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保護路徑

時間:2022-09-27 11:17:19

導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保護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保護路徑

[提要]旅順作為“國家歷史文化記憶公園”,有著“一山擔兩海,一港寫春秋,一個旅順口,半部中國近代史”之稱。以旅順為研究對象,探尋文旅融合背景下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設保護路徑,在弘揚旅順歷史文化同時,推動旅游產業繁榮發展。

關鍵詞:旅順;文旅融合;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保護

一、文旅融合與歷史文化名城概述

隨著文化和旅游部的組建,文旅融合成為我國旅游領域最熱的一個話題。文旅融合是指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及與其相關的要素相互滲透、交叉融合或整合重組,逐漸突破原有產業邊界或要素領域,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共生關系的現象和過程。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也是城市魅力之關鍵,更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依托。如果旅游產業發展沒有文化資源的支持,其陶冶情操、拓寬視野、弘揚傳統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將得不到有效發揮;若文化離開旅游,缺少具體的展現形式,文化就會比較抽象、晦澀難懂。當今時代,旅游市場的需求愈發多樣,各種主題的旅游方式也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旅游市場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文旅融合作為一種典型的旅游模式,對中國旅游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未來,可以繼續推進富有豐富文化遺產的旅游景區的建設和規劃,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特色旅游示范城市。《中國文物保護法》中將歷史文化名城定義為“保留文物特別豐富,并蘊含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歷史文化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體現,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就是在延續城市的歷史文化,對于促進城市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國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0座,歷史文化名城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具有龐大的旅游市場,對歷史文化名城的研究不僅能加強對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也能提高歷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為旅游發展注入新活力。旅順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三面環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總面積506.8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69公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國家自然保護區、我國北方重要軍港。旅順也是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發生地,由于大規模保留了戰爭遺跡,被稱為“露天歷史博物館”。擁有戰爭遺跡、文化遺產、歷史街區等文化資源,被譽為大連市歷史文化名城。旅順可以利用豐富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對旅游者和當地居民進行愛國教育和歷史文化知識推廣普及。同時,依托區域的文化遺產、戰爭遺跡發展旅游產業,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順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發展前景廣闊,能夠有力推動旅順旅游業的發展。鑒于此,本文以旅順為研究案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旅順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保護現狀

(一)歷史街區保存完整。旅順作為全國獨一無二的近代舊戰場,先后被俄日兩國殖民統治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這座城市里銹跡斑斑的大炮、一座座歷史建筑,似乎都在訴說著百年來的風云變幻。太陽溝作為目前大連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歷史街區,也是俄、日殖民時期歷史遺跡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近代歷史建筑遺存豐富,保存較為完好。太陽溝的公共建筑大多延續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自日本殖民者接手太陽溝地區建設后,開始建造大量近代“日本和風住宅”,即吸收歐式建筑風格的日式住宅,這些住宅成行列集群排布,構成了形式豐富、風格雜糅的完整聚落建筑風格。(二)政府政策支持。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別是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做出組建文化和旅游部,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2020年10月29日,大連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大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為繁榮興盛社會主義文化、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要進一步深化對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旅順口區委、區政府順勢而為,以清風小鎮文化產業基地項目為牽動,通過給予土地、資金、簡化手續辦理等政策扶持,不斷豐富服務項目,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加快影視文化產業項目的引進和建設,逐漸形成文化景觀和創意產業相互結合、影視拍攝制作和旅游產業相互交融、影視后期產品開發與現代營銷相互配套的影視文化產業新模式。(三)文化色彩豐富濃厚。一個旅順口,半部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被外國列強瓜分殖民統治的血淚史,旅順就是這部近代史的縮影。在這里會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積淀,恍若站在歷史與現實的分界點,一時感慨萬千。特殊的地理位置、滄桑的過往,讓這座濱海小城飽經風霜,留下了大量俄式、日式及歐式老建筑和街區,集中分布于旅順太陽溝景區內,形成了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研究價值的太陽溝歷史文化區。太陽溝區域的歷史始于1860年晚清開始的洋務運動,隨著北洋水師和旅順大塢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國際長途電話線、第一個國際電報局、第一條自來水供水管線在旅順建設并投入使用,旅順成為晚清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北洋重鎮和大連地區產業工人的發源地,也呈現了豐富濃厚的文化色彩。

