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路徑
時間:2022-09-05 10:48:02
導語: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走向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金融體系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研究綠色金融與服裝產業發展的互動機制,提出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的3種路徑,特別是提出綠色金融+服裝產業數字化。同時在綠色金融推動服裝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性建議。從服裝產業出發,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最終有助于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關鍵詞】綠色金融;服裝產業;數字化;綠色經濟
《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報告要求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等工作。同時指出要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我國經濟要實現綠色發展是時代的要求,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服裝產業存在產能過剩、綠色轉型不足、數字化程度低、中小企業過多、政策救助難度大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由于企業的核心技術落后,環境競爭力不足等因素,服裝產業的污染問題很難徹底解決。資金短缺是制約服裝產業綠色發展、綠色轉型的關鍵原因,而綠色金融能夠有效地為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金融市場,引導社會資金流入服裝產業,提升服裝產業競爭力,解決服裝產業核心技術落后問題,最終通過綠色金融推動服裝產業發展。
1綠色金融
1.1綠色金融內涵
綠色金融通過信貸、保險、股票發行、產業基金等金融活動,將社會資金引入綠色產業和生態化轉型的傳統產業。綠色金融一方面將綠色引入金融,促進金融可持續發展,實現金融創新。另一方面通過金融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為綠色發展的產業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推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加快傳統產業的生態化轉型[1]。
1.2綠色金融的作用
1.2.1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綠色金融通過引導企業綠色發展,引導社會資金流入綠色產業和生態化轉型的傳統企業,最終促進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綠色金融能夠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同時也能加快傳統企業生態化轉型[2]。綠色金融扶持體系的發展,使得社會資金進入綠色產業,為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綠色金融資本。我國的綠色信貸政策實施下,金融機構在信貸業務中,對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企業減少甚至不給予信貸支持,而對于綠色產業給予低成本的信貸支持,從而引導資金向綠色產業調整。1.2.2促進區域經濟綠色升級以破壞環境換取經濟快速發展的發展方式已經是過去式了,現階段需要的不只是環保政策的實施,更是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發展的方式。綠色發展已經深入人心。綠色金融扶持體系對區域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引導區域經濟產業調整,高污染行業的快速發展由于信貸門檻的提升而被有效抑制,避免了破壞環境發展經濟的傳統模式。同時傳統金融也向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機構轉向綠色發展,進一步引導資金進入綠色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的生態化轉型,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綠色升級。1.2.3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綠色金融的實踐中,例如新能源汽車的貸款利率更低,消費者更愿意購買新能源汽車,社會公眾會提高綠色意識,從而消費者更傾向于綠色消費。通過市場供求機制帶動綠色產業發展,環境問題在需求端被逐步解決。構建綠色金融扶持體系,通過社會公眾、企業、產業、國家層面引導社會資金向綠色產業流入,推動產業生態化轉型,最終能夠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2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2.1綠色金融與服裝產業發展的互動機制
2.1.1服裝產業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2.1.1.1綠色金融為服裝產業發展提供“血液”我國服裝產業內中小企業占大多數,這類企業始終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資金投入的不足限制中小服裝企業的發展,我國的財政政策等支持往往只能解決中短期的融資難問題。綠色金融為中小服裝企業的發展提供“血液”。社會資金通過綠色金融的引導,源源不斷地進入服裝產業,有效推動中小服裝企業的發展,最終通過中小服裝企業的發展,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2.1.1.2綠色金融促進服裝產業綠色發展綠色金融下,傳統高污染高排放的服裝企業很難獲得融資,資金從傳統“兩高”服裝企業流入到綠色轉型、綠色發展的服裝企業中去,這樣會倒逼傳統服裝企業進行綠色轉型。資金的流入會給綠色發展服裝企業帶來核心技術的升級,除環境保護問題被解決外,核心技術的升級也會降低企業的生產、管理等成本。