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思維在中醫藥類思政課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6-27 14:45:53

導語:象思維在中醫藥類思政課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象思維在中醫藥類思政課教學的運用

摘要:思維是中國原創的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對熟悉以象思維思考人生的中醫藥類高校學生,通過編案取象、取象比類、以象盡意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課改革創新,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確保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以學生聽得懂的話語方式準確地“入腦入心”,最終達到培養為全人類健康服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

關鍵詞:編案取象;取象比類;以象盡意

1用象思維推進中醫藥類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是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1.1象思維是踐行因材施教教育本質的有效手段

針對受教育對象不同,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即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本質要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1)要針對受教育者不同的性格特點開展教育。孔子在回答公西華疑問時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2)要針對受教育者不同的年齡特質開展教育。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3)要針對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要求。陶行知認為“人像樹木一樣,要使它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4)教育必須走自己的發展道路。

1.2象思維是中醫藥類專業學生認知

世界的核心專業思維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般應包括具有較強的中醫思維能力、傳承能力和創新精神,系統掌握中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對常見病癥進行中醫臨床診療能力。而較強的中醫思維能力,應該是以掌握象思維為核心的。根據學者研究[3]發現,關于中醫思維方式,象思維出現頻率最高,出現頻數為133(73.89%);其次是辯證思維(17.22%)和直覺思維(2.78%)。在中醫藥高校,學生從進入大學第一學期開始就需要接受中醫基礎理論課程學習,象思維又是該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是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的重難點。因此可以判斷,所有中醫類學生都接受過系統的包括象思維在內的中醫思維訓練,能夠熟練掌握象思維的本質內涵、運用技巧。接下來的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核心課程也將反復開展包括象思維在內中醫思維講授。通過反復、長期的象思維學習與訓練,學生將會形成用象思維在內的中醫思維來觀察、認識、分析自己所面對的所有問題與現象。思政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課程。專業課在育人目標上要和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同理,思政課可以在思維方法上和專業課同向同行,形成乘數效應。

1.3象思維仍是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原創思維

象思維有其獨特的內容,是中華民族長期生產生活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文明寶庫的重要內容,是自然科學成就與人文科學成就的綜合體。象思維的概念最早由王樹人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并認為其顯著特點表現為“象的流動和轉化”[4]。當前象思維基本內涵雖然沒有形成共識,但都認為象思維中的“象”是抽象化了的“象”,是客觀“物象”和主觀“意象”進一步升華,最高表現為“道象”。象思維是指導中醫臨床實踐的核心思路,即“以象為素,以素為候,據證言病,病癥結合,方證相應”,其核心是象思維[5]。象思維是一種在“天人合一”的系統觀指導下建立起來的,通過已知探索未知的歷經千年實踐檢驗的認識世界的方法。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人類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去探索,或者可以這樣說,技術越發達,未知領域就越多。事物不會因為其未知而不影響人類的生活。人民對美好未來生活的向往,無時無刻不需要應用象思維來達到防范風險、減少矛盾。思政課教學內容會因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不斷出現而調整,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等價值追求不會改變。這些價值判斷,相當于象思維中的“道象”層次,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往往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廣博的知識才能準確掌握。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是需要教師通過“物象”和“意象”來講解來闡述清楚“道象”的核心要義。所以象思維仍具有現代意義,是對中醫藥學專業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有效手段。

2用象思維推進中醫藥類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是保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內在需要

2.1象思維是中醫藥類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需要

中國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是關系“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核心問題。對于中醫藥類高校來說,立德樹人就是培養有志于將中醫藥文化傳承好、發展好、挖掘好的專業人才和能夠應用東方智慧解決人類健康難題的專門人才,最終為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服務。首先,中醫藥高校教育所承擔的政治職能用象思維更能呈現。教育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服務的政治方向。無論是專業課,還是思政課,都必須緊緊圍繞這個方向開展教學。象思維是中醫藥學的核心思維,若采用象思維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等看起來抽象的“道象”,用鮮活案例的“物象”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業認識“意象”闡釋出來,往往能夠取得“兩全其美”的效果,既培養了正確的價值觀,又訓練了科學的思維觀。其次,我國中醫藥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中醫藥教育要以中醫藥內容為主。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要求中醫藥教育“應當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以中醫藥內容為主,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注重中醫藥經典理論和中醫藥臨床實踐,現代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同時也要求開展中醫藥服務“應當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并符合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制定的中醫藥服務基本要求”。象思維教育顯然是法律法規要求的教學內容。據此可以判斷,在中醫藥類高校開展象思維教育是中醫藥專業的內在需要。采用象思維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遵循了中醫藥學專業人才成長的規律,也遵守了《中醫藥法》剛性要求。

