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歌曲創作歷程發展對策

時間:2022-09-02 08:55:26

導語:幼兒歌曲創作歷程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歌曲創作歷程發展對策

【摘要】隨著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凸顯,社會各界對幼兒培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此發展背景下,歌曲作為輔助學前教育開展的重要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在學前教育中,歌曲教學可以通過靈活的旋律為幼兒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活潑的曲調也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能在學習中擁有更高的關注度。從整體上看,幼兒歌曲創作呈現出的均是樂觀、積極的特征,但是在新中國幼兒歌曲創作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因素影響創作效果。本文立足于新中國幼兒歌曲創作歷程進行研究,主要分析新中國不同階段幼兒歌曲創作的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剖析幼兒歌曲創作的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幼兒歌曲;創作;發展歷程

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幼兒也如此,唱歌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通過甜美、清脆的童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同時也能從中獲得演唱時的成就感。兒童歌曲的創作及歷程前人有過一些研究,但是研究方向更多的還是把幼兒、兒童、少年期混為一談,對于學前兒童歌曲的研究并不深入和具體,本文主要從分析兒童歌曲創作歷程入手,分析其中屬于幼兒歌曲創作的部分,通過創作歷程研究得出有利于幼兒歌曲發展的方向和策略。

一、20世紀初期幼兒歌曲創作

這個時期幼兒歌曲創作受學堂樂歌的影響開始萌芽。學堂樂歌主要是指20世紀初學堂中傳唱的歌曲,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緊密相連。受時代環境影響,這些作品均采用西方一些國家的經典曲目。音樂教育家沈心工作為這一階段的代表人物,在音樂教育中傾盡了畢生心血。他是最先針對中小學生及學前兒童特點,以接近口語式的新詞來編寫樂歌教科書的音樂教育家。由于他十分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歌曲創作和教學中都緊扣孩子的心理特點,編寫的歌詞意淺而不俗。他從描繪孩子的現實生活入手,呈現出平易近人的特點,創作出的《竹馬》等歌曲都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學堂樂歌時期,幼兒歌曲的創作秉持中西合璧的原則,推動了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隨著接踵而至的五四運動,幼兒歌曲創作又發生新的變化。在歌曲創作的過程中,民族元素的應用成為這個階段重要的特征,走出西方音樂形式的束縛,推動了幼兒歌曲民族化的發展。黎錦暉是這個階段幼兒歌曲音樂創作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歌曲創作中把握了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將舞蹈與歌曲創作相結合,創作出兒童歌舞劇。黎錦暉所編寫的歌詞大多數都通俗易唱、非常口語化,劇情的發展也很適合兒童的理解力,音樂語言比較簡練、生動、明快,他很好地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等音樂教育家在學堂樂歌方面重視兒童特點的優秀傳統。他創作了不少兒童歌舞劇。例如《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等,這使得幼兒歌曲創作的發展又邁上了新的臺階。

二、20世紀30—40年代幼兒歌曲創作

本階段中日戰爭影響著國內局勢的發展,但幼兒歌曲向前的步伐并未被打斷,反而因為民族情緒高漲而激發了國內音樂家們的創作激情。這些音樂家將音樂創作與自身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希望能利用音樂來鼓舞人民,也期盼能通過音樂教育深刻影響國家的年輕一代。因此。這個階段的音樂教育有著鮮明的時代精神,音樂家聶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933年,聶耳創作了《小工人》《賣報歌》等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聶耳一直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復雜的局勢與孩子的純潔形成鮮明對比,將自己對孩子熾熱的情感作為歌曲創作的鋪墊。聶耳非常了解兒童的內心,也用真誠的心對待兒童,在他的筆下孩子們的形象生動富有社會意義。另一位優秀的音樂家麥新,也在兒童歌曲創作中有著重要貢獻。他的兒童歌曲對象明確,主要針對抗戰時期勞苦大眾的孩子們,反映的內容大多是抗戰愛國主義思想。在這一階段創作出的幼兒歌曲,主要從開朗的人物形象入手,例如《保育員院歌》《勇敢的小娃娃》《兒童哨》等,充分考慮了孩子們天真活潑、熱愛集體活動的特點。他創作的歌曲節奏明快趣味性強,考慮到了幼兒演唱音域不寬的特點,試圖通過音樂教育達到鼓勵孩子的目的,希望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保衛祖國的種子。由上可見,這個階段幼兒歌曲的創作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將對孩子的希望與歌曲創作相結合,具有現實主義色彩。同時,這一階段涌現的音樂家很多,都是幼兒歌曲后續發展的保障,也為幼兒歌曲的創作提供了活力。

