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活動如何激活小學數學課堂
時間:2022-06-16 14:33:57
導語:數學活動如何激活小學數學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學活動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新增的一個內容板塊,也是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特色、一個亮點,這個板塊沒有增加新的知識,只是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知識,解決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具有一定綜合性、實踐性的問題,注重的是數學知識的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現行的各種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每一冊都編排有數學活動內容,促進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的內容相互融合,成為整體。為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平臺,教師借助這些活動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強烈欲望,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踐性、綜合性的數學問題,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悟、理解數學知識,更有利于學生去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數學活動;小學數學;策略
在傳統的教學中,數學總是和抽象、邏輯推理聯系在一起,是理科學習的基礎,似乎和文科知識的融合度并不高。但在現實生活中并非如此,縱觀數學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偉大的數學家往往還是文化發展的助推者,文化和數學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古希臘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數學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圖、泰勒斯和達·芬奇;較晚一些的,如愛因斯坦、希爾伯特、羅素、馮·諾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紀數學文明的締造者。數學活動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學生數學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一個誤區,即數學知識主要是用來解題的,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機會并不多,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其實數學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以及看待問題的數學視野,這就是數學活動所包含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若干年后,你可能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忘得一干二凈,但是長期在數學活動中形成的數學思維品質會使你終身受益。
一、數學活動課的內容要尊重教材
由于數學活動課沒有特定的教學模式與套路,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不一,且教材內容靈活,這給廣大數學教師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數學教師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提升能力的契機。在數學活動課教學中,部分教師思維偏激,全盤否定傳統的教育思想,一味追求所謂的“創新教學”而盲目摒棄教材內容,或隨意拼湊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將完整、系統、有序的教材內容分解成殘缺不全而無重點的零碎片段知識,將教材上很好的素材、例子一并處理掉,且美其名曰“創造性使用教材”和“優化重組教材內容”。其實我們應該在尊重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編排的思想,理解教材內容的編排意圖,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所蘊含的數學思維、數學原理、數學方法,實現對教材內容、素材例題全面而整體的掌握,必要時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再創造。其次,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推理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已有數學及學習的活動經驗、生活經驗的同時,分析他們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與新知識之間的結合點,全盤考慮教材內容、素材、例題的取舍、整合與優化,做到能夠保留的盡量保留,這樣才能確保教學不偏不倚,才能實現“在整個數學教育的過程中都應該培養孩子們的應用意識,注重發展孩子們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課程目標。
二、數學活動課要讓學生“動”起來
“數學活動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和有效的載體。”數學活動這部分教學內容注重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的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展現思考過程,獲得體驗,逐漸積累豐富的直接活動經驗,從而激發創造潛力。這種直接活動經驗的獲取,深受新課程標準的關注與重視。為此,新課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每一冊都編排了相關內容的數學活動課。但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對數學活動課的目的認識出現偏差,加之無成功經驗借鑒,教學時不愿意上這類課。有的老師往往采用“講授+記憶”式的新知傳授課、自由活動課、閱讀課、思維訓練課或干脆跳過等形式教學,無法達到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數學活動本質上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性解決問題的活動,具體體現是“做數學”。為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創設活動化課堂情境,積極創造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由熟悉的事物切入,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有一定實踐性、綜合性的數學問題,加強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增強學好數學和運用數學知識的信心,強化、提升實踐能力,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和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積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數學活動課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數學活動課的目的就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首先,活動課必須注重全員參與。數學活動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整個自主探索活動過程中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始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領悟,并內化成為自身的數學素養。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索,學會溝通。學生才能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積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并體驗到活動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其次,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要千方百計促使全體學生參與探索實踐活動的全過程。這也是上好數學活動課的關鍵所在,只有學生全程參與活動的每個環節,才能獲得眾多的數學信息,從中感悟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四、數學活動課要加強具體指導
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安排的數學活動內容,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體現活動內容的開放性與靈活性。為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就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活動進行具體指導。活動時,教師要依據學生在活動中所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活動預案,適時給予學生恰當的點撥和幫助,以有效地解決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首先,加強活動過程的指導。課堂上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在活動中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善于合理猜想和勇于實踐探究,要注重激勵、啟發、引導學生從多維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嘗試采取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參與、全程參與,以充分發揮他們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教師要營造民主氛圍,允許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允許學生就活動形式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對活動各環節的指導都要考慮周全,做到心知肚明,確保萬無一失。對于學生在活動中生成的問題,教師要能夠及時準確把握,并因勢利導適時調整活動預案,實時提出化解的方案。其次,要加強方法指導。在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生收集數據、實際調查、查閱資料、統計、動手操作、推理論證等活動方法的指導,為學生自主探索給予方法的引領。如《綠色出行》一課,教師應在確定活動主題之前,引導學生確定調查的問題,特別鼓勵他們就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或新的研究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歸類和整理。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活動中需要收集哪些數據和用什么方法收集數據。再組織學生開展實際調查活動。最后,組織學生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綠色出行的重要性。在活動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等方面進行必要指導。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時要落實在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教師正確方法的指導下,經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從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結語
數學數學活動活動課是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在實踐中學數學”,關鍵在“做”,形式要“多”,一定要“活”,一定要“新”,而多要有據(以教材為依托),“多”而不雜,“多”中益智,“多”中求真。實現“多”而井然,“活”而規范,“新”而有得。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活動課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我們將會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以不斷更新、提高、完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楊佑飆
- 上一篇:茅臺酒業財務報表及股價預測研究
- 下一篇:業財稅融合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