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視角新聞檔案歸檔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6-20 08:31:17
導語:新媒體視角新聞檔案歸檔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新聞傳播的介質電子化逐漸躍上“C”位,成為廣大讀者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聞媒體的新聞數字化電子化也為新聞檔案管理帶來了挑戰,本文從新媒體時代新聞檔案現狀、特征、電子新聞歸檔的必要性等進行分析,提出了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檔案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檔案
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和人們對新聞載體的不斷研究和開發,微信、微博等電子介質以強大的信息包容性、便捷的閱讀方式,在社會中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途徑。電子新聞稿件同紙質新聞稿件一樣,能夠真實客觀反映社會現狀,是國家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今后新聞事業發展起到一定的文獻研究作用,因此合理地對電子新聞檔案進行管理和歸檔成為新媒體時期一項重要的工作。
一、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現狀
在信息時代,信息傳播的介質也隨即發生著變化,報紙這個傳統的新聞載體也相應發生了深刻地變化,新媒體技術日漸成熟,網站、微信、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等均已成為新聞傳播的常用渠道。因此新聞檔案的紙質也逐漸演變為電子文字、圖片、音視頻這樣多種多樣、形式豐富的表現形式。以新鄉日報社為例,目前新鄉日報社新媒體迄今已形成“四微一端、三報三網九號”20個媒體平臺的融媒矩陣(日報微博、微信,晚報微博、微信,現場云客戶端,兩報電子版與手機報,新鄉網與新鄉文明網、新鄉人大網,日報頭條號、晚報頭條號、日報人民號、晚報人民號、日報融合號、日報企鵝號、晚報企鵝號以及新鄉日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號)。其中,新鄉日報微信公眾號,粉絲數近30萬,新鄉日報微博,粉絲22萬+,新鄉日報人民號,粉絲6.4萬+。“現場云”是新華社旗下的全國服務平臺,旨在與國內媒體共享成熟的"現場新聞"直播態產品,為國內媒體提供融合發展新平臺。包含中央媒體、地方媒體、地方黨政機關在內的首批102家機構同步入駐該平臺。2017年2月19日,新華社正式啟動。新鄉日報社于2018年5月27日入駐現場云,6月22日,用現場云播發體驗式報道《險!第一視角看鐵騎穿越磨馬古道》,新華社客戶端轉發并剪輯成小視頻,點擊瀏覽量達到57萬次。由此可以見,新媒體已經逐漸躍居“C”位,成為新聞傳播常用且非常受歡迎的載體。
二、傳統紙質新聞檔案由紙質版“變身”為電子版
1.設備依賴性。傳統的新聞檔案儲存很大程度上是收集以往的報紙來實現的,一張張有年代的報紙本身就是新聞檔案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閱讀,比較直觀。新媒體條件下電子新聞不能夠直接閱讀,它的形成、傳輸和儲存都必須借助計算機系統,這就決定了對計算機系統的依懶性,需要充分考慮計算機系統的穩定和安全性。2.類型豐富化。新聞電子文稿有文本文件、圖像文件、短視頻文件,保存時要考慮各種類型的常用格式,以確定其保存的穩定性和持久性。3.數量龐大。新媒體推送新聞較紙質媒體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因此新聞推送數量上也比較可觀,比如新鄉日報微信公眾號,實行一日“三推”,平均日推送稿件15篇,一年可產生5400多篇電子新聞稿件。“現場云”現有編輯、記者、通訊員1297人,周發稿最高2735條,月發稿最高5859條。粗略計算,新鄉日報社所有自運行媒體的日發稿量則為580多篇新聞,也就是說每日可以產生近600條電子新聞檔案。
三、對電子新聞文件歸檔是時代的要求
1.新介質的呼喚。新媒體是一個相對于傳統媒體的概念,借助新媒體為介質產生的新聞作品的文字、圖片、音像等資料主要為電子化數字化形式,相對于傳統媒體,電子新聞作品色彩性、編排性都比較有個性,一些直播、動態頁面、小視頻互動性共享性強,這是傳統紙質新聞檔案無法擁有的優點。電子新聞作品有速度化便捷化的特點,也具有不易保存的特點,如何對這些轉瞬即逝的信息及時保存,留下歷史印記,將其成為人類歷史長河中閃光的記憶,是新時代新媒體大環境下必須研究的課題。2.電子新聞檔案可作為珍貴歷史資料。《檔案法》第五章《檔案信息化建設》中,指出“電子檔案應當來源可靠、程序規范、要素合規。”“電子檔案與傳統載體檔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電子形式作為憑證使用。”電子新聞是新聞作品的另外一種呈現方式,其價值屬性與紙質新聞檔案一樣,同樣具有保存的意義。新聞電子檔案正是以電子的形式展現在大眾面前,同傳統的紙質新聞一樣,具有真實性、原創性。電子新聞檔案同樣可以作為記錄歷史,是反映當下生活的珍貴歷史資料,是社會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今年河南7.20新鄉發生嚴重暴雨和洪澇災害,在印刷設備受損,報紙不能出版的情況下,新媒體以圖文、短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全息呈現全市人民、全國救援隊伍抗洪搶險救災的生動場景。