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探討
時間:2022-09-26 15:16:25
導語: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數字化改革逐漸成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推動力。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也逐步邁向數字化,信息化平臺成為培訓的重要途徑與有效補充。本文以建設湖州市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為例,提出了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了浙農云在線課堂、湖州農民學院線上學習資源平臺、區域線上資源三部分組成的平臺總體框架,詳細闡述了平臺建設各部分的具體方案,為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提供一個樣本參考,實現區域教育培訓資源共享。
關鍵詞:農民教育培訓;區域共享;信息化平臺;浙江湖州
鄉村建設是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改革將加速推進鄉村建設邁向數字時代部分,技術嵌入賦予鄉村建設主體一定的行動能力[1-2]。在此基礎上,鄉村人才振興也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快速發展起來?!盎ヂ摼W+農民教育培訓”的模式也由此孕育而生,該模式不是簡單地融入互聯網技術,更是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整體升級和改革創新,有效促進了農民培育工作的轉型升級[3-4]。信息化平臺則為“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撐,能夠利用農民碎片化時間,提升農民的學習效率,打破知識傳播的時間、空間壁壘,充分發揮其在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增強農民教育培訓效果、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5-6]。本文以建設湖州市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為例,提出了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了平臺建設的總體框架,詳細闡述了平臺建設的具體方案,為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提供一個樣本參考,助推區域教育培訓資源共享。
1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建設的現實意義
1.1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
2021年中央1號文件確定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各方面振興。建設區域農民培訓線上教育資源平臺,助推農民培訓邁向“互聯網+”的共享信息化模式,加速鄉村人才振興。借助“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為本地農民學員提供自己產業所需的農業知識與培訓資源[7]。
1.2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需要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賦予浙江新的使命。7月19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公布,其中第二大條中的第2小條“大力建設全球數字變革高地”明確要豐富在線教育方式,第五大條“拓寬先富帶后富先富幫后富有效路徑,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先行示范”中的第29小條“大力實施強村惠民行動”、第30小條“創新實施先富帶后富‘三同步’行動”都賦予鄉村建設新的使命。借此契機,區域“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的構建將推動農民培訓邁向“互聯網+”的信息化模式,助力鄉村人才的培養,帶動鄉村的整體發展,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一份力量[8]。
1.3農民教育培訓數字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傳統的農民教育培訓一般都在線下開展,近年來逐漸采用線上自主學習+線下理論與實踐考察相融合的方式,這樣的培訓方式局限于培訓班期間的學習與提升。區域“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可以擺脫培訓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同時可以輻射區域農民,從而由短期培訓逐漸演變成長期培育。區域“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是農民培訓發展的必然要求,針對區域農業的產業類型與實際問題,給農民提供一個真正有幫助的線上資源平臺。
2共享信息化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
2.1加強浙農云信息化平臺在線課堂建設
借助湖州農民學院(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各類市級培訓班,同時征集高校相關專業課程,構建浙農云田間在線課堂課程庫,每年累計50~100學時。實現區域共享,輻射各鄉鎮培訓機構與民營機構。同時,培訓期間讓學員借助浙農云App在線學習專題課程。
2.2打造湖州農民學院線上學習資源平臺
整體升級改造公眾號或增設小程序,以期滿足湖州區域農業的學習需求。建設目標包括微課系列、創新創業系列、農業政策匯編、教育培訓資訊、農業生產快訊5個模塊,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的推送,打造區域農民培訓線上教育資源的優質平臺。
