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熱冬暖地區住宅建設標準探討
時間:2022-09-26 16:47:30
導語:夏熱冬暖地區住宅建設標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6月3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2030年前,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建筑節能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能結構和方式更加優化,可再生能源應用更加充分;“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轉;建筑品質和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改善。《方案》要求建設綠色低碳住宅。提升住宅品質,積極發展中小戶型普通住宅,限制發展超大戶型住宅。依據當地氣候條件,合理確定住宅朝向、窗墻比和體形系數,降低住宅能耗。合理布局居住生活空間,鼓勵大開間、小進深,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風。推行靈活可變的居住空間設計,減少改造或拆除造成的資源浪費。推動新建住宅全裝修交付使用,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積極推廣裝配化裝修,推行整體衛浴和廚房等模塊化部品應用技術,實現部品部件可拆改、可循環使用。提高共用設施設備維修養護水平,提升智能化程度。加強住宅共用部位維護管理,延長住宅使用壽命。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研究構建新型住宅技術體系和新型住宅建設標準體系勢在必行。
為實現碳達峰目標,夏熱冬暖地區新建居住建筑應該達到“一步到位”的建筑節能標準,即達到超低能耗建筑標準,甚至是近零能耗或近零碳標準。為達到這些標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規劃及室外環境設計。做好規劃,建筑應夏季通風良好,冬季日照滿足要求,遮擋北風;室外應采取降低熱島強度的措施。 (2)建筑平面、立面設計。房間應有良好的采光,沒有黑(無窗)房,東西立面做固定遮陽,夏季、春季、秋季自然通風良好,冬季減少北風穿堂風。 (3)隔熱保溫。屋頂傳熱系數0.5W/m2·K以下;墻體傳熱系數1.0W/m2·K以下,可采用各種隔熱措施達到同等效果,包括內保溫、外表反射隔熱、綠化、遮陽、通風等措施。(4)門窗。有足夠的開啟面積(房間地面面積的10%以上),采用遮陽型玻璃,電動活動遮陽;外門窗遮陽系數0.3以下,玻璃可見光透射比40%以上,門窗傳熱系數3.0W/m2·K以下。(5)門窗智能化控制。遮擋直射陽光,按室外環境、室內情景需求控制開啟、關閉,調節遮陽裝置。
二、住宅的設備、電器和能源系統
為提升住宅建筑整體能效水平,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住宅建筑在設備、電器和能源安排方面應采取如下措施:(1)合適的空調系統。以分散空調為主,選用高能效房間空調器。(2)通風換氣系統。安裝微通風換氣系統,利用好衛生間排風。(3)空氣除濕。安裝新風除濕系統,或配備抽濕機。(4)熱水系統。生活熱水采用空氣源熱泵熱水器,有條件的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5)炊事器具。配備抽油煙凈化一體機,高效電爐灶等替代燃氣。(6)智能設備系統。建筑用電設備智能控制技術和環境精準控制技術。(7)小區智能微電網。光伏、儲電、市電、用電設備智能柔性轉換控制;低谷儲能、用電,汽車、電動自行車低谷時充電,高峰用儲存電(虛擬電廠)或熱能。
三、新型住宅技術體系探討
為了實現住宅低碳化,滿足碳達峰方案對住宅建造和運營的要求,研究全新的住宅建筑體系是非常必要的。(1)靈活可變的居住空間。包括采用大開間、柱外露、淺梁、厚樓板,室內形成規整空間(無柱、無梁),無下沉底盤(采用墻排)、無地漏,衛生間可以靈活布局。(2)住宅合適的結構形式。為實現結構的安全性、耐久性,便于結構裝配,住宅的結構可以采用混凝土核心筒+鋼結構,或者采用混凝土核心筒+外露柱+淺梁、厚樓板。(3)圍護結構體系與輕量化。由于夏熱冬暖地區一天的溫差不大,降低住宅房間的熱惰性,將使得夜間房間不再悶熱,有利于環境的快速調節,從而達到進一步節能的目的,可以采用輕質的墻板、樓板,或者采用輕質材料做房間內保溫。屋頂隔熱采用反射隔熱、綠化、外保溫、吊頂保溫等,并杜絕漏水,防水壽命應達到30年。外墻采用更高效自保溫輕質外墻,并采用輕質防火保溫材料內保溫,外表采用反射隔熱;墻體、隔墻采用復合構造隔聲;墻面外飾面耐久、少維護、自潔,內隔墻可組合、移動。采用高性能門窗,并采用遮陽玻璃、建筑遮陽或活動遮陽;門窗隔聲35dB以上;并采用多種功能門窗,特別是防蚊蟲、防墜落、防高空墜物等措施;采用多種開啟形式的內門系統和隔聲門。(4)為了建筑的設備更新便利,應設計規范的電力、信息、給水、排水管井,方便設備系統的維修、更換。(5)為使得樓梯間環境質量好,有利于住宅的自然通風,應采用開敞通風樓梯間、走廊。為了方便有困難的人上下樓,應采用無障礙電梯、擔架電梯。(6)采用裝配式裝修。采用裝配式住宅裝修技術,包括標準化的裝配式填充墻、隔墻、墻面、天花、地板及收口等;采用裝配式排水系統、裝配式衛廚系統,方便維護、維修、更換;采用易清潔裝飾面,包括涂料、裝飾板;采用裝配化門窗,平開、推拉、上下提拉、中懸、立轉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采用可在室內更換門窗的洞口形式和干法安裝;采用整體衛生間或集成式衛生間,超薄瓷磚、無砂漿鋪貼,或者大板掛裝系統;采用集成廚房,或者整體廚房,油煙能夠自凈化,無需排煙道;采用防滑、易清潔地面。(7)空調采用分體房間空調器,或者多聯機;熱水系統采用空氣能熱水系統;炊事全電氣化;光電與外墻結合形式,光電儲能利用或者上網,供電可以交流、直流結合;住宅需要全生命期信息化、數字化,方便維護、維修、更換;建設信息系統、環境智能管理系統、智能照明系統;采用智能電器、智能家居;用能電器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統。
為適應新型住宅技術體系建設、運營需要,應該對原有住宅建設標準體系進行修改、補充、完善和提高,涉及以下標準:(1)住宅設計規范。包括對住宅的室外場地和室內空間、建筑環境、建筑功能、建筑安全、人身安全防護、建筑內外美觀等提出更高的要求。(2)綠色低碳住宅建筑評價標準。針對高質量、高品質住宅的要求,重新構建新的綠色評價體系和星級標準。(3)住宅建筑綠色低碳設計標準。針對綠色、低碳、健康的新要求,規范住宅建筑的綠色低碳設計。(4)住宅建筑運行維護標準。在現行的標準體系中缺乏住宅建筑運行期的相關標準,應該補上這個短板,完善對住宅結構、防水、門窗、設備、外裝修等方面的維護和保養。
作者:楊仕超
- 上一篇: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研究
- 下一篇:職業教育立德樹人分類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