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6-16 15:24:58
導語: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代賬行業是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校企合作的重要企業,在當前數字經濟背景下,代賬行業出現了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包括記賬報稅業務數字化、營銷業務數字化和業務或商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為中小微企業和代賬行業輸送會計財務人員的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也應進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型、課程體系設置的重塑,以及教材、教師、教法“三教法”方面的改革及建立校企合作新機制等數字化轉型調整。
關鍵詞:代賬行業;數字化轉型;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調整
代賬行業是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校企合作的重要企業。每年崗位實習階段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學生進入代賬公司實習,因為代賬行業對初級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大,門檻又較低,部分學生畢業后可繼續留在代賬公司。有的高職院校與代賬公司合作設立真賬項目中心或財務共享中心,這樣學生在模擬實訓的基礎上有機會接觸和處理真賬,進一步錘煉適應真實工作崗位需求的實踐技能。此外,代賬公司還是高職院校教師編寫教材案例的重要來源和深入企業實踐的重要場所。當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開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代賬行業也不例外。本文在分析代賬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特點、內容和必要性的基礎上,探討了包括代賬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進行的適應與調整。
一、代賬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特點和內容
對于數字化轉型,百度百科的定義是建立在數字化轉換、數字化升級基礎上,進一步觸及公司核心業務,以新建一種商業模式為目標的高層次轉型;IDC定義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和能力來驅動組織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重構的途徑和方法,其目的是實現企業業務的轉型、創新、增長。無論哪一種定義,數字化轉型都包含了三個要點:一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或工具的應用;二是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數字化技術或工具的應用,還涉及對組織活動、流程、業務模式和員工能力等的重新定義,是一個系統工程;三是數字化轉型最終會導致業務或商業模式重塑。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不同的特點。代賬行業屬于服務業,相對于制造業來說由于沒有生產制造環節,更簡單一些,其數字化轉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記賬報稅業務的數字化
代賬公司獲客后,主要是為客戶記賬報稅。代賬公司可以利用RPA流程自動化機器人完成重復率高、規則明確的4類業務:其一,憑證處理,包括憑證錄入和審核,通過預先設置好的記賬規則和審核規則機器人自動完成記賬憑證錄入和審核;其二,開票,根據導出的開票信息機器人自動完成開票操作;其三,報稅,先由代賬軟件自動導出財稅信息,再進行人工審核,然后由機器人自動登錄國家稅務申報系統,將人工審核過的財稅信息填寫到納稅申報表中完成整個報稅工作;其四,財務分析,代賬公司除了為客戶處理記賬報稅事宜,還要為客戶進行財務分析,包括財務分析和稅務分析。財務分析可由機器人對照預設的各種指標對下載的財務報表中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判斷、決策,并自動編寫和生成相關的財務分析與診斷報告,稅務分析可由機器人根據事先設置的評估指標體系對客戶的稅務風險進行評估。
(二)營銷業務數字化
代賬公司的傳統營銷方式包括關系營銷、行業互助營銷、廣告營銷、電話(傳真)營銷等。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傳統營銷方式不斷被替代,數字化營銷模式會逐漸成為主流。在數字化營銷模式下,客戶需求和為客戶創造價值成為營銷根本,數字化營銷具有精準引流、低成本獲客的優點,其關鍵在于企業及產品實現自傳播,比如建立公眾號進行品牌營銷。[1]
(三)業務或商業模式的轉型
在傳統的模式下,代賬公司既要營銷又要處理記賬報稅,雖然業務全面,但成本較高。在代賬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有的代賬公司已經出現虧損,而且業務太多不利于代賬公司營銷和服務的專業化。基于此,有的經濟發達地區已經出現了“代賬工廠”,一方面低成本承接代賬公司的記賬報稅業務,另一方面同高職院校合作設立數字化財務共享中心,通過引入RPA流程自動化機器人等數字技術和工具與高職院校學生一起處理記賬報稅業務。在這種模式下,原來的代賬公司可以降低成本從而致力于營銷業務和對客戶的咨詢顧問服務,而“代賬工廠”可以獲得中介利潤,高職院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應用數字化技術和手段接觸與處理真賬的機會,實現三方共贏。
