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類型探索
時間:2022-07-14 09:00:39
導語:雙減下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類型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階段的課堂時間只有40分鐘,但教師需要完成新知識的教授,所以留給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并不多。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國頒布了“雙減”政策,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情境化作業,讓學生在情境中使用已經學過的英語知識,有效培養其英語語用能力,并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對“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類型進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創新策略。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小學生在最初學習英語時會覺得無從下手,而且在完成英語作業時也會出現很多問題,長期如此會導致英語學習效果極低,無法達到教師的預期值。但情境化作業可以有效利用自身優點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過的內容。在“雙減”背景下使用情境化作業不僅可以減少作業量,還可確保作業的趣味性,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效率。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概念簡述
情境化作業的含義是將語言學習內部所需要的語言背景以及生活經驗通過作業體現出來,作業的呈現方式更加生動形象,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可以在相應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語言,并鞏固所學內容[1]。語言類的學習與運用不能離開情境,如果沒有情境將會導致語言失去自身的意義,導致最終的學習與運用效果極低。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語言情境,隨后開展教學,可有效培養學生情感,促進學生提升自主學習水平,同時提高其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二、“雙減”背景下研究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必要性
在“雙減”背景下研究并設計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時,需要根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結合學生的個體以及總體需求和特點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可確保教師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與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所進行的研究,可以在實踐中優化作業設計,從實際角度出發解決小學生遇到的英語作業問題,同時還會研究學生的發展續期以及學習需求,這樣有助于在“雙減”背景中進行創新研究。研究如何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感興趣的實物、實景等其他真實情境著手,創設合適的生活、活動以及游戲等其他情境,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化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態度并提高其練習興趣,讓學生的思想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同時可以高效地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通過研究如何整合、調整、優化小學英語作業,可以給予學生立體化、全方位的訓練機會,有助于帶領學生走向生活、貼近時代、步入社會,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全面培養其英語核心素養。
三、“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優點
(一)有利于優化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
在小學階段,大部分英語教師一般都需要同時擔任兩個班級以上的英語教學任務,還有一些英語教師需同時擔任班主任,因此很多小學英語教師面臨著任務重、瑣事比較多、壓力過大的現象,從而間接導致很大一部分一線英語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創新作業的布置以及優化對作業的編排。隨著“雙減”政策的到來,小學英語作業更加追求情境化,使該學科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開放性以及實踐性等特點,可以支撐一線英語教師創新作業的布置,優化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2]。
(二)有助于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實
“雙減”背景中的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設計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以及能力范圍選擇作業內容,把通過篩選的作業內容進行創編,這樣可以減輕小學生的英語作業負擔,有助于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實。
(三)有效培養小學生終身學習英語
小學階段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語言能力以及文化意識。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提升其思維品質,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屬于一種極為生活化、具有意義、同時深受學生喜歡的作業形式,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英語。
四、“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類型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可分為以下四個類型:
(一)聚焦于英語素養的“生活化”作業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在“雙減”背景下為學生布置情境化作業時,需要根據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學習情況及其實際生活和生活經驗進行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并鞏固已經學習的英語知識,通過“生活化”的作業來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師在布置情境化作業時,可以讓學生回家后把自己當天在課堂中學到的英語知識說給家長聽,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為家長分享自己學習英語的喜悅,還能提升其學習英語的興趣。這種說給家長聽的作業極為符合“雙減”政策的需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讓英語和生活相融合。
(二)拓寬學生文化視野的“體驗式”作業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在課堂中過多地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所以英語教師在“雙減”背景下為學生布置情境化作業時,可以讓學生模擬其無法在生活中通過英語進行活動的情境,如在外國的商店中人們是如何購物的、外國在開車時與我國的差異,這些情境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還能促進中外文化的融合,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的本質。現在的多媒體較為發達,所以學生在完成這種“體驗式”作業時,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觀察外國的實際情況,當已經了解清楚后再完成相關作業,模擬具體的場景。
(三)促進學生深度思維的“探究性”作業
小學英語教師在“雙減”背景下為學生布置情境化作業時,可以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根據作業內容分工合作,通過多種方式收集相關信息與資料,隨后再一起交流匯報,從而協作完成作業。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還能讓學生在討論期間鍛煉思維能力,多種解決問題的靈感碰撞到一起,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提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實踐性”作業