抗洪救災期間,新鄉日報“現場云”共播發現場報道(含跟蹤報道)超過6000條,主報道在400條以上。這些報道中產生了不少報道及時、現場感強、場面生動的優質內容。大量的圖文資料可作抗洪救災的原始材料上報或者收藏,成為新鄉歷史檔案資料、城市抗洪救災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新媒體進行新鄉“兩會”、“高博會”、“黨史學習教育”等重要新聞事件的報道,都成為這個城市的歷史痕跡和珍貴記憶。3.電子新聞檔案為新聞業務研究提供經驗。對電子新聞檔案進行歸檔,本身就是對新聞產品的分類整合過程。對其規范化處理,不僅豐富了社會性檔案,而且提高了查找新聞作品的效率。從長期來看,對新媒體電子新聞的歸檔,也是對新媒體自身的發展歷史的回顧和總結,從各個電子新聞的收集可以看出對其文字、圖片等編輯的處理能力,從中可以吸取新媒體編發新聞的經驗和教訓,有利于電子新聞檔案的研究,從而更好地完善新媒體采播編發等新聞要素的綜合能力,更有效地推進新媒體新聞內容、制度、管理等更加完善和進步。
四、媒體時代電子新聞檔案歸檔的思考
1.提升歸檔意識一是要充分認識到電子新聞檔案歸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自覺提高電子新聞檔案歸檔也是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國家立檔守檔的一項重要工作。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把管理電子新聞檔案同文書檔案管理結合起來,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詳細制定好電子檔案管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項,使工作有制度可依。三是形成一支穩定的隊伍。建立新聞電子新聞歸檔中心,將辦公室設置在新媒體中心,新媒體部門主任為負責人,新媒體編輯同志為成員,執行“一崗雙責”,抓好新聞編輯的同時,將電子新聞檔案管理好。2.歸檔時間和內容每天歸檔。鑒于電子新聞稿件數量大的特點,應以“日”為單位進行歸檔,可以建立文件夾,注明日期,將每天的電子新聞稿件進行歸檔,一篇電子新聞稿件視為一件文件,歸檔的方式可采用網頁抓取,進行頁面抓取截圖保存,采用PDF的格式進行保存。形成年———月———日的管理文件夾電子文件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上傳的音頻、照片等要做為原始數據,是為電子檔案的一部分,同電子新聞稿件一同歸檔。注重分類整理。電子新聞檔案具有參閱查閱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對積累檔案的分類整理,更進一步挖掘利用價值,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可在每月做一次“回頭看”工作,將保存的檔案進行再歸類,可以將重要重大的或者有意義的活動分成不同的類別,以新鄉日報社新媒體為例,可分類為“新鄉市重大會議類”、“民生服務類”、“新鄉重大項目類”“新鄉兩會類”、“高博會類”、“開展黃河論壇類”等等不同類別的分類。點擊量超過幾十萬的“熱捧”新聞更要注重將其整理到一起,這對于電子檔案大數據的查閱和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網友的留言也要作為檔案進行留存。注重特殊時期的電子新聞檔案。2021年建黨百年,報社新媒體利用微博、微信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報道,通過文字、圖片、圖表、音視頻、動漫、H5等多種方式,共計發布570篇報道。這些電子新聞是全市黨建活動的真實記錄,也是黨史濃墨重彩的一筆,有必要單獨建立文件夾進行歸檔。還有2021年抗洪的新聞電子檔案、2020抗疫期間的電子特刊,這些涉及重大影響的事件是微縮的社會記憶,不僅是歷史的重大事件的記憶,也反映了當時民眾志成城的精神風貌,在新鄉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值得歷史的留存。因此要注重整理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電子新聞檔案。保存問題。電子新聞檔案一般應在電子文件形成或者任務完成后及時收集。可以以一個季度為單位由新媒體部門移交至單位檔案部門集中保管。檔案部門收集審核需要歸檔的電子文件,對其完整性、準確性進行審核并查殺有否有病毒。對電子新聞稿件實行電子文件登記管理,對名稱、內容、歸檔日期、文件編號等信息實行登記,以便查閱方便。鑒于電子文檔的特點,最好采取“電腦+光盤”的雙重保存方式,以免數據遺失。
結語
新媒體條件下,新聞檔案的形式轉為電子,它同報紙一樣是一種重要的檔案資源,具有數量龐大、類型多樣的特點。媒體單位要緊跟時代步伐,重視電子新聞檔案的管理工作,注意對收集歸檔時間進行把控,重視電子新聞內容的歸檔分類,以便更深入挖掘檔案的利用價值,讓新聞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陳瑜瑩:《融媒體建設呼喚新聞檔案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傳媒評論》2020年第5期
[2]徐瑩;《新媒體時代新聞檔案管理與開發》,《新聞前哨》2017年第12期
作者:張靜
- 上一篇:留守兒童認知靈活性對進食態度的影響
- 下一篇:新媒體背景高校土木工程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