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守正與創新研究
時間:2022-06-24 08:39:19
導語:數字人民幣守正與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數字經濟”在“十四五”規劃中被明確認定為未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我國的數字人民幣研發在全球處于領跑地位,借助創新性技術與較為成熟的電子支付環境,數字人民幣的全面推廣有望在進一步優化我國金融環境、帶動產業鏈發展、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數字人民幣;守正;創新
2020年11月,“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被寫入中共中央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自此,數字人民幣加速而來。為此,從多角度認識數字人民幣對于解決其全面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的意義。
一、守正——強化法定貨幣的固有地位
(一)數字人民幣與紙幣“同質”
數字貨幣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各種貨幣形態都只是貨幣的軀殼,貨幣生命力和靈魂是它的流通情況、價值意義和購買力。數字人民幣是法定數字貨幣(簡稱CBDC),其表現形式為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由央行發行、以國家信用作為背書、與紙鈔硬幣等價、承擔貨幣的市場流通義務、具有價值性、主權性及無限法償性等特征,因此可視為數字化的紙幣,是現金的替代。
(二)區別于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和電子支付
1、數字人民幣不同于以往的電子貨幣。隨著信用制度的發展和電子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一定數量的紙幣被轉化為電子信息,存儲于銀行卡、購物卡甚至是虛擬賬戶等介質中,發揮交易媒介和價值貯藏等功能,被稱為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以100%的紙幣為準備金、原則上可以隨時兌換為紙幣的,因此并不是與紙幣并列的一種新的貨幣類型,只是紙幣信息的電子化。而數字人民幣是與紙幣平等存在的,其既不以紙幣作為準備金,也不以與紙幣相互兌換為價值基礎,而是直接由央行提供無差別的信用擔保,也即獨立具有流通功能與法償性。2、數字人民幣不同于一般的虛擬貨幣。近年來出現的新型虛擬貨幣通過設定獨立的運行規則成為了脫離現實貨幣的存在,如比特幣模仿了金屬貨幣的開采挖礦過程,所有人都可以加入“挖礦”的隊伍,而開采工具更強大和開采時間更長的參與者將獲得更多貨幣,以一個復雜的經濟激勵機制支配其內部運行,形成了完整的貨幣分配體系。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則離不開實體經濟,可以說其源于實體經濟產生的價值,也在實體經濟運行中發揮作用。3、數字人民幣不是人民幣的電子支付方式。有人錯誤地認為,支付寶、微信支付足以滿足日常生活的交易需求,推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意義不大。雖然在日常使用中,人們很難將數字人民幣與支付寶微信錢包里的余額相區別,以至于常態化地把法定數字貨幣簡單看作數字化的人民幣現金,但實際上,數字人民幣具備法定貨幣的無限法償性和強制性,是可以直接替代現金的貨幣本身,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只是一種收付工具,是可以裝載數字人民幣的錢包,兩者無法相提并論。
二、創新———開辟通往未來世界的又一路徑
(一)蓄勢首發,領跑數字貨幣競賽
據國際清算銀行在2019年的調查顯示,約有70%的央行正在開展央行數字貨幣工作,但對發行數字貨幣還比較謹慎。而到2020年末,有86%的央行表示在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問題,其中10%即將發行本國的CBDC,其央行所在經濟體覆蓋了全球20%的人口。(表1)各國央行積極進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是維護金融安全穩定、增強法定貨幣體系對未來數字經濟生態適應性的需求。中國人民銀行是全球最早研究數字貨幣的中央銀行,2014年成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目前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把握數字人民幣的先發優勢,對探索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在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二)順勢而為,借助新型技術與應用環境
1、基于前沿技術,進行核心“個性化”定制。貨幣演變與技術水平密切相關,技術進步推動貨幣材質和交易方式的改變,不同階段的技術水平決定了不同時代的貨幣形態。數字人民幣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支持,具有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等與其相同的技術特征,并以密碼算法配合高安全芯片實現了更私密、安全的加密貨幣存儲。但由于法定貨幣固有的國家信用、法償等特性,必然無法采用去中心化模式。根據央行對運營體系的設計,數字人民幣采取中心化管理、雙層運營。數字人民幣發行權屬于國家,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幣運營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負責向作為指定運營機構的商業銀行發行數字人民幣并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運營機構及相關商業機構負責向社會公眾提供數字人民幣兌換和流通服務。同時,數字人民幣在發展中將有更多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型技術協同增效的機會。2、借電子支付的東風,應運而生。我國貨幣電子化支付已相當普及和先進,用銀行App轉賬、用微信和支付寶等進行小額收付等成為了人們的主流選擇。早在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已達到86%,居全球榜首,移動支付成了中國奇跡。在此背景下,數字人民幣的登場水到渠成,并將反過來進一步推動電子支付的發展。一方面進一步豐富了電子支付的應用場景。