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應用
時間:2022-09-26 08:31:13
導語:中小學生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環境下提升中小學生道德素質的重要性
1.1中小學生道德建設鑄文明城市創建之魂
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關系到每個公民的道德建設水平的高低,中小學生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的一個重要群體,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是加強中小學生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為推進中小學道德素質提升提供了新的平臺和載體。另一方面,中小學生道德素質提升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明城市建設的關鍵所在,“市民素質是城市的靈魂”,因而中小學生道德建設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1.2助推中小學生愛黨愛國教育提升
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96%的中小學生表示愛黨愛國;95%的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各項建設事業表示非常滿意或滿意,5%的小學生對各項事業不是很清楚或者關注度還不夠;100%的學生表示熱愛我們的祖國。在愛國主義行為方面,90%的學生在升國旗時能主動行禮,其中有80%覺得升國旗行禮時倍有榮譽感,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70%的學生能關注國家大事;95%的學生對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認知度很高。在遵守法律法規和中小學生守則方面,85%的學生能自覺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和交通規則;80%的學生能遵守未成年人不進網吧的規定;82%的學生認為作弊是不誠信的行為,自己不會作弊。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方面,95%的學生比較喜歡中國傳統文化;70%的學生在校園或街道遇到老師會主動打招呼;96%的學生認同“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80%學生自愿參與捐愛心工作90%學生自愿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的志愿者行動,做到愛衛生、講文明。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行動,在中小學生中乃至全社會形成愛黨愛國、崇德向善的時代風尚。有利于提高中小學生道德素質水平。
2“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背景下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機遇
2.1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工作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熱烈氛圍中,政府主要、教育部門牽頭,一方面,加強當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問題,幫助中小學配齊教育教學硬件設備,創建思想道德建設廣告墻,協助中小學校投入少年宮建設、完善道德建設教育團隊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對教育大環境進行宏觀調控,堅定教育為民、公平教育的辦學思想,是中小學生提高道德素質的必要條件。
2.2推動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由認知性走向實踐性
自平涼市開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行動以來,全市中小學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并規范了日常文明行為。主要表現在:在學校設有道德模范等先進模范事跡的專題展覽,比如設置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分別列為小學生志愿服務和中學生志愿服務;校園或公共場所大屏幕展示“講文明樹新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公益廣告,規定在校園圍墻等顯著位置設置展示不少于1處公益廣告,陽光服務中心、校園超市要有不少于1處的誠信公益廣告。開展“創建文明城市,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為主題的宣傳行動。用學生來影響家庭、影響社會,爭做文明人,創建文明城;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爭做文明小學生”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創建文明城,先做文明人,我們在行動”主題升國旗儀式、“拒絕校園欺凌,共創文明校園”等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規范文明行為,消除乘車陋習。建立學生行為習慣養成長效機制,形成校內教育管理、校外監督矯正的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教育模式,實行學校校級領導帶班、行政人員現場值班制度。每天上下學期間,引導學生有序排隊、文明乘車,遵守公共禮儀,養成良好交通習慣,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公交車駕駛員師傅也由衷的感嘆:“現在的學生素質越來越高了!”“創城有我,文明同行”已成為平涼市中小學生的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讓文明之花開遍全市更是無數學生乃至家庭不斷努力的目標。
2.3讓中小學生在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志愿者活動中健康成長
中小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充滿活力,富有創新精神,雖然年齡較小,但學習能力很強,可以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參與:“文明用語”“禮貌待人”“講究衛生”“心中有榜樣”等從事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和無償服務活動,增強與人際溝通能力,在實踐中接受鍛煉,培養社會責任感,提升青少年道德文明素質,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文明素質,同時,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環境下營造一個人人具備社會文明公德意識的氛圍也十分有利。
3當前中小學生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3.1認知行為存在偏差,法紀意識不強
