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現代化農業灌區建設路徑
時間:2022-06-22 10:17:36
導語:大中型現代化農業灌區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推進農業生產發展,國家高度重視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是一項利民工程,建設現代化大中型農業灌區,可實現水資源合理化調度,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可實現農業水資源的持續性利用,為大中型農業灌區現代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基于此,筆者分析了現代化大中型灌區建設的要點,從加強對渠首和渠系的改造、注意對輸水工程的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應措施。相關研究表明,建成大中型現代化農業灌區,可有效提升當前農業工作效率,提升農業生產質量,為后續農業產業的整體發展提供保障,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對我國未來農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可以結合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情變化等因素,通過對水利工程和農藝等多種措施的有效應用,科學控制灌溉用水量,可在保證農作物產量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其質量。而通過對降水和土壤水的充分利用,實現對作物的適時適量灌溉,主要是為了減少灌區中的灌溉用水量。但在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進行應用時,需要明確其目的,并不是單純減少灌溉用水量,需通過組合、運用有效可行的技術,不斷提高對降水的利用率,以降低作物的蒸發,促進我國大中型農業灌區現代化建設進程[1-2]。
1現代化農業灌區建設現狀
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會大大降低工程質量,在一些大中型農業灌區管理中,由于沒有明確責權,重視建設輕視管理,大大影響了灌區農業水利工程的穩定運行,降低了其經濟性和可靠性。尤其是隨著政府出臺灌區管理改革政策后,我國在大中型農業灌區建設和水資源管理等方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改革措施可簡單理解為從水費當中抽出一些費用,應用到農業水利工程維護和管理中。雖然此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灌區農業水利工程建設方面還存在問題,管理改革方面也沒有得到優化。景電灌區作為當前我國大中型灌區之一,自建成以來,渠道的基本輸水運行條件和管理水平等都得到了有效提高,通過自動化信息監測,對農業節水項目進行了改造。然而,一些客觀因素制約了灌區發展,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會影響大中型農業灌區的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需要對灌區未來建設的具體路徑和發展趨勢進行合理化分析和規劃,可使用更加高效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創新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適當提升農業的整體綜合生產效果。另外,灌區在建設時并沒有結合農業水利管理內容,主要是依據計劃經濟制度,開展建設和管理工作,導致管理方式單一,建設管理中責權不明確等。當出現管理問題時,相關人員又互相推托,這給農業水利工程的開發和管理帶來了嚴重影響。對此,要從當前大中型農業灌區的特點出發,加強現代化建設力度,讓灌區中的水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進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2現代化大中型灌區建設要點
灌區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其現代化建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對提升農業生產質量、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中型灌區生產糧食約占全國總量的50%,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主戰場。建成一批“節水高效、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灌區,可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因此,在具體的建設中,要掌握大中型農業灌區現代化建設中的要點。
2.1注意灌區農業水利工程整體標準
為提高農業灌區水資源的整體利用率,進而起到核心帶動的作用,需明確建設現代化灌區的目的。需通過對整體標準的了解和分析,掌握現代化灌區中的關鍵內容;通過一系列的工程建設,籌措資金,實現對項目的整合,采取措施平整灌區土地,優化灌區農業灌溉渠道以及其中的設備。同時,需要適當提高灌區農業水利工程整體標準,規范灌區的建設流程,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更全面地突出新建中的重點內容,實現現代化灌區建設。完善的農業水利工程標準,還可以更加有組織和有規劃地實現現代化灌區的建設,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還需注意項目搭配的科學性和層次性。
