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階段鋼琴教育思考分析
時間:2022-07-08 17:22:57
導語:啟蒙階段鋼琴教育思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地基打的越穩,大樓就建得越高。同樣的,在鋼琴教育的各個階段里,啟蒙階段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鋼琴作為樂器之王,不論是在演奏技巧還是音樂表達方面,其難度都不言而喻。本文主要探討啟蒙階段的鋼琴教育,希望為廣大鋼琴教師及琴童家長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啟蒙;鋼琴教育
隨著經濟的發展,如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層面的追求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音樂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部分順理成章地成為許多家庭的不二選擇,這也直接導致了鋼琴這個散發著優雅氣息的“大玩具”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筆者有幸從事鋼琴教育多年,接觸過很多琴童,其中不乏一些出類拔萃的小朋友。這些優秀琴童的背后往往都離不開啟蒙階段老師正確的引導以及他們自身的努力。雖然這些琴童長大后成為“郎朗”的概率很小,但是讓他們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用音樂點綴人生,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一、學鋼琴前的準備——家長篇
培養音樂的幼苗需要肥沃的土壤,一個好的音樂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在鋼琴啟蒙階段,可以適當地去創造一些音樂的環境,比如帶孩子去聽音樂會,特別是鋼琴獨奏音樂會,可以讓孩子逐步建立對鋼琴的親切感。孩子生活在充滿音樂的環境里,自然也會在音樂的感染下,逐步提高對音樂的興趣,自發地產生學習音樂的想法。一臺聲音準確、機件靈敏、松緊適度的鋼琴也是必不可少的。琴凳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身體發育不同,選用一個高低、硬度適中的琴凳就顯得尤為重要。琴凳高度不夠,孩子夠琴鍵費力、使不上勁;硬度不夠,松軟下陷,則容易造成孩子重心不穩。此外,還需要為一些個子比較小的孩子準備鋼琴墊腳凳,以防止雙腳懸空,影響彈琴時的發力。琴上最好配備專門的照明設備以便保護孩子視力。
二、如何上好第一節鋼琴課——教師篇
如何上好第一節鋼琴課,運用怎樣的方式方法吸引孩子對鋼琴的興趣是每個鋼琴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第一節課可以更多地去設計互動、游戲等環節,培養孩子對鋼琴的興趣。下面筆者就以課堂對話的形式來簡單說明。師:小朋友,在你面前那個“黑漆漆的大家伙”你認識它嗎?生:認識,我在音樂會上見過,這個“黑漆漆的大家伙”它叫鋼琴。師;真棒,回答正確,那么我可以請你幫個忙嗎?請你和老師把這個大家伙的嘴巴打開。(師生合作打開琴蓋)師:鋼琴的嘴巴里有什么呢?生:有白色的牙齒和黑色的牙齒。師:嗯,非常好,白色的牙齒我們叫它白鍵,那么黑色的牙齒呢?我們應該叫它什么?生:叫黑鍵!師:對啦,真棒,沒想到你的反應還挺快。既然我們打開了鋼琴的嘴巴,那么鋼琴是不是要開始說話了呢?(握住學生的手敲擊鍵盤發出聲音,然后引導學生找出聲音高低規律)生:鋼琴的聲音左邊比較低,越到右邊聲音越高!師:回答正確,那老師再考考你,白鍵是一個一個挨著的,那黑鍵呢?(引導學生發現黑鍵排列規律)生:不是,黑鍵是兩個一組、三個一組排列的。師:對!兩個黑鍵左邊緊挨著的白鍵我們唱 do,那你可以幫老師找一下一共有幾個 do 嗎?(引出中央 C 概念)生:有 7 個 do。師:非常好,找得非常準確,do 還有個名字叫 C,就像你也有大名和小名一樣,而最中間的這個 C 呢,我們叫它中央 C。我們唱的時候就唱“do”,叫名字的時候呢就叫“C”。接下來呢,老師讓鋼琴給你唱首歌吧。(教師彈奏兒歌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引導學生跟唱)生:真好聽,我們在幼兒園里每天都能聽到,我還會唱呢。師:嗯,老師剛剛在彈奏的時候也聽到你在唱歌了,下節課老師讓鋼琴給你唱另外一首更好聽的歌曲,也是你平時愛聽的,那么今天的作業就是在鋼琴上找到不同的 C 以及記熟中央 C 的位置。以上是關于啟蒙階段第一節鋼琴課的一個簡單例子,教師在具體上課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和教學風格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但是一定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發育特點,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的同時讓孩子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對鋼琴的興趣,以便后續課程的開展。
三、“技術”與“情感”
接下來,筆者將從“技術”和“情感”兩方面來探討如何進行鋼琴的啟蒙教育,并從心理學、生理學以及教育學等方面,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具體闡釋。
(一)技術的重要性
何謂“技術”?技術的本意是指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技能,本文中所指技術則比較寬泛,不僅僅是關于鋼琴彈奏方面的技術,也包含教師教學的一些方法。什么樣的彈奏姿勢是正確的?這個問題在鋼琴啟蒙階段至關重要。有的孩子剛開始學琴時,彎腰駝背,坐得東倒西歪,不是離鋼琴太遠,就是太近;有的孩子手掌直挺挺,手指歪來歪去地彈琴……這些都是幼兒在鋼琴啟蒙階段易犯的錯誤。所以從啟蒙階段開始就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概念,學會用科學的彈奏姿勢彈琴,這樣才能逐步感受和運用身體的重量與力量來觸鍵和發聲,從而提高彈奏準確性。那么什么樣的彈奏姿勢是正確的呢?
