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索
時間:2022-08-30 10:59:01
導語: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整本書閱讀是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的主要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核心素養視角下的英語整本書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批判性思維,培養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同時創設符合學生英語水平,有情景、有層次、有效果的學生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角度,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2002年,歐盟理事會首次在報告中提出了“KeyCompetencies(核心素養)”的概念,并在2006年將其最終確定為“歐洲參考框架”[1]。核心素養是立德樹人的具體化,是對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具體回答,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是對全面發展型教育的歷史繼承[2]。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核心素養體現在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3]。西南大學教授唐智松認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共有六大要素: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可細化為18個要點: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會責任、國家認可、國際理解、勞動意識、問題解決和技術應用[4]。《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以《典范英語》中NoisyNeighbors一課為例宋佳栗(北京市昌平區第一中學中灘學校)心素養”的具體課程目標[5]5。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具體而言,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創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并從中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促進多元思維,塑造良好品格,優化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確保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5]8。
二、整本書閱讀概念探究
整本書閱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整體感知并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感知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核心素養的目標。整本書閱讀符合英語教學目標,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個人成長,所以教師要通過整本書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英語閱讀能力[6]。
三、教學活動設計
(一)故事內容筆者以《典范英語》中NoisyNeighbors一課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典范英語》選用的故事較有意義,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容易被學生理解,而且語言真實、自然、有趣,閱讀量也能夠滿足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NoisyNeighbors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該如何解決鄰里噪聲問題。本文共分為四個章節。(二)教學目標筆者結合故事內容及執教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定以下教學目標: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表格或者其他方式獲取并梳理故事主要情節信息、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及故事的沖突點;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表格或者其他方式復述故事;學生分成小組,分角色再現故事內容;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如何解決鄰里噪聲問題;學生依據故事情節續寫故事。(三)教學活動設計筆者從讀前、讀中及讀后三個階段進行NoisyNeighbors一課的教學設計。1.讀前以問題為依托,通過書名、封面、各章節標題和圖片,引導學生預測書中內容,提升學習效率。第一步,根據書名、封面預測故事內容。讀前活動是閱讀課的熱身和導入階段,需要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滲透相關的背景知識,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使閱讀順利展開[8]。學生在閱讀前對整本書內容進行預測,可以形成閱讀期待,從而主動閱讀并對自己的預測進行驗證。筆者設計的問題鏈如下:問題1:Whataretherelationshipsofthethreepeople?問題2:Whataretheygoodat?問題3:Aretheyhappy?第二步,根據書內圖片及各章節標題預測故事內容,提升學生根據書名、封面、各章節標目和圖片預測故事主要內容的能力。筆者設計的問題鏈如下:問題1:Howmanypartsarethereinthestory?問題2:WhathappenedinChapter1?問題3:WhathappenedinChapter2?2.讀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關注記敘文六要素,通過思維導圖、表格或其他方式整合故事內容,梳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并尋找故事的沖突點。第一遍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并邊讀邊標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通過快速瀏覽獲取故事背景信息的能力。第二遍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行為,通過尋找動詞短語厘清故事情節,同時關注語句中的英語表達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繪制故事的思維導圖或用其他方式展示故事內容。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旨在幫助學生快速厘清文本中的線索和脈絡,把握文本的內在邏輯,培養和提升學生利用圖片和思維導圖厘清故事發展順序的能力。思維導圖是有效的輔助教學工具,既能夠幫助學生厘清篇章發展的脈絡,也能幫助學生在概括和重組信息的過程中有效彰顯他們思維的邏輯性和靈動性[9]。第三遍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情緒變化,培養和提升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人物情感變化信息的能力。第四遍閱讀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表格等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設計的問題鏈必須能夠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用書中的詞匯或其他表達方式復述故事,從而提升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筆者設計的問題鏈如下:問題1:WhatdidPoppyPlinkdo?問題2:WhatdidCarlClutchalwaysdo?問題3:WhatdidMr.Flinchdowhentherewassomuchnoise?問題4:Whathappedatlast?第五遍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厘清文章的沖突點,思考故事背后的內容,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讀后學生個人或者以小組形式根據思維導圖等方式,應用書內字、詞、句復述整個故事,培養和提升學生有效使用新學詞語和句式復述故事的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編寫劇本并分組扮演故事角色,提升自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是一個遷移、創新的過程,只有內化并有效整合語言文化知識、語言技能與思維運作,才能有效地解析和鑒賞語篇,并在獨白和互動性的語言表達中做到準確、流暢和得體,生成個性化言語,創造性地使用語言[10]。針對文中各人物的特點,教師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發表意見。學生依據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有利于他們通過多個側面理解故事中的各個人物及其思想。引導學生批判性地審視語篇內容,準確地理解語篇的基本意義和深層意義;將語篇的內容與自身經歷聯系起來,辨別并推導語篇中的隱含觀點,實現深度學習。筆者設計的問題鏈如下:問題1:Whatistheconflictofthisstory?問題2:WhatdoyouthinkofCarlandPoppy?問題3:IfyouwereMr.Flinch,whatwouldyoudoatfirst?依據故事情節續寫后續內容,有利于學生運用新學的表達方式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促進多元思維。引導學生對故事的情節、三個人的觀點和情感再次進行比較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續寫,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
四、結語
在進行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時,教師一定要深入研讀并梳理文本內容,并且根據“主題語境、語篇類型、不同文體的語篇結構和語言特點,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語篇所表達的主題意義,建構結構化知識,內化所學語言和文化知識,自主表達觀點,實現深度學習”[5]53。厘清文本能夠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深層閱讀能力,同時使組織符合學生英語水平的,有情景、有層次、有效果的教學活動成為可能,從而提高問題設置的層次,實現拓寬學生思維角度的目標。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語篇分析能力及活動設計能力。
作者:宋佳栗 單位:北京市昌平區第一中學中灘學校
- 上一篇:黑棉土公路路基處理技術探索
- 下一篇: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優化措施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