2.3整合區域線上學習資源整合
湖州市三縣農民學院分院、市直分院與12個直屬教學點的在線學習資源,依托湖州農民學院官方網站,增設在線學習模塊。學習模塊作為線上資源平臺的良好補充,可以實現全市區域內農民教育學習資源的共享,更好地滿足農民學員的學習需求。
3共享信息化平臺建設的總體建設框架
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分為浙農云信息化平臺在線課堂、湖州農民學院線上資源平臺、區域線上學習資源等3個部分,總體建設框架如圖1所示。
4共享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具體方案
4.1浙農云信息化平臺在線課堂
4.1.1構建田間在線課堂課程庫,實現區域共享。根據浙江省農業廳要求,培訓班必須開設線上學習課程,培訓班學員通過浙農云App加入班級線上學習課程。線上課程由培訓機構在田間在線學習系統內付費挑選,或者免費挑選本機構上傳課程。在線學習系統頁面如圖2所示。湖州農民學院作為市級農民培訓機構,承擔全市的農民培訓任務。依托所開設的市級培訓班,培訓的同時錄制課程。同時,依托湖州農民學院與湖州職業學院合署辦學的優勢,向高校征集相關專業的視頻課程。根據不同產業類型、層次分類匯總,每年累計50~100學時。因此,每年錄制的課程作為湖州農民學院田間課堂在線課程庫,一方面作為同類型培訓的在線資源,方便學員反復學習;另一方面輻射各鄉鎮培訓機構與民營機構,便于在開設類似培訓時挑選課程,實現區域共享。4.1.2加強浙農云App的推廣使用,實現區域普及。浙農云App是一款面向農民朋友,聚集了各類農業優秀科技教育資源,提供在線學習、互動交流、服務對接、農技推廣等農業綜合性服務的App。未來鄉村的面貌一定是美麗鄉村與數字鄉村的升級版,數字轉型是一種必然趨勢。目前,“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模式是一次十分必要的改革與調整,也是為了適應未來數字化乃至智慧化的發展要求。針對目前農民學員的現實情況,每次培訓班可專設2個課時的App教學課程,掌握浙農云App相關學習功能,力爭2年內App學員使用普及率達到90%以上。
4.2搭建湖州農民學院線上資源平臺
4.2.1湖州農民學院線上資源平臺框架。鄉村振興需要多維的技術支持。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強調“要著力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9-10]。因此,新時代中國鄉村的全面振興,需要科學技術在鄉村場景中的合理運用,進而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資源平臺的建設是數字鄉村人才培育的重大實踐。平臺依托微信公眾號或者小程序,總體搭建框架包括微課系列、創業案例專輯、農業政策匯編、教育培訓資訊、農業生產快訊等5個模塊,實現區域共享,進一步擴大農民學院的知名度與影響力。4.2.2湖州農民學院線上資源平臺具體模塊建設。一是微課系列模塊。按照湖州市主導農業產業進行分類與匯總,具體包含水果種植、蔬菜種植、農作物生產、畜牧獸醫技術、林業技術、園藝技術、養殖技術等產業,目前已有不同系列100余節微課。接下來,將進一步針對現階段湖州市各區(縣)熱點農業類型,分季節、分空間、分品種,按全周期管理每年制作10~20節課程,短而精,適合農民學員的學習習慣。二是創新創業系列模塊。該模塊分為創業基地、創業導師與創業案例。宣傳報道農民學院認定的農民大學生創業基地及省、市、校三級創業導師,采用“文字+圖片+微視頻”方式,擴大傳播面。利用創業案例指導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認知市場、分析市場、定位創業,同時幫助創業者掌握產品市場行情和周期規律,增強專業技能和管理知識。目前,創業案例已出版三輯,每輯10個案例,對在讀農民大學生具有非常好的借鑒意義。計劃以“文字+圖片+微視頻”的形式,每年出版1輯,用于學習與推廣。三是農業政策匯編模塊。匯編最新的農業政策文件,解讀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三農”問題的指示。在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背景下,解讀《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鄉村振興法》等熱點文件,模塊采用“精簡文字+視頻解讀”方式,重點突顯農業農村部、省政府、湖州市對于農業產業的主導方向與扶持政策,更好更及時地為農民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四是教育培訓資訊模塊。及時發布“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國家開放大學等招生及報名信息,幫助有需求的農民及時獲取信息。提前發布農民學院組織的培訓班信息,擴大宣傳面,開通預報名通道,增加生源,讓更多有培訓需求的農民朋友能夠及時獲取培訓信息。五是農業生產快訊模塊。聯合浙江大學南太湖農技推廣中心,共同推出農業生產快訊,針對不同時節的不同農作物、農業生產方式,不定期推出相關的生產、病蟲害、氣候等方面問題的預防和應對措施,以簡短快訊的形式展現,幫助農民快速接收有效信息。
4.3整合區域線上學習資源
4.3.1統籌全市農民學院線上資源。湖州農民學院下設市直分院、三縣分院,依托湖州農民學院官方網站,增設在線學習模塊。統籌全市農民學院線上學習資源,分產業、分層次、分階段建立農民教育培訓線上資源庫,實現全市區域內資源共享,打通農民學習的新渠道。4.3.2規整教學點教學資源。針對招收“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或承擔農民教育培訓的直屬教學點,分專業、分產業規整現有在線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嵌入湖州農民學院線上資源平臺、湖州農民學院官網在線學習模塊,輻射區域各鄉鎮教學點,為本地農民提供更全面、更翔實的教育資源與農業信息,助力農民培育提質增效。
作者:高靖 單位: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 上一篇: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