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防治措施
時間:2022-09-16 16:53:54
導語: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防治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國內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社會現有需求量也在持續增大。國內的畜牧養殖行業已經從家庭經營以及分散管理,逐漸轉變為規模化的管理模式,養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規模化的養殖一方面能夠提升畜牧養殖的效率,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又能夠提升養殖的質量。然而,通過實際觀察經驗得知,畜牧養殖對于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不利影響,所以為了能夠做好畜牧養殖的有關工作,也就需要對其展開科學研究。
關鍵詞:畜牧養殖;生態環境;破壞防治;科學分析
規模化的養殖成為了當前社會下畜牧養殖行業的主流模式,為了能夠確保畜牧養殖經濟的持續化發展,需要對畜牧養殖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最合理的解決措施來為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提供保障,管理工作人員也需要從環保的角度出發,切實改善規模化養殖的模式,制定出有關管理的規章制度,來使國內畜牧養殖也朝著更合理的方向發展。
1有關畜牧養殖工作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內容分析
1.1畜牧養殖地點朝著城鎮郊區轉變
伴隨著時代的持續化發展,國家越來越注重綠化水平的提升,也使大量的養殖工作人員缺乏足夠的地方來展開耕種養殖工作,因此,為了能夠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經營工作人員也需要將畜牧養殖業搬往距離城區相對較遠的郊區位置[1]。但是大量集中的糞便殘留物以及生活垃圾等,都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直接破壞,特別是所在地的空氣、水源以及土壤等,都會造成較大程度上的破壞。因此,諸多養殖工作人員為了更加方便自身工作的開展,也將大量牧場安置在了城市郊區中,諸多糞便垃圾又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進而嚴重的影響所在地的生態環境。該種現象帶來的問題相對嚴重,需要引起有關人員足夠的重視。
1.2飼養的模式與經營模式產生了明顯轉變
由于國內傳統畜牧行業的規模相對較小,通常都是以家庭為單元來展開管理,因此,實際的污染程度相對較小。然而伴隨著現有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往以分散經營以及家庭經營的畜牧養殖規模漸漸減少,逐漸轉變成為了以機械化飼養管理為主的模式。機械規模化的畜牧養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養殖工作開展的效率與質量,但是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導致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出現,尤其是依靠科學技術力量,來展開種植所殘留的雜物相對較多,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2]。
1.3化肥飼料明顯取代了有機飼料
某些畜牧養殖人員為了能夠在根本上維護好現有成本期間開始棄用之前的有機化肥,而是在選擇價格便宜、使用簡便的化肥飼料。有機肥的減少,將會逐漸增大對糞便肥料的需求量,需要明確了解的是,將動物糞便或是普通的化肥直接散播到土壤之中,不僅不能利于農作物的穩定生長,并且還會在根本上加速土壤結構的硬化,這樣一來會導致土壤的透氣性受到影響,進而減少土壤中的有機質成分,降低土壤肥力,這就會導致不利用農作物的生長。
1.4明顯引發化學污染
在畜牧養殖行業規模化的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對動物實施疾病預防與防治。但是養殖人員要想為了滿足自身經濟需求,而采用化學藥物預防以及治療,這些化學物質將會殘留在動物體內,同時從動物的排泄物中進入到土壤當中,土壤當中的化學物質又會對植被產生作用,所以形成的威脅具有循環性特點。長此以往,將會直接導致植被不能健康生長,破壞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必須要妥善處理好化學污染的問題,力求提升處理的安全性水平。
2有關畜牧養殖對現有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影響因素研究
根據有關人員的研究發現,畜牧養殖對現有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較大,而形成這一現象的影響因素,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環保意識相對較差
目前,畜牧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養殖技術人員在規模化養殖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環保意識明顯不足,沒有辦法更好認識到養殖產業對環境的影響,經常只是重視經濟效益的實現。與此同時,當下在畜牧養殖產業當中,對于養殖環境管理力度還不夠充足,對于環境的污染相對較大,隨意堆放及處理不當,都會直接加重環境破壞的問題。因此,環保意識相對較差的因素,有關人員需要對此予以高度化的重視[3]。
