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研究
時間:2022-08-26 09:08:18
導語: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發展的有效渠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減輕就業壓力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受國家、學校、個人等因素影響,目前,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的成功率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況,政府必須出臺相應的政策,學校應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個人要增強自己的創業能力等,以此激發大學生的返鄉創業熱情、提高創業成功率。
關鍵詞:大學生;鄉村振興;返鄉創業
1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現實意義
1.1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阻礙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是人才缺失。很多勞動力流向城市,增加了城市的就業壓力,存在就業率不高、就業環境不理想等問題。將鄉村振興與大學生返鄉創業結合起來,一定程度上可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許多高校畢業生想留在一線城市發展,但面對“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了其“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大學生返鄉創業為鄉村地區注入新鮮血液,有效緩解了鄉村人才短缺的狀況。同時,大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先進的理念,創新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培養更多愛農業、懂科學、善經營的農民,改善農村人才外流的情況,努力縮小城鄉經濟差距,促進農村經濟發展。[1]
1.2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
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大規模的知識分子群體,是人才振興的主力軍,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有著獨特的自身優勢。他們擁有先進的科學知識,豐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的職業技能,對鄉土文明有著較為精準的認知,所以,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可以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促進鄉村人才振興。同時,制約鄉村振興發展的另一個原因是農村思想落后。[2]大學生融入鄉村,可以利用自身文化優勢,為鄉村孩子科普教育知識,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思想,通過宣傳欄、宣傳手冊和走訪農戶的方式,普及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資源的意識,把先進文化思想帶入基層,提升村民個人素質,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發展。
1.3提高大學生個人素養
大學生個人素養既離不開理論知識的栽培,也需要社會實踐的磨煉。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強化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深入了解,培養愛國愛社情懷。當前,我國打贏脫貧攻堅這一大戰,鄉村振興儼然成為主要任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大學生個人素養的培育提供了生動教材和實踐舞臺。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發展的距離,使學生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另一方面,大學生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可以使學生更深入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打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困境。[3]鄉村振興戰略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目前,最大的短板還在農村。通過具體的實踐讓大學生了解鄉村改革的歷史發展,加強對黨領導地位的認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理想,增強對鄉村的認同感和使命感,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2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現實困境
2.1國家政策因素
國家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實兩個方面。第一,政策制定不夠全面。鄉村振興戰略能夠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更多支持和機遇,返鄉創業能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對人才振興的需求,提高戰略執行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政府應該大力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服務。然而,在大學生返鄉創業活動中,部分政策制定得還不夠全面。一方面,政府制定的創業培訓、創業補貼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創業壓力,但是,這些政策都側重于高校畢業生的返鄉創業前期工作,雖然有效地減輕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但對于返鄉大學生而言,真正難啃的硬骨頭是在創業后期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風險防控問題。對于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應從國家政府層面上采取扶持政策,更好地調動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4]另一方面,政府出臺的保障制度不夠全面。與城市大學生創業制度相比,鄉村在政策扶持、福利補貼等方面還有所欠缺。對于返鄉創業大學生的個人教育、養老補貼、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或貫徹不徹底。第二,政策落實不夠徹底。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激勵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但部分政策表述過于籠統,缺乏具體執行細節,難以實施。此外,相較于城市來說,農村的生活節奏略微偏慢,所以,導致執行效率偏低,辦事程序煩瑣。部分大學生難以適應農村的慢節奏生活方式,熱情消退,創業動力不足,導致鄉村人才流失的局面愈發嚴重。
2.2高校教育因素
客觀上講,我國實施的“雙創”政策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大學生創業中心、鄉村創業示范基地等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實踐平臺,但由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晚、發展慢,所以,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高校缺乏完整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包含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涉及到多門學科,比如:心理學、管理學、法學等,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而高校在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中,重理論輕實踐,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實踐能力涉及偏少,導致大多數的創業課程變成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第二,師資力量有限??偟膩碚f,創業教育是綜合性教育,對創業型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素質有著更高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創業課程教師都缺少創業實戰經驗,所以,導致教師只注重課堂上的理論教學,而忽視課外的實踐操作。第三,部分高校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及文化教育。盡管絕大多數高校開展各種創業教育課程,但實際上無法做到將創業教育與文化教育并駕齊驅,投資遠不如文化教育,缺乏充足的經費支持。[5]
2.3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也是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重要原因。第一,與城市生活環境相比,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活體驗感較差。新時代的大學生生活條件較好,猶如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返鄉創業,經歷不可預料的磨難和鍛煉。第二,大部分家長希望自己孩子畢業后在城市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認為“體制內”“鐵飯碗”才是自己孩子工作的最佳歸宿。在他們看來,大學生放棄城市體面的工作而選擇返鄉創業,意味著不確定性增加,要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對孩子返鄉創業持反對意見。[6]第三,家庭經濟條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孩子,在其返鄉創業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支持。即使創業失敗,家長也有承擔失敗后的經濟能力;反過來說,對于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大學生,很難獲得家長及親屬的資金支持,他們認為創業不但不能帶來收入,反而增加家庭負擔。一旦創業失敗,會使其經濟條件雪上加霜。
