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產業內卷化及破解路徑
時間:2022-08-05 09:09:57
導語:鄉村旅游產業內卷化及破解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鄉村振興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在促進城鄉協調、改善、改善人民生活環境和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國的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境,表現出“內卷化”傾向。通過從產業組織理論視角出發,將SCP范式運用到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中,通過對其現狀進行分析,尋找鄉村旅游產業“內卷化”的成因,然后探索鄉村旅游產業“去內卷化”的相關路徑。
[關鍵詞]鄉村旅游;SCP范式;內卷化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注重精神上的享受,鄉村旅游掀起浪潮。美麗鄉村成為人們選擇休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以鄉土文化和鄉村景觀為核心的鄉村旅游迅猛發展,有機結合了鄉村風貌和旅游觀光,是各地區發展旅游的亮點,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旅游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對于促進城鄉協調、改善鄉村人民居住環境、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以及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從現實出發也要看到,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還存在著市場主體薄弱、弱、政府主導性過強、發展效益等問題。在質量和效益兩方面,都離新時代對旅游產業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表現出構成基本認識的“內卷化”傾向。鑒于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文章基于產業組織理論的“SCP”范式,尋找我國鄉村旅游產業“內卷化”的形成原因,探索破解“內卷化”的相關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內卷化與鄉村旅游內卷化
“內卷化”概念與中國特色社會研究聯系較為緊密,目前,廣大學者用“內卷化”概念來解釋我國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美國人類學家戈登威澤(2004年)最早提出“內卷化”概念,具體是指當社會或經濟體達到了最終的形態以后,不能形成穩定狀態,也不能轉變成其他新的形態,只能在內部不斷循環發展,使其變得更加復雜[1]。經濟學家格爾茨以爪哇的水稻農業為例進行研究,將“內卷化”概念深入運用到了農業經濟分析中,指出在農業用地面積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勞動力不斷投入于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水稻產量卻沒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就是“內卷”。隨后,我國學者黃宗志通過分析華北地區和長三角地區農村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變遷過程中,將中國農業的“內卷”現象提了出來,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2][3]。此后,越來越多領域從不同視角運用不同方法將“內卷化”概念運用到相關問題研究中。高水紅(2020)發現學校教育過程中也存在“內卷”現象,并指出“內卷化”的本質就是一種邊際效益遞減的現象,是社會或者經濟體沒有實際效益提升和發展的變化和增長。鄉村旅游產業的“內卷化”是指:隨著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要素不斷投入鄉村旅游的建設與發展中,鄉村旅游產業只在量上有所增加,其質量和效益并沒有發生多大變化,難以符合新時代“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對當地具有重要社會意義,其擁有突出的人經濟、生態等價值,發展該產業可以有效解決鄉村地區勞動力就業,并且鄉村旅游產業是關聯性和綜合性極強的產業,可以通過產業關聯效應,推動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其他產業的發展。正因為鄉村旅游產業具有以上特征,國家和各地區也越來越重視鄉村旅游的開發和發展,但是,由于我國的鄉村旅游由起步晚、起點低、經驗少、力量弱,使得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困境,暴露出諸多問題,“內卷化”傾向開始顯現。
三、基于SCP范式探索鄉村旅游產業“內卷化”成因
(一)市場結構
旅游市場結構具體是指涉及旅游參與主體之間的關系特征,如旅游企業、政府、游客之間的相互關系[5]。旅游市場的進入和退出壁壘、旅游市場的集中度情況以及旅游產品差異化等構成旅游市場結構。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統計報告得知,截至2020年,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共有1000個,2020年,中國鄉村旅游人數為12.07億人,與2019年中國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0.9億人次相比,下降了60.9%,主要是由于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加上鄉村旅游空間不可移動性,給鄉村旅游按下了“暫停鍵”;2019年我國旅游業營業收入為達到6.63萬億元,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僅為8500億元,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占旅游營業總收入的12.82%。由此可知鄉村旅游村的數量較多,但是鄉村旅游發展規模較小,旅游市場集中度水平相對較低。在產品差異化方面,我國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產品差異化小,同質競爭現象比較嚴重。