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樂團組建與訓練分析
時間:2022-08-16 08:44:57
導語:中學生樂團組建與訓練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課程是中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音樂課程、組織音樂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釋放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組建中學生樂團,舉辦團體活動,充分發揮音樂課程的優勢,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關鍵詞】中學生;樂團;音樂
中學生樂團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但是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中學生樂團的組建工作并不是那么順利,所以音樂教師就需要制訂明確的計劃,利用科學合理的手段組建樂團并開展訓練。
一、中學生樂團組建
中學生樂團組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明確選拔機制、建立規章制度,這是因為樂團本身就是一個群體,如果不能規范選拔機制、建立規章制度,就無法對中學生形成約束,一旦學生缺乏約束,那么即便樂團順利組建,也無法在之后的訓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明確選拔機制,制訂選拔方案
明確選拔機制是組建中學生樂團必要的前提工作,因為并非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參與樂團,在組建樂團的過程中,如果樂團內部不進行選拔,那么在訓練的時候,部分學生就可能因為自身的原因影響整個樂團的訓練節奏,最終阻礙整個樂團的發展。所以,音樂教師在組建樂團的時候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需要制訂明確的選拔機制,以正確的選拔方案為樂團的組建吸納人才,這樣才能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同時,在合理的選拔方案下,樂團所招納的學生往往都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這會為樂團未來開展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下面的中學生樂團選拔方案為參考案例[1]。1.以班級為單位海選,選擇具備音樂素養的學生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課堂的教學反饋了解不同班級學生的音樂素養,然后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海選,這樣就可以選擇出具備一定音樂素養的學生,然后教師再征集這部分學生參與樂團的意愿,選擇其中擁有強烈參與欲望的學生,確保樂團在組建之初就可以擁有一定實力,為之后的樂團訓練做好準備。2.舉辦校園音樂比賽,吸納優勝者參與中學生樂團音樂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觀察存在局限性,很有可能疏漏部分具有較強音樂素養的學生,如果在組建樂團的時候可以引入這部分學生,就能夠增強樂團的整體實力。因此,音樂教師就可以基于這一背景舉辦校園音樂比賽,評選比賽中的優勝者,然后再從優勝者中選取具有參與樂團組建意愿的一部分人,這樣就可以快速壯大樂團,讓中學生樂團擁有一定基礎[2]。3.引導主動參與報名,篩選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中學生樂團不能只吸納擁有一定音樂素養的學生,還需要考慮學生自身對音樂的興趣,因此音樂教師可以與班主任合作,從班級中篩選出對樂團活動感興趣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雖然可能缺乏音樂素養,但是他們可以保證樂團的凝聚力,為中學生樂團持續注入活力。
(二)建立規章制度,促進團隊組建
規章制度是對樂團成員最基本的約束規則,如果忽視規章制度,那么樂團內部的凝聚力就會降低,這樣就沒有辦法保證樂團的基本訓練,而合理的規章制度不僅可以增加樂團的凝聚力,還可以構建團隊積極的面貌,讓整個樂團有序組建與運營。在建立規章制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定時訓練在建立中學生樂團規章制度的時候,首先需要明確定時訓練的制度,因為如果無法做到定時訓練,樂團成員的團體意識就會逐漸淡化,甚至會在后期出現成員退出學生樂團的情況,這很有可能影響樂團其他成員的情緒,導致整個樂團成員情緒低迷。所以音樂教師在建立規章制度的時候需要注重定時訓練,這樣才能提高樂團成員的整體情緒,培養中學生的團隊意識。2.定期活動與定時訓練一樣,定期活動是建立規章制度中的重點內容。定期活動與定時訓練雖然有些相似,但是作用與目的完全不同。在訓練的過程當中,音樂教師與學生往往是從師生的角度去溝通;在活動當中,音樂教師與學生往往是以平等的角度溝通交流,這對增強中學生對樂團的歸屬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可以每周末組織學生活動,活動中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樂團中的學習成果,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感受,通過這樣的形式拉近彼此的距離。通過定期活動,音樂教師還可以培養樂團成員之間的默契,這對樂團的穩步發展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3]。
二、中學生樂團訓練
訓練是中學生樂團不斷進步的源泉,如果缺乏訓練,即便是學生擁有良好的音樂素養,在演奏的時候也很難形成默契,因此音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推進樂團的訓練。
(一)聘請專業教師,展開專業教學
在中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當中,部分音樂教師雖然擅長專業音樂知識教學,但是對于組建樂團,開展樂團音樂訓練則毫無經驗,雖然憑借深厚理論知識也可以促進樂團成員音樂水平的提升,但是同樣也會因為音樂教師缺乏組織樂團訓練的經驗,而對樂團的發展帶來一定限制。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學校就需要聘請專業教師,展開專業教學,這樣中學生樂團的音樂水平才能得到穩定提升。例如,學校可以聘請具備組建學生樂團經驗的專業教師開展訓練,然后專業教師就會對樂團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促進樂團成員音樂水平的提升,校內音樂教師也可以在樂團訓練的時候旁聽,以此積累樂團訓練的經驗。
(二)開發校本課程,展開針對訓練
不同學校的情況不同,如果只是使用統一的音樂教材進行教學,那么就很難對學校內樂團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與解決。因此,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對中學生樂團的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分析,然后以此為基礎開發校本課程。因為校本課程本身就是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開發,所以在對樂團成員開展校本課程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校本課程的優勢展開針對性的訓練,這樣就可以彌補樂團存在的缺點,從而使樂團的音樂水平得到不斷提升[4]。
(三)進行線上指導,提高個人技能
