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攝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7-01 14:34:38
導語:高校攝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新媒體的概念與特點
新媒體的概念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在廣播、報刊、電視等媒體之后逐漸生發的新載體,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等特點。新媒體通過移動、數字以及網絡技術進行傳播,最終在手機、電腦等終端顯示和操作,通過新式傳播渠道和載體形態為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務。當下,這種技術也對教育方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認為,高校攝影課程教師應當把握科技發展的機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具備開放意識,充分使用各種新媒體平臺進行教學革新,通過多渠道、多載體表現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2攝影和新媒體之間的關系
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當下,影像獲取和傳播的方式都變得觸手可及。攝影能夠對世界進行觀察、對生活進行記錄,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主流形式之一。攝影視角、攝影方式、攝影市場和攝影概念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攝影和新媒體之間相互依托,攝影工作者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取更多的參考資料與靈感,依托各個媒體平臺傳播作品,將影像蘊含的信息與價值傳播出去。新媒體可以助力攝影藝術發展成為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助力影像語言的力量壯大。隨著移動電子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各種網絡平臺也在不斷誕生,這給攝影藝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媒體技術為攝影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新媒體的發展也因攝影藝術的加入而變得豐富多樣。
3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攝影教學帶來的影響
3.1新媒體技術對教師教學產生的影響
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思考問題的維度都產生了劇烈沖擊。新媒體技術使資源的共享模式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教師只有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優良的適應能力,才能夠積極應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新媒體環境下的攝影課教師,應當緊隨時代發展潮流,提高自身的網絡資源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式,積極學習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并將其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
3.2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
大學生思維活躍,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對于虛擬現實技術、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與適應能力。同時,大學生學習攝影的方式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他們往往在利用影像獲取設備進行拍攝后,通過各類軟件制作出個性化、情感化的攝影作品。在新媒體技術的影響下,大學生的生活、學習、行為和思考方式都有了很大轉變。攝影課程可以以此為入口,探索以新媒體為載體的新的教學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對于海量的媒體信息往往缺乏相應的判斷力,甚至過度使用新媒體滿足自己的娛樂需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學生從學習目標出發使用新媒體技術,利用網絡獲取有益于攝影學習的信息。
4.1軟件方面
4.1.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盵1]在堅定文化自信的新時代,教師應帶領大學生創作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攝影作品?;厮葜袊鴶z影史上傳統文化特點鮮明的攝影作品,郎靜山先生創作的“集錦攝影”及20世紀初期出現的“畫意攝影派”等,就是在借鑒中國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通過特殊的攝影技術處理,創作出的具有水墨韻味、題鈴拔印等藝術風格的攝影作品。這不單單是攝影創作上的創新,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趣,集中展現了東方美學和人文情懷,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攝影師對東方文化的解讀和創造。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前人尚且創造出如此攝影精品,今日的新媒體環境更加有利于攝影藝術創作。高校攝影課應該利用好新媒體技術,引導大學生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攝影創作,創作出具有中國風格的攝影作品。[3]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在教授攝影課程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以攝影課程特有的影像寫實特征開展多媒體課堂教育,例如播放史實影像、介紹珍貴歷史照片的創作背景和創作過程、分析拍攝技法等,賞析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作品,講述時代故事,體會時代精神。4.1.2教師要不斷提升自我,為學生構建合適的新媒體平臺教師應當注重行業發展的新要求、新態勢,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與行業動態,全面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與專業水平。利用新媒體平臺設置攝影專欄、攝影課程資料庫以及經典攝影作品賞析專欄,提供優秀攝影網址鏈接供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去思考和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比較和分析,進而提升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4.1.3把握人才培養的定位攝影教學應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精準教學。例如,針對新聞專業學生,重點突出紀實類攝影實踐,如日常新聞的報道拍攝、新聞人物的深度訪談拍攝等;針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開設廣告攝影課程,教學內容側重廣告攝影理論與表現,闡述攝影圖像和招貼設計之間的關聯;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開設建筑攝影課程,在教學中強調建筑的結構、形態以及空間構成關系等,使學生熟練掌握建筑攝影中的視覺因素,諸如構造、線條、形態、質感、色彩、比例等。有了精確的專業定位,攝影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會有所側重,有利于培養出專業的人才。一位設計專業的教師清晰表達了設計專業攝影課的定位:“其實設計專業開設攝影課程的目的,不應該只停留在教會學生一門拍照的手藝,而更應該注重攝影中對視覺觀念的各種思考與嘗試。這其中重要的是感悟圖像與藝術設計的關系,體驗數碼攝影在現代圖像創作中的價值,并由圖像生成逐漸轉換到圖形創意的思維與實驗。”[4]這再次說明了不同專業攝影課程的教學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4.2硬件方面
4.2.1引入新媒體形式教學新媒體技術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生態為載體形成的一種巨型網鏈,其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傳播媒介。新媒體有著全面多樣的教學資源,盡管與各個高校的攝影課程教學存在些許不同,但這些資源對于課堂教學形式的拓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攝影課程教學要在傳播基礎知識的同時增強多樣性和趣味性,發揮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豐富課程內容。此外,豐富多樣的新媒體信息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通過新媒體拓展知識,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之外學習和了解新鮮有趣的攝影內容,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2.2合理運用互聯網平臺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高校攝影課程教學的場域空間出現了由線下單一場域到線上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變化。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整合攝影課程教學內容,將網絡中與攝影課程有關的知識編輯成教學視頻并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則可依據自身需求去學習具體細化的攝影課程。
5結語
新媒體時代豐富了攝影的表達方式和創作形式,給攝影教學提供了諸多升級條件。教師要及時轉變課程教育方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以培養出實踐能力更強的專業人才。
作者:李姍姍 汪媛媛 單位: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無線局域網安全機制及安全措施
- 下一篇: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改革效果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