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感染患者行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分析
時間:2022-06-21 08:42:23
導語:皮膚感染患者行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很多老年人患上了糖尿病,合理控制血糖顯得至關重要。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現糖尿病并發癥,尤其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同時已成為一種糖尿病破壞性最強的并發癥[1]。糖尿病足是下肢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結果,因為病程漫長、進展迅速、根治難度大、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增加截肢風險。近年來以德國外科醫師Fleischnlam等[2]首先提出的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用于創面感染能夠克服傳統敷藥治療的缺陷,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是一種促進創面愈合的治療方法,將引流管和醫用泡沫材料相結合,醫用泡沫材料覆蓋于創面之上,保持創面的封閉狀態,同時使創面側壓強小于大氣壓強,形成負壓,將創面的炎性滲出物和壞死組織吸出,保持創面的潔凈從而加速愈合。實施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糖尿病足部皮膚感染的同時,需要配合相應的全面有效的護理措施,以保證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進一步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正常。本研究對老年糖尿病足部皮膚感染患者行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的護理措施進行了分析總結,現報告如下。
1病例來源
25例患者為我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間,收治的行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的老年糖尿病足部皮膚感染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齡為57~79歲,平均年齡68歲。
2護理方法
2.1封閉式負壓引流術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老年糖尿病足部皮膚感染患者多有焦慮、孤獨、固執、自責、憤怒、失落、悲傷等情緒反應。進行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前有可能會加重焦慮、恐懼等不安的心理,護士應當對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安撫工作,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創造溫暖舒適、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護理人員應當用耐心、細心、溫馨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根據患者的思想狀況、家庭關系、文化程度等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詳細講解手術的注意事項,向患者及其家屬加強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相關知識的宣教,介紹應用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VSD)治療糖尿病足創面的原理、方法以及對創面愈合的促進作用,尤其是糖尿病足復發患者,讓其明白VSD治療方法相對傳統治療的先進性。消除其焦慮、緊張心理[3]。列舉糖尿病足進行VSD治療愈合的病例[4],提供手術成功的視頻或者圖片,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使患者減輕心理負擔,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情。(2)基礎護理:糖尿病足患者多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心臟病、肺部疾病等多種老年基礎疾病。因此在術前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了解心肺功能情況,預防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肺栓塞等情況的發生[5]。指導患者注意足部衛生、保健,局部保暖,注意穿著寬松舒適的鞋襪,修剪趾甲時應避免足部損傷,發現皮膚破損需及時規范處理。不可使用熱水袋。(3)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及其重要,住院期間指導患者少量多餐,多飲水,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粗纖維的食物,如魚肉蛋奶、蔬菜、水果、粗糧等,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禁煙酒,嚴格控制甜點的攝入。如果行全麻手術,囑患者術前禁食8小時。指導患者應當保持大便通暢,排便不暢時,教給患者腹部順時針按摩以促進腸蠕動,多進食芹菜、菠菜、蘿卜、白菜等富含粗纖維的蔬菜,給予口服調節腸道菌群的益生菌或乳果糖口服液,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甘油灌腸劑納肛以通便。