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應急能力建設思路

時間:2022-09-08 08:47:45

導語:鄉鎮應急能力建設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應急能力建設思路

一、本省鄉鎮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困難

受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等多種因素制約,本省鄉鎮應急管理基礎相對薄弱,特別是科技信息化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災害預防方面能力欠缺,應急通信、指揮平臺、裝備配備等軟硬件設施尚不完善;鄉鎮缺乏系統的應急預警預案和相關指揮人才,應急宣傳力度不足,廣大老百姓缺乏避險相關意識等問題比較突出。

(一)部門獨立,信息不共享

鄉鎮作為基層政府,需要對接多個不同的上級職能部門。由于各個部門都有單獨的信息平臺,不同部門的數據很難直接互通、共享。許多部門已經建立了各自的指揮平臺,但這些平臺都自成體系,缺少聯動互通,信息資源很難共享。鄉鎮應急指揮平臺為防災減災提供指揮調度,需要綜合獲取信息,為防災減災的資源保障、緊急處置提供數據支撐,部門間的數據不互通就不利于鄉鎮應急指揮平臺的建立,存在多種弊端。其弊端主要表現為信息割裂、信息整合調度不足、實時監測數據得不到及時分析處理、機構信息聯動不及時等。鄉鎮應急管理部門急需形成跨部門、跨行業的應急信息收集體系。

(二)手段有限,監測不全面

鄉鎮信息化平臺主要監測所轄區域安全生產、消防管理、防災減災、突發事件等多種風險事件,具有轄區面積大、轄區之間跨度大、監測難度大等特點,急需構建科學化、系統化、全覆蓋的監測體系。但目前本省大多數鄉鎮應急管理部門監測手段有限,有的鄉鎮完全依靠上級部門,建設的設施整體覆蓋范圍與監測內容非常少;有的鄉鎮只是簡單將移動、電信等運營商對村民住宅門口的監控數據接入平臺,而這類數據對于應急預警監測沒有任何價值;還有的鄉鎮雖然建設了特定災種的預警平臺,但整體造價較高,使用局限性大,后期維護難,無法全面推廣。

(三)響應緩慢,發布不及時

在接收或監測到預警災害信息時,鄉鎮信息化平臺需要第一時間進行后續處置和發布信息。雖然鄉鎮應急指揮平臺都已做好應急預案,但部分鄉鎮仍然存在重處置、輕預防的思想傾向。對預警級別判斷有誤和響應不及時,容易錯失應急處置的最佳時機。同時,預警信息傳達手段有限,給村干部傳達預警信息一般采用打電話的方式,一旦斷電或通信中斷,交通不便的村莊很難及時收到預警信息,容易錯過最佳避險時間。

二、本省鄉鎮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思路

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離不開基層,更應緊緊依靠基層。針對目前本省鄉鎮在應急工作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及面臨的具體困難,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各項要求,結合鄉鎮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對策:

(一)變“增”為“減”,匯總信息

匯總鄉鎮所有政府部門平臺的信息,充分整合信息化建設資源,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中心,破除各部門、各行業間的數據壁壘,原則上非涉密數據均可共享。這樣也可以減少鄉鎮值守人員,減輕工作壓力。有條件的鄉鎮可以開展數據“一張圖”建設,與上級各部門信息平臺對接,分類接入應急、國土、公安、交通、水利、林業、水文、氣象、衛健等不同部門信息數據,并依托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用數據技術分析各類信息的內在規律及未來的發展態勢,為后續決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撐。

(二)自“下”而“上”,打造監測網絡

鄉鎮的基礎是村莊,監測應從村莊開始,為了保護村民,監測的重點是村莊的各個風險點。首先,鄉鎮應對轄區所有風險點進行隱患排查;其次按照屬地原則,幫助所在村安裝監測設備,利用攝像頭、雨量計、水位計、地質位移監測器等設備對風險點進行實時監測;最后建立監測網絡,監測數據第一時間傳給所在村委會和災害信息員,再上傳至鄉鎮信息化平臺。這樣既能滿足監測信息多層貫通的要求,又能保證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村民,有效提高協同處置能力。針對重大風險區域,鄉鎮更應增強監測手段,提高預警準確率和提前量。

(三)“內”“外”聯動,科學指揮

通過利用風險分析、綜合研判、指揮調度等手段,鄉鎮信息化平臺能夠明確預警信息處置流程,實現信息快速響應。如遇重大事件,可以利用基于GIS地圖的遠程協同會商功能,尋求上級部門、專家的遠程協助,多方合作,共同分析事態發展,直觀展示應急事件進展,實現扁平化指揮,提升應急響應的及時性、靈活性和科學性,為鄉鎮領導指揮、處置突發事件提供基礎信息和技術支撐。同時,應當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傳達預警信息。除了利用電視、網絡、手機短信、村村通廣播等傳統方式,各鄉鎮在緊急情況下要采取多樣化的預警信息應急發布模式,還可以利用長短波電臺、信號彈、高分貝警報器等多種方式,對各村莊傳遞預警信息。盡管本省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在各方面都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鄉鎮及以下行政區域的應急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特別是信息化發展程度受資源和技術等因素制約,尚不能滿足當地需要。在鄉鎮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注意避免過于追“新”,要腳踏實地,立足于現有的、已經成熟的科技成果,融會貫通,應根據各地具體實際進行改善和有機結合,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完善,使之能滿足當地應急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鄉鎮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重點主要包括災害感知能力建設與預警信息100%覆蓋的實現,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鄉鎮應急管理的綜合能力,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胡璠 單位:湖北省應急救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