二、代賬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第一,國家戰略的要求。2021年3月發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中第五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提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以及“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為使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能夠真正落地,2021年12月國務院又發布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各行各業都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代賬服務的代賬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成為題中應有之義。第二,代賬行業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需要。用財務機器人處理記賬報稅業務速度快、出錯率低;在傳統營銷方式的基礎上增加數字化營銷方式獲客的精準度提高、獲客成本降低;通過“代賬工廠”這樣的中介公司與職業院校合作,讓學生應用財務機器人代為處理記賬公司的記賬報稅業務,可以大幅降低代賬公司記賬報稅的成本。這一切都有利于代賬公司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而且現在有些代賬公司在運營中已經出現虧損現象,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工成本高,對這樣的代賬公司而言,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更有現實意義。第三,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有利于代賬公司拓寬業務范圍。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未來我國會大力發展數字服務企業,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和數據賦能服務。代賬公司作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代賬服務的專門公司,對中小微企業的業務和經營情況很熟悉,如果在完成自身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能力則可以拓展業務范圍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服務業務,一方面可以增加業務來源,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自身業務的高端化增加自身競爭優勢。
三、適應代賬行業等數字化轉型的高職與大數據會計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特色在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知行合一,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就業崗位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隨著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重要合作伙伴的代賬行業和其他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相應提出了對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數字化轉型要求,包括人才培養目標的轉型、課程體系設置的轉型,以及教材、教師、教法“三教法”方面的改革等。1.人才培養目標轉型傳統的高職會計專業主要是培養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會計核算人才,隨著各行各業數字化技術和工具的應用,一些高度重復、規則明確的業務可由機器人自動完成,大大減少對會計核算人才的需求,新形勢下需要既懂會計核算又懂管理,還要掌握數字化技術和工具應用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政治思想素質過硬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社會所需求的會計人才大致可以分為交易處理型的共享財務人才、管理控制型的業務財務人才和決策支持型的戰略財務人才。不同類型的財務人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就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而言,培養的應該是共享財務人才和業務財務人才,這兩類會計人才所要求具備的能力主要有財經專業能力、數智技術能力、業務協同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財經專業能力要求掌握扎實的財會稅審、財經法規和管理控制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數字技術能力要求掌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財會稅審領域的應用方法;業務協同能力要求掌握中小微企業的基本業務流程和內容。特別應注重培養適用于中小微企業和代賬行業的營銷能力,因為中小微企業普遍處于生存和發展階段,業務營銷對其至關重要。財務人員不僅應具備數字化的財會稅審能力,很多時候還需具備營銷能力,代賬行業也如此。特別是隨著數字化轉型的進行,代賬公司的從業人員主要從事顧問咨詢服務和營銷業務,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支持和指導業務活動,甚至可以設計業務方案和管控經營全過程;溝通協作能力要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商務溝通技巧,因為企業數字化水平的提高將有力推動業財一體化、服務共享化,要求財務人員對內對外進行敏捷高效的溝通;數字經濟時代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新機會也不斷涌現,要屹立新時代潮頭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跨界思維和場景思維能力等與創新創業有關的思維能力。[2]在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時候,必須以培養學生扎實的政治思想素質為前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能力越強,越可能給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沒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很難獲得可持續的發展。2.課程體系設置重塑隨著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課程體系的設置也需要重塑。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類課程、財會類課程、會計財務與數字技術融合類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第二、三、四課堂等構成。通識類課程可以按照教育部的統一規定設置,還可以設置一些本校通識教育方面的特色課程。財會類課程仍以傳統財會專業核心課程為主干,培養學生的財經專業能力,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對專業規則、流程和場景的理解和洞察,可以減少一些傳統財會類課程的實踐課程。