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為導向的教育創新與實踐

時間:2022-06-21 09:49:50

導語:科研項目為導向的教育創新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研項目為導向的教育創新與實踐

摘要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各級政府成立基金支撐的縱向科研項目、來自企事業單位的橫向科研合作開發項目和學院自籌科研項目等,無論哪一類課題,均是對系列獨特的、復雜的、相互關聯的活動進行研究,老師和學生的協作研究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工作能力。高校教師個人或團隊可以根據各自涉及的科研項目內容,采用文獻研究法、統計分析法等方法,進行以科研項目為導向教育創新實踐研究,有助于不斷優化和完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

關鍵詞:科研項目;雙創;文獻研究;統計分析

1研究背景

2008年,教育部通過“質量工程”項目,又立項建設了30個創業教育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0年及2012年,教育部相繼下發兩個綱領性文件,分別為《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要求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面向所有高校學生,并將雙創能力的培養納入高校人才培養計劃。2014年12月,教育部部長在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中提出,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學生創業實踐和分類指導,建立健全創業成果和學分轉化教學管理制度,實行彈性學制,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標志著雙創教育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得到了持續穩步的推進。至此,在教育部的驅動及試點高校的帶動下,全國各級各類高校均在各自辦學特色的基礎上對創新創業教育開展了全方位的實踐與探索工作[1-2]。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背景下,我國教育部及各級政府組織專家編寫了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同時驅使國內許多高校在創新及創業教育建設上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與實踐,打造了系列教育活動載體和實訓平臺,如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競賽、科技園、孵化園和創業園等,并已取得一定成效[3-6]。

2文獻研究法

只要寫論文都需要用到各種文獻,所以文獻研究法也是一種研究方法。對文章進行分析概括,提出新的觀點是文獻研究法的根本出發點,即搜集并研究大量相關文獻,從中提取所需信息并進行分析、歸納與總結,得出相關結論[7]。文獻研究法主要用于獲取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了解當下雙創教育的發展趨向以及該教育觀念的整體構想,分析在雙創教育潮流下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遭遇困境的原因,明晰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重心[8]。傳統文獻研究法依賴于研究材料的豐富程度,如果電子數據庫尚未進入大學公共資源領域,文獻研究的外部載體是實體圖書、復印資料、手稿等,數量有限并且傳播較為困難。早期的文獻研究僅限于數據的豐富性和可用性,相應的文獻研究也根據數據的可用性進行歸類,不可避免地存在資料遺失的風險。因此,早期的文獻研究,研究資料匱乏且分布不均,難以與系統的研究方法相匹配,也不屬于科學研究的范疇。因此,學術界在方法論層面上降低文獻研究的重要程度并非沒有道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知識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互聯網連接著圖書館和研究機構,充斥著大量的數字文獻資源。隨著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學術研究的權威性也充斥著學術范圍的邊邊角角,檢索文獻變得更容易,但排序文獻變得更加困難和混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還出現了專門對文獻進行排序和匯總的專業軟件。文獻研究法因其突出的優勢而極具活力。首先,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對古今中外文獻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研究非常廣泛的教育創新工作。文獻研究法可以研究長期以來無法復制或達到的學科領域,例如古代教育家和已經發生的教育現象。這種優勢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具備的。其次,它的特點是間接性和非直接性。研究人員與記錄在文獻的人或事沒有直接接觸,研究人員與受訪者之間沒有互動,數據收集不受受訪者合作或不合作的影響。最后,它更便宜、更高效。文獻研究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是獲取知識的捷徑,不需要特殊設備,省時省錢,效率高。當前教育改革研究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思辨研究側重于解決理論問題,強調概念、理論和觀點的構建,通過邏輯推理解決概念和規范問題。實證研究側重于解決實際問題,強調研究結果的推論。收集和分析數據和信息,它的特點是事實和證據。文獻研究法顯然屬于實證研究的范疇,因為文獻研究法是通過收集文獻證據來推斷研究結果,而不是通過邏輯推理來解決概念問題。許多國外學者將文獻研究法歸為定性研究方法。國內尚無文獻討論文獻研究法是定性研究方法還是定量研究方法,但有學者認為文獻研究法是實證方法而非思辨方法。實證研究不是指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而是從嚴格控制變量的實驗研究、準實驗研究到完全不控制變量的大數據分析,如考古研究、文獻研究等一系列方法體系的研究。使用文獻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文獻的質量,這也是文獻作為證據是否具有說服力的關鍵。與調查和訪談不同,文獻通常是為研究目的而撰寫或創作的,因此其價值,尤其是原創文獻,需要在使用前進行徹底評估。文獻評價通常基于四個標準:可靠性、可信度、代表性和重要性。可靠性標準包括文檔可靠性和作者評級,可靠性是指文件是否完整。作者評級是判斷作者的真實性,或者作者是獨立作者還是多人合作。作者身份可以通過作者的用詞和文風等內部證據來確定,也可以通過紙張和墨水化學測試等外部測試來確定。文獻代表性是指對相關文獻的保留程度和可用性的評估。使用文獻時,應注意使用的文獻要具有代表性。可用性是指文獻的可用性,許多官方文獻都受到保密限制。文獻查找是進行調查的最重要步驟。文獻含義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對文獻的字面理解,即它的物理可讀性,文獻是否被妥善保存,上述語言是否可識別;第二層是對文獻內容的深刻理解。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弊端,文獻研究法也不例外。在使用文獻研究法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其不足之處,更準確地使用它來實現教育創新的研究目標。文獻研究法的缺點首先是很難判斷許多文本的價值和質量。無論是在報紙上的文章還是在官方統計的各種報道中,都經常隱含個人偏見或作者的主觀意圖,造成各種偏見,影響文獻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影響客觀性。其次,文獻收集很困難。例如,某些文獻不向公眾提供,因此很難為特定的社會研究收集足夠的信息。最后,在專門研究的情況下,現有的文獻往往缺乏系統的、全面的論述,尤其是一些歷史研究文獻。

