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策略
時間:2022-06-26 09:09:05
導語: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禽畜養殖產業得以快速發展,隨之出現了許多新建的規?;B鵝場,同時也增加了疫病暴發的危險。其中,鵝卵黃性腹膜炎具有傳染性,該病的發生與母鵝產蛋期高度重合,開產后發生,停產后消失。母鵝患病后死亡率可以達到15%,并且產蛋率明顯下降,會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經濟損失。概述了鵝卵黃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剖檢情況,介紹了涂片鏡檢、細菌分離培養、生化實驗、動物實驗等實驗室診斷方法。從養殖管理角度,總結了選好場址、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接種疫苗等預防建議,以及西藥和中藥治療方法。
關鍵詞:鵝卵黃性腹膜炎;細菌分離培養;飼養管理;中醫治療
鵝卵黃性腹膜炎俗稱“蛋子瘟”,是一種多發于母鵝產蛋期的傳染性疾病。該病多發生于母鵝的產蛋季節,通常會在產蛋結束后逐漸停止流行。但是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加上規?;B鵝場內鵝群密度較大,只要出現1例病鵝,在短時間內就會導致其他鵝相繼患病,發病率可達到30%,病死率在15%左右?;疾∧根Z所產種蛋,也會因為難以成功孵化而形成死胚。生理性的鵝卵黃性腹膜炎與輸卵管錯位、卵黃破裂倒流有關,病理性的鵝卵黃性腹膜炎主要是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或副傷寒桿菌等引起的,一般在初春、產蛋旺季時極易發生。養殖戶應提高對鵝卵黃性腹膜炎的認識,掌握其防治措施。本文對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等展開分析,并分別從預防與治療兩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
1鵝卵黃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學
鵝卵黃性腹膜炎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類型。生理性的鵝卵黃性腹膜炎,是母鵝在產蛋期間由于鵝場內的養殖密度太大,通道狹窄,或者是池塘的坡度過陡,導致有些鵝進入水池時從高處跳下,因為不能保持身體平衡,往往是胸部最先接觸水面,甚至會出現翻滾、擠壓的情況。在外力作用下,位于后腹部的泄殖腔、卵巢輸卵管因為慣性作用擠壓胸腔,嚴重情況下會出現損傷性錯位,這時母鵝再進行排卵,因為輸卵管偏移導致卵子無法正常落入輸卵管,而是直接掉入腹腔內,并粘附在腹腔黏膜、胸腔壁等位置;如果撞擊力度過大,還會導致卵黃發生破裂,并流入到整個前后腔室內,胸腔、腹腔中充滿黏稠的黃色液體,并且無法自行排出,時間一長就會引發卵黃性腹膜炎。病理性的卵黃性腹膜炎,是由于母鵝感染致病性大腸桿菌后引起的。根據致病菌的來源不同,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致病菌來自病鵝的體內。禽畜的腸道內本來就存在一定數量的大腸桿菌,但是大部分并不具備致病性,甚至還能發揮幫助消化、合成維生素等有益作用;也有少部分大腸桿菌的菌株存在致病性,但是平時不會發病[1]。通常是在機體虛弱、免疫力降低的時候,因為打破腸道內菌群平衡時才會發病。其中,埃希氏大腸桿菌大量繁殖后會引起鵝卵黃性腹膜炎。第二種致病菌來自外部。公鵝在池塘中活動時,如果池塘水質較差,外生殖器容易發生感染或炎癥。此時公鵝再與母鵝交配,就會將病菌傳播到母鵝的體內。母鵝的輸卵管受到病菌侵襲后會出現發炎、粘連的情況,使其無法正常排卵,卵泡進入到腹腔后引起鵝卵黃性腹膜炎。由于公鵝感染鵝卵黃性腹膜炎后并不會死亡,因此在不斷的交配中可以使大量的母鵝染病。
2病鵝的臨床癥狀