1、身體要對正鋼琴鍵盤的中央,坐姿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前傾但脊椎骨不可彎曲,背部與肩部要保持放松狀態。
2、雙手放在鍵盤上,小臂要與白鍵保持基本平行的狀態,便于體會手臂重量的運用。
3、關于坐的距離問題,要掌握一個舒適原則:上身略向前傾、肩膀自然下垂、肘部自然放松、大臂稍向身體外側展開,雙手能舒適地放在鍵盤上;下身則注意琴凳不可完全坐滿,這樣不利于發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只坐琴凳的一半左右,大腿根到膝蓋為斜坡狀,而膝蓋的位置又正好在琴邊下,膝彎處到腳后跟不小于一個直角,雙腳踩在墊腳凳上。
手型應自然放松,手指自然彎曲,用指尖的肉墊部分接觸鋼琴。掌關節自然隆起,像一座小山包一樣,手腕與鍵盤保持基本平行。由于人的五根手指長短不一(大拇指少一個指關節,因而最為特殊),大拇指第一關節應略微彎曲,向外突出,用指側觸及琴鍵靠近邊緣的位置,不可全部“躺在”琴鍵上,剩余的四根指頭應注意“站立”。處于啟蒙階段的琴童應該看譜彈奏還是模仿彈奏?關于這個問題,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方法。因為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有的教師主張在初學時不看樂譜,而是讓幼兒依靠聽覺以及視覺來記住彈奏動作與鍵盤位置從而進行模仿彈奏。這種學習方式側重于鍛煉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更加直接地熟悉鍵盤、感受音樂。有的教師則主張先帶學生了解樂譜,然后根據譜面進行講解,等學生熟悉樂譜之后再進行彈奏。這種方法有利于訓練大腦的邏輯思維和反應速度,培養視覺、聽覺、觸覺三種感官密切合作的好習慣,對學生獨立練琴也有相當大的幫助。簡而言之,模仿彈奏可以加深對音樂的感受,而讀譜彈奏則對大腦的鍛煉更大。所以說,在啟蒙階段中,可以有機地將模仿彈奏與讀譜彈奏結合起來,交叉進行。如果遇到較為復雜的譜面,就可以先用模仿彈奏的方式來教學;反之,一些較為簡單有規律的樂曲,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讀譜彈奏。當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讀譜能力后,則以讀譜彈奏為主要學習方式。啟蒙階段的彈奏法一般分為三種:非連音(non Legato)、連 音(Legato)、跳 音(Staccato);抑或是分為兩種:非連音、連音,而跳音可以看作一種特殊的非連音。這里將其劃分為三種來討論。
1. 非連音奏法
非連音奏法就是音與音之間是斷開的,也可以理解為斷奏。非連音奏法是鋼琴啟蒙階段必須要掌握的一種鋼琴彈奏法,其技術要領是在彈奏一個音之前,要用手臂帶動手腕提起來,然后自然地、松弛地下落在要彈奏的琴鍵上,觸鍵時掌關節與指關節要盡量站穩。第一個音彈奏之后的離鍵動作即為第二個音下鍵前的準備動作,以此類推。這種奏法可以更好地體會手臂的放松以及找到自然重量彈奏的感覺。教師可以慢動作示范,讓學生進行模仿;也可以舉例說明,讓學生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了解非連音奏法。
2. 跳音奏法
跳音奏法又可以細分為很多類型: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等等,啟蒙階段學習的跳音則比較簡單,只要求比非連音的觸鍵更為短促、更為輕巧和有彈性即可。練習時可以把跳音和非連音聯系起來,先彈非連音,然后將其時值一步步縮短即可。當然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將跳音的彈奏比喻為拍皮球或者跳繩之類的運動,便于學生理解。
3. 連音奏法
連音奏法和非連音奏法正好相反,它要求音與音之間要“連起來”,所以連音奏法的最小單位就是兩個音的連奏。其技術要領是第一個音同非連音一樣,運用手臂、手腕的自然重量去彈奏,然后保持手指在琴鍵上的位置以保證琴繼續發音,然后運用掌關節的力量抬起下一個要彈琴的手指迅速擊鍵(抬起的手指呈現自然彎曲狀態),同時前指迅速離鍵,這樣就完成了兩個音的連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前指離鍵的時間,過晚的話會導致兩音同時發聲;而過早離鍵則會造成兩音斷開。在彈奏的過程中要注意指尖重量的轉移和手腕的移動。三個音及以上的連奏道理也是一樣的。這種奏法主要是靠手指來進行連奏,彈奏時要保證每個音的質量、音色、強弱、速度基本一致。
(二)情感的重要性