2.2選擇畜牧養殖地址還不夠合理
諸多國內的養殖場地選擇建設在住宅周邊地區,距離居民區相對較近,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對居住環境的空氣情況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這樣直接污染了生活區域的空氣質量。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有某些養殖場在選擇交通干道,或者水源附近建設,導致了細菌出現了明顯的傳播,影響了生活用水的質量,這對于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非常明顯,因此,需要對畜牧養殖地址選擇需要得到科學化的把握。
2.3有關無害化處理設施還不夠充足
在進行畜牧養殖的時候,對污染物做好處理,尤其是實現無害化的處理,已經成為環保視角下的重點工作,這也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部分。在養殖中,對產生的各類污染物做好處置,能夠切實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擴散,起到環境凈化的科學作用。另外,在實際的畜牧生產工作開展過程中,在規劃化養殖中的技術設備明顯存在不足的地方,所以,工作處理程序還不夠規范,沒有辦法很好地處理廢棄物,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非常顯著,如果不能把握好這些要點,最終造成的危害將會越來越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會受到直接損害[4]。
2.4現有畜牧養殖管理水平較低
伴隨著規模化的養殖行業發展,養殖場中的動物數量也在持續的增多,但是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廢棄物數量也在漸漸增多,假如養殖場的管理水平還不夠充足,那么必當會導致廢棄物處理不夠及時,滋生出大量的細菌,增大動物患病的具體概率,形成明顯的安全隱患問題。與此同時,還缺乏明顯科學的管理,這樣將會引發傳染病的大面積傳播,直接污染現有生態環境。因此,現有畜牧養殖管理水平低的問題,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才能處理好相應的養殖工作。
3針對當前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
畜牧養殖會帶來相應的環境污染問題,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而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推行,需要立足于環保的視角下,來對畜牧養殖進行優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問題。這就需要采取可行措施,將其運用到畜牧養殖中,切實減少污染。
3.1注重糞便的無害化處理要點
畜牧養殖場中的牲畜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根據長時間的數據研究發現,始終都是造成畜牧業環境污染的重要污染來源。從養殖的角度來說,糞便的量是比較大的,尤其是針對一些大體型的禽畜養殖,這就更會產生大量的糞便。比如,進行肉牛的養殖,根據相關研究,成年肉牛每年的糞便量,約為自身體重的5%左右。假設一頭肉牛體重500kg,那么意味著其每天要產生25kg左右的糞便。假設一個養殖場有500頭肉牛,那么一天的糞便量就達到了12500kg左右,由此可見,畜牧養殖的糞便量很大,處理難度自然也大。因此,可以采取資源化利用策略,比如沼氣技術。與此同時,還應當利用動物糞便干濕分離機械,來有效的處理糞便的堆積、擠壓等問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糞便通過了干濕分離機的固液分離之后,糞水中的污染物質還會大幅度的降低,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污染排水指標展開排放。分離出來的糞水能夠直接排到沼氣池中展開二次有機發酵,在發酵工作之后的糞便,就能夠當作有機肥料運用到土壤當中,進而起到環保的明顯效果。目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期背景下,大量的畜牧養殖管理人員,都開始采用此種環保高效經營模式,來充分的利用糞便中的化學物質,進而最為有效增強土壤的抗壓性與透氣性力度[5]。
3.2科學合理規范畜牧養殖功能分區
在畜牧場范圍之內,需要對各類建筑物展開功能組團與和合理分區,這是畜牧場規范設計的重要構成部分。飼養工作人員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政策,畜牧養殖場常常都會被分為生產區、管理區以及生活區。生產區始終都是畜牧場的核心,同時也是一些大型牲畜的圈舍與放牧材料的重要存續地,其中飼料的加工、貯存與產品貯存等較為繁瑣的程序,都會在此得到更好的開展。管理區始終都是畜牧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的所在地區,生活區主要是工作人員的生活居住區,除了生產區之外,后者對于環境的污染程度影響最小,因此,需要科學合理安排生產區,也需要加強對生產區的重點防治與管理。為了能夠確保畜牧群體的健康與病情防治水平,那么也需要設立出科學防護隔離區以及單獨的治療區域,以此來對生病的牲畜展開及時的隔離,與有效針對的處理。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人員還需要展開有效的管理,使各個功能區之間維持在一定的間距,也給予核心區展開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圍保護。還需要明確的要點是,科學合理規劃以及制定科學有效措施減少污染,保護現有的自然環境,發揮保護生產安全的作用。有關人員需要對此要點予以高度重視,力求采取措施加以處理。