綠色發展的企業獲得更多的融資,自身發展加速,競爭力提升,最終綠色轉型的服裝企業也會帶動整個服裝產業的發展。2.1.1.3綠色金融加快服裝產業數字化我國服裝企業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大多是根據生產線的能力和以往銷售經驗決定的,提前進行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生產。但是當市場環境變化,新的流行趨勢出現的時候,服裝企業往往會面臨滯銷或者準備不足的風險,過去這種情況對于服裝企業來說很難避免。而現在,在綠色金融的發展下,傳統的服裝設計和生產過程,已經可以實現數字化轉型了。精準定位需求生產的模式,使得服裝生產更為環境友好,避免之前傳統制造的大批量、預測性生產,減少了企業的排放和原材料的使用。2.1.2服裝產業的發展能夠推動綠色金融的創新升級2.1.2.1推動綠色金融創新升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綠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裝產業的綠色發展會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綠色投資成為新的熱點,金融機構成功將綠色概念和金融產品結合起來,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服務創新升級。在綠色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升級中,金融機構自身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2.1.2.2助力金融機構綠色轉型綠色金融符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金融機構在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時,會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同時服裝產業的發展會對綠色金融業務產生更大需求,金融機構的信貸結構得到優化,產生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綠色發展會進入金融機構的發展戰略,金融機構實現自身綠色化,從而實現綠色轉型升級。
2.2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路徑
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通過引導資金進入微觀層面的企業,通過企業的發展最終帶動整個服裝產業的發展。主要是通過環境競爭力、企業的規模效應、服裝產業數字化這3條路徑加快企業的綠色轉型、升級企業核心技術、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帶動整個服裝產業的發展。2.2.1綠色金融+環境競爭力提升環境競爭力是指企業的產品進入市場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有關環境保護、環境適應等方面的優勢、生存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總和,是構成產品競爭力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3]。綠色金融對服裝產業環境競爭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我國部分服裝企業由于缺乏資金,導致研發綠色產品、進行綠色生產的能力有限,在服裝產業提升環境競爭力的過程中,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就要求傳統金融業服務服裝產業的方式轉型。綠色金融抑制了傳統高污染服裝企業的發展,限制資金向高污染、高能耗等傳統服裝企業流入,使得傳統企業加快綠色轉型,從整體上提升環境競爭力[4]。2.2.2綠色金融+企業的規模效應規模效應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一個理論,通過一定的經濟規模形成產業鏈的完整性、資源配置與再生效率帶來的企業的邊際效應的增加。綠色金融通過引導資金進入綠色轉型的服裝企業,會推動企業規模擴大,使得企業的生產更加有效和環境友好,帶來企業設備規模成本指數降低,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同時資金的進入,使得服裝產業有能力進行綠色水平并購。綠色水平并購給企業帶來大規模的采購收益,表現在企業討價還價能力的增強,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改善,進而帶來采購上的規模經濟,最終給服裝企業帶來高速發展。企業的發展帶動整個服裝產業的發展。2.2.3綠色金融+服裝產業數字化綠色金融推動服裝產業數字化,不僅僅只是資金流入給企業帶來環境競爭力的提升和企業的規模效應,而是要求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和服裝數字化創新的同時進行。金融機構和服裝企業可以打造一個“市場需求+智能化融資+數字化服裝生產+互聯網銷售+回款”的供應鏈金融體系,應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打通金融和產業之間的通道,建立綠色“產融生態”。企業和金融機構獲取需求信息化,綠色資金進入企業生產,企業開展綠色、數字化生產,銷售后資金回到供應鏈金融體系中。這樣不僅服裝企業的生產設計能力會得到提升,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風險也隨之降低。
3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的不足與建議
3.1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的不足
