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農業學校校園文化分析

時間:2022-09-27 08:37:35

導語:中職農業學校校園文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農業學校校園文化分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改革與創新,新教育環境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多。很多中職學生對學校的文化氛圍還不夠了解,自身也缺乏校園文化自信從而也就難以適應未來的企業工作。中職農業學校想要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素養人才,既要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也要加強校企合作,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理想與信念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與素養。

【關鍵詞】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理想信念;職業素養

根據最新的中職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可以發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職學生在企業的崗位表現出不適應,能力不達標、效率低下、缺乏過硬專業等問題層出不窮。中職院校的學生想要適應社會企業就必須培養良好的專業素養,既要學好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又要積極提升實踐能力。當前很多中職學生缺乏職業文化自信,這也就導致他們嚴重低估自身的專業能力并且對職業崗位的要求也模糊不清。中職農業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來推動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校園文化的建設方式。本文旨在淺要分析中職農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針對性的解決策略與措施。

1中職農業學校校園文化概述

新的就業形式和教育環境下中職農業學校應該積極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既要幫助中職學生掌握課本里的核心知識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學習校園文化,樹立堅定的信心和理想[1]。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理念就是:展示學校獨特的教學風貌和精神風貌,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校園文化自信。校園文化不僅僅起到精神上的作用,更是中職學生職業發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教育。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屬于文化的范疇,校園文化是引導學生走入正確道路的最好老師,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且還能促進他們全面發展。中職農業學校最大的特色是辦學職業性、人才培養人文性與企業文化互動性,所以建設農業相關的校園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而目前我國很多中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還不夠完善,校園文化缺乏創新性與多樣性,學生文化自信心不足以及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聯系不夠緊密等等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中職農業學校的文化建設將會受到影響,尤其要重視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展現的則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包括企業的理念、精神目.標、經營作風、經營準則以及道德規范,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認可并長期遵守的觀念集合。就本質而言,企業文化是以人為中心,迎合企業管理目的,實現企業運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特殊軟文化。當前,隨著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等不斷深入發展,中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逐步實現了有效融通,大大縮減了企業與校園、學生的理念認知差距。所以加強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之間的聯系是中職學校在新教育時期下的重點工作。中職農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時間的沉淀,一方面要基于學生情況創新校園文化的內容與形式,而另一方面也要不斷通過實踐才能形成正真“實用”的校園文化氛圍。

2中職農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步驟

中職農業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要重視學生對校園文化的看法和認知情況,要聯合企業合作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進而幫助中職學生更好地提升文化自信和職業能力[2]。本文認為中職農業學校建設校園文化時可以采取以下步驟:首先要基于學校教學理念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根據中職農業學校的教學模式來確立校園文化的內容。中職農業學校要將專業教學和理念相融合,以學校理想為核心將校園文化滲透在學生的日常教學之中。例如中職農業學校可以將“特色農業”與校園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以農業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這樣既可以讓中職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學校教學的魅力,加強他們對校園文化以及職業能力的自信心,同時也能讓校園文化更具創新性與多樣性。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全面地進行考慮,不能隨波逐流也不能盲目創新,目前很多中職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校園文化的重要性從而也就不夠了解。應當積極引導中職學生對校園文化產生認同感,同時加強校企聯系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進而幫助更多學生樹立職業文化自信。其次要積極引導中職學生學習校園文化,通過校園文化的大環境幫助他們建立良好道德觀念。無論是學校管理者還是專業教師都要積極向學生宣傳“校園文化”,將校園文化相關的內容貫徹到課題教學之中。定期舉辦校園文化節、創設校園文化墻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但是目前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學校管理者在建設校園文化時務必要加強宣傳工作,只有讓更多的學生深入了解校園文化后才能發揮其價值與作用。第一要思考如何做好校園文化的宣傳工作,組織好校園文化活動才能讓中職學生對校園文化產生認同感。二是要學會總結與反思,針對現有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的不足進行優化和創新。互聯網時代下尤其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建設高度“信息化”的校園文化。未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改革中職教育的質量也會顯著提升,學校要想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就要要從“校園文化”建設開始。學校管理者和教師要共同努力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并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校園文化從而幫助他們更全面的發展。

3中職農業學校校園文化存在的不足

3.1缺乏職業文化自信

根據對中職畢業學生的意愿調查可以發現:第一,超過80%的中職學生對自身所在學校的校園文化幾乎沒有了解,缺乏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第二,絕大數的中職學生對自身職業能力存在質疑,他們的職業文化自信需要得到提升。這也導致很多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容易喪失信心。中職農業學校的校園文化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學生對職業文化的自信,這不僅會影響他們未來的就業質量而且還會帶給他們挫敗感[3]。很多教師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僅僅需要做好表面工作,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對“校園文化”引起重視,過于重視知識與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對職業文化的自信。未來我國企業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中職學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必須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而目前很多中職農業學校的畢業生極度缺乏職業文化自信,他們對職業文化的了解幾乎為零。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一是因為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到位,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沒有緊密聯系起來從而導致學生對職業文化喪失了信心。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很重要。二是因為學校缺乏校企合作,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非常少,新教育環境下中職學校必須加強校企合作才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中職農業學校建立校園文化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學生缺乏職業文化自信,所以要采取相應的策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彰顯人文情懷。

