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態網絡安全課程建設路徑

時間:2022-07-18 08:42:43

導語:新形態網絡安全課程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形態網絡安全課程建設路徑

摘要:信息化時代網絡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網絡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并呈現出復雜化、多樣化、不可預測化的新形態。我國高職院校雖然也有開設網絡安全課程,但其在實際應用和教學形式上有所欠缺,有必要完善和優化網絡安全課程建設路徑,幫助學生適應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網絡安全;建設路徑

當代社會信息化發展迅速,網絡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人們的生活娛樂也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但人們在享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福利時,網絡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且朝著復雜化、多樣化、不可預測化的新形態發展。早在2017年,我國就以《網絡安全法》的形式在國家戰略層面對網絡安全問題給出了足夠的重視。目前各行各業對網絡安全方面人才的需求量明顯提升,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專業型網絡安全技術人才是企業所迫切需要的。我國高職院校雖然也有開設網絡安全課程,但其人才培養還處于初級階段,其內容融合了多學科的知識,更注重全面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在實際應用和教學形式上有所欠缺,有必要完善和優化網絡安全課程建設路徑,提高課程質量,幫助學生適應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更快的成長市場所需的高素質強實踐的專業型網絡安全技術人才。

1網絡安全課程現狀

1.1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有待優化

目前大部分相關高職院校設置的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內容覆蓋了計算機、軟件技術、通信網絡技術、數學、法律、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學生學起來相對困難。且課程內容使用的是幾年前乃至幾十年前的知識點和技術點,脫離了快速發展的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學生學完后在實際應用中還是無從下手。在教學內容上也是以理論教學為主,沒有足夠的實驗教學課程去檢驗所學理論知識,更是缺乏綜合型的實戰課程內容,這種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內容出現了嚴重脫節。此外,在教學形式上,大部分院校也沒有創新教學模式,還是使用教師主講學生課后練習的模式。實驗課程的教學形式也是讓學生根據已有課程演示進行重復演練,更多的是一種驗證,沒法讓學生理解其內部的原理并發揮出創新思維。這些教學形式互動性不強,沒有與崗位實際需求相結合,學生也很難系統的學習和使用知識點,更不用說去獨自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1.2課程實驗實施質量不佳

在進行網絡安全課程教學時,課程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教育部對網絡安全課程的結構設計和培養要求,該課程需要建設涉及應用安全、網絡安全、信息系統、密碼學等課程的實驗平臺,但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專業用于網絡安全課程教學的實驗室,且還存在實驗機器設備數量少、配置差、功能不足等問題,缺乏系統化的網絡安全實踐教學環境。就算教師想向學生展示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新技術都沒法完成實驗,學生也難以通過親自實踐的方式來理解新技術。學到的內容和知識無法得到驗證也嚴重影響課程實驗實施質量,進而導致高職院校網絡安全實踐課程教學質量不佳。此外,教育部和各省市組織了一些技能比賽,其目的是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的理論和實踐模式來改變網絡安全實踐課程的教學現狀,但很多高職院校不夠重視,沒有積極參與,或者只是選擇某一個隊進行參與,流于形式。實際上,在實踐課程時就可以參考這種模式,先分組進行校內比賽,以此形式來改革實驗課程,有效的提升課程實驗實施質量和學生的專業技能,以更好地契合新形態下的網絡安全崗位人才需求。

1.3課程評價很難實現全員公平性

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很注重網絡安全課程的教學,也設置了考核和評價來把控和促進課程教學質量。但其課程考核和評價的方式還是把筆試成績與實驗成績按一定比例加權計算得到。學生在接近期末結課考試時通過死記硬背教材知識點就可以獲得高分,并不注重日常課程的學習和階段訓練成果,這就導致考試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可以在實踐中運用所學來解決網絡完全問題。因此,該種課程評價方式并不適合網絡安全課程教學,評價結果并不能完全公平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成果和水平。此外,網絡安全課程存在理論性較強、注重實踐、更新速度快等特點,有些教師通過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網絡上的漏洞、攻防技術等最新知識,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校企項目和技能競賽,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培養出了符合實際崗位需求的專業人才,但按照現有的課程評價方法,學生不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成績,課程教學質量評分可能也并不高。

2網絡安全課程教學改革路徑進

針對高職院校在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實驗和評價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借鑒已有文獻中的創新模式,并結合在我院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的嘗試和探索,發現以下網絡安全課程教學改革路徑具有較好的效果,可以明顯提升教學質量,適合新形態下的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培養出迎合實際專業崗位需求的網絡安全技術人才。

2.1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

在新形態下,教師在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和教案設計時,可結合在線教學資源,利用好信息化教學手段和碎片化學習時間。在高年級進階課程的學習時,可采用有計劃、定期布置任務、按時指導的教學方式。集中指導課程教學時可以嘗試多個年級學生一起學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提供不同年級學生學習交流的環境,通過布置共同所的學習任務,形成一個以老帶新共同進步的學習模式。在使用該種教學模式時,還需要設計不同的課程訓練模塊。為實現此模式,我們根據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建設了一個包含病毒防范、系統維護、數據安全、網絡配置、安全設備配置、應急處理、安全評估等模塊的在線教學平臺,并按照不同模塊的訓練要求分別設置了對應的課程導學、訓練任務、學習視頻內容,這樣不同年級學生進入各自的在線訓練模塊課程學習,形成課后線上學習、嘗試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和線下課堂集中交流、答疑鍛煉專業技能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同時,由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網絡安全方面知識更新速度特別快,這就需要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引導和鼓勵學生在一些專業的網絡安全技術論壇上關注最新的漏洞并學習相關攻防技術等網絡安全知識,并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技術分享和案例分享的交流活動平臺,給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此外,為了適應新形態下網絡完全的新要求,結合高職院校網絡安全課程實踐需求,可將網絡安全課程分成不同層次的課程體系,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規劃,選擇合適的課程體系去學習,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修其他課程。如圖1所示。在學生選擇課程之前,引導相關專業學生根據自身想要從事的職業按照表1中的不同職業方向對應的多層次課程體系選擇課程方向。此外,教師還可以按照這個課程體系與實際的崗位實訓項目相結合,打造出最恰當的課程教學內容。通過這種多層次課程體系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與自己期望職業所匹配的課程和實操項目,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更多的其他課程,來開闊自己的眼界以及學識。