3.1.1綠色金融體系不完善金融機構受利益驅動,偏好于向高污染高排放的鋼鐵、煤炭等行業項目提供貸款,綠色金融業務的收益較低,風險較高,商業銀行的積極性不高。同時,金融機構在評估服裝企業及項目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大綠色信貸評估難度,此外,服裝企業為維護企業形象,對企業環境保護情況披露內容過于片面,金融機構無法全面評估綠色金融項目,導致金融機構為避免風險,不愿過多開展綠色金融業務,間接限制了服裝產業的信貸融資規模[5]。3.1.2綠色“產融生態”友好度不高綠色“產融生態”,本質上是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各供應鏈金融利益相關方的角色和結構關系。這種綠色“產融生態”包含四層框架,亟需資金的中小服裝企業,綠色金融服務的組織方,資金提供方,金融基礎服務提供方。目前這種綠色“產融生態”友好度不高,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亟需資金,綠色金融服務的組織方無法有效控制風險、精準進行資金供給,特別是金融基礎服務方提供的服務有限,當資金提供方在面臨這類問題時,會減少資金的提供,導致綠色“產融生態”友好度不高。3.1.3綠色金融科技研發不足現階段我國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存在有精準度不高、便捷性低、效率低等問題,而服裝產業亟需資金去進行綠色轉型,實現自身數字化。綠色金融科技的出現剛好可以解決以上問題,但是我國金融機構目前的金融科技研發主要針對傳統的信貸業務等,很少應用在綠色金融中。金融機構應研發應用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增強金融機構項目評估能力,優化綠色信貸流程,最終提高綠色金融業務的精準度,將資金引導進入綠色轉型的服裝企業。
3.2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的建議
3.2.1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完善綠色金融體系,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國家可以通過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限制金融機構對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信貸業務,引導資金更多地流入綠色轉型的服裝企業中去,并對這類綠色轉型的服裝企業進行一定的獎勵。同時打造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完善各類企業的環保信息披露,推動金融部門、財政部門、環保部門等相關部門信息共享,解決金融機構評估綠色項目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也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大型企業融資額度使用率低的問題。3.2.2優化綠色“產融生態”優化綠色“產融生態”,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等新興技術。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政府部門的監管數據、產業的經營數據等信息,可以有效解決生態中業務數據的多樣性、風險控制的復雜性。同時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得金融機構對業務對象的產品更好地進行辨識,智能化物品識別、物品定位、物品監控,精準掌握企業產品的環境友好度。最后通過區塊鏈技術,確定生態中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質押融資、票據融資等資產確權,留下數據存證,控制票據作假、反復融資等風險,使最終實施風險得到有效的控制。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綠色金融助推服裝產業發展中的“產融生態”[6]。3.2.3大力開展綠色金融科技研發金融機構現階段金融科技研發重心應向綠色金融業務轉變,金融科技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到我國的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當中,再去研發傳統業務的金融科技,給金融機構帶來的利潤增長有限。而綠色金融科技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研發不足,綠色金融的效率較低、精準度不高,相對其他金融業務規模小,但是這對金融機構來說,也是新的機會,對綠色金融科技進行研發可以給金融機構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綠色金融科技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服裝產業融資可得性增強,帶動企業更好發展的同時也給綠色金融業務帶來新的機遇。
4結語
在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的指引下,綠色金融通過環境競爭力、企業的規模效應、服裝產業數字化這3條路徑助推服裝產業發展。綠色金融引導資金進入綠色發展的服裝產業。我國現階段服裝產業亟需綠色、數字化轉型,在綠色金融的助推下,服裝產業最終能實現綠色、數字化轉型,實現我國要求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參考文獻
[1]馬駿.論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J].金融論壇,2015,20(5):18-27.
[2]王信.綠色金融發展和氣候風險管理[J].金融經濟,2021(7):3-9.
[3]倪武帆.打造紡織產業環境競爭力的戰略探討[A].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十屆陳維稷優秀論文獎論文匯編[C].中國紡織工程學會,2007:7.
[4]倪武帆.企業環境競爭力的地位、現狀及提升對策[J].改革與戰略,2006(10):102-104.
[5]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課題組,洪衛.綠色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21(3):1-15.
[6]程朋朋,陳道玲,王建剛.“互聯網+”背景下福建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8,31(1):39-43.
作者:劉亮 馮皓琪 楊詩迪 蔡于婳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經濟學院
- 上一篇:高校音樂教育出現問題及解決對策
- 下一篇:科技期刊編輯社會效益意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