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總結及反思

時間:2022-08-26 10:33:07

導語: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總結及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總結及反思

一、教學實踐

(一)愛國主義教育

課程設計過程中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在講述第一章計算機發展史內容時,從講述中國古代計算工具發展歷程開始引入,如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算籌”即源于春秋時期,算盤則北宋時期出現,這些發明都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結晶。自1956起,中國科技工作者就致力于開展計算機產業,通過介紹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業績使學生獲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并將其化為為祖國科技發展而努力奮斗的內動力。將世界計算機發展歷史與中國相對比,以課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獨立檢索查閱中國超級計算機的相關文獻,體會祖國的發展強大,這些環節的思政元素更容易獲得學生的接受和認可。

(二)道德法律教育

在講授計算機網絡和信息安全的課程中加入了網絡安全意識、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學生防范意識之余,警示在未來的行業工作中,不要利用所學的網絡知識觸及法律紅線。通過列舉現實案例,讓學生了解網絡上一些無意識的觸犯法律行為,避免那些由于好奇和炫技等原因而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幫助學生逐漸建立正確的三觀,提高法律意識,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認識到一念之差就可能觸犯法律鑄成大錯。

(三)團隊協作意識

通過學習計算機發展的歷史和中國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發展現狀,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大,激發了為祖國強大而學習的熱情。通過介紹計算機行業發展過程中涌現的優秀互聯網公司的創業過程,教育學生重視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拓寬思維,提高綜合素質。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式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有敏銳的政治思維和洞察力,并有能力找到課程思政的切入點。

二、教學總結及反思

教師的品行與才學是獲得學生尊重的源泉[3],本著立德樹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等理念進行課程思政教育。

(一)立德樹人

作為高校教師要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言論行為有底線,在課堂上堅決不傳遞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思政王瑞(遼寧科技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遼寧鞍山114051)摘要:結合課程特點,深化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達到地方本科院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目標。關鍵詞:思政教育;育人工作;計算機基礎課程;人才培養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958(2022)(04)-082-01負能量。教師對待教學的態度既是潛移默化的課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課程思政。學風問題,首要即教風問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師對待課程教學的態度成正相關。

(二)價值塑造

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講好中國故事(歷史、現在,中國科技進步的貢獻)并努力將其帶進課堂。結合課程相關內容,介紹國內外重大科技創新過程。結合課程相關內容,講授國內外重大科技失范,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三)能力培養

轉變平鋪直敘、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設計啟發式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中體現教師的科研成果。利用實踐教學環節,適當設計一些挑戰性強或者需要團隊配合才能完成的實驗項目,提高實施課程思政能力。寓教于學,寓教與理,寓教與人[4]。

參考文獻:

[1]李培,劉擎,白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元化立體思政體系建設[J].計算機教育,2021(1):93-96.

[2]劉建國,段炬霞,劉學工.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5):149-150.

[3]路文娟.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三個視角[J].中國冶金教育,2020(6):88-90.

[4]劉相娟.“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大學計算機》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32):151-153.

作者:王瑞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