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中國文化詞匯表達與教學啟示

時間:2022-06-22 14:51:08

導語:大學英語中國文化詞匯表達與教學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中國文化詞匯表達與教學啟示

摘要: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育的基礎環節,也是外語習得的關鍵因素。除了關乎語言的使用,詞匯所蘊含的文化因素更是不容忽視。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文化的魅力日益受到世界的關注,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注重詞匯文化的傳承和表達,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加強我國的文化自信,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跨文化;詞匯習得;教學

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語言自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文化的發展而發展。語言的核心是文化,文化又依托語言的種種形式而呈現,其中最基本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詞匯。詞匯是語言構成的最基本要素,任何語言的表達都是基于詞匯的有序排列。詞匯就是一個個文化的符號,文化的內涵在詞匯中得到體現。在語言教學中詞匯和文化是緊密結合的,讀懂詞匯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含義是必不可少的。

一、文化影響下的詞匯教學

(一)詞匯教學蘊含文化理解

追溯英語這門語言的起源與發展,會發現隨著語言使用者的遷徙和外來人口的融入等因素,英語吸納了許多外來詞匯,這些外民族的語言因素使得英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詞匯系統,這些詞匯背后藏著許許多多的絢麗文化。詞匯與文化的關系是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的。詞匯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詞匯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基礎環節,是應該導入文化因素輔助教學的。語言教學是建立在文化理解之上的教學,脫離了對于語言背后文化理解的語言教學是單一且片面的。

(二)文化因素制約語言教學

文化的交流離不開語言的溝通,語言是文化交流最基本的輔助工具,語言與文化互為依存,語言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文化則是語言向前發展的基礎。語言教學必定是伴隨著文化的導入和影響,兩者不可獨立存在。只注重語言的習得而忽略文化的理解必然不符合學習的規律,也不符合時代對于素質型人才的需求。社會語言學家認為文化差異是導致交際障礙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征,同樣這種特征也會體現在語言的使用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和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全球經濟的大步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不同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和融合,不同文化的交流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這種大背景下,為了實現不同民族之間跨文化的有效溝通、確保語言溝通順暢,教學中必須重視語言和文化的融合。

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現狀

“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并不是個陌生的概念,它是指語言學習者語言實踐中未能表現出文化大國學者所應具有的深厚文化素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換言之,它是指中國文化表達的缺失現象。這是由于我們以往對大學英語教學所進行的文化導入,大多是針對目的語即西語文化導入大學英語教學,而忽視了如何用英文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缺失了這種逆向文化輸出的教學,從而造成了“中國文化失語”現象,這對弘揚我國文化有著不利的影響。究其根本,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教學中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教學傾向性導致中國文化詞匯的教學缺失

我們之前的詞匯教學大部分的重心都是在英文中心詞匯的習得,而忽視了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詞匯習得,母語文化的英語詞匯教學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作為英語學習基礎的中國文化詞匯教學的缺失,使得學生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能力嚴重不足。另外,學生從小學習過程中就接受了大量從英語轉換成漢語的訓練,比如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這些都是英語轉換成漢語對大腦的刺激和訓練,而漢語轉換成英語這個層面的練習很少,這就使得漢語轉換成英語有很高的難度,學生英語轉換成漢語的能力普遍強于漢語轉換成英語的能力,導致學生的漢語轉換成英語能力的弱化,從而直接導致學生用英文表達中國文化能力的缺失,這是教學傾向性導致的必然結果。

(二)中國文化詞匯教學語境的缺失

大學英語一直都是教師帶領學生們了解西方世界最直接、最直觀的一門課程,在課堂上探索西方文化,了解西方世界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詞匯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出現概率最高的自然也是圍繞西方文化的一系列詞匯。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接受外來文化,宣傳外來文化,而忽視了本土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宣傳。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作為學生英語詞匯習得的主要來源和文化信息的主要載體,所選用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涉及到使用這種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科技、地理、政治、著名人物傳記等多方面的題材,而涉及到介紹中國文化及相關題材的文章少之又少。學生使用的英文教材對中國文化重視不夠,而對目的語文化有著嚴重的傾向性,使得中國文化的教學語境不足甚至缺失,這也形成了學生對于中國文化詞匯習得的壁壘。

