教師要抓住學生對于生活中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接觸過的生活實際或者跟隨家長學到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轉化。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4課《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的實踐來學習,比如:蘋果十塊錢3個,雞蛋兩元錢3個,讓學生計算一個蘋果多少錢,一個雞蛋多少錢。在這樣的過程中引入分數的概念。4.轉變角色理念教師可以轉變角色,讓自己成為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師。教師可以把本節課堂要學習的知識變成自己遇到的難題,讓學生幫助教師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一種責任感和自豪感,認為自己比老師厲害,從而有責任和有信心幫助教師解決問題,也增進師生關系。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6課《百分數》教學中,教師先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六年級一共有男老師10人,女老師8人,老師算不出來男老師一共占全部教師的幾分之幾,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算一算呢?通過老師的身份轉換讓學生產生學習自豪感。5.數學概念聯系生活實際生活化教學的目標是實現數學內容的實際運用,數學中引用的素材應盡可能源于生活,數學概念都是抽象化的文字描述,學生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中存在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找到數學概念的來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5課《三角形》中,學生對于三角形的概念還是沒有具體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學生每天都要佩戴的紅領巾、學習文具中的三角板、吃的食物三明治等,這些都是三角形物體。6.組織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學生在課堂學習知識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課外探究活動,設置多種實踐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活動探究,加強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和課外知識的拓展,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比如教師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7課《扇形統計圖》教學時,在學生掌握了扇形統計圖的基本概念、計算公式和繪制方法后,教師可以在課后實踐活動中給學生布置一個探究課題:通過扇形統計圖的制作,了解班級內男女生對飲食中米飯、面條、蘋果、雞蛋和青菜的喜好。在學生親自統計和計算繪制的過程中,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對扇形統計圖的知識掌握也更加熟練,提升課堂知識掌握質量,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要貫徹“寓教于樂”的教學觀念,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克服在數學學習中產生的畏懼心理和遇到的困難,更好地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有效應用,減輕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提高數學成績。學校和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水平,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大力開展生活化教學策略與小學數學的結合運用,為小學數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和人力支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忠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實踐[J].新課程,2021(34):204.
[2]蔡玉玲.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24):51.
作者:郭致銀 單位: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二小學
- 上一篇:新形勢公共管理體系優化途徑
- 下一篇:新媒體視角壯錦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