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活中的“小確幸”思考

時間:2022-07-11 14:55:43

導語:尋找生活中的“小確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尋找生活中的“小確幸”思考

【活動理念】品味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研究視角,是指人們引發、欣賞和增強積極體驗的能力,以及以這種能力為基礎的加工過程。它能夠增強或延長個體的積極體驗。具體而言,主動用心地感受積極體驗正是品味的核心內容。“小確幸”指生活中微小但確定的、稍縱即逝的幸福體驗。

【活動背景】由于學習任務的要求,高中生更多時候待在室內,每天面對課業、學習、人際等方面,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并且會在不自覺情況下被情緒支配。諸如“我很倒霉”“沒有快樂的事情”“沒有什么值得開心的”之類的想法,大部分學生都閃現過。本節課將品味概念融入課堂,用“快樂就是幸福”作為主觀幸福感的主要命題,以活動、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積極體驗和積極事件,提高學生對于“小確幸”的關注和捕捉能力。

【活動目標】認知目標:學生認識到幸福事件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小確幸”更是時刻在發生,我們需要有主動發現的眼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品味和體會幸福事件的主動性,以“小確幸”提高對日常生活的幸福感體驗。技能目標:學生學會從自身角度出發,更多關注幸福事件,體驗幸福事件,分享幸福事件。

【活動重難點】重點:明白幸福可以是生活中微小而確定的小事件,能將自身的關注點放在“小確幸”上。難點:接納“小確幸”的觀點,激發學生主動地關注幸福、體驗幸福、分享幸福。

【活動方法】活動體驗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競賽法、價值引領與澄清。

【活動準備】1.課件PPT、紙筆(每人一份)。2.課前調查得到的幸福事件視頻、回憶音頻、兩分鐘倒計時視頻、八分鐘倒計時視頻。3.兩塊黑板、兩只白色粉筆、兩只黃色粉筆、一只綠色粉筆。

【活動對象】高一年級學生

【活動過程】

一、判斷幸福

(一)“小王同學不幸福”

導入:幾年前央視記者走訪群眾,問道:“你幸福嗎?”群眾回答:“我不姓福,我姓王。”今天也有一位小王同學,他說自己真的挺不幸福的,來看看他為什么這么說吧。小王的自述:最近比較煩,我總覺得我的生活里遇到的老是“倒霉事”!好不容易假期睡個懶覺,父母叫我下午走親戚;好不容易班主任表揚我了,英語聽寫沒過,又被英語老師批評了!幸福女神能不能也眷顧一下我呀……師:小王同學很想知道,周圍的人是不是跟他有一樣的想法,好像我“總是很倒霉”,“總有事情來干擾我的狀態,讓我不開心”,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同學們的感受。

(二)熱身活動——“幸福不幸福”

規則:學生按照“××(),××(),××()”的節奏打拍子,中間三個空分別是指定同學的名字、幸福或者不幸福的回答、原因解釋。由回答完的同學指定下一名同學,七輪不出錯即為挑戰成功。生1:不幸福,想睡覺。生2:幸福,要吃午飯了。生3:不幸福,有好多作業。過渡語:同學們完成得非常好,老師注意到,好幾位同學也跟小王一樣覺得不幸福,到底是不是因為生活中幸福始終沒有到來呢?其實,它早就化成一件件小事,散落在周圍。設計意圖:以學生感受引入,用互動游戲熱身,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注意力,激發興趣;通過案例故事及學生表達引導學生關注自身感受的偏向性,引發思考。

二、尋找幸福

(一)幸福的誤區

師: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是幸福的?生1:有錢的人!生2:積極樂觀,成績好!生3:沒有作業!有手機有網絡!生4:很厲害,有很多貢獻的那種人!師:同學們有很多見解,老師注意到,似乎大家存在一些共同的“小誤區”,這些真的會讓我們幸福嗎?我們一起看看。(1)有調查顯示,在一定界限下,金錢的提升會提高幸福感;但是當一個人的月收入超過1.5萬元,金錢與幸福感不再顯著相關。(2)感官愉悅是因為新鮮感和刺激感帶來短期的快樂的幸福,但最終會因適應而麻木,導致幸福感斷崖式下跌。(3)成就會帶給人幸福嗎?當然會。當我經過拼搏努力后取得成果,我一定是價值感和幸福感爆棚。更多的人不是處于取得成就的瞬間,而是在追求成就的路途中。過渡語:是不是在追求的路上就沒有幸福呢?針對這個問題,老師在朋友圈問了一圈,看看跟老師一樣的“絕大部分人”,幸福感來源于哪里。

(二)幸福事件圖

教師提前做好調研,收集周圍人的幸福事件圖,配上音樂和文字注解,制作成3分鐘左右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師:同學們認為這些幸福事件有什么特點?生:都很小。師:這樣的事件在你的生活中發生過嗎?你有被打動嗎?生:有!師:老師注意到,同學們看得非常認真,嘴角微微揚起,眼里還透露出一絲絲的……生:期待!羨慕!師:為什么我們不是當事人,卻依舊能感受到幸福?生:光是看著都舒服!想想都快樂!師:其實幸福屬于我們的積極情緒的一種,跟其他所有情緒一樣,具有“傳染性”。即便是發生在他人身上很微小的幸福,我們關注就獲得了。過渡語:現在讓我們把視角從他人轉回自身。設計意圖:向學生明確關于幸福的小誤區,簡單引導觀念;通過視頻事件引導學生留意生活中微小的事件,理解幸福體驗需要主動關注。

