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時間:2022-08-09 09:30:36
導語: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貫徹實施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戰略舉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綱要》同時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學校的所有課程都承擔著傳授知識技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功能,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針對高職學校《導游業務》課程思政的現狀進行分析,從充分調動教師課程思政的教學積極性、充分挖掘思政內容、多角度融合,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積極探索高職學校《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關鍵詞:“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導游作為國家的形象大使,是國家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和宣傳者,擔負著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維護國家形象、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導游業務》課程高職學校旅游專業群的核心課程,是在《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基礎上,開設的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通過學習本課程,掌握導游服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具備良好的導游服務職業素養,能規范地從事景點講解、展覽講解、導游服務等工作。本課程重在培養學生扎實的導游技能以及優良的職業素養,是導游員工作的指導和標準,是未來的導游員工作實踐的基礎,所以推進高職學校《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職學校《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教材重專業而輕思政
雖然旅游學科總體起步較晚,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旅游業在近二十年發展勢頭突飛猛進,旅游類的教材也大量涌現。目前《導游業務》教材類型豐富,數量不斷增加,總體看來,《導游業務》的教材更側重于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結合,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或方法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注重實用性與業務的可操作性,缺乏深入挖掘《導游業務》課程思政的教材以及從思想政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角度編寫的教材、導游案例及相關案例的分析。
(二)課程思政資源開發不足,教學方法單一
在《導游業務》課程思政的教學中,思政資源是教學的重要內容,而課程思政教學資源開發不足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搜索并挑選出合適的資源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但此環節也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開發者的人數、開發者本身的認知,資源使用的難易程度,開發財力的投入等。《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目前普遍為傳統填鴨式教學,照本宣科,理論性強,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枯燥乏味,從而影響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三)任課教師課程思政認知不夠,教學經驗不足
《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是通過教師對思政資源的理解、開發、設計、執行和評價等過程達到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占到了主導作用,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往往也直接取決于教師。而在實際教學中,任課教師的思想政治認知與教學能力都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一方面任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不足,對思政教育存在誤區,認為思想品德和政治的教育工作應該由思政課教師完成,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更多把課堂教學放在了專業教學上,注重專業教學目標的完成,而忽視學生德育方面的培養;另一方面任課教師普遍精通專業,但課程思政能力不夠,缺乏對課程思政資源開發的能力,缺乏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的教學經驗,教師反饋不會講是《導游業務》教學中遇到的難點。
二、高職學校《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一)充分調動教師課程思政的教學積極性
參與課程思政比賽,提高教師能力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建設,不斷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目前不少高職院校中都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大賽。參與大賽不僅是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學術水平等方面的檢測,更是對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策略以及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考量。通過比賽,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及作用,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促使課程思政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并且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提升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能力,真正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研”。
(二)充分挖掘思政內容
在挖掘課程思政資源時,應充分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學習特點以及學習的興趣,高職學生對《導游業務》課程所對接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興趣較高,且對未來從事的該行業充滿了興趣,希望更多地知曉未來從事行業的情況與信息,所以希望通過教師能夠更多地了解在行業中的情況,明確努力的方向。教師應在完成專業教學、補充行業知識與行業前沿信息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完成思政教育,將專業知識與能力教學與課程思政緊密融合,尋求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思政元素融匯于《導游業務》的教材、課堂與實踐、教師與學生頭腦當中,通過專業滲透和知識融合的方式,達到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同向同行的目的[2]。
(三)多角度融合,提高教學效果