2.2提高農業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在現代化灌區建設中的有效應用,以往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滿足水利工程發展新要求。在對灌區工程進行規劃和改造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有效應用,在實現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能力。此外,在灌區的農業信息化建設上,需要積極利用水位遙測以及水情水質監測等系統的功能,盡量實現對灌區水資源的合理化利用。
3農業灌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農業水利工程問題
現階段,我國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灌區進行了改造,但是受制于農業水利工程自身因素,整體建設升級效果并不明顯。這種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上世紀所建設的農業灌區上,這種灌區不僅數量較多,而且分布廣泛,大大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隨著灌區的農業水利工程性能不斷下降,配套不全和滲漏嚴重等問題,都會降低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的效果。
3.2施工質量不高
當前,我國局部地區所應用的農業灌區,大多數為上世紀所建設的工程。當時,針對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采取“三邊建設”理念,即邊勘查邊設計邊建設。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主要是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故灌區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不高,施工性能也非常低,而這也給后期的運行和維護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3.3運行安全性低
一些老灌區已經超出了其設計使用壽命,如果不進行及時處理,在日后的運行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此外,據統計,我國農業主干渠道的完好率,只有半數達標,并且在灌區工程的具體運行中,經濟效益也在不斷下降,這會增加渠道跑水和決堤等問題風險系數,降低機電設備的性能。3.4缺乏健全工程體系以前的大中型灌區在建設時,整體的建設效果并不高,農業水利工程所投入的資金也非常有限。故在對灌區工程進行建設時,灌區工程并不健全,且大部分都是獨立的運行渠道,這樣的設計大大影響了日后對于灌區建設和管理的效果,更降低了灌溉效益。
4建設現代化大中型農業灌區的具體措施
4.1加強對渠首和渠系的改造1)改造農業節水項目,要提前對灌區進行實地勘察,詳細了解灌區具體老化程度,對各類質量問題進行整合,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完善補救措施。對于影響大中型農業灌區現代
化建設效果的重點要素,要做好除險加固處理等,實現對其內部設備的更新。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做好加壩和加閘處理等。如果大中型農業灌區中的設備已經破損,要對其進行加固或更換處理,保證灌區主體設備配置的完整性。此外,要根據節水需求,適當增加和優化新型節水設備,通過對新技術的有效應用,修補和擴建補水工程,保證配水的科學性。2)目前大多數農業灌區的渠道主要是使用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這種類型的施工材料整體強度高,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防滲抗沖效果。但在開展混凝土砌筑施工前,此種材料非常容易出現塑性收縮等問題,等完成混凝土澆筑后,受客觀因素影響,很有可能會出現裂縫等問題,進而對鋼筋材料造成銹蝕后果[3]。3)當混凝土的結構在運行中受到凍融影響的時候,渠道周圍附近的土體就會被凍脹,嚴重情況下甚至還會出現連續性的通縫。如果得不到有效處理,會影響構件的穩定性。基于此,為進一步強化水工建筑的防滲性,需要在混凝土中適當加入纖維,減少收縮裂縫等問題的發生,從而進一步提高灌區生態效益。
4.2注意輸水工程的改造
建設現代化大中型灌區,不僅要在建設過程中引入先進技術,還要對現有輸水工程的特點進行分析,實現有效的技術改造。在具體操作中,一般要注意以下特點:對于功能已經衰退或者是設計方案不合理的渠道工程,在具體的改造時,需要加強對已有輸水系統的優化;在農業節水改造過程中,要采取措施對渠道進行優化和改造,強化防滲效果。例如,某個灌區渠道工程,實際的防滲概率主要在8.1%內,其中的利用系數主要為0.375,這種渠道工程在輸配水中非常容易造成水資源損失。所以,在實際改造中,需要加強對防滲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適當提升利用系數,最后將其控制在0.45~0.55之間,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4.3加大信息化建設