目前各地區在發展旅游產業時,沒有因地制宜精準定位地方特色,多數鄉村地區并沒有開發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產品,沒有達到“一村一特”要求。在市場進退壁壘方面,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由于產品差異化小,市場集中度低,從而形成了進入壁壘較低,退出壁壘較高的特點。由于體制不完善等原因,再加上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刺激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而導致進入壁壘低,由于鄉村旅游中,相關服務領域的資產專用性強,沉默成本大,再加上制度不完善,使得退出壁壘高,這也導致了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的低效率。
(二)市場行為
市場行為主要包括價格行為和非價格行為,鄉村旅游產業的市場行為是指與鄉村旅游有關的政府、村民、社區、旅行企業等相關經營主體在市場結構的約束下,為了獲得更好的市場績效如利潤、市場占有份額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行為措施。在價格行為方面,價格競爭過度。由于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產品差異化小,進入壁壘低、退出壁壘高,使得價格行為成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從而造成了激烈且低端的價格戰,一些旅游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而采取一些不合理的定價行為。在非價格行為方面,非價格競爭又不足。首先,由于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相關法律法也是處于發展過程,還不健全,導致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缺少創新與競爭,使得產品差異化競爭較弱。其次,由于大多數旅游企業受自身和客觀約束,沒能真正意義上對品牌競爭進行規劃及實施,使得品牌競爭也不明顯。最后,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效益,許多企業希望通過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來實現這些目標,但由于各種環境條件所產生的不利因素使得很多結果適得其反[6]。
(三)市場績效
首先,我國鄉村旅游總收入和游客總數正在大幅增長。從宏觀上看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但是從微觀上看,必須弄清楚的是鄉村旅游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景區門票,而圍繞旅游核心要素的大部分住宿和餐飲行業卻處于虧損狀態,這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旅行社、飯店、酒店等業務管理不善;另一個是由于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導致相關旅游企業利潤率低下。其次,從利潤水平來看,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處于向外部延伸的階段,表現為隨著時間推移,旅游市場擴大,相應的旅游企業的數量在增加,但是整體上市場競爭激烈,就經營主體而言,其力量較弱,不具有競爭優勢??傮w上看,我國鄉村旅游的市場配置效率不高,相關的經營主體經營管理水平低下,雖然量在增長,但發展速度緩慢,沒有形成鄉村旅游產業的集群,尚未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四)內卷化成因
1.鄉村旅游市場主體薄弱受制于鄉村旅游起步晚、起點低等問題,鄉村旅游市場主體薄弱特征較為明顯,與新時代所要求的組織方式不匹配。從鄉村旅游的發展來看,目前其經營主體大多是家庭或者個體,采取自發性的農家樂經營方式經營。雖然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外來資本的投入,但受制于鄉村景區分散、開發難度大等約束,也只能采取家庭或者個體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方式就造成了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涉及的相關行業的發展,如民宿、餐飲等行業沒能達到規?;?、專業化的經營水平。并且,這種經營方式很難找到自己鄉村具有核心吸引物的亮點,不能因地制宜的定位自己的發展特色,造成鄉村景區輻射力度及知名度都不高的現象。再者,經營主體小、散、弱就意味著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政府很難進行有效的管理及監督,就會造成很多地方盲目、無序地開發,使的生態資源遭到破壞,帶來無序競爭和資源消耗,降低了經濟、社會、文化效率,從而帶來了鄉村旅游產業的“內卷化”。2.政府主導力量太強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政府和旅游企業大多選擇開發旅游資源豐富但經濟條件落后、發展緩慢的村莊,這樣的特征就導致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就要采取政府指導的發展模式。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政府的主導力量越來越強,同時,又這種主導力量所帶來的弊端也顯現出來。近幾年,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政府整合多方資源,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頒布相關的政策引導,實施管理規范等來刺激及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在人才、技術、土地、組織、資金等方面都給予了堅實大保障,可以看出其主導力量十分強硬。但是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還得靠鄉村的內生動力,如果政府一直維持這樣對待主導力量,使得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很吸引外界資金的投入,而越來越依賴政府,讓市場的力量不能充分發揮,造成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引起鄉村旅游產業的“內卷化”。