三、看到幸福,寫出幸福

(一)看到幸福

師:村上春樹在他的隨筆集里提到了“小確幸”一詞——指生活中微小但真實存在的幸福,剛才同學們應該也或多或少受到他人事件的啟發,現在讓我們關注自身,找找自己的小確幸吧。教師播放舒緩平靜的音樂,每個學生在紙上寫下至少三條一個月內感受到的小確幸事件。過渡語:同學們都已經完成了,今天我們不按套路出牌,不采用“你一言我一語”的方式來分享;讓我們以一個“挑戰賽”的方式來看看,我們班里的同學們幸福感來自哪些事情。

(二)寫出幸福——幸福挑戰賽

規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三種角色,每組各一邊黑板。“沖鋒兵”按順序到自己組別的黑板區,拿白粉筆寫下一條不重復的幸福事件;“狙擊兵”守在黑板前,拿黃粉筆圈出對方組別與己方重復的內容,“后勤部隊”更新并輸送幸福事件給“沖鋒兵”。總共兩分鐘匯總時間,八分鐘比賽時間,比賽后,拿綠粉筆對每組內容梳理計數并予以簡短反饋,每條為1分。師:同學們,老師說清楚了嗎?生:清楚。師:現在,同學們有兩分鐘的時間將幸福事件匯聚至“沖鋒兵”處,準備好后舉手向老師示意。學生進行兩分鐘準備。師:現在同學們都準備好了,第一位“沖鋒兵”同學準備好,我們的挑戰賽——3、2、1,開始!教師提前準備好計時視頻,音頻配上時間倒計時呈現在屏幕上。兩分鐘匯總配歡快純音樂,八分鐘比賽配上節奏感活潑的歌曲。以下為梳理和反饋過程中的小片段。生1:中午吃飯食堂阿姨不手抖。師:手穩一點,我們的多巴胺又多分泌了一點,多好呀!生2:父母忘記收我手機啦!師:老師理解你的快樂和驚喜,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下次要主動守信交手機呀!扣0.3!生3:延遲發貨的手辦到了。師:來之不易的快樂更珍貴呀!生4:上課堅持住了沒睡覺!師:這位同學不僅有強大的意志力,還對自己非常負責!努力后達成目標總是喜悅的。生5:排位48連勝。師:這有點觸及到老師的知識盲區,是指什么呀?(學生回應:打游戲!)游戲對戰48次都獲勝了,看來這位同學操作很強!反應靈敏、沉著、冷靜,老師還是要提醒一下,追求感官愉悅要適當。生6:作業提前寫完。師:完成目標之后還擁有閑適的休息時間,真好!師:剛才同學們都做得非常好,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獲勝的小組表示祝賀!獲勝的小組,面對對手真誠的祝賀,我們應該做出什么反應?生:謝謝!師:剛才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幸福嗎?生:幸福!師:為什么呢?生1:看到了好多高興的事情。生2:大家一起活動就很快樂。生3: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了。生4:很輕松很有趣。師:是的,同學們感知得很好,當我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去參與,去分享,我們就會發現,原來令我們感到幸福是一件那么簡單的事情,只需要一些小小的事件就夠了。設計意圖:將學生的關注中心轉到自己的生活,積極主動地尋找小確幸事件。通過集體挑戰賽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表達并被看到,體會分享的快樂,同時也擴大同學們的幸福事件“儲備箱”。

四、未完待續的幸福

師:老師對某部動漫里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每一天平凡的日常,都是由無數的奇跡匯聚而成。生活里當然會有像太陽一樣明亮炙熱的“大幸福”,但更多的,卻是掛在天上一閃一閃的、星星般的“小確幸”。就像同學們書寫的那樣,它只是一件件小事而已。希望同學們通過這節課,能更多地去關注幸福時刻,感受幸福時刻,分享幸福時刻,讓幸福這件小事再停留久一些。作業布置:我們的課程接近尾聲,但尋找幸福沒有盡頭。請同學們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感知自己的至少5件幸福小事,并分享給一位同學,讓我們的幸福傳遞下去,再久一些。設計意圖:通過行為“作業”的方式,延續學生在課堂中產生的幸福感,讓課程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活動感悟】本節課向學生介紹了“小確幸”這一概念,引導學生體會到幸福感是可以從小事中獲取,從關注中感知,從分享中延長的。“幸福挑戰賽”板塊最為直接地讓學生身體力行地關注、體驗、分享幸福的感覺,以此真實地感受到課程的內涵。從課堂分享和課后反饋來看,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幸福感的體驗是我們探尋生命意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更好的前進動力。在后續課程中,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幸福感的獲取讓自己變得更好,是可以思考并嘗試的課題。

【專家點評】本教學設計回應了高中生追求幸福感的切實需要,是對積極心理學中“品味”這一研究視角的解剖再構。素材選擇注重“小切口,深挖掘”,通過極具代入感的小事件強化學生的現實感。在教學形式上,采用小組討論和大組競賽相結合,有趣新穎的身體活動和書寫活動相結合,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實現了教學目標。在價值觀引導過程中,注重結合思政課程元素,達成合適的學科融合。在教師反饋環節中融入個體心理咨詢技術,將自我表露、鼓勵、具體化、傾聽作為主要回應方式,達到了很好的療愈效果。本課在設計、內容、教學、應用上都做得比較好,是一節優秀的心理課。

作者:王鈺璇 單位:重慶市兼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