母鵝患病后,食欲不振,進食量比平時明顯減少,病情嚴重時停止采食,精神萎靡,喜臥厭立,多數時間蹲伏于地面,并且遠離鵝群,即便是強行驅趕下水也是漂浮在水面上。檢查病鵝身體,可以發現其肛門周圍的羽毛上粘連污穢物,并且排泄物難以成型,水樣狀的排泄物中夾雜著凝固的卵黃小塊或者蛋白、蛋清,散發出腥臭味。病鵝的腹部有不同程度的膨大現象,且下垂。強行驅趕時,病鵝呈企鵝姿勢走動,體溫無明顯變化,個別病鵝體溫有升高現象。進入病情后期,由于繼發腹膜炎,病鵝腹瀉情況加劇,羽毛變得蓬亂、失去光澤,形體更加消瘦;病鵝飲食飲水廢絕,眼球凹陷,喙、蹼有干燥發黃的情況,加上排泄頻率增加,導致機體嚴重脫水,最終衰竭而亡。整個病程在4~7d,少數病鵝可自行恢復,但是恢復后產蛋率相比健康鵝會有明顯下降。發病期041間,母鵝產蛋率也有明顯降低,即便是產蛋,也有很大概率為畸形蛋,并且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也明顯降低。發病初期積極接受治療的病鵝,在好轉之后至少需要3周,產蛋率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
3病死鵝的剖檢情況
剖檢多只瀕死、病死鵝,總結病變情況如下:病鵝的腹腔內有卵黃和淡黃色的液體,聞之有腥臭味,并且多數情況下卵黃已經凝固成為硬塊;心臟、肝臟、脾臟等器官表面附著一種呈淡黃色的凝固性纖維狀滲出物,用鑷子可以輕易剝落,無粘連;腸黏膜上有密集分布的針尖樣出血點,腸環之間有粘連情況;卵泡有變色、變形情況,取部分體積稍大的卵泡進行切割,發現切面上分層明顯。體積稍小的卵泡有變色但無變形;輸卵管內存在數量、大小不等的蛋白塊,如同煮熟樣,輸卵管黏膜和傘部也有數量不等的針尖樣出血點;泄殖腔內有少量滯留的軟蛋殼,并且表面較粗糙。
4鵝卵黃性腹膜炎的實驗室診斷
4.1涂片鏡檢
在無菌環境下,從病死鵝的腹腔卵黃液、肝臟、脾臟提取少量組織物,將其制作成涂片,然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以觀察到有革蘭氏陰性桿菌,菌體粗短,兩端呈鈍圓狀。
4.2細菌分離培養
在無菌環境下,分別從自然發病死亡或者瀕死病鵝的心臟、肝臟、輸卵管、腦組織中提取少量組織物,并且按照順序依次放置到肉湯、普通瓊脂平板、麥康凱瓊脂平板、鮮血瓊脂平板4種培養基中進行培養,設置溫度為37℃,培養時間為24h。培養結束后觀察4種培養基,可以發現原本清澈的肉湯變得渾濁,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出現若干直徑1~2mm的淡灰色、圓形菌落,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出現1~3mm的紅色菌落,鮮血瓊脂培養基在菌落周圍有明顯的溶血現象[2]。將菌落做涂片、染色處理后進行鏡檢,也能發現有革蘭氏陰性桿菌,并且菌體粗短,兩端為鈍圓狀,與涂片鏡檢結果一致。
4.3生化實驗
選擇單個菌落移入肉湯中進行純化培養,提取純培養物進行生化實驗。實驗中發現該菌落能夠使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分解,并且分解產物為酸性物質。有氣體產生,但是檢測后氣體成分中不含硫化氫。該菌落無法使明膠液化,不能分解尿素。靛基質試驗呈陽性,V-P試驗呈陰性。
4.4動物實驗
設置對照實驗,實驗組以皮下淺層注射的方式將肉湯培養的菌液注射到20只健康鵝體內,每只注射量為1.5mL;對照組的20只鵝,以同樣的注射方式,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等待24h后,觀察40只鵝的臨床癥狀,對于病鵝進行剖檢,發現病變部位、病變情況與自然發病鵝大體一致,對照組鵝一切正常。
5鵝卵黃性腹膜炎的防治策略
根據鵝卵黃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學可知,該病傳染能力較強,病死率約15%。即便是未死亡的病鵝,產蛋率也會明顯降低,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對于鵝卵黃性腹膜炎必須確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應對策略。優先從選好場址、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接種疫苗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鵝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病率。同時,對于已經發病的鵝群,則要選擇西藥或中醫治療,遏制病情蔓延,降低養殖損失。
5.1預防措施