(4)血糖監測:患者因血糖水平控制差,極易繼發感染,加重病情,延緩創面的愈合。因此,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期間加強三餐前血糖及夜間血糖的監測,遵醫囑正確口服降糖藥或者使用胰島素治療。告知患者生活中如何識別低血糖的癥狀,當出現饑餓感、心慌、心悸、頭暈、出冷汗及四肢無力或顫抖、緊張、焦慮、性格改變、神志改變、認知障礙、嚴重者發生抽搐、昏迷等癥狀時,表明極有可能是發生低血糖。指導患者隨身攜帶糖果、餅干等甜點以備低血糖反應發生時急救。(5)創面護理: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前,每日消毒糖尿病足部皮膚感染的創面,觀察創面的大小、顏色、滲出等情況,盡可能地保持創面清潔干燥,予無菌敷料覆蓋,避免污染加重創面的感染。觀察創面周圍的皮膚情況,有無紅腫熱痛等感染跡象,觀察趾端末梢的血運情況,皮膚溫度、皮膚顏色等。檢查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有無感覺等情況。傾聽患者的主訴,如果出現疼痛,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2.2實行封閉式負壓引流術
清除患者足部的壞死組織、炎性滲出液和異物等,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VSD敷料,根據創面大小和形狀裁剪VSD敷料,將VSD敷料與創面充分接觸。選擇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能防水、能防止細菌入侵、對皮膚無刺激性的透性薄膜。確保薄膜大小大于創面數厘米,能夠完全將創面覆蓋。將引流管連接薄膜內外,薄膜外連接引流瓶,引流瓶與負壓裝置連接,采用中心負壓吸引或電動負壓吸引器吸引,將壓力控制于0.02~0.04MPa,保持持續負壓吸引。
2.3封閉式負壓引流術術后護理
(1)心理護理:做好術后心理護理同樣重要。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因為年齡較大,自身抵抗力下降,發病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其他基礎疾病,對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一定的傷害,尤其是患病時間長且無家屬陪伴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緩解不良情緒,為患者講解疾病治療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心情開朗,提高治療的依從性[5]。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傾聽患者主訴,明確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尤其是夜間,加強巡視以便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情緒波動情況,盡早采取針對性的個體化心理護理措施,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強患者繼續配合治療的信心。(2)體位與休息: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適的體位。指導患者宜臥床休息,減少下床活動。臥床時,患肢抬高約30度,有利于促進靜脈回流。對于足跟及骨關節突出處等易于受壓迫的部位,注意不可壓迫引流管,患肢下墊軟枕。(3)記錄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并做好記錄,尤其是體溫的波動情況,必要時予心電監護。當患者出現高熱時,給予冰袋置腋下物理降溫,予退燒藥或者抗生素后應及時測量體溫,囑患者多飲溫開水,及時更換汗濕的衣褲,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4)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極其重要,需要進行多次飲食健康宣教,加深患者印象。從而讓患者積極地配合醫院三餐飲食安排,并且配合降糖藥或者胰島素治療,才能控制血糖異常。住院期間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多飲水,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粗纖維的食物,如魚肉蛋奶、蔬菜、水果、粗糧等,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禁煙酒,嚴格控制甜點的攝入。指導患者應當保持大便通暢,排便不暢時,教給患者腹部順時針按摩以促進腸蠕動,多進食芹菜、菠菜、蘿卜、白菜等富含粗纖維的蔬菜,給予口服調節腸道菌群的益生菌或乳果糖口服液,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甘油灌腸劑納肛以通便。(5)血糖監測:患者血糖水平若未有效控制,極易引起繼發感染,加重病情,延緩創面的愈合。因此,需要嚴密監測患者血糖水平,遵醫囑正確口服降糖藥或者使用胰島素治療。告知患者生活中如何識別低血糖的癥狀,當出現饑餓感、心慌、心悸、頭暈、出冷汗及四肢無力或顫抖、緊張、焦慮、性格改變、神志改變、認知障礙、嚴重者發生抽搐、昏迷等癥狀時,表明極有可能是發生低血糖。指導患者隨身攜帶糖果、餅干等甜點以備低血糖反應發生時急救。(6)VSD護理:①正確規范連接負壓吸引裝置及引流管,并妥善固定引流管,連接患者端的引流管做到雙固定,預留足夠的長度以方便患者臥床期間翻身活動,避免打折受壓,確保引流通暢。持續負壓吸引,負壓維持在0.02~0.04MPa。