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魔芋產量的常見病害和防治

時間:2022-07-07 10:41:40

導語:影響魔芋產量的常見病害和防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魔芋是一種公認的保健食品,具有輔助抗癌減肥的功效。近年來,其種植區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在山區已成為農民創收的主要作物之一。魔芋生產雖然病害不多,但一旦發生,則危害極大,損失嚴重,已成為高產的主要障礙。現將幾種魔芋病害的癥狀識別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病害種類及癥狀

(1)腐爛病又名軟腐病

該病是細菌侵染引起的生長期病害,一般6—7月開始發生,8月份發病最盛。病菌在土壤及球莖中越冬,球莖感病,出現水浸狀條斑,球莖部分腐爛;然后病害由球莖沿葉柄中心向頂部發展,葉柄中心內部變空,但從外部還難以與健株相區別。細菌從葉、葉柄或球莖的傷口處侵入,引起腐爛,并溢出汁液和惡臭,汁液由上往下流,一般沿苗桿呈“一條線”腐爛,導致倒苗死亡。一般,從發病至倒苗只需7天左右,高溫時2~4天即可倒苗。貯藏期發病,細菌從球莖傷口處侵入,使球莖腐爛。種芋堆積過高過厚時,很容易感染傳播,損失極大。

(2)葉枯病

該病只危害葉片,不侵染葉柄和球莖,為細菌性病害。侵染初期,魔芋小葉背出現油浸狀多角形小斑點,不久穿透葉表面病斑進一步擴大,在葉脈間形成細長的暗綠色長方形病斑,后變成黑褐色,發病嚴重的全葉感病,病斑干枯脫落形成空洞或葉前部病斑相連成一片,狀似火燒,小葉干燥后似羊皮狀,干枯倒伏。夏季高溫多濕以及初秋冷涼多濕都會使該病快速傳播蔓延,在生長階段7—9月降雨日數多的年份發病重;土壤含水量高,發病重,傳播快,多肥或氮肥不足發病也重。

(3)白絹病

這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一種病害,病菌的寄主范圍很廣,能在土壤及球莖上越冬。病害多在6—8月份發生,高溫多雨易發病,發病部位一般在柄莖部離地面3厘米處,并多從傷口入侵,初呈水漬狀暗褐色小斑,3~5天即可長出放射狀的白色絹絲狀的菌絲,7~10天菌絲繼續向上下左右擴展。感病的新部位前緣呈半透明的水漬狀,老部位的組織則逐漸軟腐下陷,引起倒苗。白色的菌絲體隨即由白色變為黃褐色菜籽狀的菌核,菌絲單個分離,但常相密集,據此可與腐爛病區分。發病后植株慢慢倒伏、發黃、枯死、塊莖腐爛。

2.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

調查發現,影響魔芋上述病害發生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海拔高度及溫度

據不同海拔高度的魔芋園地調查,海拔越低、溫度愈高,發病越早,病害越嚴重。海拔700米以上的陰涼地,溫度較低,病害發生輕。

(2)消毒與否

據試驗,種芋、土壤均消毒,發病株率為6%;種芋消毒、土壤不消毒,發病株率為29%;種芋不消毒,土壤消毒,發病株率為35%;種芋、土壤都不消毒,發病株率高達65%。因此,進行種芋和土壤消毒,可使病害發生輕。

(3)連作

一般連作兩年以上的老魔芋田易發生病害,堅持輪作換茬的病害發生輕。輪作的作物種類對發病也有很大影響,與十字花科、茄科(包括煙草)、辣椒等作物輪作發病重,與禾本科、玉米等作物輪作發病輕。

(4)土壤條件

一般排水不良的低洼、重粘地、土壤過酸的發病重,土壤質地疏松、排水良好、背風陰涼、土壤中性的發病輕。此外,種芋過大,氮肥過多,柔嫩多水,園田漬水,中耕除草不當傷根傷苗、蟲害危害造成大量傷口,易發病。種芋小,多施磷、鉀肥料,植株健壯,病害輕。

3.綜合防治

(1)合理輪作

土壤帶菌是魔芋病害的主要侵染來源,故芋田不宜連作,應堅持兩年輪作1次。不宜與辣椒、煙葉等茄科以及十字花科等作物輪作。此外,避免排水不良的低洼、粘重地以及酸性強、日照強的土地栽種魔芋。

(2)精選種芋

選擇皮色嫩黃、表面光滑、球莖上端口平,窩眼小,整個球莖為碓窩或芋頭狀,形狀整齊,鱗芽肥壯粗短的做種芋。嚴格剔除破傷、蟲害、病疤、畸形的球莖。對選擇的種芋無論是在貯藏還是在栽培時,均應輕搬、輕放,防止擦皮碰傷。

(3)種芋消毒

在播種前3~4天,應選擇晴天將種芋翻曬或用柴火煙熏。翻曬時,防止種芋重疊,堅持每天輕輕翻動2~3次,使水分減少20%左右,再進行藥劑浸種。藥劑浸種,一般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6~10小時,然后撈出晾干,用石灰、草木灰、硫磺粉混合后與種芋進行拌合,可以殺死種芋表面病菌。柴火煙熏時要把種芋放在火炕架上,下面用柴火煙熏,煙要濃,但不能有火苗以免燒傷種芋。熏料選用柏樹枝、鋸末為好。煙熏20~30分鐘后,再浸種。

(4)土壤消毒

播種前5~7天,每畝(1畝=667平方米)用草木灰、石灰混合粉85~100千克,硫磺1千克,結合整地撒在土壤中進行土壤消毒。

(5)藥劑防治

①腐爛病。當發現葉片上有不規則、形似油浸狀的小病斑時,可用敵克松500~800倍液,或用井岡霉素兌水100倍液噴霧,或50%代森銨對水600~800倍液噴霧防治。②白絹病。發病初期用50%代森銨1000倍液或粉銹寧1000倍液噴施植株基部及其周圍土壤,發病嚴重時要用上述用量的藥劑灌淋病穴。③葉枯病。發病時,可用0.02%的農用青(鏈)毒素或波爾多液噴霧防治。波爾多液間隔10天噴1次,發病嚴重時濃度可增大。將硫酸銅、生石灰、水按1∶1∶100比例配制成波爾多液,用時再稀釋150~200倍即可。還可用代森銨或葉枯靈500~800倍液、利克菌可濕性粉劑200倍液、粉銹靈200倍液、殺毒礬800倍液、10%葉枯凈60~100倍液、70%敵克松500~600倍液噴霧或澆根防治,每次間隔7~10天,連續2~3次。以上農藥可任選一種使用,也可輪換使用或幾種混用(濃度應有所降低)。

作者:李翠英 單位:湖南省沅江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