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8-17 11:24:10

導語: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問題及對策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快速實施的進程中,旅游業的發展也越發火熱,并且傳統村落旅游也已成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占有廣闊的市場份額。在這種形勢下,傳統古村落與旅游的融合推動經濟發展的研究勢在必行。基于此,通過對當下傳統村落旅游產業的發展進行研究和分析,陳述當下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村落旅游與鄉村振興的深層次關系,進而就傳統村落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即打造特色傳統村落旅游項目,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創建規范化人才培養和引進體系。

關鍵詞:傳統村落;旅游發展;鄉村振興;鞏固脫貧

一、傳統村落旅游發展鞏固脫貧成果的現狀

(一)傳統村落旅游市場空間廣闊

近年來,鄉村旅游逐漸成為旅游業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全國上下掀起鄉村旅游熱,加上由于國家政策對于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持,這對傳統村落旅游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積極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很多傳統村落都將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整合開發成旅游資源。隨著脫貧攻堅的勝利完成、人均國民收入的提高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在人們心中已經不再是“奢侈品”,已經轉變成人們休閑娛樂的必需品。旅游市場經濟不斷增長,并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源泉。

(二)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增加村民收入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分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資源。伴隨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相應的服務產業如餐飲、住宿、娛樂等配套設施也相繼而生,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業的服務水平,而且也給鄉村居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些就業機會不僅能夠吸納臨近地區的閑散勞動力,使村民收入得到增長,而且有利于改善鄉村的自然風貌,吸引更多的外來游客。

(三)鞏固脫貧成果明顯

經過近些年在脫貧攻堅中的實踐,旅游業對農民收入提高的助力作用已是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傳統村落想方設法挖掘自身旅游資源,相關政府部門也給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鄉村旅游為脫貧攻堅帶來的成果顯著。鄉村居民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收入顯著提高,有些甚至能夠達到小康水平。

二、傳統村落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文獻查閱發現,目前全國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水平普遍較低,大多處于一種初始化的狀態。而且自從國家對傳統村落提出保護要求以后,各級省政府便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對本省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同時不斷探索傳統村落旅游開發路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實施鄉村振興。但是從整體來看,傳統村落旅游開發路徑比較傳統,個性不夠獨特,沒能找到一條長效發展之路。目前,鄉村在旅游開發中的利用形式主要有風景名勝區、農舍和度假區等,發展狀況良好,但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自然資源開發問題

1.單一化、同質化傾向嚴重。在對村落旅游利用過程中,大多數傳統村落沒能真正挖掘當地特色文化與獨特地方性產品等相結合開拓的屬于自己村莊的個性旅游產品。一般來說,往往推行的都是門票經濟模式,簡單開展古建筑觀賞項目。這種形式導致游覽形態老套,游客只能是“逛街式”地游覽,并不能與當地民俗風情產生共情,更難以讓游客產生二次游玩的欲望。同時,由于旅游商業模式過于陳舊、相對簡單,同類區域容易出現雷同,游客產生審美倦怠。同質現象的出現必然使相鄰村落之間產生競爭關系,擾亂市場秩序。2.旅游市場空間狹小。現存傳統村莊的資源大多為歷史建筑,而且這主要包括住房、廟宇、祠宇、戲臺、村堡及其他歷史建筑,這就要求游客具有一定量的相關知識才能真正發現其中價值所在。而旅游不是科研,不能去要求每個人都能有這方面的知識才能,更不能把市場縮小為只靠專業人員來支撐。游客外出旅游的目的多數是為了放松身心,如果當游客聽完導游講解之后,仍然一頭霧水時,那就只能說明產品本身存在問題。這說明,旅游開發過于依賴不可移動物自身,沒有挖掘其所蘊含的故事和文化,沒有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優勢產品。

(二)商業利用問題

1.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部分地區的傳統村落雖然旅游發展態勢良好,但這是倚仗其獨有的資源亮點,而整體旅游相關配套設施卻沒有呈體系發展,例如住宿、出行、飲食、購物等方面尚未完善。首先,機場數目和航班線路嚴重不足,無形中過濾掉了大量外地游客;其次,各臨近景點之間鮮少直通道路,不能實現空間上的快速移動。在住宿方面,多數村落景區無品牌酒店,幾乎全部依賴本土小旅店,服務水平差強人意;部分區域酒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要求;更甚者,有些地方只有民宿,它們沒有統一的服務管理規范,經營混亂,入住體驗感差。在飲食方面,未能打造出具有鄉土氣息的純正地方性品牌連鎖門店。游覽項目和紀念商品開發力度明顯不足,“義烏化”現象嚴重,產品千篇一律,很難激發游客興趣和消費欲望。2.產業支持薄弱。傳統村落保存至今是經濟文化發展處于落后狀態下的被動結果,社會相關法律和政策管控也產生了輔助作用[2]。在鄉村既要保存又要發展經濟養活村民的情況下,眾多村落首先想到的經濟項目就是開發招商引資發展旅游產業。而當地居民在迫切致富的強烈愿望的驅使下,開始利用自身擁有的房屋建筑開展農家樂,這不僅與當地旅游發展的大勢相符,而且也能夠提升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但隨著農家樂的建立和發展,傳統村落原本擁有的樸素和自然,游客之前能夠切身體驗到的真實的鄉村體驗感也被逐漸濃烈的商業氣息給扼殺了。另一方面,因為少數傳統村落處于繁盛地帶,那里的基礎設施不夠齊全而且不能隨意建造,游客帶來的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很好的處理,這也造成了自然環境的污染從而使村民居住條件下降。