2.2象思維是識別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基本符號

象思維是中醫藥學核心思維,而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在中醫藥高校,無論專業課,還是思政課,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的標志之一肯定不能缺少“能夠熟練運用中醫藥學專業基礎理論、系統觀點和有效方法,將現代科學技術置身于中醫基礎的指導下開展中醫服務”這一標志性標準。首先,具備象思維是中醫藥專業人才的身份標志。中醫的“理、法、方、藥”臨床實踐,其實就是在象思維指導下確定病因病機、采用治則治法,敲定組方遣藥的全過程。如果放棄了包括象思維在內中醫思維觀指導的臨床實踐,都不能說是中醫服務。其次,象思維的培養受到了一些挑戰。中醫與西醫在基礎理論、治則治法上的確存在顯著差異。由于科學主義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突飛猛進在近代獲得空前普及,在百年中國長期處于落后挨打的時代大背景下,中醫藥命運幾經坎坷,甚至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得益于幾代中醫藥人的堅守,中醫藥發展終于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期。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給中醫藥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的窗口期其實不長。若中醫藥專業人才不抓住機遇,守正創新,下一次危機應該也不遠了。再次,堅定中醫自信是中醫藥能夠發展壯大的心理基礎。堅定“四個自信”對于中醫藥專業人才來說,意味著對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思維高度自信并自覺將其培養成自己慣常思維。無論碰到什么樣的挑戰,都相信問題只是發展中出現的平常問題,不是中醫藥自身存在本質缺陷的結果。中醫藥專業人才要抱著凝心聚力攻難關的精神,直視問題,通過自身不懈努力讓已經服務了上千年、歷經實踐長期檢驗、事實反復證明了的中醫藥在服務人類健康中能再次光彩奪目。

2.3象思維是中醫藥服務人類健康發揮獨特作用的必須選擇

當前國際社會紛繁復雜,逆全球化的思潮時有市場,西醫在服務人類健康方面也和中醫一樣面臨著極大挑戰。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科學主義不是解決全部問題的唯一途徑,對中國人來說這種感覺會特別深。因為中國的科學主義是在“救亡圖存的急切期望中接受西方科學主義簡明教條的結果”[6]。不同文明成果對促進人類共同進步都做出了自己獨特貢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7]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首先,中醫藥國際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但是經濟、政治的復興,更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以象思維為核心的中醫思維觀應該成為世界人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分析世界的工具之一。其次,中醫藥國際化平臺已經建立。“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地得到世界人民的響應,國家制定的《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9]為推廣中醫藥文化做了政策支持。最后,以象思維為核心的中醫思維觀,以整體觀、系統論、辯證思維、治未病等思想,同以還原論為方法的西方醫學一道共同為各國人民治國理政提供智力支持。中國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成果顯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第一個恢復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中國防疫經驗值得全民學習與借鑒。

3用象思維推進中醫藥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3.1編“好”象原則

首先,象思維中的“象”是“物象”,也就是主體觀察、研究、分析的對象,其中隱含著主體需要說明的某種規律。思政課教學中,中醫藥學意義上的“物象”是不存在的,或者是雖然存在,但一般沒有典型意義。“好”的“物象”,即滿足思政課教學需要的“物象”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編撰”。“編撰”就是教師利用一定的“意象”,即教師專業背景、思維邏輯來對萬千的新聞、案例、講話、法規等事實進行有意識的重新加工,使其包含著某種預先設定的思想或者理論。加工后的“物象”主要用于解釋、說明、推導課程需要學生掌握的基本理論,即“道象”。“好”象來源于真實“物象”,又高于“物象”。雖然這個“物象”是編撰加工的,但編撰加工的素材都是真實有效的,是以事實為依據的。其次,“好”象還要求其內含的“意象”是準確的。“意象”是特定“物象”的個性規律,是主體認知客觀得出的、能夠滿足需要的特殊規律。各門思政課中的重難點,都隱含一定規律,這些規律是需要通過分析總結研究才能得出。教師應該依據其專業背景準確地將其尋找出來,再以暗藏的方式植入“編撰”的“物象”中,要無痕跡地植入。最后,“好”象還要求是“道象”的具體表現。“道象”是思政課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方法。這些基本理論觀點方法在教材中已經以文字的形式向學生完整呈現,但呈現方式過于理論化,對于中醫藥高校學生來說可能稍顯枯燥而不難以理解,或者雖然可以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層的理解,并不掌握該理論的來龍去脈和精神實質,更不會觸類旁通地運用。即處于看起來道理都明白,用起來卻全不會的狀態。“道象”是很難“道”明白的,其依賴于學生的智慧,即“悟”。但不是說只能“悟”,否則不“道”理更不明。

