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教學專題整合策略

時間:2022-07-22 10:48:24

導語:古詩詞教學專題整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詩詞教學專題整合策略

統編教材增加了古詩詞篇目,目的是讓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專題整合”的策略,組織學生學習古詩詞,切實提升古詩詞教學的效果。

一、以主題整合感知思想內涵

流傳至今的古詩詞每一首都是經典,每一首都有自己的主題。這里提出的以主題整合古詩詞教學,不是指單篇古詩詞體現的主題,而是歸類的結果。古詩詞分類有送別、思鄉、邊塞、田園、愛國、哲理、詠物等。愛國是古詩詞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最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如陸游的《示兒》是高年級學習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愛國詩篇,教師可以整合類似表達愛國情感的古詩詞,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陸游的同類詩作,如《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其他詩人的詩詞作品,如林升的《題臨安邸》、辛棄疾的《摸魚兒》等。學生誦讀、討論這一組詩詞,了解到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和不作為,淪陷區的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能夠充分感知詩人收復淪陷土地的強烈愿望。

二、以意象整合感悟文化蘊含

古詩詞中文化意味最濃郁的要數意象,它不僅是詩人傳情達意的寄托,而且在千百年的傳承中逐漸形成了一種集體意識和文化標志。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意象來進行有機整合,讓學生圍繞相同的意象學習古詩詞。在統編教材中,蓮花是出現最早的意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整合含有蓮花的古詩詞,組織學生學習。如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師可以抓住詩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讓學生回憶學習過的古詩中含有蓮花的詩句,背一背相關的詩歌,比如《江南》《池上》《小池》等,從中感悟蓮花擁有的自然、清雅、脫俗之美。在統編教材安排的古詩詞中,出現最多的意象是月亮。比如,《古朗月行》《望洞庭》《暮江吟》《山居秋暝》《楓橋夜泊》《鳥鳴澗》《十五夜望月》等。這些月亮,有的表達孤獨感,有的訴說思念之情,有的感悟永恒時空,有的追求寬廣胸襟等。教師可以將這些文化意味突出的意象進行整合,組織學生學習。

三、以題材整合體會迥異風格

與主題比,題材主要是就古詩詞表達的對象而言的。以題材整合古詩詞教學,是編者意圖的體現,統編教材在每個季節都會安排一些與季節有關的古詩詞學習篇目。春天是詩人喜歡表達的題材,統編教材中也安排了以春天為描寫內容的古詩詞,如《春曉》《村居》《詠柳》《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整合的策略,既讓學生集中誦讀教材中安排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又拓展學習其他描寫春天的名家名作,如韓愈的《初春小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錢塘湖春行》等,讓學生比較詩中描寫的春景,從中體會不同詩人寄寓在春天中的思想感情。描寫花的題材在古詩詞中也很多,教材中安排的有:《江南》《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贈劉景文》《墨梅》《春曉》《四時田園雜興》等。在教學中,教師以花為題材進行整合時,需要注意整合描寫同類花的古詩詞。如學習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王安石的《梅花》,再比較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這樣才能很好地體會毛澤東《卜算子·詠梅》的風格特征。

四、以作者整合了解藝術成就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作者整合的策略,組織學生進行拓展學習,讓學生學習同一詩人的多篇作品,對作者的藝術成就有更多的了解。以李白為例,李白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達到了古詩創作藝術的巔峰。這樣的大詩人的作品,無疑是小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統編教材收入李白詩歌有:《古朗月行》《贈汪倫》《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每教學一首李白的詩,都要把這些詩整合起來讓學生學習,而應根據學習需要進行整合。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教師可以將《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進行整合,讓學生初步感知李白的豪邁之情,學習其創作上的浪漫主義藝術風格。總之,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有效整合的方式還有很多,但是每一種整合都不是簡單地以一篇帶多篇,而應以文化傳承、文化教育為基礎,聚焦古詩詞學習的關鍵,體現古詩詞整合學習的強大優勢。

作者:王妹妹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國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