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需要有長期、穩定、有效的負壓吸引,負壓過大,會影響創面局部的血液循環,導致傷口愈合不良等情況;負壓過小,又起不到引流作用,無法將創面的炎性滲出物和壞死組織引流干凈,從而減緩傷口的愈合。需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安全宣教,不可私自調節負壓或關閉負壓,翻身活動時避免拉扯導管、折疊導管,以防導管滑脫。②使用透明吸引瓶,每日更換消毒。保證引流瓶低于引流出口位置,無傾斜。更換引流瓶時,為避免引流管內液體返流至VSD材料,需要先關閉引流管,再關閉負壓吸引,然后再進行更換。更換負壓引流瓶時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更換時注意維持創面負壓,以防出現分泌物返流而導致創面二次感染,影響治療效果。更換后應觀察創面是否維持有效負壓,為了利于引流,注意負壓引流瓶的高度必須低于創面引流出口位置。同時嚴密觀察引流液的色、質、量、氣味等,并做好護理記錄,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③密切觀察患者患肢VSD敷料的負壓情況,確保敷料呈干燥密閉狀態。連接好負壓吸引裝置后必須認真做好觀察,并加強局部護理。正常的持續負壓吸引進行時,生物型半透膜塌陷并緊貼創面,膜下無積液,引流管凸現。如果出現敷料松動、漏氣或敷料內出現積液等情況,則表明吸引無效,應當及時檢查負壓裝置以及導管連接情況,重新連接負壓吸引裝置以及各導管。術后早期常常因為壞死組織或者黏稠性分泌物較多導致引流管堵塞,此時可用生理鹽水10~20ml進行沖洗導管,通暢后再連接負壓裝置持續吸引。指導患者及家屬不要按壓VSD敷料,以免造成薄膜的粘性下降[6]。④嚴密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與腫脹情況,以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肢體的感覺與運動情況,發現異常變化,及時進行對癥處理。(7)疼痛護理:治療期間,患者將會產生一定的疼痛感,為此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屬在協助患者翻身時應當避免出現拉扯引流管的情況。護理人員在固定好引流管近端的情況下方可對引流管進行擠壓。除此之外,家屬可對患者進行按摩以緩解疼痛。指導患者聽喜歡的音樂、新聞或閱讀感興趣的書籍、觀看影視劇等以分散注意力從而緩解疼痛[7]。疼痛劇烈時,給予止痛藥物治療以減輕疼痛。(8)康復鍛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每日進行踝泵運動,肌肉靜力收縮、屈伸膝關節等功能鍛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以免在治療期間因長期臥床缺少活動而導致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下肢深靜脈血栓及壓力性損傷的發生。
3經驗與體會
25例老年糖尿病足部皮膚感染患者,在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前后實施全面有效的護理措施后,均順利完成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創面逐漸愈合。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將以往開放性創面改為透氣性閉合性創面,已經成為臨床上治療足潰瘍的常用方法之一[8-9]。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是利用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形成泡沫狀敷料,該敷料質地柔軟,富有彈性,抗張力強,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泡沫狀敷料內密布大量彼此相通的直徑0.2~1.0mm的空隙,有極好的可塑性和透水性。通過在該敷料中插人多孔的引流管,真空狀態下連接負壓吸引裝置,進行持續的負壓吸引,使引流區內的滲液、膿液和脫落壞死組織能及時、徹底地引出體外。真空負壓狀態下持續有效的吸引作用,海藻鹽對微生物的吸附作用,消除了細菌的培養基及細菌活動,同時刺激創面的肉芽生長,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并且有效防止了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持續負壓所產生的機械牽張力有利于創面邊緣真皮淺層的血管內皮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提高微血管密度[10]。隨著臨床護理技術的發展,臨床護理人員常常采用綜合全面的護理模式,主要包括術前與術后的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疼痛護理、血糖監測、飲食護理、VSD護理等。通過采取此種護理模式,患者在經過一系列治療之后能夠得到較為全面的護理照顧,因而能夠得到更好的護理效果[11]。經過多次的臨床實踐和護理經驗總結,我們對老年糖尿病足部皮膚感染患者行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前后實施了比較全面綜合、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以確保患者能夠安全有效地進行手術,促進糖尿病足感染創面的肉芽組織及上皮生長,縮短糖尿病足感染創面的愈合時間,還能夠有效地預防感染,減輕痛苦,縮短住院時間,進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張立 胡蘭蘭
- 上一篇: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機構編制效能的實踐
- 下一篇:急救流程優化對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