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文旅下旅游專業校企合作基地建設
時間:2022-07-13 10:11:42
導語:智慧文旅下旅游專業校企合作基地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智慧文旅時代的到來對高等院校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面對智慧化技術不斷發展、新媒體平臺不斷融合的旅游市場,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也應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革,以實現人才能力和素質與市場的接軌。通過分析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必要性,剖析傳統旅游實踐教學基地中存在的問題,分別歸納總結了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目標以及產教融合型的實踐教學內容,對旅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建設模式進行了架構,并結合具體措施提出了實施路徑。
關鍵詞:智慧文旅;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校企合作;實踐基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上,國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4年在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著力提高高校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率”,隨后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毋庸置疑,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要不斷推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已成為近年來國家大力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方針。
1校企合作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1.1校企協同育人是提高旅游人才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
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復合型人才需求形勢下,旅游專業的高等教育也應順應國家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重要方針,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不僅是基礎工作中動手操作的基本技能,還需要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這勢必要求高校充分重視并有效利用學生的實習實踐過程,加強高質量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實踐環境,制定符合時代發展的實踐教學任務和內容,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更好地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1.2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是培養“雙創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雙創型”人才即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需要依據行業的需求,通過分析在智慧文旅時代發展背景下,學生面向的工作崗位所必需具備的新能力,并將其項目化與任務化,形成動態的能力點和能力模塊,體現出實踐教學的開放性和動態性。構建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建設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正是培養“雙創型”人才的有力保障。通過校企合作,還可在實踐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1.3建設校企合作教育基地是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團隊的有效途徑
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育基地,是當前培養旅游管理專業“雙師雙能型”教學團隊的有效途徑。一方面,高校可安排、鼓勵教師利用假期到旅行社、星級酒店等企業掛職、輪崗交流,了解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而使教師的專業課程理論知識得以更新和實踐能力獲得提高。另一方面,高校可積極引進或聘請旅游行業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者聘請行業專家在校內開公開課和講座,以彌補校內專職教師實踐工作經驗的不足。
2傳統旅游專業實踐教育基地存在的問題
2.1傳統實踐基地教學目標與智慧旅游人才的核心素養匹配度有待提高
實踐基地教學目標是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主要依據。當前高校中的旅游專業在實踐教學目標的設立上,與近年來智慧文旅時代對旅游人才核心素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滯后現象。筆者通過個案資料收集,對17所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院系所設置的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將實踐教學目標中的關鍵詞進行單獨編碼和詞頻統計。通過輸出由培養目標中出現的高頻詞匯形成的詞云圖(見圖1)可知,調查高校的旅游專業在實踐教育目標上均從知識、能力和素養三方面出發,重點強調基本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培養。其中“實踐”“技能”“管理”“經營”“運營”等表述出現頻率較高。然而,在智慧文旅時代,旅游人才所需要具備的創新能力、國際化視野、跨學科文化修養等綜合素質方面的表述出現頻率較低。對近階段廣泛需求的能夠運用數字化技術、媒體、互聯網傳播等方面的應用能力和素養則鮮有涉及。可以看到當前高校在旅游人才實踐教學目標的培養上依然側重于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而對于創新意識、團隊意識、自主學習能力,互聯網、新媒體及大數據的應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數字化運營的能力培養方面基本缺失。
2.2傳統實踐教學內容對智慧文旅人才培養的支撐度有待豐富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中旅游人才的培養要求,結合旅游實踐基地的實踐教學特點,分別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對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具體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自由編碼,形成多個子節點。根據國標要求將編碼的子節點歸納總結到相應的父節點下,形成實踐教學目標構成及培養方向的樹狀分布表(見表1)。在調查中發現,盡管多所旅游院系都設置了實踐教學體系,但是目前的實踐形式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技能型工作上,對于利用實踐基地培養學生跨學科知識的獲取及應用、旅游企業信息化處理、新媒體運營、創新創業等方面的能力培養重視不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復合型旅游人才的培養。
2.3傳統實踐教學基地的校企合作深度有限,整體規劃安排亟待優化
對于旅游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基礎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和實戰環節,實踐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實際操作和運營管理的能力。但當前傳統的實踐教學基地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深度十分有限,多是以高校為旅游企業提供短期實習生的方式,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工作內容大多為基層技能型的實操。對于實踐內容,校內統籌規劃實踐教學的相關高校部門同旅游企業間缺少溝通,實踐教學管理和規劃安排缺乏頂層設計,因此實踐教學的質量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3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設目標