3.鄉村旅游發展效益不高前面基于產業組織理論的視角,用SCP范式分析了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發現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一方面存在規模小、市場集中度水平低,產品差異化小、同質化競爭問題較為突出,市場進入壁壘低、退出壁壘高等問題,從而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另一方面在價格行為方面,價格競爭過度,在非價格行為方面,非價格競爭又不足。這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鄉村旅游發展效益不高,如下表所示,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的接待人次為30.9億人次,同比增長了3.00%,鄉村旅游收入達到了8500億元,同比增長了6.25%。但通過進一步分析,與全國旅游總體進行比較,可以發現鄉村旅游收入增長與鄉村旅游的人次增長并沒有保持一致,且每年的差距逐步增大,表現出“內卷化”特征。
四、鄉村旅游業產業內卷化的破解路徑
(一)因地制宜布局鄉村旅游產業
鄉村旅游最初起源于農業旅游,不同于大規模的城市旅游和景觀旅游,其本質是一種“農業景觀+鄉土文化+旅游”的農文旅融合的旅游。因此,破解鄉村旅游產業“內卷化”時,政府及相關旅游企業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好頂層設計,在充分開發利用本土旅游資源優勢的同時,也要結合本地鄉土文化,注重生態、文化等的保護和傳承,合理布局鄉村旅游產業。首先要充分利用發揮當地資源環境,加強對資源的整合力度,打開全面布局、全景開發的宏觀格局。其次是圍繞自己鄉村特色定位,進行景觀、村容村貌的改善。對現有農村違章建筑進行合理拆除,對危房進行及景觀進行修復,整治農戶庭院、建筑外觀,提高村容村貌,突出鄉村特色,美化鄉村旅游產業環境。
(二)提升鄉村旅游產品品質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鄉村旅游產業成為許多鄉村地區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然而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游產品大多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同質化現象嚴重,鄉村旅游產業去“內卷化”必須考慮如何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質量,促進鄉村游提質增效。首先,積極探索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采取“企業+合作社+村名”、“黨支部+企業+村名”等經營模式,創新經營主體,盤活閑置資源。通過科學公平劃分空閑的農房、土地、閑置的學校等建筑物、相關配套的旅游基礎設施、自然景觀以及旅游資源等,促進資源轉化為資產,以入股的方式將農村的各項閑置資源盤活利用。其次是加強鄉村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打破原有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業態。將鄉村旅游產業同種養殖業、農產品和鄉村旅游產品加工業結合起來,精準設計其深度融合路徑,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地方的特色的產研學文化、觀光體驗、生態旅游、康養文旅等項目,推動鄉村旅游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三)加強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
旅游產業主要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大核心要素展開的旅游活動,是一種服務業,而鄉村旅游產業的從業人員的服務態度、個人素質與技能水平對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破解鄉村旅游產業“內卷化”的過程當中,應注重旅游產業的人才培養,加強建設旅游人才隊伍。一是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旅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創新人才引進機制,讓這批復合型的人才積極主動產業到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其次是調動當地居民的積極性,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激發當地居民的內生動力,定期開展相關技能的培訓,培養其成為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新型職業居民,加強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為鄉村旅游產業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四)推動政策優化,提供資金保障
多渠道籌措資金,落實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資金保障。結合相關政策,向鎮政府、縣政府申請鄉村振興產業扶持資金。村干部及相關負責人走訪對口扶持及縣級龍頭企業,宣傳鄉村優勢產業,實施“點對點”引資。吸取村民閑散自有資金入股合作,選取地區涉及“三農”信貸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合適的融資擔保產品,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小貸款,增加產業發展資金來源渠道。在人才保障方面,注重培養和引進結合,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深化鄉村人才制度改革。
作者:余美娟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
- 上一篇: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方式與策略
- 下一篇:探究書法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的運用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