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礦用隔爆饋電開關設計研究
時間:2022-09-15 11:04:11
導語:智能型礦用隔爆饋電開關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科技力量的的增強,煤礦在發(fā)展過程中采用的越來越多的大型化機電設備。機電設備的主要動力來源就是靠電的供應。饋電開關在井下的電路中起著通、斷電的功能,同時為了保護電路饋電開關還需要對電網中存在的各種故障進行監(jiān)測,并在發(fā)生故障時,及時斷開電路,保證人身安全。為此設計了基于PLC的智能礦用隔爆饋電開關,從饋電開關實現對電網中相關參數的檢測、選擇性漏電保護、相敏保護、負序保護和欠壓過壓以及過載保護等功能。對其PLC軟件結構進行設計,滿足能夠進行人機交互,從而實現饋電開關對整個電網系統的保護功能。
關鍵詞:煤礦;饋電開關;PLC;人機交互
煤炭資源在我國自然礦產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能源結構中占到70%左右。在實際的開采過程中,我國煤礦大都屬于地下開采,地下開采就意味著井下生產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惡劣。同時在開采的過程中,井下采用的都是大型機電設備,機電設備主要的動力來源就是井下電網,井下線路基本鋪設在煤礦巷道中。由于井下自然條件不穩(wěn)定,甚至是井下工作面經常出現瓦斯積聚的現象、由于線路老化或者是工人操作不當,礦井井下低壓電網經常會出現短路、漏電等現象,如果不能夠及時發(fā)現就會導致線路絕緣層被擊穿后,進而發(fā)生更嚴重的二相和三項短路。電網中的短路會產生電弧和電火花,在這期間就會對井下工作人員造成人身安全隱患。由于井下的自然環(huán)境特殊并存在著易燃易爆氣體,短路后電火花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饋電開關一般設置在整個配電網的變壓器和磁力啟動器之間,其主要作用:(1)整個系統的總開關;(2)對整個電路進行檢測,當電路中存在著由于電流電壓引起的故障時,能夠實時記錄故障狀態(tài),同時切斷整個電路供電,以達到保護工作人員和設備的目的;(3)對于含有多個回路的電網,在某一支路發(fā)生故障時,饋電開關可以進行選擇性斷開,斷開某一支路的供電,保證其他支路不受其影響。
1饋電開關的保護功能的實現
1.1電網相關參數的檢測
電網參數的檢測主要是與電網故障相關的的參量,在電網中主要檢測參數的電路如圖1所示。
1.2選擇性漏電保護
漏電保護裝置要既要滿足準確性又要滿足快速性。通過采用幅值加相位相結合的判斷方法,保證能夠準確判定線路是否存在漏電現象。漏電保護的快速響應采取硬件的快速響應,當PLC接收到判定信號時,就啟動執(zhí)行斷閘命令,其幾乎可以達到毫秒級。兩者的相互結合能夠加有效的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點,進而實現漏電保護功能。其電路框圖如圖2所示。
1.3相敏保護
結合上文PLC在判定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性,結合相敏保護特性,采用硬件模電來進行電路保護。其保護電路圖如圖3所示。
1.4欠壓、過壓、過載保護
煤礦井下電網中的欠壓是指當PLC測定的電壓值低于額定電壓值的75%時,過壓是指測定的值大于額定電壓值的110%,采用的PLC進行判定延遲啟動策略。當過載時需要進行判定過載電流的大小,越大延時時間越短。
2系統結構設計
結合煤礦井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環(huán)境,選擇臺達DVP-SS系列作為其控制器,具體選擇為DVP14SS11R,控制系統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PLC控制系統的流程直接決定著饋電開關的工作狀態(tài)。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控制器首先要對煤礦井下的絕緣狀態(tài)以及井下的瓦斯?jié)舛葼顟B(tài)進行測定,保證合閘期間產生的電弧或者電火花不會引起安全事故,起到基礎的安全保障。若是瓦斯?jié)舛冗^大或者是絕緣異常,饋電開關自鎖,并顯示出故障原因。若檢測完成沒有問題,工作人員需要對饋電開關的參數進行設定,設置完成后方可啟動饋電開關,啟動后系統會進行自檢監(jiān)視,對電網中的各個支路狀態(tài)進行檢測,一旦發(fā)現故障源頭,就會迅速響應斷電保護,并進行故障顯示。若正常運行則正常顯示電網中的各種參數值。
3結語
結合實際工作中的饋電開關的工作機制,以臺達DVP14SS11R作為控制核心,結合煤礦井下電網中的故障檢測機理和實現的電路,利用硬件模擬電路結合PLC快速響應機理對煤礦井下電網進行保護。利用電網中的參數、相敏保護、選擇性漏電保護以及欠壓、過壓過載保護等的電路圖進行設計,保證了饋電開關在電網中的保護的快速響應和靈敏動作,為井下電網的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孔慶宇,陳凱利.井下供電標準化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3,41(S1):118-120,57.
[2]羅娟,贠保記,雷富坤.防止煤礦供電越級跳閘新方法的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4,34(1):62-66.
[3]王毅穎,劉建功,劉揚.煤礦井下電網有源電力濾波器接入位置和容量研究[J].煤炭學報,2016,41(12):3174-3180.
作者:馬麗茹 童和平 任楠杰 單位:長治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開放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