三、旅順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接待設施不完善。旅順擁有多種文化和自然資源,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資源基礎。旅順位于大連南部,市區面積較小,特別在旅游旺季,經常出現交通擁擠、停車困難等問題。一些景區的旅游接待設施較為簡陋,一些景區建筑由于年份久遠,加之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毀壞比較嚴重,尚未及時修整與保護。同時,停車場容量相對較小,無法滿足旅游旺季時的游客需求,游客休息場所較少,衛生間數量少、條件差,給前來游玩的游客帶來了不好的體驗效果。(二)資金投入明顯不足。旅順作為我國主要的軍事基地之一,因為歷史遺留等多種原因,眾多近代戰爭遺址及遺跡的歸屬問題、管理問題沒有明確的、統一的責任主體 。由于旅順街區和遺址古跡的產權不明以及其多頭管理等因素,一些開發商不愿意參與開發與保護的工作。這些原因使得保護與開發的資金來源渠道少,保護資金嚴重匱乏,區域眾多珍貴遺產得不到該有的修繕保護,歷史建筑陳舊,安全隱患十分嚴重,導致傳統風貌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消失的風險,其價值也得不到充分發揮與展現。(三)盲目拆舊破壞結構。作為歷史建筑的歷史街區和文化遺跡、遺址等,占據城市的中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在當今城市化發展浪潮中,一部分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認為這些歷史街區和文化遺產等不能與當今建筑風格相匹配,不利于成片開發,盲目拆舊迎新,造成歷史文化街區的格局被破壞,不利于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旅順眾多遺跡為歷史遺留,應該加以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精神與內涵。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旅順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保護路徑

(一)就地平衡,追求效益。通過歷史文化名城的創建,將旅順的歷史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相融合,宣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帶動旅游業的發展,促進當地居民就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由開發利用資源型經濟向開放服務型經濟轉型,促進旅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旅順在創建歷史文化名城背景下還應積極打造新發展格局,建設面向東北亞的開放合作平臺;支持和鼓勵中小規模的商業、旅游、文化、服務等項目的發展,實現文化與旅游的協同發展,推動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實現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二)保護街區,迫在眉睫。歷史文化街區是我們了解歷史、學習文化的重要窗口與平臺,它們的存在向我們展示了這座城市的滄桑變化。很多歷史街區布局的精巧程度,可能連現代的城市規劃設計師都嘆為觀止。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不僅能夠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還能體現不同城市的特色建筑文化。旅順口區委、區政府將太陽溝歷史文化街區這一區域定位為全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為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保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不僅體現在建筑上,還應表現在整體環境的整治之中。主要包括提高城市衛生、綠化水平與條件,完善市政基礎設施,以及合理開辟步行區,使城市空間回歸到安全宜人、支持活動的場所空間。(三)規劃管理,分區進行。旅順口區人民政府在“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要圍繞建設面向東北亞的文化旅游城、面向東北亞的生命健康城、大連市生態文明示范區、大連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環渤海交通物流樞紐,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積極融入“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旅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打造“一核四板塊”的總體布局。“一核”為新一輪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包括水師營街道中東部、龍頭街道;“四板塊”為東部協同發展板塊、西部臨港新城板塊、南部科技創新板塊、北部產業升級板塊。應充分利用旅順周邊的山水景觀資源,建設類型多元的郊野公園群,構建“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的公園體系。利用現狀公路將特色小鎮、旅游景區、森林公園等綠色資源串聯和濱海路共同形成“一脈兩帶三廊,多環串聯枝脈滲透”的市域半山漫道系統。深入開展旅順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工作,應以“政府引導、大企業牽頭、多投資進入、社區主動參與”旅游開發模式為基礎,經過對所包含的真實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多樣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講解方法,使游客在游覽歷史文化名城后真正了解并記住其歷史文化,從而對歷史文化名城起到間接的宣傳作用。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做好旅游市場監督管理工作,讓游客在歷史文化名城的游覽中享受到高品質的體驗,并提高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美譽度。另外,各種傳播媒體也應加強宣傳,不僅使游客知曉歷史文化名城表面信息,而且使游客了解歷史文化名城所包含的深層次歷史文化,使其產生強烈的旅游欲望并付諸行動,從而促進歷史文化名城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綜上所述,旅順憑借自身的文化優勢以及大連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與幫助,形成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相得益彰、群眾文化與精品文化互相依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把文化旅順打造成一張叫得響的城市名片。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展望2035年,旅順基本建成面向東北亞的文化旅游城、面向東北亞的生命健康城、大連市生態文明示范區、大連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實現文化與旅游的深入全面融合發展。

作者:江海旭 趙琬婷 常改欣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文旅融合創新管理研究中心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管理學院