2021年1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指出,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全面開花、重點推進”之下,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8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350萬個,約155萬商戶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涵蓋公共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和政務等各個領域。同時,作為由法定貨幣背書的全球性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可以接入任意可認證的金融服務提供商的交易接口,不受第三方機構的限制,打破了支付場景的壁壘,在多元場景自由流通。冬奧會場景下的數字人民幣測試同時面向國內、國際用戶,打開了數字人民幣跨境、跨幣種支付的新應用場景。另一方面不僅契合民眾現有的支付習慣,還將帶來更優的使用體驗。人類社會的經濟史也是市場交易量不斷增加的歷史,面對不斷擴大的交易范圍、不斷增加的交易數量和不斷變大的交易金額,人們追求便捷支付的愿望日益強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擴散更是進一步加大了對無接觸非現金數字化支付的需求。為了盡可能減少對用戶體驗的重大改變,數字人民幣在前端基本沿用了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平臺的模式,因此并沒有體現出一些人原本預期的顛覆性,但實際上數字人民幣在諸多方面更顯優越。一是數字人民幣支持離線付款,無需網絡即可完成線上交易,手機“碰一碰”將和“掃一掃”一樣成為便捷的收付動作;二是除了手機App形式的數字人民幣軟錢包,還開創性地推出了智能可視卡形式的硬錢包,此舉解脫了繁瑣的手機操作步驟的束縛,大大拓寬了數字人民幣使用者的覆蓋面;三是數字人民幣作為公共產品,在使用時或與紙幣的兌出、兌回均不收取手續費。
(三)展望未來,創數字世界無限可能
1、進一步優化我國金融環境。一是助力我國普惠金融加快發展。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是研發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動機之一。通過方便實體經濟和日常生活,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推動普惠金融。二是利于對貨幣流通進行追蹤和監管。央行是數字人民幣的運行核心入口和清算中心,能夠全面掌握數字人民幣兌換、流通的全量交易信息,可進行追蹤監測與分析調控,一方面大大提升貨幣政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驅趕“假幣”、治理詐騙等金融穩定要求。三是維護用戶信息安全。第三方支付方式屬于企業行為,一定程度上存在數據泄露、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央行發行的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屬于政府行為,即公眾的相關交易信息只能被央行所掌控,根據央行的“可控匿名”機制和“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原則,必然更具安全性。四是打破支付寶和微信的雙頭壟斷,帶來整個支付生態系統的重組。通過增加金融服務提供商的競爭力,倒逼其更注重服務場景的建設和優化,真正為用戶帶來人性化的使用體驗。五是數字人民幣有條件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抓手。數字人民幣節約了印制現鈔的紙張,且不會在流通中損耗,通過進一步提高系統效能降低全社會零售支付成本,契合綠色低碳理念。2、帶動產業鏈發展。數字人民幣產業鏈可分為央行加密端、銀行分發端、公眾流通端,其中涉及的IT廠商、收單機構、終端支付設備廠商、第三方聚合支付廠商等,都將迎來發展機遇。在證券市場上,數字人民幣概念股更是與數字人民幣的動態“實時共振”,2021年11月份以來數字貨幣板塊指數累計漲幅逾32%,2022年1月4日數字人民幣App(試點版)上線后,數字貨幣板塊表現更為活躍,1月7日板塊指數一度上沖漲近4%,創歷史新高。3、跨境應用與人民幣國際化。與傳統貨幣相比,數字人民幣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建立更加公平的國際貨幣體系。傳統的跨境支付結算以美元為核心,人民幣雖在2014年底已成為國際結算中第五大支付貨幣,但與排名第一的美元占比相差近20倍。其他國家一直在尋求建立脫離美元控制的公平而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CBDC恰好能提供這樣的契機。同時,傳統跨境支付業務一直面臨支付費用高、結算周期長等問題,數字貨幣錢包的應用可極大降低跨境貿易的手續費和時間成本。
三、挑戰
數字人民幣的全面普及還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首先,金融、會計、法律等領域的制度建設滯后于央行數字貨幣的創新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法》《人民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并未將數字貨幣納入人民幣范疇,應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健全監管框架。其次,需提高技術成熟度與兼容性以應對大規模流通,進一步提高交易過程的安全保障以及支付效率。另外,為拓寬推廣面必須不斷創新支付產品設計、豐富應用場景、提高使用便利性,同時加大對數字人民幣相關知識的普及教育,通過各類激勵措施培養支付習慣和發展潛在用戶。綜上,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是數字中國繁榮發展的生動注腳,通過有序地擴大試點,不斷優化和豐富功能,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夯實基礎,數字人民幣必將真正“改變生活”,書寫數字中國的國際“新名片”。
主要參考文獻:
[1]鄒力行.數字貨幣與全球化[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21(12).
[2]黨印,汪洋,吳國鼎.貨幣的資產負債屬性、鑄幣稅與數字貨幣的未來[J].武漢金融,2021(12).
[3]姚前.關于央行數字貨幣若干問題的思考[J].比較,2020(06).
[4]王清剛,趙珂.央行數字貨幣:概念、功能、風險及應對[J].財會通訊,2021(24).
[5]卜學民,馬其家.數字人民幣跨境流動:動因、挑戰與制度因應[J].法治研究,2022(01).
[6]田濤,劉侶萍,許泱.主權貨幣國際化的演變軌跡與人民幣國際化路徑———基于馬克思貨幣理論的分析[J].商業研究,2021(01).
[7]王劍,吳兵.推進利率市場化配套改革[J].中國金融,2018(09).
作者:盧俏媚 單位:中山大學
- 上一篇:文化創意時代皮革旅游產品開發探討
- 下一篇:物聯網技術在建筑能耗感知預測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