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6-22 08:53:58

導語:新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

摘要:高校微信公眾號在大學生思想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價值,它創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和素材,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與感召力。但當前高校微信公眾號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頂層設計缺乏系統性、運營隊伍缺乏專業性、推送信息缺乏針對性、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性等不足,需要不斷加強頂層設計以形成系統性、加強平臺建設以提升專業性、研究受眾心理以增強針對性、增強溝通意識以提升互動性。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高校微信公眾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1.1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具有系統化和理論化的優勢。但在當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對網絡和新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其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話語權賴以建立的知識與信息優勢受到挑戰。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單向灌輸也容易使部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導致課堂教學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日益消減,并進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高校微信公眾號則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拓寬了大學生獲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信息渠道,迎合了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無聲的將主流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傳達給學生,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2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和素材

高校微信公眾號在內容上涵蓋時政新聞、學校教學與科研動態、生活服務、師生故事、熱點話題討論等,豐富多彩,以校園生活為切入點,依托鮮活的校園故事、原創的精品內容和高效的生活服務,成為高校傳播校園資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高校微信公眾號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能夠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影像、H5等多樣化的新媒體素材,實現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傳遞與互動交流,彰顯出了其在教育宣傳、價值引導、思想溝通、生活服務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傊咝N⑿殴娞柊阉枷胝谓逃龔膫鹘y的課堂理論教學的形式中解脫出來,將教育內容細致入微的滲透在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的學校微信公眾號中,讓大學生只需要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就可以了解時政要聞、校園動態、身邊故事,接受其中傳達的價值觀念,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3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與感召力

高校微信公眾號可以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發揮微信公眾號的即時性特點,實現校園資訊的隨時隨地分享,使學生隨時隨地獲取校園最新動態,既增加了學生對學校的了解,提升了其歸屬感與向心力,也潛移默化的進行了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高校微信公眾號還可以運用留言功能,組織和引導大學生進行話題討論,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又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第一時間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和校園輿情,進而采用多樣化的方式解決學生的情感、生活與學習困惑,助力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

2高校微信公眾號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2.1頂層設計缺乏系統性

與微博以某個節點為中心向四周逐漸擴充和交叉的傳播方式不同,微信公眾號采用信息在運營者與訂閱者之間一對多的推送傳播方式,信息只有經過訂閱用戶的自發分享才能實現更大范圍的擴散,因此,只有通過布點、連線,形成學校及其職能部門之間的平臺聯動,才能夠提升高校微信公眾號的整體育人效果。為此,當前眾多高校均注冊有不同層次的微信公眾號,主要有高校官方運營的一級微信公眾號和二級學院或職能部門運營的二級微信公眾號。但是由于高校不同層次微信公眾號的運營頂層設計缺乏系統性,導致部分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與二級學院或職能部門微信公眾號之間的功能區分與定位區別度不夠清晰,推送信息的區分度不夠,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2.2運營隊伍缺乏專業性

高校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受到選題策劃、標題設計、推送內容、語言風格等眾多因素的影響,需要運營團隊具有傳播學、設計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學科知識背景。目前,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主要由黨委宣傳部負責,多數公辦高校統籌學校資源組成了基本可以滿足專業性需要的運營團隊,但少數公辦高校和部分民辦高校由于人力資源不足,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運營隊伍很難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還有個別學校微信公眾號由教師負責指導,但策劃運營工作由學生團隊承擔,一方面,由于缺乏專人專崗負責,且部分指導老師因未受過專業的傳播理論和微信運營模式的培訓,不能將微信公眾號運營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學生的年級變動使得運營團隊人員具有不穩定性,致使運營理念與思路不斷改變,一定程度影響了教育效果,同時學生的知識廣度、深度、思想政治素養等更是難以保證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2.3推送信息缺乏針對性

實現高校微信公眾號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將當前“00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與教育教學規律結合起來,在內容和形式上提高針對性。當前,部分高校微信公眾號尤其是官微在運營過程中為提高排名而片面追求數量和流量,在選題、素材采集和編輯制作等方面忽視了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推送內容多為學校新聞、校園活動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但不限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想信念、價值觀、道德、法制等教育內容,使得高校官微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個別高校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聞推送到微信公眾號,使高校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變成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微信公眾號的簡單移植。

2.4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師生人際和諧下思想同頻共振的過程,需要師生雙方通過思想與情感的互動交流來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引領與價值引導。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不僅僅應該擔當信息提供者、思想領導者等角色,還應該是師生之間思想與情感交流的平臺,而微信推文閱讀后的留言評論功能則為師生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渠道,通過留言評論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有針對性進行引導,學生之間也可以實現思想的交流與碰撞。留言評論本身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并且能夠對推文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起到強化作用。但當前大多高校微信公眾號由于人力不足或理念問題,在運營過程中只注重內容推送,對留言評論審核不及時或不嚴格,使得師生之間對相關問題的互動嚴重不足,既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未得到充分發揮,也影響到高校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

3加強高校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

3.1加強頂層設計,形成系統性

實現高校同時運營的多個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系統性協同,需要高校提高對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重視程度,加強頂層設計,準確定位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與二級學院或職能部門微信公眾號之間的功能定位,形成清晰的區別度。進一步完善高校微信公眾號的平臺體系建設,確立和加強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權威性和統領性地位,同時明確高校各微信公眾號運營主體的責任,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做好信息資源的統籌,建立校園信息共享機制,形成上下聯動、縱橫交織、相互配合、共創共建的良好局面,確保校園各級各類微信公眾號形成優勢互補,快速形成輻射全體師生多維度、立體化的網絡育人環境,形成高校各微信公眾號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切實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2加強平臺建設,提升專業性

在團隊建設方面,高??沙浞终{動校內的人才資源,基于實現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需要,著力打造一支由新媒體技術人員、輿情信息人員、傳播技術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骨干組成的具有相當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管理能力的微信運營團隊,并加強對運營團隊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團隊的素質和能力,尤其是要培養團隊堅定的政治信仰、敏銳的政治覺悟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在內容建設方面,不論是選題策劃、標題設計,還是推文內容、語言風格等都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宣傳陣地,積極發揮微信公眾號的輿論引導和思想引領作用,堅持鮮明的主流意識形態方向,不斷推送優質原創推文,讓傳播內容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時代發展良性互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輿論導向,增強大學生對教育內容的認同感,打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微信教育平臺。

3.3研究受眾心理,增強針對性

當前“00后”大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在新媒體的使用過程中具有多變的話語形式、個性化的內容變大、多樣化的價值取向的特征,高校微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需要以人為本,深入了解作為主體其受眾的“00后”大學生的心理,提高其針對性。調查研究發現,在所有不同形式的推文中閱讀量上圖書結合類文章的點擊量最高,其次是圖文視頻混合型,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在推文時,可考慮更多采用圖文結合類和圖文視頻混合類,盡量避免純文本類和H5。語言風格也要在堅持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同時,盡量吸收微信流行話語,運用日常生活化表達方式,通過親切有感染力的語言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加顯著。

3.4增強溝通意識,提升互動性

在高校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學生不僅僅是機械接收推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更有著對推文內容進行思考并與平臺互動對話的欲望。作為運營團隊與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與工作思路,深刻認識到在輿情把控基礎上的選題推文只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始,學生閱讀推文后的留言評論體現出其對該問題的所思所想及通過平臺與其他師生交流的心理需要,因此,微信運營團隊要隨時準備從評論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各抒己見的坦誠交流滿足學生的互動欲望,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討論,在師生雙方的情感互動中實現同頻共振與價值共鳴。這種互動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增強其自我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和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鄭香妞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