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典禮到開學課程研究

時間:2022-07-28 10:39:53

導語:開學典禮到開學課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學典禮到開學課程研究

一、多元評價的趣味游園活動

每年秋季都會迎來新一屆的七年級新生。學校按照慣例進行分班考試,以不分重點班的形式進行均衡分班,給教師一個相對均衡的評價起點。然而,因為“雙減”政策的出臺,我們原定于8月底的集團統一組織的七年級新生入學考試也隨之取消。不考試,怎樣均衡分班?這成為擺在學校面前的新問題。筆者認為,當下教育的價值需要教育者重新去發現,只有發現價值才能為學生創造價值,這個價值取決于我們對教育的新思考。于是,學校領導和中層干部、一線教師圍繞新生入學教育和分班工作展開研討,進一步討論當下教育的價值。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分數嗎?肯定不是。教育是生命激情的迸發,是個性的充分張揚,是對未來夢想的追逐。于是,我們設計了入學課程——“初見新中外,幸福正啟航”主題游園活動。我們圍繞幫助新生快速熟悉校園、進入新角色、確立學期目標為主題開展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游園會的新穎形式對其進行素養測評,同樣能達到均衡分班的效果。改革就這樣從多元評價入手,從尊重學生差異為根本,從創意開始了。相比于平常的入學考試,這確實是一個新挑戰。從成立工作小組到制定方案,從項目策劃到項目實施,從設計活動到組織游園活動,從后勤保障到宣傳報道,這對學校來說,既是創新,更是挑戰。從活動設計到場地布置,從教師培訓到學生組織,全體教師和學生都動起來了。學校教師要思考設計怎樣的活動,學校則以一系列校園打卡的形式開展八大素養測評項目:文學素養站、國際素養站、文史修養、綜合實踐、邏輯思維、心理健康、藝術涵養和體育健康。學生行走在校園的各個功能場館中,拿著自己的游園卡,完成打卡后蓋上印章,直至所有項目結束。在活動中,充分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凸顯他們在真實情景中的綜合運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從而全面衡量學生的學業水平。學生在游園活動中熟悉校園環境、功能教室和未來的同窗伙伴,在素養測評中展現自我,并助力新學期成長。“我感覺心情像過山車一樣,從懼怕到開心。”“一切都沒有想象中那么恐怖,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我的孩子最喜歡的是心理中心的體驗活動。”“我的孩子最喜歡的是思維拓展活動,很有挑戰性。”“我認為您非常重視素質教育,這樣的游園活動引導我們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謝謝您!”學生和家長都對這樣的入學活動進行了非常滿意的反饋。是的,入學教育課程可以有創意,更可以有溫度。通過收集學生的感受和意見,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參與感”“體驗感”的注重。他們非常在意自己在活動中處于什么位置,每個環節、每個創意是否尊重他們的存在。好的關系才會帶來好的教育,所以我們注重與學生構建積極、健康的關系,傾聽學生的意見和聲音,關注學生的角色和感受。這些往往被我們忽視的細節,恰恰是引發學生情感的關鍵點,有時直接關系著教育的成敗。

二、積極的情緒體驗——幸福大禮包

開學典禮不但是學校的課程,而且是關鍵的課程。既然是課程,就需要從學生的需求著手研究、設計,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筆者和團隊從積極教育理念出發,基于“雙減”的背景,反復討論研究,設計了以“錚錚誓言啟新程,幸福投入逐夢想”為主題的開學典禮,其中最有創意的就是最后一項——幸福大禮包。由學校領導在開學典禮上抽取36名學生和10位教師,送出六大獎項的開學“幸福大禮包”。大禮包有針對學生的“青青農場入場券”“‘新新’‘安安’小掛件券”“‘新中外’大飯店券”“校長親筆簽名書籍券”和“‘校長面對面’券”,也有面對教師的“鐵崗水庫半日游券”。在開學典禮最后的抽獎環節中,教室是一片歡騰的海洋。學生屏住呼吸盯著屏幕上滾動著的名單。“我中獎了!”來自三年級八班的小彭興奮地舉起手中的獎券。“我還沒有反應過來,身邊的同學就拍著我說我中獎了。”他抽中的是“‘新中外’大飯店券”,憑借此券,他可以和校長共進午餐。全校共三千多名學生,他是抽中該項獎券的6名學生之一。中獎的師生是幸運的、開心的、快樂的,學校的校園電視臺會繼續跟蹤他們后續的成長歷程。我們引導各年級、各部門將這種獎券的形式繼續延續下去,讓沒有抽中的學生將來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來兌換這些富有意義的獎券。例如,學校團委組織了“每周之星”的評選。學校綜合性評優活動的開展,其目的就是告訴學生一個道理:意外的驚喜總讓人愉悅,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獎勵更有價值。當你有了目標感和意義感,你就是幸福的!如獲得“青青農場入場券”的學生,可以邀請5名同學一起到學校的青青農場分享豐收的喜悅。學校通過以獎券兌換獎勵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快樂,引導他們學會分享并愿意分享。學生在分享喜悅的過程中,知道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快樂,同時也可以讓他人感受到快樂和幸福,這就是仁慈和愛的美德。

三、“我是小學生啦”主題統整課程

兒童剛進入校園,怎么樣才能讓他們喜歡學校、喜歡學習、樂于與同學和教師交往呢?為此,我們為一年級新生設計了豐富有趣的主題統整課程。一是開展趣味游園活動。學生手持“游園護照”,在班主任的指引下完成“尋找朗讀亭”“尋找校醫室”“尋找洗手間”和“尋找一年級辦公室”等實踐類小任務。在游園中認識校園、探索校園,不但幫助一年級新生快速進入小學生角色、適應新環境,也為家校攜手育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助力新學期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二是實施學校自主開發的“我是小學生啦”銜接課程,圍繞適應的“生活自理”“交往自理”“學習自理”三個維度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適應性課程,把行為規范教育、生活教育、儀式教育、勞動教育進行整合,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輔之以主題活動,實現多學科融合,走出智育、德育分離的教學誤區,實現學校、社會、家庭各種資源的跨界整合。學生通過閱讀繪本《圖書館獅子》,培養了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通過閱讀繪本《青蛙小熊》和《小熊想要當郵差》,學生了解到課堂中傾聽的重要性;通過閱讀繪本《小魔怪要上學》,學生認識到學校學習知識原來這么有趣;通過閱讀“執筆方法與寫字姿勢”,學生掌握了寫字的正確姿勢,養成了寫字的良好衛生習慣,掌握了“三個一”;通過閱讀《勞動最光榮》,學生學會使用掃把和整理書包、課桌。學生在游戲、示范、情景模擬、練習、競賽、唱兒歌、講故事等活動中,適應新規則、養成好習慣,這也是積極教育的重要內容。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雙減”政策下,學校秉持教育對學生個性和差異性的尊重原則,以積極教育為基石,以培養健全人格為教育核心,努力培養“陽光自信、向上向善”的新中外學子。好的關系帶來好的教育,積極關系建設和諧幸福校園。學校希望通過“趣味游園會”“幸福大禮包”等活動課程,把教師、學生、家長都牽引到“新學期伊始”這個事件中來,通過參與一個又一個有創意、有意義、有意思的開學課程,掀起校內師生交往、生生交往、家校互動、對話校長的熱潮,從而建立積極的同伴關系、師生關系、親子關系,讓學生喜歡學習、喜歡教師、喜歡學校,在學校快樂成長、幸福綻放。這就是教育的本真。

作者:謝芳青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