3統計分析法

本文試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運用相關統計分析法對調查統計數據進行量化分析。通過調查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著重分析現有的雙創教育創新與實踐研究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以統計分析為基礎的雙創教育創新與實踐研究的教育體系改革建議[9-10]。應用統計分析法時,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到各主成分的總因子和得分,對教育質量進行評價和排序,對部分主成分進行聚類和定性分析、評價。過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主成分分析,這是一種降維分析方法,通過將多個變量轉換為多個復合變量來執行統計。主成分分析最終形成少量的綜合變量,替代了許多原始變量,簡化了統計過程,提高了統計效率,客觀地再現了原始數據信息。二是聚類分析,這種方法可以在不知道對象類型數量的情況下,有效地使用多個度量來分析問題,并實現問題的分類和統計。其中,系統聚類分析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分析方法[11],統計過程比較簡單,可以使用基于不同距離選擇的系統發育聚類方法對具有數值特征的變量進行樣本統計。這逐漸將單個變量合并為子變量,最后將整個總體合并為集合,實現統計簡化和分析精煉。聚類分析是一種統計技術,可以直觀地比較樣本中不同指標的屬性,并對具有相似屬性的指標進行分類。第一主成分統計的貢獻小于80%,當使用第一主成分的分析結果進行聚類分析時,由于缺乏信息,會出現統計誤差。因此,聚類分析應選擇兩個主成分的數據矩陣作為源,并在計算中使用歐幾里得距離公式,以提高統計的全面性。通過對學生教育評價進行多元統計分析,實施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有效提高了教師教育質量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為教師對學生的獎勵和評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其中,評價、分析結果的有效性受指標影響較大,高職院校需要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和辦學條件制定校本評價指標體系,使多元統計分析更加合理和科學。同時,由于部分學生對某些指標含義的理解有限,學校在進行多變量統計分析時結合專家組評價補充學生教育評價,可以建立關系,提高教育質量的意義,對內容進行更加客觀的評價,全面評價教師的教學改革工作。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單位,教育活動復雜,教育目標復雜而長遠,短期內難以預測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高職院校行政部門應在學年期間進行多次調查和統計,而不是以單一的統計結果作為評價教師教育能力和素養的唯一依據,應對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評估教師教育的質量。高職院校不僅需要用一些指標來確認教師的優秀表現,還需要正視一些指標的分析缺陷,提出科學的建議和指導來促進教學[12]。統計分析設計與開發研究主要包括混合學習環境設計與構建、支持系統設計與開發、有效性設計與測試等方面的研究[13]。例如,一些教育改革者調查了構建校園混合學習環境的影響因素,一些教育改革者構建了統計分析學習的支持服務體系,還有一些教育改革者研究提高統計分析有效性的方法。有關職業教育數字化教育資源研究分析的文獻數量在過去十年中呈上升趨勢,近年來發文量也迅速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職業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育資源研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成為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研究領域。根據研究人員所屬機構的分析,該領域的研究人員主要是職業學校的教師,很少有企業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職業教育以產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與產業和企業息息相關。因此,有必要加強職業教育院校和企業的合作,根據行業和企業的需求,開展職業教育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相關研究,審查資源的科學和教育性質,滿足職業教育人員培養目標的需要。同時,加強職業教育院校與其他科研機構的合作,形成融合各方面需求的研究團隊,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數字教育資源研究。

4結論

文獻研究和統計分析是大學教師發展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技能和創業基礎的重要活動。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獲得教師教授的知識和技能,這個過程不同于傳統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使用文獻研究法和統計分析法來教和學。教師提前向學生提供一些學習資源,如文獻綜述、統計分析框架、案例資料庫、行業資訊信息等。學生利用這些學習資源進行線上線下學習,這些豐富的學習資源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整合課堂知識,更好地理解課堂學習內容,從而促進知識的內化。通過文獻研究法和統計分析法,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實現了以科研項目為導向的價值定位分析,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作者:楊艷山 趙亞平 倪成功 單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