傳統的線下課程在訓練中學生樂團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因為樂團的人數過多,音樂教師無法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指導,再加上部分樂團成員可能較為內向,即便在訓練的時候出現問題也不會主動請教音樂教師,這種情況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樂團的發展。因此,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音樂教師就需要根據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線上指導,鼓勵學生通過線上課程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請教音樂老師,這樣音樂教師就可以更全面地照顧到樂團當中的每個成員。例如,音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軟件創建班級群,然后課余時間在班級群中對樂團成員展開線上指導。內向的學生在線上聊天的過程中也可以敞開心扉,將自己在音樂訓練中遇到的問題與音樂教師分享,音樂教師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就能有效掌握每一個樂團成員的訓練狀況,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線上指導,綜合提升樂團成員的個人音樂素養。
(四)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中學生樂團是一個團隊,想要有效開展樂團訓練工作,就需要培養每個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這樣才可以從整體的角度提升樂團成員的音樂水平。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可以有效培養樂團成員團隊協作意識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引導樂團成員組成不同的小組,然后以此為基礎展開音樂訓練,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訓練中互相合作,實現共同進步,進而培養每一個成員的團隊精神。例如,在開展訓練之前,音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內均有音樂素養較好的學生和音樂素養一般的學生,這樣在訓練與合唱的過程中,音樂素養較好的學生就會主動帶領音樂素養較一般的學生學習,實現小組的整體進步,還可以有效培養樂團成員的團隊協作意識。
(五)開展視聽練耳,促進基礎生成
視聽練耳是音樂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第一步。在學習的時候,視聽練耳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認識樂譜,另一部分則是通過聲音感知音樂。在組織樂團訓練的時候,部分學生擁有一定的音樂素養,但是這并不能代表整個樂團成員都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因此對樂團成員開展視聽練耳基礎訓練,就可以從整體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促進學生在培養基礎能力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最終提升樂團整體的音樂素養。
(六)制訂培訓計劃,促進綜合發展
合理的培訓計劃是促進中學生樂團發展的關鍵,如果在樂團訓練的過程中沒有合理的計劃,學生就無法將所學的音樂知識構建成體系,進而導致樂團的整體音樂素養無法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中,音樂教師就需要合理制定培訓計劃,從基礎音樂知識開始,逐漸進階提升教學難度,這樣就可以在夯實基礎的同時促進樂團的綜合發展。例如,在樂團訓練之前,音樂教師可以先根據中學生樂團的組建情況對成員進行聲樂訓練,引導他們敢于在訓練中歌唱,然后再融入默契訓練,讓樂團成員在合唱的時候可以保持默契,最后再展開音樂理論知識教學,學生在敢于歌唱且擁有一定默契之后,就會更高效地學習音樂理論知識,并以此為基礎促進整個樂團的發展。
(七)組織團體表演,提升樂團質量
從樂團組建時起,就注定要面對登臺表演,可是登臺表演不僅對樂團整體的素養有要求,還對團員的心理素質和表演經驗有一定要求,如果貿然登臺表演,就會因部分樂團成員沒有準備好而出現表演狀態不佳的情況,而這并不是提升樂團素養或者學生個人素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借助情境創設這一教學手段,組織樂團成員進行現場表演,這樣才能幫助其積累表演經驗,快速提升樂團的整體素養。情境創設是一種以還原場景為核心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在使用的過程中會以教學內容為核心還原場景,運用實際場景進行訓練,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幫助學生積累經驗。例如,在組建中學生樂團之后,每日訓練結束,音樂教師可以隨機挑選一些團員作聽眾,聽眾應當不限制群體,教師、學生都可以。教師可以組織樂團進行團隊表演,幫助樂團成員積累演出經驗。此外,教師還需要在樂團演奏的過程中認真分析樂團的演奏情況,找到樂團在演奏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這樣才能給予其針對性的指導,不斷彌補樂團的不足,從整體上提升中學生樂團的質量。
(八)展開分層教學,提升學生能力
樂團在組織完畢之后很容易出現學生音樂水平差距較大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樂團就無法有效相互配合完成表演,甚至部分水平較差的學生還會因為在演出中影響樂團表演而產生自卑的情緒,進而對參與演出產生排斥心理。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音樂教師就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能力,避免學生個體能力不足的情況,實現樂團成員整體素養的有效優化。分層教學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教學策略,在應用這種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會按照一定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教師就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音樂教師可以根據中學生樂團的實際情況,將樂團中的學生分成兩個層次——音樂素養較好的學生以及音樂素養一般的學生。在完成分層之后,針對這兩個層次的學生提供針對性教學。對音樂素養較好的學生,音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側重幫助學生積累表演經驗;針對音樂素養一般的學生,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注重技巧性教學。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樂團成員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從而形成良好的配合,這對中學聲樂團的組建與訓練十分有利。
三、結語
中學生樂團的組建與訓練對于音樂教師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音樂教師需要在樂團的創立與訓練過程中投入大量精力,認真制訂樂團的訓練規劃,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樂團成員的音樂素養,打造一支優秀的中學生樂團。
【參考文獻】
[1]匡志芳.組建高水平中學生交響管樂團模式探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8.
[2]任雯.漫談中學生民族樂團中弦樂二胡聲部的訓練要素[J].北方音樂,2019(15):166-167.
[3]侯曉龍.關于對中學生交響管樂團排練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9(20):183-184.
[4]蘇錫鵬.淺談中學生民族樂團的組建與實踐——以泉州五中民族樂團為例[J].求學,2020(15):44-45.
作者:蔡嘉欣
- 上一篇:小學體育教學應用趣味田徑教學方式
- 下一篇:史料教學法在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