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現狀及策略

時間:2022-07-25 09:02:29

導語: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現狀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現狀及策略

摘要:當前國家非常重視鄉村振興,精準扶貧也是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扶貧的模式是多樣化的,電商扶貧是一種新型扶貧方式,對提高農民的收入起到促進作用。文章主要從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現狀分析、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策略研究進行闡述,希望為研究農村電商扶貧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電商;扶貧

網絡技術的大范圍普及,互聯網思維逐步被應用到農村扶貧工作中,使得電商扶貧應運而生。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依托,構建起電商商務新渠道,實現農產品的大范圍銷售,不但有效地增加農民的經濟效益,也改變著傳統的農業發展形態,有利于農村扶貧攻堅計劃的全面落實。然而,在農村電商扶貧發展過程中,發現農戶參與電商經營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政府和企業給予農村電商扶貧工作的支持力度有限等問題,限制著農村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開辟農村電商扶貧新路徑,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現狀分析

1.1企業沒有建立與農村電商對接的產銷機制,農產品無法實現品牌化經營

當前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以及農業生產銷售等問題,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作內容,需要加強農業與網絡技術的結合,開辟出農村電商扶貧的全新途徑,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提供新的思路[1]。鄉村振興作為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戰略方針,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但同時,也對農村電商行業的發展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現階段,電商服務水平難以跟隨產業擴張的趨勢,農村電商扶貧工作面臨著較大的壓力與挑戰。其中影響電商產品生產和銷售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電商企業沒有建立起產銷對接的機制。部分企業缺少品牌化發展的意識,對農產品市場定位的不準確,無法實現農產品標準化的生產和銷售,難以帶動農戶產品朝著產業化和集群化方向發展,造成農產品無法獲取較大的利潤空間,農戶在電商平臺中獲得的利益受限[2]。另外,電商企業技術服務水平不高,部分農戶與企業的合作關系,還停留在產品的供應層面,不能將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入到農業生產中,相反卻利用企業的職權,打壓農產品收購的價格,使農民成為電商產業鏈條中不受重視的主體,農戶營收難以提升,無法達成電商扶貧根本性目標。

1.2農村群眾缺少電商運營能力,農產品同質化嚴重

從當前我國農村地區扶貧主體農戶角度展開分析,發現貧困地區農村普遍存在著知識水平不高等問題,且缺少對電商運營技術的了解,嚴重抑制著農村電子商務的大范圍推廣。首先,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且有著較為傳統的農業生產觀念,了解全新概念和運行模式的積極性不高,產業致富的意識相對淡薄[3]。這就使電子商務技術的普及容易遇到困難,相關運行技術的培訓活動無法開展,農戶自身的電商運營能力難以提升。其次,傳統農業生產以家庭小規模的經營方式為主,規模化的生產經營方式,涉及問題眾多,農村居民合作意識不強,難以形成規模化發展形態,無法有效發揮農村電商的優勢。特別是電子商務行業中物流活動的開展,對農村交通運輸有著較高的要求。而農村地區基礎建設實施不完善,使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存在短板。加之金融設施、網絡設施、倉儲設施難以實現同步的發展,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受到限制,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和技術,為地區政府部門帶來較大的壓力[4]。最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且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使農戶市場信息獲取能力不足。對于市場中產品銷售情況的不了解,會在產業選擇上表現出一定的盲從性。農戶盲目地跟風投產,不但會使電商平臺中產品同質化傾向嚴重,增加產品的競爭壓力,削減農戶的利潤空間,還會使農業產品出現滯銷,破壞市場的平衡狀態,為農村地區農業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阻礙農村電商扶貧工作進一步落實與發展。

2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策略研究

2.1加大財力與物力投入力度,建設完善的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動農村電商扶貧工作創新開展,可通過加強財力與物力方面的投入力度,積極搭建完善的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依托現代化網絡通信工程設備與交通運輸條件,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穩定發展。首先,當地政府部門應明確認識到扶持農村電子商務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強化對該模式的資金與政策投入力度,設置扶持政策與專項資金,加強農村電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5]。包括物流信息化平臺、電商平臺、智能電話及移動網絡等,保證農村電子商務主體之間可快速準確傳遞物流信息,提升物流服務質量。其次,政府部門可通過加大對農村電商扶貧發展作用、優勢及價值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此方面的重視,并出臺專項扶持資金與稅收、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為農村電商高科技技術的引進提供資金幫助。并吸引外界更多龍頭企業、電子商務人才參與其中,從而促進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機制的長效發展[6]。除此之外,應針對農村地區地貌形勢,搭建全方位物流設施與路線,包括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河道運輸、海洋運輸等,確保農村特色產品實施流動。在通過加強偏遠貧困地區通信工程項目建設,實現互聯網全面覆蓋,為農村電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2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三大電商扶貧平臺,提升農村電商綜合服務水平