會計財務與數字技術融合類課程可以開設目前比較成熟的業財一體信息化、財務共享、財務機器人應用與建模和大數據財務分析等課程,有兩點需注意:一是融合類課程可以和“1+X”證書考試相結合;二是不必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課程,因為高職財會類專業學生主要是以培養應用型能力為主,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原理可以不作要求。拓展類課程可以開設納稅籌劃、企業VBSE綜合實訓、管理控制、市場營銷、商務溝通、創新創業等課程。在這些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應該把思政因素融入其中,以培養學生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思政因素在融入課程的時候,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每門課蘊含的思政因素,課程不同,蘊含的思政因素也不同,可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遵守憲法法治和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等方面去挖掘;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把思政因素融入課程,根據學生的需要融入、暗示法融入、感染式融入、模仿式融入等,具體可以通過學習了解歷史、案例討論、演講辯論、參與社會調查與實踐等方式來融入。通過這些課程的開設和思政因素的融入,形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和人格塑造的有機結合,達到培養適應新時代和新技術要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目標。3.教材、教師、教法“三教法”改革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可避免地涉及教材、教師和教法的“三教法”改革,這也是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關鍵。教材方面,要求做到精益求精與創新:一是把思政因素融入教材編寫與開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二是創新教材內容,開發涉及數字化轉型新內容的教材,如財務機器人應用與建模、大數據財務分析、智能管理會計、智慧稅務等;三是創新教材呈現形式,如開發圖文并茂并附帶數字化功能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四是以成為國家級規劃教材為目標進行教材編寫與開發。教師方面,建設一支“扎實辦專業、精心建課堂、創新謀發展、服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可以通過參加國培、省培和第三方信息科技公司組織的數字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來對教師進行新技術應用教學能力的培訓,通過舉辦學術講座、學術沙龍、選派教師參加“訪問學者”項目等對教師進行科研能力的培訓,并可以考慮拓展國際化交流渠道來培養教師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積極引進既懂會計財務知識又懂信息技術且具有高學歷的復合型人才充實教師隊伍。通過這些舉措,促進教師隊伍知識、能力、素質、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等的合理化。教法方面,構建“雙元培養、雙軌并行、雙證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仍然堅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特色,建立層層遞進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首先是在相應的課程中安排模擬實訓,讓學生初步接觸和了解相關業務的模擬實際的操作;其次與第三方信息技術公司和作為“代賬工廠”的中介公司合作設立真賬項目中心或財務共享中心,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接觸和處理實際中小微企業真實的業務,進一步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后就是讓學生進入單位以員工的身份進行崗位實習,了解熟悉真實單位的紀律要求、工作氛圍和業務處理。[3]4.建立校企合作新機制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缺乏數字技術和方法應用的開發能力,因此有必要選擇一家有實力的財經信息技術公司作為合作方,雙方建立起比較緊密的合作關系,一起開發會計財務的數字化融合課程和教材,一起實施數字化融合課程,由財經信息技術公司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師進行培訓,與作為“代賬工廠”的中介公司或代賬公司三方設立真賬項目中心或財務共享中心,一起為學生推薦崗位實習單位。在此基礎上,可以考慮設立雙方共同參與、責權利明確的產業學院。與此同時,繼續加強與其他企業的合作,建立起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機制。
四、結束語
隨著數字化社會的建設,中小微企業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財務服務的代賬公司的數字化轉型不可避免,為中小微企業和代賬公司輸送會計財務人才的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是毋庸置疑的發展趨勢。但由于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還處于初級階段,未來尚有許多不確定性,對于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應持續地關注和研究,不斷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及時吸取失敗的教訓。
參考文獻:
[1]陳俊,董望.智能財務人才培養與浙江大學的探索[J].財會月刊,2021(14):23-30.
[2]方新華.財務機器人在代理記賬行業的應用[J].財會研究,2021(10):57-62.
[3]李怡,陳曉雪,張帆,等.RPA技術在中小企業財稅領域的應用[J].河南科技,2021,40(33):7-10.
作者:鄧靜嬪
- 上一篇:多元化教學如何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 下一篇:小學教育評價的特點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