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肥胖對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的影響

時間:2022-06-20 15:12:15

導語:單純性肥胖對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單純性肥胖對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單純性肥胖對3~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單純性肥胖兒童65例為單純性肥胖組,同年齡段正常體重兒童65例為對照組。采用上海復旦大學兒童醫院制訂的0~6歲兒童發育篩查測驗(DST)量表評估神經發育情況;西安交大醫學院修訂的中國學齡期兒童氣質量表評估氣質維度情況。結果單純性肥胖組兒童精細動作、大運動、社交能力、發育商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語言和適應能力評分在兩組兒童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單純性肥胖組兒童節律性、適應性、趨避性、活動水平、堅持度、反應閾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反應強度、心境、注意力分散評分在兩組兒童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3~6歲單純性肥胖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水平和氣質維度評分下降,應進行針對性干預。

關鍵詞:單純性肥胖;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氣質

單純性肥胖以全身脂肪堆積或過度增生為主要表現,是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發生的病理基礎之一[1]。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時也帶來了飲食結構的改變,兒童肥胖率逐年增加,成為一項被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2]。目前,對兒童單純性肥胖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討相關危險因素,而關于神經心理發育的研究較少。兒童神經心理發育包括認知、運動、人格等多個方面,直接影響到其社會適應能力和身心健康[3]。3~6歲是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最快的一個年齡段,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單純性肥胖對3~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單純性肥胖兒童65例為單純性肥胖組。入選標準:①年齡3~6歲;②體重>同身高同性別標準體重20%。排除標準:①內分泌代謝疾病所致的繼發性肥胖;②藥物引起的肥胖;③既往有神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兒童。入選兒童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齡3~6歲,平均年齡(4.67±0.53)歲。另選取性別構成比、年齡段相同的正常體重兒童65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齡3~6歲,平均年齡(4.61±0.49)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兒童的監護人均知情同意本研究。1.2方法使用上海復旦大學兒童醫院制訂的0~6歲兒童發育篩查測驗(DST)量表評估神經發育情況,包括精細運動、大運動、語言、社交及適應能力5個維度,計算5個維度總分的平均值為智齡,發育商=智齡/生物年齡×100%。采用西安交大醫學院修訂的中國學齡期兒童氣質量表評估氣質維度情況,包括節律性、適應性、趨避性、活動水平等9個維度。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神經心理發育情況比較見表1。單純性肥胖組兒童精細動作、大運動、社交能力、發育商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語言和適應能力評分在兩組兒童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氣質維度評分比較見表2。單純性肥胖組兒童節律性、適應性、趨避性、活動水平、堅持度、反應閾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反應強度、心境、注意力分散評分在兩組兒童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3討論

3~6歲是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單純性肥胖在影響兒童身體發育的同時還會對身心健康產生長期不良影響[4]。相關研究顯示,兒童自出生起就處于神經系統持續發育過程中,而心理與身體發展具有階段性[5]。神經系統是兒童心理發育的基礎,尤其影響大腦成熟水平。心理活動的發展與后天環境影響密切相關,若外界的學習、生活環境有利于大腦發展,則能夠保證健康的心理活動[6]。研究者發現,胎齡、出生體重、喂養方式、新生兒期疾病、窒息史等均為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的影響因素,其中喂養方式不科學是引發兒童單純性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7]。本研究結果顯示,單純性肥胖組兒童精細動作、大運動、社交能力、發育商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提示3~6歲單純性肥胖兒童神經心理發育與體重正常兒童比較明顯更差。原因可能為:肥胖兒童在社會交往時受偏見的比例較高,容易出現羞愧、窘迫等情況,提升了對外界拒絕和不友好反饋的敏感性,對自信心、自尊心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神經心理發育[8]。本研究結果同時發現,單純性肥胖組兒童節律性、適應性、趨避性、活動水平、堅持度、反應閾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說明3~6歲單純性肥胖兒童氣質維度評分較低。可能原因為:肥胖兒童在進行戶外活動時心肺負擔較重,易出現心慌、氣短等情況,影響了其參加運動鍛煉的積極性,難以適應集體活動[9];同時,肥胖兒童心理負擔較重,易出現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較強[10]。綜上,3~6歲單純性肥胖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水平和氣質維度評分下降,在日常工作中應針對上述情況加強干預,提升該類兒童神經心理發育和氣質維度水平。

作者:王曉燕 殷俠 單位: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