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有效途徑分析
時間:2022-07-08 17:15:35
導語:聲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有效途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各領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高校聲樂教育也面臨一些挑戰。高校要對聲樂課進行合理的改革和創新,跟上時代發展,培養學生的聲樂思維和表演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聲樂課教學的現狀和改革創新的途徑,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有效途徑
目前,很多高校在聲樂授課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高校應該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升授課品質,革新教學方案,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聲樂人才。
一、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性
隨著高校聲樂課的改革發展,我國聲樂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高校的聲樂課上教師授課方法比較單一,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只對學生進行樂理、聲樂技巧等方面的教學,學生只是學習了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沒有實踐和練習,最終影響了聲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高校要對聲樂授課進行改革和創新。
二、高校聲樂教學現狀
(一)不重視聲樂課程
傳統課堂給學生造成一種“聲樂課不重要,因為考試沒有這門課”的印象,在有些學校中,領導以提高學校的升學率為主,將作為副科的音樂課取消,這種錯誤觀念也影響了學生家長。還有的學校即使開設了這門課,這門課的上課時間也會被其他老師占用,或者在上這門課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做其他科目的作業,更別說培養學生的音樂和聲樂能力。有的音樂課老師不是音樂專業畢業,有的音樂老師將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重點講,不重要的部分就一帶而過,這都不利于學生學習聲樂。
(二)聲樂課教學模式華而不實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聲樂教材仍然比較老舊,無法滿足當下的授課需要。有些高校為了跟上時代發展,要求學生學習一些網絡流行歌曲,還花費很多資金為學生配置一些音樂設施,但是這并不能使學生對創作產生興趣,實際上也沒有太多學生參與。由于有很多學生的聲樂技術水平不高,他們的創作不能達到形成歌曲并錄制發表的水平,因此,在高校進行網絡歌曲的創作對于學生來說非常困難。還有一些高校為了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實行針對性的授課方法,采用因材施教的授課方式,但是,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授課內容存在較大差距,不能達到較好的授課效果。況且,部分高校的師資力量并不是特別雄厚,也無法培育更多的音樂師資人才。
(三)聲樂課授課不規范
目前來看,很多音樂老師授課不規范,授課目標和教材存在一些差距,還有一些老師按照自己的授課經驗進行授課,學生在聽課時不能很好掌握聲樂知識。有一些教師在授課時僅僅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而忽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和舞臺表演經驗的累積,使授課效果大打折扣。
(四)教學設施不完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盡管有很多高校開設了聲樂課程,一些聲樂授課需要相應的音樂設備和優良的訓練環境,但是,很多高校并沒有完善的授課設備,很多學生只能共同使用一臺設施,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對樂器不夠熟練,這對學生聲樂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影響。況且,學生的基礎水平各不相同,有一些學生對聲樂的認知不充分,有一些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高,所以,聲樂課堂的氛圍很難統一。
(五)缺少聲樂實踐
高效合理地開展聲樂實踐,不但可以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盡管有高校開設了聲樂課程,但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只是將聲樂的理論知識和發聲技巧傳授給了學生,并沒有按照實際的狀況引導學生開展實踐,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使學生對聲樂的課程的了解僅限于理論知識,長期用這種方式學習,學生沒有表演機會,學生的音樂能力和聲音條件都不能更好地展示出來。
(六)培養目標模糊
目前來看,我國部分高校的聲樂教學培養目標比較模糊。這些高校對聲樂人才的培養僅限于音樂學院,且過于追求演唱技巧,忽略了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情感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重小課輕大課,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聲樂教學的健康發展。普通高校聲樂教學不僅要區別于專業音樂院校,而且也要區別于師范類院校,要以培養能適應今后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這才是普通高校聲樂專業的準確定位。普通高校聲樂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將來不僅要像表演專業的學生一樣能演唱,而且還像向師范專業的學生一樣會教學,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三、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很多高校為了更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將學生的音樂能力培養和專業素質提升相結合,挖掘學生的特長,使學生成為具有藝術特長的綜合型人才。聲樂課作為培養學生藝術才能的重要途徑,高校必須在當前的基礎上對聲樂課教學進行革新。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老師在進行聲樂授課時,要按照學生實際情況和自身授課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按照學生的差異制訂合適的授課方案。在授課過程中老師要多和學生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根據學生的特征和愛好進行分類式教學,為學生安排較為合理的學習計劃。如果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要將重要的問題放在課堂上解決,讓大家都從類似的問題中獲得啟發。
(二)老師多講述,學生多練習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聲樂來說也是這樣,老師講一百遍知識點不如學生自己多做幾次練習。老師在講課時遇到重難點時,要多給學生講幾遍,學生也要多練習幾遍,從而加深知識點的記憶。老師還可以在學生練習的時候再講一遍知識點,這會讓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清晰,記憶更加牢固。
(三)注重操作練習
在新課改之前,多數學校上課的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但在課改后,教師更注重讓學生多練習,特別是聲樂這門課,更加注重操作練習。老師應該在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開始,就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可以多找一些視頻讓學生欣賞,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最主要的是,教師要讓學生實踐,讓學生在實際練習過程中熟悉相關知識,當學生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時指導他們及時改正。
(四)模擬教師法
在給學生授課時,老師最大的挑戰是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對此,老師可以使用模擬教師法進行授課。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各個小組中完成作業最快的人可以讓老師先檢查作業,檢查無誤后他就可以擔任他們這個小組的指導老師,然后由他來幫助他們組的學生完成作業。指導老師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每次作業而變化,這樣就可以激勵學生積極學習。學生都有好勝心,都會想表現自己,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激勵之下,他們就會認真學習。這樣的方式也可以讓那些原來就有聲樂基礎的學生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帶頭學習,在給其他學生講授聲樂知識的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更高效地學習。
(五)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即是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由于高校學生有一定年齡差異,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具備的基礎知識各不相同,所以,老師不能使用固定的教學方法,而是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發現他們的優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有些同學可能聲樂知識基礎較好,但歌唱能力差,有些同學可能歌唱較強但是聲樂知識不扎實,老師就可以讓他們互相學習。
(六)建立實踐教學平臺
高校聲樂老師在進行授課時,要注重實踐授課,要設立多元化的實踐內容,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按照實際狀況采取更高效的授課方式。另外,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還要遵循授課規律,合理利用授課平臺,采用多樣化的授課方式。通過多種模式的授課,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老師還要按照社會發展實際進行針對性授課,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使他們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安排一些匯演,匯演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記憶聲樂知識,還能幫助學生體驗舞臺效果。
(七)培養學生的歌唱審美能力和組織能力
從根本上來說,聲樂藝術就是將情感和聲音結合起來的藝術。聲樂并非簡單的演唱,而是一門飽含美與情感的藝術。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呼吸、共鳴、發音、咬字等演唱技巧訓練固然重要,但審美能力教育更加重要。聲樂教學并非單純的技巧訓練,教師要以音樂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對一首優秀的聲樂作品來說,它的歌詞內容和旋律是現實生活的深刻反映,歌唱者只有通過歌曲內涵的詮釋,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學生在歌唱時要以字傳情,做到聲情并茂。與此同時,聲樂教師還要正確引導學生發現歌曲中的音樂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強化美的感受。另外,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也是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高校要大力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組織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更好地勝任工作奠定基礎。
四、結語
高校要想培養出優秀的聲樂人才,就要在授課上不斷改革創新,改良授課內容,創設優良的授課環境,老師要在授課的過程中加強和學生的溝通,提升授課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聲樂能力。
作者:耿苡 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 上一篇:金融支持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分析
- 下一篇:音樂專業教學評價現狀和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