三、20世紀50—70年代幼兒歌曲創作

抗戰勝利,幼兒歌曲的創作進入了新的階段。新中國成立,我國聲樂藝術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一時期的聲樂作品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歌曲創作進入到一個穩定時期,為幼兒歌曲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社會環境,許多音樂家在國家的支持下紛紛投身于音樂創作之中。在此環境下,幼兒教育中開始融入豐富的藝術形式,過往的兒歌已經難以滿足這個階段幼兒的成長需要,音樂家們在創作過程中將迎來新生活的喜悅融入其中,挖掘此階段鮮明的時代氣息。作曲家李群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例如《快樂的節日》等。在一個欣欣向榮的時代,她在作曲時將自己對新中國的希望融入其中,期盼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可以健康快樂地長大。李群所創作的歌曲以貼近孩子的現實生活為主基調,在創作過程中選擇堅持兒歌口語化,這樣歌曲的整體旋律十分輕快,所傳達的感情很明朗。除此之外她也寫了不少幼兒歌曲,例如《剪指甲》《擺積木》等,她捕捉的是孩子們多層次多角度的最基本的生活側面,以小見大,寓教于樂。1954年1月,教育部聘請蘇聯專家瑪努依連柯領導北師大學前教育教研室的教師編寫了《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指南》附件部分的音樂教材是由我國幼教工作者編寫的第一套幼兒園音樂教材,這套教材選用的許多優秀低幼兒童音樂作品流傳全國,至今仍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被廣泛使用,深受幼兒的喜愛。60-70年代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國民經濟幾乎崩潰,教育領域更是重災區,兒童歌曲創作進入了停滯不前和作品匱乏的階段,幼兒歌曲的創作也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四、20世紀80—90年代后期幼兒歌曲創作

這個階段幼兒歌曲發展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進入到一個瓶頸期,但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藝術之風又重新吹進了人們的心里,喚醒了人們的創作熱情。在此發展背景下,幼兒歌曲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這個階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是影響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之寬松的創作環境,許多作曲家的創作靈感源源不斷,幼兒歌曲的創作迎來了一個小高峰。例如寄明、谷建芬、王付林等人都在幼兒歌曲創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創作出《小螺號》《種太陽》等傳唱至今的歌曲。這個階段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為兒童歌曲的傳播提供了載體。兒童動畫片的出現使兒歌的傳播更為迅速,例如《黑貓警長》主題歌等,在當時紅遍全國,甚至在今日仍被孩子喜愛。20世紀90年代后期與中前期相比發展速度有所下降,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與社會思潮的轉變有關。從大眾傳播的角度看,人們對于藝術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有的作曲家甚至一周可以創作出幾首歌曲,這樣的歌曲雖然迎合了大眾的喜好,但卻會出現音樂本體雷同的情況。有的創作者將這些創作方式應用到幼兒創作之中,不僅體裁沒有亮點且歌曲調式也只是發生了輕微的變化,曲式結構自然也就十分類似。這樣創作出的幼兒歌曲雖然凝聚了創作者的經驗,但卻未從學前兒童的角度出發,忽視了孩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這種只為“完成任務”的形態也嚴重影響了兒歌創作的質量。隨著音樂界對兒歌創作的問題引起重視之后,這一時期也產生了流行一時的歌曲,例如1996年的《健康歌》,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演唱后,火遍了海峽兩岸。此階段的幼兒歌曲與傳播媒介的聯系更為緊密,歌曲的風格也更為活潑,主要反映的內容也是對于孩子的關愛,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五、21世紀初期幼兒歌曲創作

21世紀以來兒童歌曲創作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一些音樂家為了拯救兒歌的發展空間,紛紛提出了一些意見和舉措。例如在2004年中央召開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會上,谷建芬曾說“要為孩子寫一些歌。”于是,她決定為中國的古典詩詞譜曲,提出創作為孩子們演唱的“新學堂歌”,例如《春曉》《長歌行》等,這些古詩詞被谷建芬配樂之后,既豐富了兒歌的表現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作用。隨著聲樂比賽的興起,涌現了大批優秀兒童作品。其中“快樂陽光中國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成績較為顯著。該比賽創辦于1995年,至今已創辦了17屆。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快樂陽光”童歌賽也將總主題定為“東方最美的紅”。除主題歌《東方最美的紅》以外共發行188首兒童歌曲,其中幼兒歌曲有13首,雖然和兒童、少年歌曲比起來總量不多,但是能堅持專門從幼兒的角度去編寫歌曲,創作適合幼兒歌曲的作品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六、幼兒歌曲創作的特點及發展對策