三、文化滲透的詞匯教學建議

我們一直在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其體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最直觀的就是培養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早已寫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中將翻譯題的主題改為圍繞中國文化的材料,如“旗袍文化”“端午節”等,充分體現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于學生英語能力培養的訴求,即“能翻譯中國國情或文化介紹性的文章”。可見,提高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能力是我們新時代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而這要從基本的詞匯教學開始。

(一)文化因素導入英語詞匯教學

語言作為人與人思想交流的工具,承載著充分的文化內涵和強烈的民族特色。詞匯作為語言教學的基本元素,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學生詞匯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其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發展水平。在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內涵,引領學生透過詞匯所蘊含的東西方文化知識來解讀詞匯,從文化角度理解能輔助學生記憶,使枯燥的詞匯學習增添許多趣味。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實現人文素質教育。因此將文化因素導入英語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西方文化亦或是中國文化融入教學中,引導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

(二)增加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資料

中國文化詞匯教學語境的缺失主要是由于英語學習資料中跟中國文化相關的資料相對較少造成的,為了彌補不足,應補充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英語文章進入學生教材。我們之前的教學一直都是在營造英文學習的語境,講究情景式教學,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于英文詞匯的習得。因此我們的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涉及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所學詞匯如何在語言中使用。同樣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接觸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機會越多,制造出學習的語境,營造出學習的氛圍,越有利于學生記住這些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方式。

(三)文化詞匯對比教學

除了營造出適合有關中國文化英文詞匯的教學語境之外,增加具有中國文化特色詞匯的教學,可以使用文化詞匯對比、聯想的教學方法,實現詞匯的擴展教學。不同文化之間既有差異性又有相似性,跨文化背景下的教學就是利用不同的文化沖突進行教學整合。教學資料中涉及到西方文化的內容,可以利用對比或者聯想的教學方法提出類似文化情景在中國文化中應該如何表達,讓學生思考,順勢引出中國文化詞匯的英文表達方式。例如,當講到西方文化核心價值觀中的信仰,基督教的信仰(faith),原罪(originalsin),救贖(redemption),和平(peace)等詞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想我國所崇尚的儒家思想,儒家(Confu?cianism),孔子(Confucius),仁(benevolence),義(righteousness),禮(etiquette),智(wisdom),信(faithfulness)等。西方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對其整個社會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就如同儒家思想對于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有著深遠影響一樣,因此兩者放在一起進行類比教學,列出相關文化詞匯,不但比較了東西方的社會文化,還營造出了學習詞匯的合適語境,促進文化詞匯的教學和記憶。

四、結語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們的優秀文化受到越來越多西方世界的關注,吸引了大批中國文化愛好者。加強中國文化輸出,改變英語轉換成漢語的能力強于漢語轉換成英語能力的現狀,也是我們加強文化自信,提高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地位的有效保障。我們對于西方文化的接納包容、宣傳肯定,不應以犧牲本土文化為代價,中華幾千年的絢爛文化,是世界人民的瑰寶,我們作為華夏子孫,有責任有義務將其向世界傳播出去。英語是多國官方語言,受眾面極其廣泛,是世界各種文化交流中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用英語向世界介紹中國優秀文化對于實現我國文化強國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學英語這個教學平臺是最好的接觸中西方文化的渠道,大學英語教學中,在注重對于西方文化引入的同時應加強中國文化的輸出,從文化詞匯的習得開始,讓學生懂得如何將優秀的本土文化傳播到海外。

參考文獻:

[1]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2]袁小陸,趙娟,董梅.外語教育中的文化自覺培養現狀與歸因研究[J].外語教學,2017(3):56-61.

[3]肖龍福,肖笛,李嵐,等.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狀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1):39-47.

[4]王守仁.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J].外語界,2013,159(6):9-13+22.

[5]虞躍,魏曉紅.文化軟實力提升視閾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問題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7,35(1):134-138.

[6]周亞娟,木小燕.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J].文教資料,2018(5):219-221.

作者:曹韻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