3.2比“準”類原則

象思維的核心要義應該是從已知把握未知,是從肌體外在表現揣測臟腑陰陽變化規律從而判斷人體健康與否的過程。按照還原論觀點,已知和未知若無法證實,二者之間就不確定是否存在關系。象思維不這樣認為,人體與宇宙因都遵從同一原則,也即天人合一的方式聯系起來。這種無法還原但經過事實檢驗往往能夠得到正確結論的思維方法在實踐中是有效的,2000多年來呵護了中國人的健康。思政課教學中同樣存在如此的困境,即沒有理論支撐的事實如何反過來支撐需要說明的理論。采用象思維開展教學就可以解決此類問題。首先,所有的事實都有一個“理”存在,這是象思維能夠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歷史為什么必須選擇中國共產黨、必然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必然造勢了馬克思主義、必然選擇了改革開放,都有一個“理”在,這個“理”我們可以理解為中國共產黨擅長于將馬克思主義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個“理”和“今天天氣為什么會變壞”也隱含著一個“理”是一樣的理,即當前的結果都是因為內外環境發生了變化造成的。其次,雖然每個事實都存在一個“理”,但不同的事實具有不同的“理”。如歷史必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與歷史必須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肯定不是同一個理,也就是各有各的“理”。歷史必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理”是因為黨是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歷史必須選擇了社會主義的“理”是因為生產資料公有制能夠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需求。再次,雖然每個事實之間各有各的“理”,但各個“理”之間應該存在一個相同的“理”。就像中醫學認為,身體是一“宇宙”、宇宙是一“宇宙”,身體這個“宇宙”和宇宙的“宇宙”都存在“變”這個“理”,都存在“陰陽互根互應”這個“理”。總之,象思維是能夠很好地說明此個“理”與彼個“理”的關系,無需將此個“理”與彼個“理之間的聯系用實驗方法還原再現以增強說服力。思政課教學中,有很多事實有歷史意義、有實踐意義,卻少有理論意義。如何將這些事實理論化、系統化就是思政課需要承擔的重要責任。核心是找準“物象”“意象”與“道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即相同的“理”。

3.3盡“意”象原則

“意象”是“物象”通往“道象”的連接通道,“物象”又是“道象”的表現形式。“意象”是個性規律,“道象”是普遍規律。首先,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最需要解決的難題是將教學內容全部“物象”加工成“意象”,也即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全部是基本要求,舍棄了任何一部分都是對教材整體性的支離。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要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馬克思主義堅定信念之間的關系理清楚;要將中國傳統優秀道德、中國革命道德以及社會主義道德的相互關系理清楚;要將憲法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維護法律權威、養成法律思維習慣和依法履行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理清楚。最終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自規律性的闡述與認識,上升到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要在“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國家、熱愛人民”基礎上,通過傳承好、發展好、挖掘好中醫藥文化,以從事中醫服務實現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理想,書寫人生精彩華章。其次,全部的“意象”必須與“道象”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要保持“意象”的特殊性。教師在加工教材時,以不同哲學觀與方法論為指導,會加工成不同的“意象”、甚至是相互對立的“意象”。但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是一門專業課,有其自身的學科屬性和專業需要,但其更是一門政治課,需要系統闡述黨的政策主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方法,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所以,教師在將“物象”加工成“意象”時,要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前提下進行,要充分體現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基本方針。最后,“意象”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教材將“意象”植入“物象”中,不是想方設法幫助受教育者接受教師加工編撰的“意象”,“意象”僅是幫助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學目標,即“道象”的有效工具。當我們闡述清楚了4個“必然選擇”的“意象”后,并不是要求學生僅僅是理解掌握這4個“必然選擇”的內涵及意義,而是要通過對4個“必然選擇”的理解與認識,自我總結從而自覺地以實際行動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養成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方法解決學習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問題的習慣。象思維是中醫藥專業學科領域內辨病論治的一種思維方法,是中醫思維的核心內容。其產生于自然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社會,是人們經過解剖、臨床實踐、理論總結的基礎上得出且行之有效的服務人類健康的古代科學。其以觀物取象、取象比類、以象盡意的方式從已知探索未知的獨特視角,即使在當代科學技術得到飛速發展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它與還原論為基礎的西方醫學一道,共同構成探索人類健康奧秘的有效方法集。作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其需要講授的部分內容,也無法用還原的方法來進行論證并確定其具有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性。被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無數實踐反復證明了一些觀點結論,也是可以比照象思維論述方法來加以解釋說明,確保“入腦入心”。對于中醫藥類高校的學生來說,因為象思維是其必須掌握的核心專業思維,他們不但能夠熟練理解和應用象思維指導臨床實踐,而且對象思維說明解釋問題的有效性深信不疑。在中醫藥類高校采用象思維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增強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應該是一種必然的要求,將課堂教學做到“配方先進、工藝精湛、包裝時尚”,把思政課講得“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有己有人”。

作者:胡偉菊 陳少敏 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