音樂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是因為音樂之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這些情感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聽眾的共鳴,從而達到以情感人的效果。空有技術技巧而無情感的音樂是缺乏生命力、經不住時間考驗的。技術是為情感服務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演奏出優美動人的樂章。那么在啟蒙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呢?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哪些表現能說明孩子是有音樂感的。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總是能表現出對音樂的熱愛,比如喜歡聽音樂、唱歌、彈琴,并能根據音樂發揮自己的想象,天馬行空;又或者是對音樂中的和聲、旋律等有較強的感受,能夠和音樂產生共鳴、受到觸動,那么這個孩子就具有較好的音樂感。不同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不同,同一個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也會對音樂產生不同的感受,當然也有缺乏音樂感的孩子,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和加強孩子的音樂感,切不可無意中阻礙孩子音樂感的發展。有些家長抱著望子成龍的心態,平時練琴管教過于嚴酷,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無意中影響孩子對于鋼琴的興趣,也影響了孩子音樂感的培養;有些家長則把孩子的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一味地追求成績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這樣一來,孩子缺乏豐富多彩的生活,也沒有娛樂活動的調節,缺乏情感交流,頭腦空白,彈出來的音樂自然索然無味。那么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音樂感呢?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所以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觀察、體驗生活:四季的更迭、雨后的彩虹、初升的朝陽等等,這些畫面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美好的回憶,而這些美好的回憶又會從琴聲之中傳遞出來。此外,教師在課上也可以多給孩子講解和灌輸什么是“美”的音樂,多讓孩子彈奏一些輕快活潑的小曲子;課后要求孩子去欣賞音樂作品,寫下自己的感受等等。培養音樂感的方法多種多樣,但不要忘記其根本目的:培養一個真正懂得美、愛好美并能創造美的人。
鋼琴啟蒙教育任重而道遠。音樂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對孩子來說,從小學習鋼琴,不僅能豐富生活,促進身心健康,培養音樂修養,還能從美好、高尚的音樂中潛移默化地陶冶情操。通過堅持不懈地練習,也可以鍛煉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少鋼琴家在回憶童年的時候,都非常感謝在自己學琴道路上為自己嘔心瀝血的老師和家長。而自己優美的琴聲,就是對父母和教師最好的回應。雖然經過時間的流逝,琴童終將成為大人,手上也會布滿風霜,但是屬于自己的音樂卻不會有一絲絲皺紋,音樂也將伴隨他們的一生,給予他們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斐嵐 . 幼兒鋼琴教學問答 [M].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6.
[2] 楊柳青 . 中國幼兒鋼琴啟蒙教程初探——以李斐嵐、董剛瑞編著的〈幼兒鋼琴教程〉為例 [J]. 音樂大觀 ,2012,(04):153.
作者:閆鵬飛 王瓊 單位:中北大學 藝術學院
- 上一篇:音樂專業教學評價現狀和改革分析
- 下一篇:新時期以來電影中風景城市的隱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