(一)幼兒歌曲創作特點

幼兒歌曲的創作一定要符合幼兒的性格特點與時代特征。新中國成立初期幼兒歌曲很多都帶有民族特色,和當時的國家政治形式相結合,側重于主旋律的思想教育,但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有了很大的發展,幼兒歌曲創作兼顧了教育與娛樂的特點,更加關注幼兒內心,符合幼兒演唱特點。幼兒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感性的事物吸引,因此寫給他們的歌曲要有動作性、情節性;幼兒會對自然現象感興趣,會有各種各樣奇怪的幻想,因此便會對童話的歌曲感興趣,在幼兒歌曲中加入童話人物或者童話故事,也會讓幼兒更加喜歡;幼兒也會因為生活里的點滴感受產生心理的變化,他們不會像大孩子一樣完全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創作者通過研究幼兒心理,創作出的歌曲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抒發情緒;幼兒年齡小,語言、音樂能力都在萌芽階段,對于歌詞和旋律都不宜過于復雜,音域適中,一切以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為創作目的。2006年由彭野創作的幼兒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一經發表就獲得幼兒的極大喜愛與傳唱。他的創作靈感就來源于他和女兒相處的點點滴滴。在女兒要求他多陪陪自己的時候,讓他很受觸動,他覺得除了物質,孩子更需要的是親情,以此為靈感,創作了《愛我你就抱抱我》,這首歌曲之所以非常流行,傳唱度高,就是因為它抒發了孩子渴望陪伴的心情,歌詞簡單,旋律流暢,節奏簡單,非常適合幼兒演唱。

(二)幼兒歌曲創作發展對策

1.完善創作者隊伍培養重視創作者專業素養在兒歌創作中的重要價值,通過“以老帶新”等手段來提升創作隊伍的整體素養。兒歌的主要對象有不同智力、年齡和性格的孩子,在進行幼兒歌曲創作時應該充分考慮孩子的特點,這樣創作出的歌曲才能符合孩子的實際需求,從而能發揮出歌曲在幼兒成長中的內在價值。幼兒歌曲的創作者應該重視自身素質的提升,加強與藝術相關知識的學習,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由內而外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使自身所創作出的歌曲有底蘊,能在傳播中升華藝術的價值。2.處理好兒歌商品化問題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兒歌創作急需解決、處理好商品化與精品化之間的關系問題。首先提升兒歌創作的質量,通過創新兒歌創作的方式,應該將成人化嚴重的現象最大限度地避免,同時要創新和嘗試各種形式的創作,更新觀念,不斷拓展創作手法,因此新時期需要徹底凈化少兒歌曲,特別是幼兒歌曲市場,在不斷篩選中產生更多優秀的幼兒歌曲作品。

七、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歌曲在歷史長河中被保留下來有一定意義和價值,需要國人認真對待和高度重視,貼合兒童內心興趣和生理特征等創作出更有意義的作品,不斷壯大少兒歌曲創作隊伍,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在新時期符合素質教育內涵,深入挖掘,融合不同元素,懂得創新,潛移默化影響兒童內心,凈化兒童心靈,確保幼兒在兒童歌曲的熏陶下受到感染,發揮特長,促進其高度發展,同時也為幼兒歌曲在未來留下堅固地位。

參考文獻:

[1]龔耀年.兒童歌曲創作十講[M].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7.

[2]蔡海波.兒童歌曲創作的理論與實踐[M].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

[3]馬松青.兒童歌曲創作及傳播的困境[J].北方音樂,2018,(1):13-14.

[4]蒲方.聶耳的兒童歌曲創作[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85,(4).

[5]謝艾伶.論麥新兒童歌曲的創作特點[J].四川戲劇,2017,(03):134-137,141.

[6]倪和文.母愛與童心常駐人間——喜讀〈李群歌曲創作選集〉[J].人民音樂,1996,(04):47.

作者:高潔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