3.3注重農牧結合的要點
農牧結合的模式主要是在農業產業區展開牧業活動,再次由牧業返投農業,做到一個有機大的循環整體。具體情況來講比如秸稈養殖,養殖需要根據地勢條件以及土壤條件展開科學合理的劃分,來選定畜牧場的養殖位置,盡可能做好捕魚以及污染環境制度較小的其他畜牧養殖場,集中到城郊中,與農業展開最為親密的合作。因此,需要切實減少牲畜糞便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就是在這個農牧作業循環過程中,使動物糞便能夠還田,動物排泄物換田能夠切實的增加土壤中的養分,進而減少對環境污染。還需要注意的是,養殖人員需要學會運用科技手段,使得糞便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這樣必定能夠使得現有的環境保護效果得到實現。從這些方面展開分析,注重農牧結合的要點,需要得到人們的深層次重視。
3.4提升養殖環境的保護意識
落實到具體操作中,需要提升規模化畜牧養殖中額外環境保護意識,有效減少生態環境破壞。有關部門需要加強開展環境保護環境,對養殖企業展開環保教育,提升養殖戶的環保意識,促進環境保護工作得到更為理想化的開展。針對于某些規模化較大的養殖企業,則需要切實的展開養殖實際考察工作,結合環境保護的情況,來展開環保整治與教育工作,針對存在的問題應當給予更為全面的指導,監督養殖企業的環保工作落實的具體情況。還需要注意的是,有關人員需要加強養殖人員綜合素質的教育工作,提升養殖工作中的有關環保情況,減少生產過程中發生環境破壞的有關問題。從這些方面的內容分析可知,提升養殖環境的保護意識,必定能夠得到人們的重視。
3.5運用科學的養殖管理模式,以及提升養殖技術
首先,分析科學的養殖管理模式。依據實際生產中環境破壞的問題總結與分析,需要加強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整治工作,運用科學的養殖管理模式,有針對性地展開解決問題。對于養殖場而言,需要立足環保視角下,建立起污染防治制度,針對養殖場內的污染問題,制定針對性的防治策略,細致規劃處理流程和技術方法。比如,對于糞便的處理,就需要制定起相應的制度,確保工作開展井然有序,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其次,提升養殖技術水平。在現代化的規模化畜牧養殖,應當比傳統養殖擁有更高的技術要求,尤其是在養殖廢棄物的處理方面,更加需要采用更為先進的現代化技術,來增強處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還需要明確的是,運用全新的養殖技術,持續不斷改善現有的現狀,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養殖污染物的產生。在養殖生產過程中,養殖場地的人需要對養殖工作人員,展開養殖技術培訓,定時定期的展開教育工作,提升工作人員的技術掌握力度,進而真正有效的控制養殖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3.6推進循環模式的運用
國內養殖場需要建設有關的分流排污設施,將雨水同污水科學化的排放,鼓勵應用全新的整改技術,在養殖場內構建起節約用水的模式,同時要對一些廢水進行處理,循環使用。比如,減少沖水式清理排污,設置暗溝,實現分流排污等。另外,將沼氣工程科學的運用到養殖中,構建與之相應的配套設施,完善工程驗收的環節,確保更為正常的運行。不僅如此,還需要做好儲存,設置防水、防漏等措施,確保處于封閉狀態,避免泄露污染環境。
4結束語
根據具體內容的分析可知,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防治研究,需要得到人們的重視與研究,需要得到有關人員的持續重視,進而才能使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以及生態環境效益得到實現。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分析,相信隨著有關人員的持續不斷的研究與把握,最終畜牧養殖的根本目標,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因此,在研究這些內容的時候應當注重加以把握,力求工作開展的每一個環節科學性與規范性得到實現。
參考文獻
[1]趙宗前.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防治策略[J].中國畜禽種業,2022,18(1):69-70.
[2]高永利.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防治措施[J].畜禽業,2021,32(11):74,76.
[3]符曉燕.探析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21,17(8):60-61.
[4]韓立梅.淺析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防治[J].吉林畜牧獸醫,2021,42(7):118,120.
[5]鄭書高.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4):182-183.
作者:索昂 單位:青海省玉樹州高原牦牛良種繁育推廣中心
- 上一篇: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 下一篇:人社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