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護理對創傷骨科術后疼痛的效果
時間:2022-09-15 08:28:34
導語:綜合護理對創傷骨科術后疼痛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減輕創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方法,并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在這一過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9年5月—2020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創傷骨科就診的患者68例納入本次研究,采用雙色球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對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疼痛嚴重程度進行評價與記錄,分析比較兩種護理方法在減輕其術后疼痛過程中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6h、24h、48h以及72h疼痛嚴重程度評分分別為(4.13±1.24)分、(3.23±1.03)分、(1.29±0.87)分、(1.03±0.31)分,優于對照組的(5.92±1.33)分、(4.82±1.11)分、(3.02±0.79)分、(2.45±0.35)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為創傷骨科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減輕了術后不同時間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時也獲得了患者的認可,具有相對較高的護理滿意度,為患者更好的術后恢復奠定基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創傷骨科;常規護理;術后疼痛
創傷骨科屬于骨科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負責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受到各種創傷患者的治療,在為創傷骨科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以手術作為應用較多的一種治療方法[1],且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可能會因為侵入性操作、心理因素等產生疼痛感,不僅對患者的機體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也阻礙了患者的術后恢復,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分析可以減輕創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護理方法[2]。本文將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創傷骨科就診的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可以減輕創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方法,并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在這一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創傷骨科就診的患者68例納入本次研究,采用雙色球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40.36±3.58)歲。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41.25±3.6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致傷原因均為外傷者;經X光或CT檢查明確有骨折或骨損傷者;臨床資料完整者;自愿參與研究者。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患者;存在引起疼痛的其他內科或外科疾病者;惡性腫瘤患者。1.2方法對照組應用創傷骨科常規護理,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檢查,做好術前宣教與準備,協助醫生完成手術治療,做好術后生命體征與病情的觀察,按照醫囑完成必要的護理操作等。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的內容如下。(1)疼痛評估。創傷骨科患者術后均會出現疼痛的情況,而對于不同患者來說其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并不相同,意志堅強患者對疼痛有著較高的耐受度,雖然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疼痛感,但是可能并不會說出來。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疼痛評估,根據患者病情、主訴、睡眠和心理狀態等進行綜合性的評估,為后續護理服務的開展提供基礎。(2)心理干預。對于創傷骨科患者來說心理與情緒狀態均會影響其術后疼痛的嚴重程度,因此護理人員就要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傾聽患者的主訴,通過親切、耐心的溝通與交流,回答患者的疑問,給予患者支持和肯定,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并做好疏導。同時,護理人員也要鼓勵家屬參與到護理工作中,給予患者關心與愛護,做好心理與情感上的支持,進而保證其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3)舒適干預。環境對于患者的情緒與狀態均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避免環境因素對患者心理與疼痛的影響就應該做好環境干預,以保證患者的舒適度。首先,室內溫濕度要適宜,床單、被罩等要勤更換,定期做好通風換氣,保證室內光線的充足。同時,也要協助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避免因為不良體位而加重患者的疼痛感。(4)飲食干預。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喜好等為其制訂合理的飲食計劃,保證膳食結構的合理性,一般將低脂肪與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作為進食原則,保證食物容易消化,盡可能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讓患者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與蔬菜,減少便秘情況給患者帶來的影響。(5)疼痛干預。術后疼痛是創傷骨科患者的正常生理反應,護理人員應該做好術后疼痛產生原因、發生機理的解釋與說明,同時,也應該告知患者緩解疼痛與轉移關注疼痛注意力的方法。首先,可以讓患者聽音樂,緩解其不良的心理狀態,減慢心率,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值,其次,也可以通過松弛療法、想象療法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其過于關注術后疼痛感,在此基礎上也可以給予患者有規律的按摩,指導其做深呼吸動作,必要時可以運用鎮痛藥物來減輕患者疼痛感。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比較兩組術后6h、24h、48h與72h疼痛嚴重程度評分。借助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價,運用一條長度為10cm的游動標尺,兩端分別標有0分與10分,在評價前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由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進行選擇,其中0分表示無疼痛感,10分表示存在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輕微[3]。(2)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患者出院前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評價,問卷的內容包括主觀感受、護理操作、護理態度、護理及時性等相關內容,滿分為100分,分值≥85分表示對護理服務十分滿意;分值70~84分表示對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分值<70分表示對護理服務不滿意[4]。護理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1.4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n(%)和x±s表示,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6h、24h、48h與72h疼痛嚴重程度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6h、24h、48h與72h疼痛嚴重程度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對于創傷骨科患者來說手術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大多數患者會在術后出現疼痛的情況,對患者的術后恢復與預后改善均有著一定的影響與阻礙[5]。相關研究表明,優質、全面的護理干預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病患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感,從而減輕肉體的疼痛感[6]。綜合護理干預在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護理服務的過程中,運用這一護理方法為接受手術治療的創傷骨科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可以改善其負性情緒,疏導其心理障礙,同時,也做好了疼痛評估,可以根據結果針對性地制訂各種護理措施,運用飲食、舒適干預以及疼痛評估等干預措施改善了患者的機體狀態[7]。綜上所述,在為創傷骨科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減輕了術后不同時間段患者的疼痛嚴重程度,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使患者更好地術后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佟彤 單位: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骨二科
- 上一篇:智能配電運維管控系統設計研究
- 下一篇:計算機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