1.課內、課外融合在《導游業務》教學過程中,除了課堂教學以外,還可以將課堂進一步拓展到課外,利用課外的時間完成學習、實踐等教學任務,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課內理論學習與課外實踐教學有機互動,不斷拓展育人路徑,讓學生親身實踐銘刻下更深的感悟。例如,導游業務第八章引導文明旅游,結合團委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學生親身體驗在景區內實地引導游客進行文明旅游,增強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文明旅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又如,第十五章旅行社飯店景區知識,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入旅行社,通過觀察、了解旅游企業疫情下旅行社的生存情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旅行社生存及未來的發展,樹立學生的危機意識及創新意識。2.線上、線下融合目前由于高職院校線上互聯網課程平臺的普及,各院校也開始大力推廣和建設線上課程。任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課程平臺的優勢,建設《導游業務》線上課程,線上課程資源不僅包括課程所有的教學課件及電子教材、教案等,同時還包括滿足課程思政的所有資料,例如涉及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電子教學資料、教學視頻及作業等,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完成學生基礎知識學習、課堂輔助教學、課堂測試、完成作業、課后測評等教學環節,而線下課堂則重在解決教學重難點、完成能力的培養與道德的養成,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有機融合,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完成專業教學的目標以及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3.教材、活頁教材融合課程思政教學中教材占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課程思政不是要增加學時、另起爐灶,而是在現有教材基礎上畫龍點睛和錦上添花。目前《導游業務》教材使用較為廣泛的是全國導游資格考試統編教材,考試大綱根據教材而設定,編寫組根據新提法、新變化和新知識點對教材內容每年進行更新與修訂。所以在教學中,由于教材更新速度快,又是導游證考試的指定教材的原因,重新編寫教材的意義不大,因此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創設活頁教材,補充教師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同時由于活頁教材內頁可以抽出,或加入新書頁,既可以根據新趨勢、新變化等調整課程思政資源的內容,而不對整體教學內容產生影響,也可以根據統編教材的更新和修訂隨時調整、不斷更新,與《導游業務》考證教材同步,更具有靈活性,方便教師課程思政內容教與學的順利開展[3]。4.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課程思政是在教學過程中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在《導游業務》課程思政的教學中,要根據課程思政的資源,選擇合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導游業務》課程中常用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實地考察法、示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在使用這些教學方法的時候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讓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讓枯燥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評價
《導游業務》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即學生《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師必須明確課程思政要達到育人的目標,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評價中應該注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任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成長、注重過程評價,注重道德、習慣的養成,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二是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包括教師的自評與學生的評價兩方面。教師自評重在教師的教學反思,通過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通過學生填寫課后的評價表,及時反饋課堂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教師能夠掌握課堂中學生的興趣點、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三是教學督導評價。通過教學督導的形式,評價教師在課堂內課程思政的教學情況與教學效果,能夠引導教師規范教學、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促進效果[4]。
(五)強化教學規范與教學管理
1.加強教學大綱建設、將課程思政教學落地教學大綱是根據課程的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所編寫的教學指導性文件,通常以綱要的形式規定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以及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學大綱是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和評估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準則。加強教學大綱的建設,有利于通過規范性文件強化任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加強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真正做到將課程思政教學落到實處。2.加強教學監督,規范教學管理課程思政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光靠教師個人的開發與設計是無法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將課程思政教學作為學校教學的一項規章制度,通過督導、檢查、考核、評價等手段有效地做好課程思政的教學管理工作,科學構建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內容體系和評價體系,形成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全面提高立德樹人的成效。
(六)符合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
國家與社會在全面發展期間,需要高校培養出具備更多知識技能、良好職業道德風范的素質人才,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能力、職業技術,并且還要發展學生高尚的品格以及大無畏的奉獻精神,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彰顯自身強大的能量。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發展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忽視了學生思想的培養,這樣所培養出來的專業技能人才難以保證文化道德素養的提升,也會導致學生在步入社會中存在自私自利的性格,破壞社會的風氣,影響社會的進步。促進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整合,可以以思政教育為目標,培養學生思想道德文化素養,感受更為健全的思想熏陶,樹立正確的人生發展目標,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學校“導游業務”課程思政在實際教學上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不僅要有效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充分挖掘課程思政資源,還要能從多方面融合,正確開展教學評價,保證教學大綱的積極落實。并且,針對社會對人才要求加以分析,并針對性教學,針對其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真正體現課程思政作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可以讓學生獲取到更多知識,從而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推動人才更好向前發展,為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徐波,趙丹,齊佳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在課程思政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導游業務為例[J].旅游縱覽,2021(14):34-36.
[2]陽玉珍.高職“導游業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J].當代旅游,2021,19(27):91-93.
[3]陳艷.高校“導游業務”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3(6):81-85.
[4]邊玉柱,楊丹,王玥.課程思政背景下地方高校外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研究[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會議論文集,2021-05-16:392-396.
作者:張燕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現代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
- 下一篇:鋼琴教學及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