為進一步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動農村電商扶貧創新發展,應加強頂層設計,創新農村電商扶貧理念,積極構建三大電商扶貧平臺,提升農村電商綜合服務水平的同時,搭建可復制、可推廣的電商扶貧長效機制。在具體實踐中,首先需要加強農村電商扶貧與互聯網研究院的合作,積極搭建農村電商研究院,為農村電商扶貧全面創新開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農村電商扶貧負責人應積極參加淘寶大學定制班、農產品上行高級研究班或各類電商峰會,組織創業青年、貧困村骨干參加線上線下電商扶貧使用技能培訓班及專業講座,積極引進創新農村電商扶貧理念,推動全社會樹立電商扶貧新理念[7]。其次,以創新扶貧理念為指導,同步構建電商孵化平臺、電商服務平臺與電商協會中介平臺,為農村地區的貧困戶提供高質量、全面性、科技化的綜合性增收促銷平臺,帶動地方經濟飛速發展,早一步實現鄉村振興。其中,電商孵化平臺可通過積極引進農商通電子商務公司、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將當地閑置院落改造為電商孵化園,增設路演培訓廳、物流倉儲區、農特產品體驗餐廳、產品展銷區,帶動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幫助農村地區的貧困戶參與電商就業。除此之外,電商服務平臺中電商協會中介平臺的搭建,可通過積極引進阿里、蘇寧等成熟的管理運營模式,大力扶持本土化電商平臺,為農村地區的貧困農戶提供電商銷售渠道。為農村電商從業者提供信息共享、技術互助、資源整合的平臺,切實解決農村貧困戶農特產品銷售難、資源缺失等問題,推動農村貧困戶良性發展[8]。

2.3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打造高素質技能型電子商務團隊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工作的創新開展,需要加強對農村領軍人才的培養,以及對優秀電商人才的引進,通過人才成功實踐來激發更多農民參與熱情,為廣大貧困農戶提供更為直接、豐富、科學的電商銷售經驗,打造高素質技能型電子商務團隊,同時更好地帶動農村電商創新發展。首先,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強與技能培訓機構、電子商務平臺、職業院校之間的溝通合作,定期下鄉組織開展電商知識與技能培訓活動,并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到相應學校學習電商知識,使之能夠快速適應農村電商發展新要求。其次,應加強政策方面的扶持,支持更多農民子弟回村創業、就業,努力培養本土化電商人才,讓農村電商獲得更好發展[9]。同時,應采取層次性培養方法,聘請發達地區工作經驗豐富、理論知識充足的電商優秀人才,到農村地區開展針對性、層次化培訓,以切實提高當地農戶電子商務技能水平。除此之外,還應加強與當地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開設農村電子商務專業,引入實操型教師組建“雙師制”教師隊伍,重點培養農村地區學生專業的電子商務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扶貧意識[10]。并通過開發質量過硬的電商扶貧專門網絡教育平臺,打造個性化選課、線下面對面交流人才培養模式,為農村電商扶貧儲備高級人才。再通過暢通農村電商扶貧人才進修機制,與高水平院校、國家級龍頭企業簽訂人才進修協議,以公費形式大力支持農村電商人才參與進修,不斷提高電商人才技能水平,構建多層次的農村電商扶貧人才培養機制。

3結束語

總而言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使得農業生產和銷售問題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焦點。農村產業化運行中,受到電子商務的影響,逐漸開拓出農村電商運行的新渠道,不但為農村扶貧工作帶來新的動能,也有效地解決農業生產和銷售上的問題。針對這種優勢,需要政府和企業加強對農村電商的扶持,在傳統營銷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物流、服務、銷售平臺,發揮電子商務的優勢,促進農業產品的大范圍銷售,促進農業產品品牌的建設和推廣,有效增加農村地區的經濟收入,改善當前農村地區產業發展不均衡的現狀,保障扶貧開發工作的有序落實,從而達到我國電商扶貧的根本目的。

作者:楊霄 徐珊珊 單位:黑龍江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