5.1.1科學選址選址是否得當直接影響鵝場的日常環境,科學選址對預防鵝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生也有一定幫助。理想條件下,鵝場應選擇一處背風向陽、靠近河湖,并且水草茂盛的地方。周邊有自然河流最好,如果沒有河流,也應盡量靠近水面寬闊的水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人工修建水池,水池寬度不低于5m,深度在0.8~1.0m,長度可以根據場地條件、養殖數量等靈活調整。修建水池時,以地上池為宜,保證池底要高于地平面,并且在池底的對側分別設置注水口和放水口,這樣可以定期換水,并進行池底、池壁的消毒,保證水池內水質潔凈,可以降低鵝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病率。5.1.2加強飼養管理做好日常的飼養管理,對提高鵝群的整體免疫力有顯著效果。入冬以后,要注意做好鵝舍保暖工作,有條件的可以在鵝舍內安裝溫、濕度自動調控系統,保證溫度、濕度適宜,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堅持做好鵝舍的通風換氣管理,通常是選擇晴朗天氣的正午及午后,通風2h,將污濁的空氣排出。堅持做到鵝舍每日一清,將糞便和污染的墊料及時清理出去,鋪上新的墊料。夏季每天使用水槍沖洗一遍鵝舍的地板,冬季使用掃帚將污物清理干凈后,使用“酷殺”消毒液,按照1∶1000比例兌水稀釋后,進行噴霧消毒。重點噴灑地板及墻角等位置[3]。對于水庫或自建水池,則使用“強氯精”消毒劑進行噴灑消毒,水深為1m的水池中,每畝(1畝≈667m2)用藥500g,于每天傍晚施用,連用3d。另外,產蛋期的母鵝,每日投喂的飼料中還可以摻加蛋禽專用型優質多維“維氨素”,用量為飼料質量的0.05%,對提高鵝的免疫力有很好的幫助。另外,對于管理鵝舍所用的工具,以及鵝舍內的水槽、飼料槽等,也要定期進行消毒??墒褂谩皟炈岬狻毕疽海凑?∶800的比例兌水稀釋后沖洗或浸泡上述工具,起到消毒殺菌作用,預防鵝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生。5.1.3定期接種疫苗定期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鵝卵黃性腹膜炎的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常在母鵝產蛋的前2周,采用頸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鵝傳染性卵黃腹膜炎氫氧化鋁滅活疫苗,每只注射量為0.5mL,接種后7~10d即可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對預防該病效果良好。雛鵝可以在7日齡時采用淺層肌肉注射方式接種該疫苗,每只注射量為0.2mL,接種后7d左右即可產生免疫力,可獲得終生免疫。該疫苗除了能用于鵝卵黃性腹膜炎的預防外,在遏制該病在鵝場內的傳播、流行也有積極效果。若鵝群中已經發現有病鵝,需要立即進行緊急預防接種,每周接種2次,能夠防止該病的大規模流行。除了“注射法”獲得免疫外,“飲水法”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通常是在飼料中摻加環丙沙星,劑量為0.5g/kg,攪拌均勻后飼喂,2次/d,連續2~3d。之后再加入25mg的痢特靈,拌勻后繼續飼喂4~5d,對預防鵝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生也有顯著作用。5.1.4執行嚴格的管理制度總結以往養鵝場暴發鵝卵黃性腹膜炎的原因,很多都與養殖人員未能嚴格遵守管理制度、存在僥幸心理有關。例如為了節約養殖成本,沒有定期做好鵝舍消毒和疫苗接種;或者是池塘死水更換不及時,水中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鵝群在水上活動時也有較大概率被感染。因此,為預防鵝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生,養鵝場不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要求養殖人員能夠將各項制度落實下去。例如養鵝場內糞污要求做到每日一清,養殖人員必須在每天的日落之前將鵝舍內的糞污清理干凈,并統一堆放到指定的場所,禁止隨意傾倒。除了衛生管理制度外,像防疫檢疫制度、病鵝隔離制度、病死鵝無害化處理制度等,也應當熟知制度內容并嚴格遵守。通過切實提高養鵝場的綜合管理水平,最大程度降低鵝卵黃性腹膜炎以及其他鵝病的發生。