據調查問卷顯示,目前平涼市的中小學生在認知行為上,部分學生未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表現為:4%的學生表示不熱愛黨和國家、不滿意當前的生活,30%學生表示幾乎不關心時事新聞,對國際國內大事一概不知;18%的學生對考試作弊這些不誠信行為表示贊同或肯定;20%的學生認為捐款是迫于無奈,其他人都捐自己不捐不行或老師讓捐不敢不捐,助人為樂意識不強。60%以上學生法紀觀念淡薄,法紀觀念仍然比較淡薄,校園欺凌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他們的法治觀念都比較淡薄,不懂得欺凌行為已觸犯法律,被欺凌這也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周全,這對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中小學生道德全面提升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歸根到底是學生不知道自己在無意間觸碰了法律,甚至已構成犯罪。這都表明,部分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和助人為樂等價值觀和道德教育、法紀教育方面還不到位,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濃厚的氛圍下,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正面引導與積極教育。
3.2受傳統觀念束縛,大部分家長有輕道德重學
習的現象濃厚。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經過長時間熏陶,孩子自身的道德素養自然就跟家人如出一轍。如今,仍然有好多家長存在僅將學習作為狠抓目標,而對于孩子的心理、道德素質、孩子想什么的問題關注度不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國應試教育下存在的重知識、輕道德的弊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沒有完全將我國現階段核心素養的目標結合起來,導致孩子道德素質理念的缺失,影響其全面發展。
4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起到培根鑄魂的作用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要在賦予校園文化靈魂的基礎上詮釋價值,讓校園文化“活”起來,弘揚傳承優秀校園文化,讓優秀校園文化感染滲透到師生的生活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道德建設水平,使其在社會當下、乃至未來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氛圍下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要更加突出價值引領、豐富思想內涵、創新載體方式,進一步拓寬新視野、培育新風尚,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
4.1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通過貫穿中華傳統“仁、愛、禮、智、信”的教育,培育學生成為懷有崇高理想,德之大者,為國為民,培養愛國主義信念,要從學生抓起,們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響應時代發展對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幫助中小學生解決思想道德上的新問題。這樣他們才會有理想、有追求,才能進步,才能成長與成才。
4.2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來創新道德實踐教育形式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為和習慣為起點的。”。結合日常豐富的實踐活動并結合學生自身的特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中小學生在在行為活動中修養德行,加強道德素質的提升。學校除了開展常規性的校園活動之外,可以開展些創新性,特色性的校園活動,比如清明節組織師生掃墓、3月5日學習雷鋒活動,五四青年節學習青年志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中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偉大貢獻,激發中小學生斗志,增強家國情懷,豐富其思想內涵,增強創建全國文明工作中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同時,找準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各個中小學可以積極與周邊社區、團委等社會組織聯合起來,拓寬活動的內容和范圍,完善中小學生道德素質提升的形式。
4.3實現中小學生道德價值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方面,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在原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上,經過社會大氛圍精神文明素質提升,讓中小學生接受到方方面面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這些內容不斷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實踐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思想理念引導中小學生形成道德認同,指導行為實踐,才能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渡與轉化,使社會要求和學生的思想品德實際不斷地相互適應。另一方面,鼓勵中小學學生參與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行動中來,用實際行動更好地豐富道德體驗、增強道德情感,將中小學生守則和社會公德很好地融入實踐之中。
4.4集家庭、校園、社會三者有機結合提升中小學生道德素質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學校是學生素質教育提升的關鍵之地,是學生思想品德正向發展和樹立正確世界觀的重要場所。是社會教育是家庭和校園教育的延伸和發展,因此,我們要集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之力形成鼎立之勢,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和滲透,給予學生思想和行為上的雙重影響與指導,以此促進中小學生全身心健康發展。
4.5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積極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
整合公安、教育、團委、婦聯等部門力量,以開展校園警務室活動為平臺,通過引進公安警察開展普法知識講座、網絡電視、張貼圖畫、發放法治資料等方式,進一步普及未成年人法律保護意識,營造文明向善的和氛圍。總而言之,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更是一項復雜而又長期的艱巨工程。這需要眾多教育工作者有立德之心,從自身出發,不斷更新觀念,完善教育途徑與方法,從民族的、本土的、社會的文化中汲取營養。此外,學校也應開展多樣活動,讓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切身體驗與感受,讓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得以加強,進而讓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完善。
5結語
中小學生道德素質提升、文明習慣養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我們必須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精心營造良好的校園育人氛圍,讓文明之風吹遍校園每一個角落,為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出貢獻。
作者:王珍茜
- 上一篇:民俗文化的繪畫轉譯分析
- 下一篇:微課對幼兒教育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