隨著智慧文旅時代的到來,旅游產業對智慧化科技以及多媒體運營的技術有了更進一步的需求。具體來說,產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基地建設目標可細分為以下三方面:
3.1培養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旅游應用型人才
根據《國標》要求,旅游管理類人才培養具有應用型的特征。因此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應適當設置一定的技能型工作崗位,幫助學生了解旅游企業接待活動的基本運行和實際操作,能夠從事與旅游業相關的基礎性經營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掌握基礎技能并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
3.2培養能夠利用智慧數字技術推動文旅產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智慧文旅時代,旅游人才應當能夠深刻理解智慧文旅產業管理的內涵,把握文旅產業的數字化發展趨勢。因此校企合作教育基地應當重點培養能夠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旅游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的人才。
3.3培養能夠借助新媒體平臺來促進旅游產業傳播的創新型人才
智慧文旅時代,新媒體為旅游產業的品牌推廣與傳播帶來了新的契機。學生需要熟悉新媒體的不同特點、受眾、運營方式及發展趨勢,并開展一系列的模擬或實訓聯系。在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中通過安排一定的新產品策劃及媒體運營工作,使得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提升其新媒體的運營能力。
4產教融合型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設內容
4.1構建智慧型實踐教學模塊
隨著本科教育質量的逐年提升,以及智慧型文旅產業的不斷發展,旅游企業對于能夠利用數字化技術以及新媒體資源來實現企業管理的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傳統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中,學生到旅游的基層崗位實習是主要活動形式,很多學生多是從事基層的服務工作,而對于企業智慧型發展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遠遠不夠。因此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將主要針對數字化技術以及新媒體運營兩個方面的能力,以智慧型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智慧型實踐教學模塊。
4.2校企合作深度融入旅游人才的培養過程
當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多為“學生走出去”,即學校派遣學生到旅游企業進行相關的專業實習實踐活動,而“專家請進來”,即邀請經驗豐富的旅游企業職業經理人進入課堂為學生講授相關實務及管理知識、學生與企業家的對話講座、校企合作競賽等活動鮮有安排。學校和企業依然是分隔開的兩個部分,旅游企業僅是被動地接受學生實習,參與“協同育人”的程度較低,未能深度融入人才的培養過程。針對以上問題,應升級校企創新合作模式,從單純走出去實習到請進來指導,從基地被動接受實習生到舉辦相關專題、講座、校企聯合競賽等,進一步挖掘實踐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更好的詮釋協同創新的理念,從而為教學實踐活動拓展更廣闊的空間,加強高校對校企合作創新性的認識,完善創新實踐教育活動的安排。
4.3融合校內外資源,實現教學研實踐共享平臺的共享
在實踐教育的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資源和旅游企業的市場資源,高校充分借助旅游企業的市場資源,結合在教研和科研中的思考,向旅游企業尋求幫助,如市場調查、用戶分析、對比測驗、高層訪談等,而旅游企業也可將經營管理中遇到的難題求助于高校師資,以獲得智力支持。與此同時,教學研共享平臺還可以助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數字公益服務,為開展學科競賽提供幫助,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5產教融合型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建設路徑
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需要從學生發展、專業發展和企業發展三方面入手,最終形成可持續的三方共贏的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背景下的實踐教育基地模式可由三部分組成,具體框架見圖2。
5.1實現“學生走出去”
為了共同促進基地建設的改革,一方面,可以開展基礎操作的實踐技能培養。由旅游企業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或觀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就業意向。另一方面,還可針對新媒體、智慧化管理及運營能力進行專業性培養。在實踐教學基地,可以通過任務型實踐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問卷設計、進行數據收集、分析、整理,并利用數字化技術和智慧化手段來完成旅游企業內一定的管理工作,通過一定的營銷方案設計、新媒體使用、平臺共建、合作推廣等方式,融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來提升。
5.2實現“專家請進來”
為更好地實現校企互動,使得高校的教學內容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可以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優勢,將校外的專家請到學校中來。首先,可以邀請高管進校授課拓展學生視野。在專業課程的授課期間,根據課程內容的設置,安排旅游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或高管進校開展課程專題講座和討論,將最新的案例和企業實時的變化帶進校園,豐富課程內容,拓展學生視野。其次,可以開設校企合作賽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校方與企業方可結合當前飛速發展的數字技術和媒體資源,積極合作開展舉辦多種賽事,引導學生參加比賽,并由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參賽作品的指導和評比,對優秀作品進行表彰。
5.3實現“產學研”校企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
基于智慧文旅的產業發展要求,可以通過創建“產學研”校企資源共享平臺來滿足創新創業教育以及教師教研、科研等多方面的需求。第一,教師陪同學生到旅游企業同步掛職。在實踐基地的建設期間委派教師在假期期間赴企業掛職,在學生實習期,進入企業同步陪同并指導實踐工作,協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生”———“員工”的角色轉變,使其可以盡快地融入工作,完成實習目標。第二,深度優化“雙創教育”。進行雙創教育的過程中,可由校內外專家共同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創新創業類競賽。校企合作共建旅游服務智庫,拓展共享平臺的服務功能。高校利用旅游企業資源獲取市場數據信息,旅游企業利用高校資源獲取人才市場信息,無論是數據還是結果均可在平臺內實現共享。
6結論
智慧文旅時代為旅游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在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中,只有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旅游人才培養目標為根基,把握時代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充分利用高校與旅游企業的不同資源,發揮雙方在人才與市場上的優勢,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提升,才能實現校企共建實踐教育基地,協同育人的總目標,進而提升我國旅游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作者:陳丹 黃雄英 梅早旺 單位:合肥學院旅游與會展學院 南京審計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應急管理法制體系完善的思路探討
- 下一篇:基層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現狀和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