(三)資金與人才支持薄弱

1.資金支持渠道匱乏。傳統村落在經濟發展處于極端狀況、交通不便且歷史事件發生率低的地區的保存狀況比較好。但在這些地方開展旅游首先就要解決道路交通問題,確保游客能夠進得去、出得來,因此就要搭橋建路并開設便捷的來往交通車輛,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就目前來看,村落開展旅游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但這對于村落資源開發來說,財政支持無異于杯水車薪,資金匱乏會降低村落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和可持續性,會使得脫貧成果難以長久地維持。2.專業性人才匱乏。目前來看,傳統村落旅游的商業模式以村民自主經營為主,在當地政府出資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居民出資進行日常修繕的基礎上,村中能人或政府帶動農戶自主經營一些商業活動。目前,這類商業項目以民俗、賓館為主。加之多數傳統村落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因而那些有能力有才華的人才不愿意前往工作。如果建設者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那么又何談新產品的開發與創新。長此以往,村落旅游經濟的發展就會以失敗而告終。

三、傳統村落旅游發展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機理

(一)傳統村落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推動機制

傳統村落要想發展旅游,必須首先保護村落。一方面是對傳統建筑和民眾氣息的保護,由于旅游發展的光明前景能夠促使當地居民自覺接受素質教育,從而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和道德觀念,打造高素質的村民風氣;集中維護和保護當地傳統文化建筑、街道和房屋等,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氛圍。另一方面是對傳統文化和傳統民俗的保護,在進行村落旅游開發的過程中需要研究當地民俗文化并適當創新,讓人們在現代化的設施中感受傳統文化。并且,可以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專門打造具有民俗氣息的游覽場館以供經過搜集和修復的一些能夠記錄當地文化特征的圖片、生活器具和手工作品等在此展覽。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對傳統村落的民俗和文化進行搜集、整理和重現,從而對傳統文化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在發展鄉村經濟的過程中,外部能夠得到國家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內部主要依靠利益的驅動。村民在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又得到政府的支持,使他們更加積極努力地開展鄉村旅游項目。

(二)傳統村落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現實依據

村落旅游打破了鄉村傳統的創收模式。村民不再依靠傳統農業勞作獲得收益,提升村民的收入不再只是“靠天吃飯”,這也給那些處于惡劣自然環境下的村莊的居民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鄉村旅游的發展,還能提高村民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認同,從而增強對實現鄉村振興的自信。

四、傳統村落旅游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

(一)打造特色傳統村落旅游項目

只有充分挖掘各個傳統村落的地方文化、資源特色并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具有地方區域特色的旅游項目才能夠維持村落旅游市場的長久性發展。為此,當地政府要引導當地居民對傳統村落自身所蘊含的獨特的可移動和不可移動資源、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活環境、當地村民等一切資源與旅游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融合,尋求推動鄉村振興、村民致富的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夠打造出與眾不同的旅游項目,而不是同類化的“義烏化”旅游項目。也只有如此,才能夠營造良好的營銷策略,吸引游客絡繹不絕地前來體驗游玩,脫貧攻堅的成果才能夠得到鞏固和提高。

(二)加大國家支持力度

傳統村落作為國家保護的資源,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國家應加大對它的監督、管理力度。對于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應究其原因,找到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定完善規章制度并對相關服務人員進行培訓,為傳統村落旅游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此外,在資金方面政府可以針對當地具體情況適當減免傳統村落旅游的稅收,并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加大對傳統村落旅游項目的投資力度,從而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三)創建規范化人才培養和引進體系

目前,專業性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傳統村落旅游持續向好發展的巨大阻力。一方面,傳統村落大多地勢偏遠、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另一方面,鄉村的薪資待遇也不及大城市。因此,創建規范化的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工作也是促進村落旅游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處。當地干部和地方企業家要針對本村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人才培訓體系,并定期邀請專家對當地居民進行專業培訓,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該地的旅游服務水平,此舉也有助于培育當地自己的專業旅游人才。此外,政府部門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適當給予政策優惠和經濟補貼以吸引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只有這樣,村落旅游才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從而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脫貧成果得到鞏固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優化傳統村落旅游發展模式。盡管近年來鄉村旅游已經幫助我國部分地區實現了脫貧,而且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但是鄉村旅游經濟想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有效助力鄉村振興確實還有不少有待優化之處,如產品“義烏化”、專業化人才短缺、鄉村環境污染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引進專業化人才,挖掘地方特色打造與眾不同的旅游產品,同時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才能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中國去年鄉村旅游收入超7400億元農業農村部提五項措施促升級[EB/OL].中國新聞網,2018-06-15.

[2]鄶艷麗.我國傳統村落保護制度的反思與創新[J].現代城市研究,2016,(1):2-9.

作者:鐘貞 陸衛群 單位: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