3.2單一守舊缺少創新

當前中職農業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校園文化比較單一、守舊,缺乏創新性和多樣性,這也導致學校無法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學生難以形成認同感與自信心。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要與自身的教學理念保持一致性,但很多職業學校過于保守地建設校園文化,僅僅將教學相關的內容作為校園文化而放棄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應當向更具包容性和多樣性,時刻做到創新才能與時俱進[4]。部分農業職業院校對校園文化建設認識過于狹隘,把校園行為文化簡單地認為是單純的娛樂文化,只要娛樂活動搞活了,校園文化就建設了;認為校園文化的成功與否決定于物質文化建設和娛樂活動的開展成果;還有部分學校將思想品質和德育建設歸為中小學的義務和職責,忽視了對農業職業院校學生道德素質的持續培養。如果把課本知識當作學生的現實教育那么“校園文化”就是對學生的就精神教育,我們不能將“校園文化”狹隘地定義為某一內容,要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例如學校想要將企業合作融合到校園文化之中,企業合作的形式是非常多元的,而很多中職農業院校僅僅將單一的合作形式融入校園文化中,這也就導致校園文化顯得單一缺乏創新性。

3.3校企合作并不深入

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幫助學生培養職業能力與素養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目前中職農業學校的校企合作并不深入。無論是學校的專業課程還是與企業間的合作聯系都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果企業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沒有得到體現那么學生很建立養職業文化自信,這會極大限制他們職業道路的發展。當前很多中職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聯系還不夠深入,能給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也非常少,校企合作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此外,大量的中職學生對校企合作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他們在企業實踐訓練中表現得并不積極,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校企合作還沒有深入校園文化之中。中職學生感受不到職業文化的魅力,也體會不到企業文化的價值。例如中職學校組織學生參加企業實踐時往往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學生在企業實踐中的工作與學校學習的內容并沒有緊密聯系起來,所以他們無法從校園文化中感受到企業的需求。中職學校還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并且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也不夠深入,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后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4中職農業學校校園文化的應對策略

4.1樹立學生自信心,彰顯人文情懷

中職農業學校想要建設好校園文化首要就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彰顯他們的人文情懷,只有讓學生對校園文化產生認同感與自豪感后才能更好的地進行教學。要積極將校園文化納入學生的日常教學之中,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更要時刻貫徹好“校園文化”。很多中職學生對自身的職業能力存在憂慮,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向他們宣傳“校園文化”,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并培養遠大的理想信念[5]。

4.2校園文化多樣性,創新育人環境

中職農業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還要特別重視創新工作,要將校園文化變得更加多元化與豐富化,不斷創新育人環境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職業文化、企業文化、專業教學、藝術活動、學科競賽等等都屬于校園文化的范疇,而新教育環境下校園文化內容必然更加豐富和新穎。學校不僅僅要在教育工作方面做好創新更要落實好校園文化建設,要以多元化的校園文化幫助學生提升職業能力與專業素養。例如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吸取更多優質的校園文化,通過網絡與更多學校進行交流合作并學習它們先進的校園文化。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完全照搬其他學校的校園文化,一定要選取符合自身教學理念的文化內容,只有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中職學校還要不斷創新育人環境,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與優化。例如中職學生的專業課教學要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不能再像傳統教學一樣僅僅將重心放在課堂上,學生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和鍛煉。要建設更加豐富化與多元化的校園文化,推進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環境。

4.3加強校企合作性,吸納企業文化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是當前中職農業學校建設校園文化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很多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幾乎為零,這業限制了他們職業道路的發展。本文認為中職農業學校應該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根本,其辦學特點和社會屬性也要求其要明顯區別于普通高中和其他學校,加強專業實訓課程建設,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具有專業特點的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一是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與企業實踐的機會進而讓他們對企業進一步深入了解;二是要引導學生吸納企業文化,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與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崗位,這也是新教育環境下的大勢所趨。在這一建設過程中,特色鮮明的專業實訓文化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實訓文化的形成,必須有專業實訓的硬件配備和軟件條件作強有力的支撐,所以學校和企業雙方要共同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培養制度。既要嚴格制定學生與企業間的評估制度,也要不斷完善校企合作教學的配套資源。中職學校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時要積極引進企業實踐活動,不光要組織學生開展好校內的活動更要讓他們多參加企業實踐。例如可以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互結合的方式,既鼓勵中職生到企業中實習,又邀請企業管理人士到學校開展科技競賽、學術講座活動,或是邀請企業領導高層到學校宣導企業精神,讓中職生了解先進企業的經營理念。必要情況下中職學校還可以讓專業教師組織學生提前參觀企業的工作環境以及運作形式,引導他們學習企業理念、企業文化、企業運營以及企業精神等相關的內容。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并且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能夠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5結束語

最后本文對探究內容進行總結。新教育環境下中職學校既要落實好學生的日常教學工作,同時更要積極建設獨特的校園文化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很多中職學生在企業工作中缺乏職業能力與素養,一方面是因為中職教學工作還不夠完善,培養體系與制度還有待創新,而另一方則是因為學生對校園文化的了解太少,缺乏對企業的正確認知。中職農業學校要積極創新校園文化內容,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祖彬,李天蘭.優質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做法——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為例[J].職業時空,2014,10(04):17-19.

[2]王騰香.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4):136-137.

[3]邱明霞.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措施探討——以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例[J].職業,2020,(19):101-102.

[4]黃志誠,袁媛.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策略[J].休閑,2019,(07):172.

[5]奚必政.淺談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J].華人時刊(校長),2019,(03):36-37.

作者:孫冬芳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