1)信息精準傳輸。在對大中型農業灌區進行建設前,需要對氣象、水文和土壤等基本信息進行采集和準確分析,了解水情和汛情等基本信息,科學監控和配置大型灌區建設內容,尤其要注意對水資源的科學調度,爭取為其提供可靠和安全的基礎信息。通過有效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可以實現對信息的收集,能夠對信息進行“智能化”傳輸,實現對設備的精準化控制,對水資源進行科學化配置。在此技術上,可以對泵站、節制閘和水閘等內容進行綜合性管理,實現精準動態調度[4-5]。2)資源精準共享。健全灌區農業水利信息管理機制,結合具體的建設情況,建立云數據共享服務中心,通過對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構建灌區信息傳輸網絡機制,優化安全標準體系,采取措施建立維護一體化的平臺。主要需要對分散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保證灌區信息化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在此基礎上,實現用水的精準計量,以及灌區量水設備的優化。借助先進技術的有效影響,加強對灌水質量的有效控制[6-7]。3)灌區水資源合理化配置。在信息技術上需要對灌區水資源進行合理化配置,實現精準計量。通過運用特設流速儀或者是量水設備,對水流進行準確量測,保證量測水流的準確性,適當提高量水的精度,進而不斷推進大中型農業灌區現代化建設進程。
4.4建設特色農業灌區
建設現代化大中型灌區,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中的主要戰略目標。應選擇一批條件相對較好和資金較充裕的農業灌區,加強對現代化建設試點的設置,多積累經驗,以期推廣。尤其是在生態脆弱區,需要選擇一批灌區先行試點。同時,還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改造灌排工程的過程中,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其他因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對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的有效應用,健全水利設備,更好地改造灌區農業水利工程,在提高灌溉效率的基礎上,加強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例如某灌區在建設中,為了突出本身的特點,對現有的功能進行了完善,通過引入先進信息技術,提高灌溉服務效果,根據自身特有的地形特點,實現了對灌區的現代化建設。由于灌區建設屬于一個復雜和系統的工程,所以在灌區現代化建設規劃時,需要將各種元素綜合考慮進來,在建設特色大中型灌區的同時,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4.5科學配置灌區水量
通常情況下,灌區的主要作用是為城鎮或者是農田灌溉提供充分水資源。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加劇,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因此,在對大中型農業灌區進行節水改造時,要注意對水量的科學配置和優化,根據具體的情況修建提輸水泵站。在此過程中,還要積極聯合調度水庫,加強對灌區各類水源的合理化調度,不斷健全灌溉管理制度。同時,針對部分農業灌區在建設中缺乏量水設備的問題,相關單位要做好基本的調查工作,采用新型材料,優化田間量水設備,對其進行合理化設計和安裝,強化其自身的功能[8-10]。此外,可采用標準的量水管嘴或者是U形量水槽,加強輕型設備在實際大中型農業灌區現代化建設中的有效應用。在此過程中,可選擇部分灌區作為試點,以確保檢測技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待技術成熟后,再在其他大中型農業灌區建設中進行有效推廣。
5結語
灌區現代化是工程設施現代化、管理方式現代化、創新能力現代化的系統集成,設施完善、管理科學、創新驅動、智慧精準、節水高效、生態健康和高質量發展是其主要特征。因此,灌區改造要積極采取引入信息技術等措施,加強對水資源的合理化調度,充分應用先進的設備,健全管理機制,加快推進以節水高效、生態健康為目標的灌區現代化改造,通過完善灌排工程設施和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實現灌區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春幫.對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20):113-115.
[2]韓振中.新時期大中型灌區高質量發展策略[J].中國水利,2021(17):15-17+14.
[3]李云鵬,郭姝姝.“文化灌區”建設的現代化意義及實施路徑探討[J].中國水利,2021(17):30-32.
[4]滕文忠.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3):100-101.
[5]凌偉.灌區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安全工作分析[J].南方農機,2021,52(11):91-92.
[6]紀平.推進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J].中國水利,2020(9):1-2.
[7]張美榮,劉勃.鳳翔縣大中型灌區服務現代化農業發展探析[J].陜西水利,2020(8):104-105.
[8]倪文進.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需處理好幾個問題[J].中國水利,2020(9):6-7.
[9]李光錄.雜木灌區的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J].南方農機,2017,48(18):170.
[10]吳利園.論中型灌區建設及節水技術應用[J].智慧農業導刊,2021,1(17):57-59.
作者:馮潤文 單位:甘肅省景泰川電力提灌水資源利用中心
- 上一篇:企業對同類產品跨國營銷的市場定位
- 下一篇:不同教學模式對醫學生道德素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