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8-18 10:56:09

導語:再生稻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再生稻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摘要:通過對洪湖市再生稻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優勢進行分析,從生產、農機農藝、加工、銷售和政府5大層面提出了解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再生稻;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再生稻是指頭季稻收獲后,依靠適當的溫、光、水、肥條件,通過專業的管理手段,促使稻樁上的休眠芽繼續成長并分蘗結實,再收獲一季的稻谷。近幾年洪湖市再生稻種植面積穩定在2萬hm2左右,用再生稻替代一季中稻,對促進種植主體增產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1]。洪湖地處湖北中南部、江漢平原東南端,東倚浩浩長江,緊鄰武漢市漢南區,南接八百里洞庭湖,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洪湖市再生稻種植以大棚集中育秧,機械插秧為主,品種以“豐兩優香一號”為主。已創建沙口再生稻高產示范區、烏林再生稻試驗示范區、峰口富硒再生稻示范區。2020年由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等單位組織的專家對洪湖再生稻示范區進行實割測產,頭季產量9.30t/hm2,再生季產量6.79t/hm2,兩季產可達16.09t/hm2。洪湖市再生稻產業發展已基本形成,以春露合作聯社為主的相關市場主體負責種植、收購、加工及銷售,市場主體的參與標志著再生稻產業發展正逐漸走向成熟。目前,洪湖市再生稻已獲得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證書,每年可銷售再生稻大米3萬t,銷售產值將近3億元。

1再生稻產業發展優勢

1.1資源優勢

(1)氣候適宜。光熱條件充足,降雨、灌溉用水充足,無霜期長,是水稻種植的理想區域。(2)土壤肥沃。土壤由湖相沉積物發育而成,有機質含量高,有利于發展富硒、富鋅功能稻。(3)無污染。灌溉水質優,空氣、土壤無污染,適宜生產綠色高品質優質稻。(4)交通便利。緊鄰武漢、湖南岳陽等地,交通條件便利。

1.2技術優勢

與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長江大學開展技術合作,目前已聯合開展品種貯備篩選試驗、缽苗機插試驗、頭季稻寬窄行栽插機械收割減損試驗、利用控失肥和緩釋肥替代頭季稻促芽肥施肥試驗、側深施肥試驗以及“稻-再-肥”優化模式等一系列試驗。在再生稻產業發展過程中,集成推廣運用大棚集中育秧壯秧保苗技術、機械化插秧保密度技術、綠色防控和病蟲害統防統治融合推進保安全技術、合理選配收獲機械減少碾壓保成苗技術、稻再肥模式保品質技術等五大技術。

1.3品牌優勢

以春露合作聯社為主的相關市場主體負責種植、收購、加工及銷售,已基本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在以袁隆平院士兩次為洪湖再生稻題詞:“洪湖·中國再生稻之市”、“春露催再生,輕簡惠稻農”,為招牌的大力宣傳下,洪湖再生稻品牌市場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正在進一步提升。

2存在的主要問題

洪湖市再生稻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

2.1重視不足

再生稻還未作為一季糧食種植面積納入統計,沒有享受種糧補貼,政策上沒有支持。部分農民認識不夠,種植積極性也不高。

2.2技術不到位

目前,洪湖市再生稻雙季產量平均水平僅12.0t/hm2,若技術到位,完全可以達到16.0t/hm2以上。主要原因是再生稻品種選育尚未取得重大突破,栽培技術推廣到位率不高:播期偏遲、栽插密度不夠、水肥管理不到位、病蟲害防治不到位、留樁高度不夠,機械化生產的研究和推廣力度都不大,區域間發展不平衡。

2.3收割機具不配套

再生稻機械收割碾損較大,現有普通收割機收割頭季稻時其履帶會碾壓30%~40%的稻茬,導致頭季機械收割比人工撩穗收割的再生季稻谷產量損失35%左右。需改進生產技術,研發新型高效適用的收割機械。

2.4產業不配套

首先是設備配套不全,缺乏精深加工。再生稻整精米率只有40%左右,大部分副產品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導致加工企業效益差。其次是銷售體系不健全。部分企業無穩定的銷售團隊,銷售網絡不健全。再就是宣傳力度還不夠,品牌影響力不大,品牌帶動率不強,產品市場占有率還不高。

3對策與建議

3.1生產層面

進一步完善技術,提高單產。依托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建立研究示范基地,針對技術瓶頸進行攻關。選育和篩選再生力強,生育期適中、高產多抗的品種,普及集中育秧、適度密植、水肥管理、高留茬等增穗技術,促進技術到位,實現大面積平衡高產[2]。

3.2農機農藝融合層面

需要研發能夠調整行距的插秧機,使插秧機行距與頭季稻收割行走路線相匹配,選擇割幅較寬的聯合收割機收割頭季稻,減少對頭季稻的碾壓量;留樁高度一般不得低于32cm,要留住倒二節、保證第三節再生芽;要采用加裝切碎裝置的收割機,使其排出的秸稈細碎均勻地覆蓋在稻樁上,既保墑肥田又不影響再生苗的生長等。

3.3加工層面

一是要提高加工品質。洪湖市再生稻的整精米率只有40%左右,應引進先進的加工機械和加工工藝,提高再生稻的出米率。二是要延伸產業鏈條。要充分利用再生稻細米質優量多的特點,開展精深加工,開發副產品、休閑食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三是要建設再生稻谷專用倉儲。“豐兩優香1號”帶有天然茉莉花香味,春節前后集中上市銷售,市場壓力很大。要常年銷售,且要保持香味不減,建設再生稻谷專用倉儲格外重要。

3.4銷售層面

進一步壯大主體,培育品牌。以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為載體,引導和鼓勵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按照“六統一”的要求(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機械栽插、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收割、統一品牌銷售),組織再生稻的生產、加工和銷售[2]。扶持企業以“訂單方式”建立優質再生稻生產基地,開展再生稻米品牌創建接,健全銷售網絡,促進產銷銜接。打造一批附加值高的再生稻米品牌,提高洪湖市再生稻米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

3.5政府層面

一是要把發展再生稻提高到保障糧食安全的高度來認識,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在鞏固老產區的同時,應積極引導,穩步發展新產區。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再生稻納入糧食生產統計口徑,享受雙季補貼等政策待遇。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開展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和高產創建,辦好高產示范樣板,支持市場主體參與,更充分挖掘再生稻的產量潛力和經濟效益[3]。

參考文獻

[1]羅文獻,肖軍花,袁素娟,等.用再生稻替代一季中稻可行性分析[J].中國種業,2021,(7):37-39.

[2]羅昆.湖北省再生稻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12):3001-3002.

[3]費震江,董華林,武曉智,等.湖北省再生稻發展的現狀及潛力[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24):5977-5978+6002.

作者:鄭普兵 張又清 王攀 曹艷紅 單位:洪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洪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