2.4學生個人因素
第一,個人創業素質偏低。大學生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返鄉創業不僅能夠緩解就業壓力,還有利于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促進鄉村發展。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是影響其返鄉創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雖然“雙創”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但創業熱情的提高并不等同于創業素質的提高。選擇返鄉創業的部分大學生是因為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希望通過創業實現個人價值,因此,存在部分大學生盲目創業、沖動創業的情況。這部分學生在創業之前并沒有深入了解創業之路的艱辛,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足夠的自信心是創業成功的兩大法寶。新時代大學生大多數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在困難面前容易畏縮,半途而廢,且缺乏創新精神,不敢嘗試新領域和新事物。此外,大部分大學生在創業之前既沒有累積社會經驗,也沒有對選擇的項目進行深入考察和了解,眼高手低,這種盲目創業很難成功。第二,受傳統觀念影響。雖然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相較于之前有所提高,但受傳統觀念的熏陶,大部分大學生普遍認為返鄉創業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相較于農村,城市的發展更好,留在城市工作更體面。大學生不了解農村,認為在農村基層工作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總的來說,正是由于沒有領會到自身在鄉村振興中所背負的重任,沒有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對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缺乏“下沉”意識。[7]大學生要學會放大格局,要意識到自身的命運與民族發展息息相關,自愿“下沉”基層,踏踏實實為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作貢獻。
3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對策建議
3.1國家層面:制定完善相關政策
首先,政府要樹立“一站式”服務觀念。除了在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前期啟動工作中提供支持以外,也應該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過程服務。大學生返鄉創業在后期的經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風險,作為年輕缺乏社會閱歷的大學畢業生,承擔風險的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比較弱,難以應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容易出現“前期熱情,后期放棄”的局面。因此,需要政府為創業大學生提供相關的法律援助、政策幫扶、風險評估、資金運轉等服務,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成功率,助力鄉村振興。[8]其次,提高鄉村“硬件”和“軟件”。“硬件”部分主要指鄉村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交通、網絡、物流、信息等。交通堵塞、無線網絡覆蓋不全面、物流無法送到、信息閉塞等問題也是制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一個原因。鄉村應增加其建設投資,實現城鄉交通便捷,網絡互聯,為返鄉大學生提供優質的基礎設施服務,進而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败浖狈矫嬷父鞣N福利制度。應該為大學生制定相關的醫療保障制度、子女教育制度、養老補貼制度等,以此解決返鄉大學生的后顧之憂。
3.2高校層面:完善創業教育體系
首先,營造創業氛圍。學校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宣講大會等形式,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創業活動,鼓勵大學生打破固定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氛圍。[9]其次,完善課程體系。創業教育的綜合性特點決定了課程的設置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政治教育,還要盡可能地寬泛,教材要系統化和專業化,豐富創業教育的內容。同時,學校要大力引進“雙師型”師資,要求其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的管理和實踐經驗,為創業教師隊伍輸入新鮮血液。再次,高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對于有意向創業的大學生,高校應該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支持。既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基地,又可以設立創業基金。另外,學??梢圆欢ㄆ诘嘏e辦創業競賽,對獲獎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資助,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3.3家庭層面:打造和諧支持環境首先,家庭成員應轉變傳統就業觀念。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通常家庭的支持和鼓勵很大程度上能夠強化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激發其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家庭成員應拋棄陳舊的思想觀念,轉變就業擇業觀,明白就業不只有在城市工作這一選擇,返鄉創業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和心理素質,培養其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其次,家庭成員應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鼓勵。對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大學生,家長可以加大對孩子返鄉創業的投資,讓孩子免除資金上的后顧之憂;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大學生,家長可以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對于孩子的創業行為要多鼓勵。面對創業瓶頸期,家長應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出謀劃策;創業期間,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遇到挫折,積極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與孩子共渡難關,做好孩子最堅強的后盾。3.4個人層面:提高創新創業能力首先,大學生除了努力學好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時刻關注國家發布的最新政策及與創業相關的新聞,做好符合自身長遠發展的職業規劃,避免盲目創業。盡量多參與學校舉辦的創業競賽,在比賽過程中積累實踐經驗,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多結識不同專業的朋友,為以后的創業積累人脈。閑暇之余,通過互聯網自學創業知識,比如:人力資源建設、業務推廣、經營管理等??偨Y前輩創業成功的經驗,善于發現自身與前輩之間的差距,尤其是心理素質。創業需要克服各種困難,大學生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質。[10]其次,培養大學生服務“三農”的意識。針對大學生“下沉”意識薄弱問題,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我國農業發展形勢。了解我國當前的農業形勢依然嚴峻,農業科技缺乏創新,農村建設缺乏人才,糧食安全受到威脅。講好“三農”故事,讓學生明白鄉村興則民族興,打破大學生對以往農村窮鄉僻壤的刻板印象,樹立振興家鄉的偉大情懷。同時,大學生應積極參加鄉村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走進農村,了解農村,與農村基層干部群眾零距離接觸,親身體驗鄉村新風貌,激發大學生的返鄉熱情。
4結語
綜上所述,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符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鄉村振興戰略與大學生返鄉創業相結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緩解了就業崗位競爭激烈的現狀,更重要的是能夠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動鄉村發展。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大學生返鄉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究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原因,制定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措施,從而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有效性。
作者:韓幸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特色產業經濟發展戰略分析
- 下一篇: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