2.2校企聯合設計項目化教學訓練模塊

網絡安全課程的學習目的是用于實踐,通過校企聯合的形式可以更好得到培養效果。這一模式改革的關鍵點在于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內容在校企之間的協同、教師在校企之間的協同、教學評價在理論和技能之間協同。教師帶領學生與企業共同完成安全項目,積極參與各類網絡安全競賽,并承擔官網保護等有助于技能提升的活動。結合參與的項目以及收集到的網絡安全項目資源,按照網絡安全相關崗位技能需求,設計能力遞進式的項目化教學訓練模塊。通過校企聯合設計項目化教學訓練模塊,其課程教學內容源于企業真實項目,將項目進行課程化轉換,更符合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這種模式不僅能夠給企業帶來幫助,還能把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融于一體,幫助學生更好成長。此外,對于完成基礎能力訓練并達標的學生,還可以開展第二階段的技能進階培養計劃。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到企業實際的項目中去,在這一階段的培養中可以實行“雙導師制”,企業一個導師學校一個導師,課程教學的考核和評價可以采用過程考核、競賽等多種考核模式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競爭淘汰機制,最大化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此種模式不僅可以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畢業生,還可以及時了解到企業技術發展和人才需求情況,高職院校教師在課程設計中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培養出最符合當代企業需求的網絡安全技術人才,形成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2.3“理論結合實踐式教學”課程設計

網絡安全課程不僅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還特別強調實踐能力,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網絡安全漏洞、缺陷、攻防技術的了解和掌握,很多學生在剛接觸時可能會覺得很枯燥和困難,需要教師通過實踐教學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高職院校雖然有開設網絡安全課程,但用來完成教學演示的工具比較簡單,也只有最基礎的實驗操作條件,這沒法支撐理論結合實踐式教學課程目標的完成。我院特別重視實訓操作中心的建立,并配置好網絡安全課程教學所需的技術工具資源庫,給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實踐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通過在教學中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還會更加直接以及形象,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也會獲得更大的學習成就。一些實踐教學內容也可以基于仿真教學實驗平臺或虛擬機平臺進行,從而節約成本。高職院校在引進和設計仿真教學實驗平臺時一般會考慮多課程、多實驗專題的使用需要,例如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仿真教學實驗平臺不僅可以用來進行簡單的網絡攻防演練,還可以用來進行做編程任務。與傳統的案例式教學課程不同,理論結合實踐式課程通常是理論與實踐交叉進行,某個實驗可能用到一個章節的理論內容,也可能是多個章節理論內容的綜合體現。因此,有必要對網絡安全課程按照純理論和理論結合實踐來進行分類,不同類別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我院在實際教學中對網絡安全課程設計方案進一步細化,將其分解為四個階段,分別是理論宣講、實驗操作、實踐創新和綜合應用,這種教學實踐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見表1。

2.4啟用多元評價考核激勵機制

對于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不能只看考試成績,還需要注重日常授課效率。在我院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采取多元評價考核激勵機制,學生的成績由三方面來決定,一是日常表現;二是階段成果;三是結課考試成績。其中學生日常參與課堂討論情況、分享和解決實際技術問題情況、參與技能比賽情況等都算入日常表現和階段成果中的成績,通過此評價體系能夠更全面的評價學生的網絡安全知識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在此多元評價體系下,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引導學生學習,也敢于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出契合企業發展和人才需要的網絡安全技術人才。

3結語

在互聯網信息化新形態下,很多高職院校網絡安全課程存在內容和形式不完善、課程實驗實施效果不好、課程評價機制很難實現全員公平性等問題,有必要探索新的網絡安全課程建設路徑。本文基于當前高職院校網絡安全課程教育現狀及企業對網絡安全崗位人才的需求,提出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校企聯合設計項目化教學訓練模塊、“理論結合實踐式教學”課程設計、啟用多元評價考核激勵機制等教學改革路徑,來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高職院校網絡安全課程教學質量,以期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網絡安全專業技術人員,輸送高質量高素質的行業人才,同時也讓學生學習到與職業崗位需求相符合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更好勝任工作。

參考文獻:

[1]葛九涵.網絡安全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J].電子技術,2021,50(10):280-281.

[2]張敏.“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安全課程改革[J].陜西教育(高教),2021(10):63-64.

[3]匡慜.高校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7):179-180.

[4]何峰,黎瑩.廣西高職院校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觀察,2021,10(30):92-94.

[5]廖常武.基于實訓平臺的網絡安全課程教學設計[J].現代計算機,2021(20):122-125.

[6]王冬梅.大數據背景下網絡安全教學改革與創新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03):44-46.

[7]葉曉鳴,楊力.競技教學在網絡安全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10):163-165.

[8]付智慧.“以賽促學”模式在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的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01):101-102.

[9]彭天彬.應用型高校網絡空間安全課程的設計[J].計算機與網絡,2020,46(21):55.

[10]龔德忠.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網絡安全專業課程教學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0(19):35-36.

作者:詹靜 單位:慶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