英語并非我國母語,因為學生無法在生活中經常使用英語生活,所以無法經常鞏固其對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雙減”背景下為學生布置情境化作業時,可以為學生制定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提升英語語言能力。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聯系相關報社,讓學生前往報社充當小記者,使用英語和中文相結合的方式去采訪其他人士。這種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在實際采訪中提升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并鍛煉學生的膽量。同時調查、訪問這種具有實踐性的作業也可以讓學生有效了解英語語言,提升其對英語語言的使用能力,讓學生的英語表達更有效。
五、“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的創新策略
(一)從題海戰術轉變成生活化作業
以往小學英語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使用的往往是“題海戰術”,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一定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但是作業量大時學生要花費的時間會更長,長此以往并不利于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嚴重時會導致學生大腦僵化。而“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屬于“生活化”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同時更為高效地鞏固自己已經學過的英語內容。英語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充分考慮其現有的知識儲備以及獨特的生活經歷,努力尋找作業和學生生活的連接點,設計出能把英語知識內容和培養學生思維品質進行結合的情境化作業,把學生寫作業的過程轉化為具有樂趣、能探究未知、遷移并運用英語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寫作業時充滿期待,帶著思考踏入生活,可將其稱為“完成作業的同時感知生活”[3]。小學英語情境化作業主要是把語言運用當作目的,將語境當作支撐,把體驗當成練習途徑,讓英語學習具有更高的生活價值。
(二)從低質量轉變為高質量作業
在“雙減”政策頒發之前,小學英語作業基本都存在著作業量大且質量低的問題,有些一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會選擇讓學生直接做練習冊。有些練習冊內的題目極其豐富,會同時涵蓋填寫句子、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編寫作文、選擇單詞的用法等內容,但是過于豐富的練習內容會直接造成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完成英語作業,過于煩瑣的內容會降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而且質量低下的作業無法高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在“雙減”背景下布置情境化作業,可以有效提升作業質量。一線英語教師會為學生精心編選作業內容,讓內容更加具有代表性,而且因為作業量不多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高質量的情境化作業不僅可以直接達到鞏固復習作業的效果,還能提升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培養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和選擇性
在小學階段開展英語教學,不僅需要確保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和別人進行交流,還需要提高其對英語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以此增加英語學習空間。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經常觀察學生,刻意收集其較為感興趣的內容與事物,把這些當作設計情境化作業的重要依據[5]。相關資料顯示,很多小學生對抄寫課文和單詞的興趣非常低,但是其對英語對話、觀看英語視頻和歌唱英語歌曲等內容的興趣非常高,甚至有些學生希望英語教師可以減少抄寫作業,多增加一些趣味對話等其他內容。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情境化作業,如在學習譯林版四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Ilikedogs”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動物園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更多動物的英語發音,隨后讓其使用“Ilike...”進行對話交流,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所以,當作業屬于表現型時,比較符合其心理特征,能有效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而這種觀看視頻隨后進行情景對話的方式不僅具有極高的趣味性,還具有極強的表現性,所以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習過的英語內容。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布置情境化英語作業時,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較為有趣的作業,以此提高其學習英語和完成作業的主動性。
(四)提升作業的層次感,突出個體差異
學生屬于獨立的個體,每個人之間都具有差異,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情境化英語作業時,需要充分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將作業設計得更加具有層次感。英語教師需要先借助課堂教學來全面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不斷地和學生溝通,以此了解其具體需求。隨后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可以在寫作業時獲得成就感,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另外,小學英語教師在創設情境化英語作業時,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作業,不過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幫助其掌握良好的練習方法[6]。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多元化的套餐作業,不過需要注意套餐作業應該是有層次性且帶有鞏固作用的作業,可以在設計作業時增加角色扮演或者朗讀等內容,隨后讓學生根據作業內容進行表演對話。除此之外,還可以把表演對話當作套餐內容,因為學生在進行對話表演時,需要先熟練地了解課文內容,所以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內容。例如,在學習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Seeingthedoctor”時,教師可以讓口語能力一般的學生聆聽文章內容,隨后根據所聽到的內容進行模仿,通過多次模仿之后學生可做到帶有感情地朗讀,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在課堂中進行朗讀;讓英語能力較好的學生替換課文中的相關詞匯,將內容進行創編,以此鞏固并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設計這種分層次的作業,教師可以確保每位學生的英語能力都得到提升,讓其在完成作業中有所收獲??偠灾?,在“雙減”背景下設計情境化小學英語作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幫助學生高效完成英語作業,鞏固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達到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目的。
作者:嚴冬妹 單位:昆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
- 上一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要性
- 下一篇:中等專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