5.2治療措施
5.2.1西藥治療大腸桿菌對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氨芐西林等藥物具有耐藥性。加上一些養殖戶存在濫用藥物的情況,普遍形成耐藥菌株,導致藥物治療效果變差。因此,在治療鵝卵黃性腹膜炎時,應堅持科學用藥,禁止盲目加大用藥劑量,并且減少阿莫西林、環丙沙星等抗生素的使用??梢赃x擇由克拉維酸與阿莫西林結合制成的雙頭孢,克拉維酸能起到提高阿莫西林抗菌活性的作用,使大腸桿菌對阿莫西林的敏感性恢復,從而達到抑制致病菌、治療疫病的效果。在發病初期,病鵝癥狀相對較輕時,將雙頭孢藥片研磨成粉末后,按照1L水添加0.5g的劑量混合,飲水治療,早晚各1次,發病初期連用3d,病情嚴重連用5~7d。如果病鵝癥狀較為明顯,則將5mg的歐賽諾(主要成分為頭孢噻呋鈉)、10mg的阿美卡星,以及0.5mL的三九清瘟敗毒(主要成分為連翹、地黃等)3種藥劑混合,按照1kg體重用藥2mg的劑量,肌肉注射[4],1次/d,連續2~3d后可以緩解病鵝癥狀。在感染鵝卵黃性腹膜炎后,病鵝的飲水量比平時有明顯增加,排泄也會更加頻繁,使得機體內的礦物質嚴重流失,雛鵝生長速度變慢,母鵝產蛋率降低,嚴重時還會死亡。因此在使用雙頭孢治療時,還要配合使用“多康-21”,其成分中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以及硫酸鋅、硫酸亞鐵等礦物成分,能幫助病鵝補充維生素,提高免疫力,使病情加速好轉。將藥劑研磨成粉,1kg飼料中混入2g藥劑,充分拌勻后飼喂。在病鵝的飲水中,加入0.1%的電解多維和VC,補充電解質,連用5d。對于發病的公鵝,除了采取上述藥物治療外,還應使用雙氧水清洗外生殖器,并選用慶大霉素軟膏在潰瘍面涂抹,1次/d,連用5d。5.2.2中醫治療鵝卵黃性腹膜炎也可采用中醫治療。療效較好的常用組方有2種:①黃連100g、黃柏80g、大黃100g,加入適量清水煎煮,濾除藥渣后,將藥液與清水按照1∶10比例稀釋,然后倒入水槽供病鵝飲用,1劑/d,連續喂藥3d可以見效。②黃柏30g、車前30g、陳皮30g、白頭翁40g、蒲公英40g、甘草50g、板藍根50g[5],加入適量清水煎煮,濾除藥渣后,將藥液與清水按照1∶10比例稀釋,如果是夏天用藥可以放入適量白糖,冬天用藥則放入適量紅糖,倒入水槽供病鵝飲用。1劑/d,連續喂藥3d可以見效。
6結語
鵝卵黃性腹膜炎是母鵝養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傳染性疾病,在母鵝產蛋期內發病率較高,致死率在15%左右。除了使母鵝死亡外,病愈后的母鵝產蛋量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養殖戶應當正確認識鵝卵黃性腹膜炎,了解其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做到科學預防、及早識別。同時還要采取多重預防措施,例如加強鵝舍內的環境管理,定期接種滅活疫苗等,從源頭上杜絕該病的發生。若已經發現病鵝,則要使用雙頭孢、中藥組方等進行治療,才能避免疾病的傳染,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劉新志.雞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生原因與防治[J].養殖與飼料,2020(1):92-93.
[2]任邦軍.卵黃性腹膜炎、傳染性漿膜炎、大腸桿菌病臨床鑒別要點與防制方法[J].北方牧業,2017(20):28.
[3]劉艷春.母鵝卵黃性腹膜炎的流行特點、癥狀及其防治[J].現代畜牧科技,2016(7):112.
[4]李永弟.鵝卵黃性腹膜炎的綜合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4):143-144.
[5]張婷婷.家禽卵黃性腹膜炎的防治[J].中獸醫學雜志,2019(5):70.
作者:費奕強 薛曉陽 單位:廣東省珠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上一篇:高速公路車道收費軟件測試技術分析
- 下一篇: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