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時間:2022-07-13 14:37:55
導語:數字經濟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教師是提升我國國民素養、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具體實施者,其職業道德修養尤為重要。數字經濟時代,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直接性等特征,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將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也將面臨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對目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高校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及路徑。
關鍵詞:數字經濟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1數字經濟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對教師崗位責任理解不夠深入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教書育人”由“教書”和“育人”兩部分組成,“教書”是傳授知識,主要是圍繞專業而開展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水平,也就是我們理解的日常教學;而“育人”則是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但是,有部分高校教師沒有深入的理解自身崗位職責,缺少愛崗敬業的精神,僅僅把高校的教師工作簡單地看作是教書,奉行“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觀念。認為高校教師只需要上完課就可以了,在課堂外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與自身無關,除非是有學生來請教,否則上完課就走。殊不知育人同樣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教而不育則會使學生得不到全面的發展,無法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
1.2存在“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大學和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密切,大學不再是傳統意義的象牙塔。但是市場經濟作為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考驗人們道德水平。曾經的象牙塔在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下,有部分的高校教師因自身思想覺悟不高,同時由于高校薪資相對較低、科研壓力較大、職稱評聘較難,于是就產生了一些利己主義思想。在受到功利主義的驅使,把精力從校內轉移至校外,把心思從講臺轉移至商海,把重心從本職轉移至兼職。而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其“精致”利己行為也會影響到學生,例如學生在大學課程中做選擇時,最先考慮到的是學分,而不是從是否可以獲得必要的知識這一方面來考慮。從大學畢業的“精致利己主義者”,盡管在專業方面確實能力突出,但是由于缺乏社會責任感以及奉獻精神,不僅不會對社會有所貢獻,甚至還有可能會走上歪路,危害到社會。
1.3學術道德修養失范
在我國,高校的教育與科研資源是最為集中的地方,不少企業和研究機構都和高校有著或多或少的合作,高校也是我國科研成果產出最多的地方。這也使得許多高校也將科研的成果和發表的論文作為教師的職稱評定的重要指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增加了高校教師對于學術研究的熱情,對我國科研事業有著積極的作用。然而,有部分的高校將學術成果完全固化為科研項目、科研論文,將此作為評判教師能力的唯一指標,并將其直接和教師職稱的評聘進行掛鉤。這導致了部分思想覺悟不高的教師,為了自身利益,大量發表注水論文、發表沒有實踐依據的“空想”論文和一些“夸導師”“捧兒子”的失范論文,更有甚者“鋌而走險”,不惜打破職業道德底線,在學術研究上造假、甚至抄襲他人的研究成果的行為。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學術不端行為不僅僅是自身道德的缺失,更是與職業道德相違背,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造成了重大不良影響。
2高校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
2.1有利于高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接班人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大學的人才培養,關鍵就在于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師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素養,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負責精神、敬業的態度、孜孜不倦的追求,對學生進行以身垂范、言傳身教,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石,這些不僅能讓學生終身受益,而且能夠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傳承,構筑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接班人的基礎。
2.2有利于更好的引導學生全方面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大學時期正是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學生成長關鍵時期的引導者,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一言一行,關系到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健康、快樂、幸福,對學生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學生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高校教師自身道德修養的示范引領作用,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高校教師的引導,大學生能選擇正確的價值觀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秀的文化素養,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高校教師必須要重視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的職業責任感,促進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
2.3有利于改善我國的學術研究環境
學術研究是嚴肅且嚴謹的。一項優秀的研究成果,能為后人帶來啟迪和有效的參考;減少低質量的學術論文數量,既可以節約社會資源,更可以優化學術研究環境,使后來者能更高效的研究前人優秀的學術成果。因此,一個好的學術環境可以提高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從高校教師自身出發,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拒絕發表低質量“注水”論文,杜絕論文造假、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從需求端剪斷學術不端行為產業鏈條,有利于改善我國學術研究環境,有利于促進學術研究領域良性發展,提高我國的科研水平。
3數字經濟時代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路徑
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僅僅是從理論層面或者實踐層面出發,要做到“知行合一”,一方面從理論上使其了解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是什么,包含什么;另一方面,要通過理論來指導高校教師如何進行實踐來具體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同時,還要有合理的評價和獎懲機制來進一步指導如何實踐。
3.1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理論學習
理論指導實踐。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離不開理論的指導,需要將職業道德學習貫穿于教師的工作生涯。首先,在高校教師入職時應該進行崗前職業道德培訓,有利于高校教師更好的理解教師的崗位職責,有利于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系好職業生涯“第一顆扣子”。其次,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高校教師長期不斷地學習,因此需要在職期間定期參加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不斷的學習,深化教師對于職業道德修養的認識,以此來促進和提升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最后,職業道德修養的學習不僅僅依靠外界的培訓,更需要教師自身在日常自覺、自主學習,通過參與學習分享會,教師分享自己在日常學習中的心得體會,起到教師群體的職業道德修養共同進步的作用。
3.2建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負面清單
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確立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方向。但是,不同的教師對于職業道德修養具體行為規范準則的理解是不同的。通過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修養的相關培訓,可以讓教師了解到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方向;進一步細化教師行為規范準則,并建立高校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促使教師進一步明確職業道德修養的底線,大幅提高教師的自主能動性。同時,細化的負面清單還能優化對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監管。因此,建立健全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負面清單,有利于使教師更高效的提升自我職業道德修養。
3.3完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評價與獎懲機制
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評價機制,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之一。完善評價與獎懲機制,一方面,通過評價機制對高校教師的行為有著正確的導向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獎懲機制對高校教師教學的工作態度有著積極的影響。關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評價與獎懲機制,一是在評價環節中,必須要有學生全面參與才能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具有參考性。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人,其工作對象主要是學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高低,學生是最能直觀感受到的,且也是最有發言權的。二是應將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評價與獎懲同教師考核完全掛鉤,教師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在科研能力的高低,也不僅僅是“教書”水平的高低,教師應回歸教育,教學質量、教學態度、育人效果同樣是教師水平的重要標準。因此,應該將職業道德修養評價真正作為教師每年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以此來增強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促使教師主動的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4結束語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僅反映個人形象,而且對當代大學生“三觀”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經濟時代,在物質利益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高校教師德道修養面臨著諸多的挑戰,這既有來自世俗以及短視思想的干擾,也有思想覺悟不足所導致的問題。為此,當前必須促進高校教師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引導高校教師時刻銘記教書育人使命,潛心提升教學和科研的水平,以自身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榜樣,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性、規范的明確性、評價與獎懲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以久久為功的韌勁,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為國家培育21世紀的優秀人才。
作者:陳經緯 陳文武 單位:武漢商學院
- 上一篇:新時期偏遠地區鄉村干部履職狀況探索
- 下一篇:財務共享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