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時間:2022-09-16 11:52:37
導語: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教育,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創造條件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
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的交流方式不斷涌現,給語言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對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帶來新的挑戰,也給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融合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引導學生學習繼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這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1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1.1忽視傳統文化教育。一直以來,各學校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還存在,評價學生往往還是看分數,在這種情況下,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也把重點放在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上,與考試無關的知識不再學習,傳統文化就被放在了一邊。這樣的學習造成學生對傳統文化一知半解,嚴重的影響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1.2課業負擔過重影響學生學習。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傳統文化是蘊含在一點一滴之中,是一個潛移默化的熏陶過程,這里面有教師的指導,有學生的主動學習。語文知識也需要長期的積累,而短時間內的學習是看不出效果的,但是當下考試看的還是學生的成績,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不得不應付過多的作業,這樣,學生就失去了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更不要說傳承了。
2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我們必須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范圍廣泛,語言文字、書法藝術、民俗節日等都屬于傳統文化的范疇,傳統文化已有了民族的烙印,已融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結構體系,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礎。
3.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新課標要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以及文言文中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是,學生在學習時僅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停留在背誦的層面,這實際上大大弱化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因此,為了讓學生感知傳統文化,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有意識的去挖掘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時,可以先將古詩詞的寫作背景、作者意圖,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讓學生深入了解古詩詞。3.2學習傳統習俗,弘揚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中學語文學習中融合傳統文化,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也能讓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習俗,這些傳統習俗中蘊含著優良的傳統文化,讓學生了解這些習俗的來源與歷史背景,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習俗存在的寓意,更好的將其傳承下去。如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查找“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由來,不同的節日體現不同的文化底蘊,讓學生通過了解這些習俗去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為傳承傳統文化創造條件。總的說來,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文明延續的精神命脈,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不僅是新課程標準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時代下培養合格人才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傳統文化的融入,做好教學設計。
參考文獻
[1]宋國棟.核心素養理念下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9(05):47.
[2]臧彤.淺論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以中國古代文人山水田園情結為例[J].教育藝術,2017(08):68.
[3]余文娟,郭曉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33):223~224.
作者:程香合 單位:內丘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 上一篇:高校工會工作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